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研究述评
1
作者 张艳国 毛旭翀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第8期72-82,共11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研究愈益重视,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展开:世界历史理论基本概念及相关性研究、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关系的相关研究、世界历...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研究愈益重视,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展开:世界历史理论基本概念及相关性研究、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关系的相关研究、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相关研究、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相关文本研究,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和较多成果,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研究打下了厚实的学术理论基础。这是必须予以重视和肯定的。另一方面,在深化研究中也有相关问题值得重视: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世界性与革命性根本特征,将世界历史理论的包容性与彻底性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两点论”,决不能顾此失彼;二是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观点来看待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既不忘本,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精神本质和科学方法;又不僵化保守,把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放置到新世纪新时代发展中,不断丰富其科学内涵;三是要守牢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范畴、原则和底线,避免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作庸俗化地“发展”,掉入“泛化”、“空心化”的理论泥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理论 全球史 新世纪 研究述评
下载PDF
社区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社会建设背景下社区善治研究》序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艳国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第9期121-125,共5页
刘小钧博士的学位论文就要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在出版前夕,他诚恳地请我为他的这篇博士论文写篇“序言”,我高兴地答应了。作为我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小钧请我为他的博士论文写序,这体现了学生对师生合作完成这件教研工作的尊重,... 刘小钧博士的学位论文就要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在出版前夕,他诚恳地请我为他的这篇博士论文写篇“序言”,我高兴地答应了。作为我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小钧请我为他的博士论文写序,这体现了学生对师生合作完成这件教研工作的尊重,也体现了学生对导师付出指导辛劳的敬重,这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作为这篇论文的指导者,我作为导师有责任有义务就此说说自己的体会,这对于教学研究、博士研究生指导和博士论文写作,或许有些参考借鉴价值。导师指导每一篇学位论文写作,都是一个教学互动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有它自己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学术个性,古人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①,这就揭示了研究案例、借鉴经验的妙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学然后知不足 博士论文 教研工作 学位论文 师生合作 学术个性 教学互动
下载PDF
五四运动新评价、五四精神新概括的历史依据与理论超迈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艳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85,共9页
在五四运动百年之际,中共中央两度召开相关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并作出了新的更高评价和理论概括。习近平对五四青年、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新评价、新概括和新阐述,... 在五四运动百年之际,中共中央两度召开相关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并作出了新的更高评价和理论概括。习近平对五四青年、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新评价、新概括和新阐述,既有宏大的历史视野和事实依据,又有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的使命担当和深蕴其中的理论逻辑,发出了高度评价五四青年和五四运动、深刻提炼五四精神的新时代最强音,它所传导的信息是丰富的、深刻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对于深化五四运动史和五四精神史研究尤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五四青年的崇高评价,既具有厚重的历史依据,又具有超拔的理论高度;对五四运动的崇高评价和新定位,既根植于百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巨变,又立足于五四运动历史价值在新时代的彰显引领,五四运动成为世代传承的革命旗帜和红色标识;对五四精神的新提炼新概括,既是对伟大五四精神一脉相承、忠于历史的继承,又是高举新时代精神旗帜对伟大五四精神认识的深化提升和理论超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五四精神 五四青年 新评价 新概括
下载PDF
师范教育究竟是个什么“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艳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0-178,共9页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师范教育重在教师培养,以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回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期盼。我国师范教育承载为师、求师、尊师、师承之道,传承崇德爱生、诚意正心、敬学笃行、赓续文脉的“文化范”;彰显教师育人,注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师范教育重在教师培养,以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回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期盼。我国师范教育承载为师、求师、尊师、师承之道,传承崇德爱生、诚意正心、敬学笃行、赓续文脉的“文化范”;彰显教师育人,注重师德、师风、师能、师技、师长之行,践行培根铸魂、言传身教、启智润心、助教促学、增信添彩的“规格范”;显现师范情、师范力、师范味之印,体现见情怀、见智慧、见风范的“方式范”。面向新师范、新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探索教师教育新课程,培养基础教育新师资,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师道文化精神、振兴师范教育,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气派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师范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新师范 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新体系
下载PDF
熊铁基教授的执着与真诚
5
作者 张艳国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第4期121-123,共3页
日前,范军师兄发来微信约稿,告知今年(2020)是著名历史学家熊铁基教授的米寿,同门高兴之余,跃跃写稿,庆祝熊先生米寿之喜,也希望我参与凑乐。范军师兄知我与熊老师素有交谊,颇有渊源,有故事可讲,有人情可述,而我也欣然应允,愿为熊老师... 日前,范军师兄发来微信约稿,告知今年(2020)是著名历史学家熊铁基教授的米寿,同门高兴之余,跃跃写稿,庆祝熊先生米寿之喜,也希望我参与凑乐。范军师兄知我与熊老师素有交谊,颇有渊源,有故事可讲,有人情可述,而我也欣然应允,愿为熊老师米寿略尽绵薄,喜上添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寿 欣然应允 熊先生 范军 交谊
下载PDF
张艳国:中华传统家训的文化价值及其传承意义
6
作者 张艳国 徐为结 《晨刊》 2022年第4期45-53,F0002,共10页
中华传统家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内容,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体现和文化要素,是深层有力的文化思想。在发挥其积极的文化功能时,它对中华民族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示范引导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中华传统家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内容,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体现和文化要素,是深层有力的文化思想。在发挥其积极的文化功能时,它对中华民族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示范引导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包括要将中华优秀家训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引导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传统家训 传承意义 历史自觉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艳国 罗斌华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9-87,共9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习近平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它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实践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赓续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彰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独...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习近平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它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实践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赓续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彰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独特理念,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方案,引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并凸显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辟新路径,在战略上推动由注重发展向统筹保护和发展双赢转变,在方法上推动由重点整治向系统治理转变,在机制上推动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我们要深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的认识,持续推动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全社会绿色发展,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中国
原文传递
庐山牯岭英国租借地的形成与收回述论(1894—1936)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艳国 徐为结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0-140,共11页
牯岭英国租借地是1894年英国人李德立在庐山无意发现却有意经营、借机谋取并积极拓展形成的一块租借地。该地在牯岭董事会统筹下,在牯岭公事房管理中,开启市政管理近代化,成为中外著名的避暑胜地。随着中外人士上山避暑增多,租借地与非... 牯岭英国租借地是1894年英国人李德立在庐山无意发现却有意经营、借机谋取并积极拓展形成的一块租借地。该地在牯岭董事会统筹下,在牯岭公事房管理中,开启市政管理近代化,成为中外著名的避暑胜地。随着中外人士上山避暑增多,租借地与非租借地之间联系趋紧,中外人士之间纠纷增加。为此,清廷及国民政府在规约范围内统筹庐山市政,加强庐山管理,合法合约地维护国家主权。为收回庐山牯岭英国租借地,国民政府先后开展收回租借地警察权、完善市政建设、进行外交交涉等工作,至1936年元旦,成功终结历经40余年的庐山牯岭租借史。庐山牯岭英国租借史既是英国在华有意形成的具有殖民地性质的一段屈辱史,又是中国收回庐山牯岭租借地主权的一段辛酸史,具有中国近代化研究的个案价值和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牯岭 租借地 英国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