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一级学科政策下二级学科的“生存之道”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小强 蒋喜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2-98,共7页
在一级学科政策下,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基础从二级学科上升到一级学科。传统的二级学科在学科目录中被彻底取消,在学位授权上不能进行审核,在人才培养中蜕变成了"培养方向",在学科建设和评估中彻底"退场",... 在一级学科政策下,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基础从二级学科上升到一级学科。传统的二级学科在学科目录中被彻底取消,在学位授权上不能进行审核,在人才培养中蜕变成了"培养方向",在学科建设和评估中彻底"退场",从而陷入了生存困境。一级学科政策主要是人才培养的政策,学科建设和评估、科学研究仍然需要稳定、细分的二级学科框架,一级学科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二级学科仍然具有存在的价值,应当恢复传统的三级学科目录,制定并发布参考性的二级学科目录,在人才培养上应围绕二级学科目录相对规范培养方向的设置,在学科建设和评估上应保留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两个平台,鼓励有特色、有优势的二级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困境
下载PDF
走出一流学科建设的误区——国家学科制度下一流学科建设的功利化及其反思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小强 聂翠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24,共7页
在国家学科制度下,一流学科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蜕变为功利化行为,陷入了诸多误区:追逐排名的一流学科建设注重学术指标,并不能真正提升学科水平;不同主体的价值追求各异,严重削弱了一流学科建设的效果;自上而下的建设方式注重资源投入的外... 在国家学科制度下,一流学科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蜕变为功利化行为,陷入了诸多误区:追逐排名的一流学科建设注重学术指标,并不能真正提升学科水平;不同主体的价值追求各异,严重削弱了一流学科建设的效果;自上而下的建设方式注重资源投入的外在"利诱",却忽略了学科内生动力的激发;以一级学科为平台,违背了今天知识生产的特点和要求。走出一流学科建设的误区,就要加强一流学科生产能力的建设,协调政府、高校和学者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科成员的内生动力,加强以具体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制度 一流学科 功利化
下载PDF
论一级学科政策下二级学科的“生存之道”
3
作者 刘小强 蒋喜锋 《教育科学文摘》 2019年第2期36-37,共2页
长期以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是建立在二级学科基础之上的。但是近十多年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一场以“一级学科”为统领的综合改革,形成了一套以一级学科为基本框架的诸多相关政策。从二级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不仅仅只... 长期以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是建立在二级学科基础之上的。但是近十多年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一场以“一级学科”为统领的综合改革,形成了一套以一级学科为基本框架的诸多相关政策。从二级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不仅仅只是学科层次的提升,而且是理念、模式和质量的全面提升;不仅仅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基础的变化,更是整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范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学科 学科政策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生存之道 研究生教育工作 学科基础 教育经历 学科层次
下载PDF
知识转型、“双一流”建设与高校科研评价改革——从近年来高校网络科研成果认定说起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小强 蒋喜锋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64,共6页
近年来,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先后发布了网络科研成果认定办法,在科研成果的形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等方面'严重'突破了高校传统的科研评价办法,这在深层次上契合了当前知识转型时代科研评价改革的需要。知识转型让科研... 近年来,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先后发布了网络科研成果认定办法,在科研成果的形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等方面'严重'突破了高校传统的科研评价办法,这在深层次上契合了当前知识转型时代科研评价改革的需要。知识转型让科研成果的形式从学术论文走向'科研产品',让科研评价标准从一元的创新性走向多元的影响力,让科研评价主体从学术同行走向广泛的社会'阅听人'。当前,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顺应知识转型的要求,高校科研评价必须改革:一是要树立'科研产品'的思维,重视非论文的其他形式的科研成果;二是要坚持服务导向,提倡多元的影响力评价标准;三是要打破单一的'同行评议',引入社会各方评价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转型 科研评价 科研成果 评价标准 评价主体
原文传递
从科研的社会影响评价到服务导向的一流学科建设——发达国家地区科研评价改革趋势对我国一流学科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小强 钟雪倩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79,共8页
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地区相继进行科研评价改革,共同趋势是从过去仅仅评价科研在学术共同体内的学术影响拓展到评价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影响。科研评价对社会影响的重视,在本质上是反映了当前知识和经济双重转型的背景。一流学科... 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地区相继进行科研评价改革,共同趋势是从过去仅仅评价科研在学术共同体内的学术影响拓展到评价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影响。科研评价对社会影响的重视,在本质上是反映了当前知识和经济双重转型的背景。一流学科建设在逻辑上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科研评价对社会影响的重视也要求一流学科建设要重视学科的社会影响。走向注重社会影响的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学科建设理念从注重学术水平走向关注服务能力;学术观要从传统单一的学术观走向多元学术观;学科内涵要从传统学术化的二级学科走向应用问题导向的学科方向;学科评价要从纯学术水平评价拓展到社会影响评价;学科建设管理上要从完全学术自由的学科建设走向有组织的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评价 社会影响 知识转型 一流学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