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损伤患者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各项异性分数的动态变化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1
作者 余方强 徐诗华 +1 位作者 祝方军 朱文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5期811-815,共5页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各项异性分数(FA)的动态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的评分差异将13~15分设为轻型组43例、9~12分设为...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各项异性分数(FA)的动态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的评分差异将13~15分设为轻型组43例、9~12分设为中型组24例、3~8分设为重型组13例,各另取同期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颅脑常规磁共振成像(MRI)以及DTI扫描,勾画感兴趣(ROI)脑区,测量并对比各组各脑区的FA值(额叶白质、颞叶白质、内囊、胼胝体)差异性,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FA值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各FA值的诊断效能。结果:轻-重型组患者各脑区FA值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患者各脑区不同脑区FA值越低(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脑区各FA值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各脑区FA值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中在胼胝体膝部FA值中所检出的颅脑损伤准确性更高,曲线下面积为0.822,敏感度为81.40%,特异度为75.70%,Youden指数为0.571。结论:以MRI进行DTI技术,能够有效反映不同病情颅脑损伤患者各脑区的FA值,同时可通过各参数变化更准确地显示脑损伤出血病灶,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下载PDF
结核结节与肺内肿瘤结节影像学的鉴别与诊断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项新民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6期186-187,共2页
目的对结核结节与肺内肿瘤结节的影像学鉴别和诊断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结核结节患者31例和肺内肿瘤结节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进行X线检查和胸部CT检查,而后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 目的对结核结节与肺内肿瘤结节的影像学鉴别和诊断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结核结节患者31例和肺内肿瘤结节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进行X线检查和胸部CT检查,而后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结节位置、CT值、CT增加明显程度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结核结节与肺内肿瘤结节影像学表现予以充分了解对于鉴别诊断两种疾病的意义显著,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结节 肺内肿瘤结节 X线 CT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儿童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2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肖红卫 林忠海 +1 位作者 邱勇 杨乐华 《江西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357-358,共2页
目的了解儿童肝母细胞瘤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探讨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12例均经CT腹部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5例在B超检查,后经CT扫描,1例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 目的了解儿童肝母细胞瘤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探讨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12例均经CT腹部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5例在B超检查,后经CT扫描,1例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肝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中,单发性9例,3例为多发结节肿物,其中1例较弥漫。肝母细胞瘤大多表现为肝内单个球形或分叶状融合的实性肿块,肿物密度多不均匀,增强后可不均等或呈弧线形、网格状强化,CT值上升约45Hu左右。4例肿瘤有钙化。全部病例肿瘤以外肝实质正常,9例边界清晰,3例见包膜完整。1例腹膜转移。淋巴结均未见转移。结论CT扫描是儿童肝母细胞瘤最有价值影像检查方法之一。CT平扫及增强对病灶定位定性较准确,不仅能为临床提供诊断的影像依据,还能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儿童 病理 影像 CT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冠状动脉成像分析
4
作者 肖红卫 林忠海 项新民 《江西医药》 CAS 2010年第7期693-695,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心脏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本院2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检查,采用多种重建方法显示冠状动脉,分析图像质量、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结果低心率下多层螺旋CT对...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心脏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本院2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检查,采用多种重建方法显示冠状动脉,分析图像质量、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结果低心率下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1~3级分支及部分4级分支显示清晰,左冠状动脉及左前降支最优相位窗为75%R-R间期,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最优相位窗为65%,较好地显示管腔狭窄及斑块钙化性质,并对管腔狭窄程度进行评价。结论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较高特异性及准确性的一种经济、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在冠心病的初步筛选及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多层螺旋CT 心率 图像处理
下载PDF
胸部影像学检查与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检测效果分析
5
作者 项新民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5期228-229,共2页
目的对胸部影像学检查同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检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临床检查提高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存在咯血症状的临床患者9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胸部影像学检查和支气管... 目的对胸部影像学检查同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检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临床检查提高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存在咯血症状的临床患者9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胸部影像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而后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5.42%,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胸部影像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在肺部疾病诊断应用中表现出明显的后者优于前者,临床应予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影像学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 肺部疾病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