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水一战
1
作者 乐昭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02年第14期38-38,共1页
●背水一战(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攻赵,在井陉口背水列阵,大破赵军。后来将军们问他这是什么道理,韩信回答说兵法里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话。●寓意:处在绝境中,为求得出路而做最后一次努力。●... ●背水一战(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攻赵,在井陉口背水列阵,大破赵军。后来将军们问他这是什么道理,韩信回答说兵法里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话。●寓意:处在绝境中,为求得出路而做最后一次努力。●征稿要求:本期给出的材料是成语“背水一战”,请阅读了解它的出处和寓意,然后在你的无穷想象和生花妙笔下对它进行“篡改”,告诉我们一个有趣的或者奇异的故事,并写明它的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语 寓意 韩信 出处 决斗 史记 列阵 兵法 淮阴 阅读
下载PDF
例谈测定物质密度的几种方法
2
作者 付仕华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0年第8期59-60,共2页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因而测量物质的密度仍然是新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但由于涉及密度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所以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也较多.就整个初中物理力学...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因而测量物质的密度仍然是新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但由于涉及密度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所以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也较多.就整个初中物理力学知识而言,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密度 几种方法 测定 基本属性 社会生活 力学知识 初中物理 知识面
原文传递
培养学生语文兴趣五法
3
作者 张红春 《江西教育(管理版)(A)》 2008年第18期20-20,共1页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力。兴趣往往也是学习的先导,如果学生脱离了兴趣而学习,那一定是一种痛苦。可见,学生在课堂上能否保持深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力。兴趣往往也是学习的先导,如果学生脱离了兴趣而学习,那一定是一种痛苦。可见,学生在课堂上能否保持深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成败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动机 大视野 心理活动 课堂气氛 激发
原文传递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尝试
4
作者 鲁和庆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0年第1期42-43,共2页
当前实行素质教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然而实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建立一种崭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符合教育规律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要建立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就必须积极参与到教学改... 当前实行素质教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然而实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建立一种崭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符合教育规律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要建立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就必须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中去,在教学改革之路上,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思想品德课 素质教育 初中 教学模式 学生心理特点 教育规律 历史
原文传递
如何在反思中感悟
5
作者 乐永艳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0年第10期31-31,共1页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反思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反思”不是简单回顾,它包含反省、思考、探索在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而得以改进和提高的情景过程。
关键词 “反思” 教育教学过程 感悟 理论与实践 新课程标准 相互沟通 对话
原文传递
高一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调查与建议
6
作者 吴辉煌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0年第10期27-27,共1页
高一学生对数学新课程的学习状况如何?到底新课程对他们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我校高一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然后提出几点关于改进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 新课程教学 高一数学 调查 高一学生 数学新课程 学习状况
原文传递
由南海问题看中国外交思想
7
作者 马青 《今日财富》 2009年第10期83-85,共3页
近来愈演愈烈的南海问题引发了国内一片热议,对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越南时我南海领土主权的屡屡侵犯有网民愤怒不已,甚至一度有网民主张对越开战。打击英嚣张气焰。理由是中国主张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如今已被其演绎成“搁... 近来愈演愈烈的南海问题引发了国内一片热议,对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越南时我南海领土主权的屡屡侵犯有网民愤怒不已,甚至一度有网民主张对越开战。打击英嚣张气焰。理由是中国主张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如今已被其演绎成“搁置争议,任其开发”的局面。而对此中国政府却表现的非常冷静。那么事实上面对南海严峻形势中国政府到底应如何应对呢?是顺应部分民意来一次“杀鸡儆猴”的举措还是应该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精神呢?恐怕这不是一个能够从现实或者表面来看待和回答的问题,我们还必须从中国的外交哲学思想即和平外交思想谈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严峻形势 和合文化 和平外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