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检测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及内皮素-1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凌玲 雷梦觉 +1 位作者 吴小何 涂燕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t-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比值和内皮素-1(ET-1)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血肌酐(Cr),尿素氮(BUN)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高血压组)及非高血压患者69例(对照组)。按肾动态显像是否... 目的探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t-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比值和内皮素-1(ET-1)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血肌酐(Cr),尿素氮(BUN)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高血压组)及非高血压患者69例(对照组)。按肾动态显像是否正常分别将2组各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早期肾损害组,均进行血清Cyst-C、ET-1及尿UA/Cr比值测定,观察各组血清Cyst-C、ET-1及尿UA/Cr的变化。结果 1)高血压组血清Cyst-C、ET-1及尿UA/Cr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随血压升高而明显增高。2)高血压组患者尿UA/Cr比值阳性率为51.04%,血清Cyst-C阳性率为63.54%,尿UA/Cr联合血清Cyst-C检测阳性率为78.13%,尿UA/Cr联合血清Cyst-C检测阳性率较单项检测阳性率明显升高(均P<0.05)。3)高血压组中肾功能正常组Cyst-C、ET-1及尿UA/Cr比值与对照组中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组中早期肾损害组Cyst-C、ET-1、尿UA/Cr比值均高于对照组中早期肾损害组(均P<0.05)。结论 Cyst-C联合尿UA/Cr比值检测有助于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而ET-1水平升高可能是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损害 胱抑素C 尿微量蛋白 肌酐比值 内皮素-1
下载PDF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与其血压及血清内皮素-1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凌玲 雷梦觉 +2 位作者 周桂秀 魏伟荣 胡杰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381-1383,共3页
目的观察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与其血压及血清内皮素-1(ET-1)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门诊健康体检人群178例。其中正常血压组50例,正常高值血压组68例,高血压组60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 目的观察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与其血压及血清内皮素-1(ET-1)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门诊健康体检人群178例。其中正常血压组50例,正常高值血压组68例,高血压组60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肝肾功能、CK;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T-1。分析3组间血清CK、ET-1的差异,以及血清CK水平与血压、ET-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⑴在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中,血清CK水平分别为(106.52±23.10),(153.28±25.06),and(169.56±22.32)IU/L(P<0.05);血清ET-1水平分别为(73.98±12.46),(85.98±15.82),(96.09±14.05)ng/L(P<0.05)。⑵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K与收缩压(r=0.35,P<0.05)、舒张压(r=0.36,P<0.05)、ET-1水平(r=0.33,P<0.05)呈正相关。结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已有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血清CK与血清ET-1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高值血压 肌酸激酶 内皮素-1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一种可预测心房颤动发生的风险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海玉 王晓华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5期1096-1099,共4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证实高血压、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冠心病、瓣膜病、心脏外科手术等均为AF发生的危险因素。炎性因子IL-6是预测AF发生的独立... 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证实高血压、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冠心病、瓣膜病、心脏外科手术等均为AF发生的危险因素。炎性因子IL-6是预测AF发生的独立因素,且存在一定的遗传学证据。本文就IL-6与AF发病风险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炎性因子在A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可为AF的发病风险评估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白细胞介素6 风险因素
下载PDF
血清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与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相关性
4
作者 王凌玲 雷梦觉 +3 位作者 周桂秀 胡杰 龚爱斌 魏伟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94-289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钙调神经磷酸酶(Ca N)在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左室重构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共选取健康体检人群282例。根据血压分为正常血压组(n=78);正常高值血压组(n=122);高血压组(n=82);再将正常高值血压组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 目的探讨血清钙调神经磷酸酶(Ca N)在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左室重构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共选取健康体检人群282例。根据血压分为正常血压组(n=78);正常高值血压组(n=122);高血压组(n=82);再将正常高值血压组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值分为正常构型亚组(n=101)、左室重构亚组(n=21)。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计算LVMI、RWT;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CaN水平;比色法测定血清CaN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内皮素(ET)-1,分析其与正常高值血压左室重构的关系。结果 1在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中,左室重构发生率分别为7.82%、17.21%、22.35%;LVMI、RWT、血清CaN活性、ET-1水平依次升高(P<0.05)。相对于高血压组与正常高值血压组的比较,正常高值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2左室重构亚组血清CaN活性、ET-1均高于正常构型亚组(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左室重构发生率、CaN活性明显高于正常血压。活化的CaN促进了正常高值血压左室重构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神经磷酸酶 正常高值血压 左室重构 内皮素-1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清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5
作者 王凌玲 雷梦觉 +3 位作者 魏伟荣 胡杰 涂燕平 邬甦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1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与其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共选取健康体检人群352名.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CaN活性;心脏多普勒超声测定并计算受试者的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二尖瓣舒张早期快速充盈E峰/二尖瓣瓣...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与其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共选取健康体检人群352名.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CaN活性;心脏多普勒超声测定并计算受试者的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二尖瓣舒张早期快速充盈E峰/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值(E/e′).根据血压值分为正常血压组(n=95)、正常高值血压组(n=155)和高血压组(n=102);再将高血压组根据E/e′值分为正常心功能亚组(E/e′<15,n=59)、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亚组(E/e′≥15,n=43).分析各组间CaN活性和E/e′、LVMI的差异,并对高血压组进行CaN活性和E/e′、LVMI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患者血清CaN活性和LVMI、E/e′值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血压组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亚组血清CaN活性、LVMI高于正常心功能亚组(P<0.05),且血清CaN活性与E/e′(r=0.26,P<0.05)、LVMI(r=0.32,P<0.05)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CaN活性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可能参与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钙调神经磷酸酶 左心室舒张功能
下载PDF
血清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与正常高值血压左室肥厚的研究
6
作者 王凌玲 雷梦觉 +3 位作者 周桂秀 胡杰 龚爱斌 魏伟荣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在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中的表达。方法共选取健康体检人群282例,根据血压分为正常血压组(n=78),正常高值血压组(n=122),高血压组(n=82);再将正常高值血压组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 目的探讨血清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在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中的表达。方法共选取健康体检人群282例,根据血压分为正常血压组(n=78),正常高值血压组(n=122),高血压组(n=82);再将正常高值血压组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值分为正常构型亚组(n=101)、左室肥厚亚组(n=21)。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计算LVMI、RWT,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CaN水平,比色法测定血清CaN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分析其与正常高值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⑴在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中,左室肥厚发生率分别为7.82%、17.21%、22.35%;LVMI、RWT、血清CaN活性、ET-1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正常血压组两组之间的差异(P<0.05),比高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两组之间的差异(P<0.01)更具有显著性。⑵正常高值血压组中左室肥厚亚组血清CaN活性、ET-1均高于正常构型亚组(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左室肥厚发生率、CaN活性明显高于正常血压。活化的CaN促进了正常高值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神经磷酸酶 正常高值血压 左室肥厚 内皮素-1 ENDOTHELIN-1
下载PDF
氟伐他汀钠治疗高龄阵发性房颤的疗效
7
作者 胡杰 吴慧群 黄亚聪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10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钠治疗高龄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高龄阵发性房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钠治疗,治疗1年,随访6个月。比较2...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钠治疗高龄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高龄阵发性房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钠治疗,治疗1年,随访6个月。比较2组治疗与随访期间发生房颤的次数、房颤发作时间及转为持续性房颤的例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房颤发作次数、房颤发作时间及转为持续性房颤例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氟伐他汀钠治疗高龄阵发性房颤在降低房颤发作次数、减少房颤发作时间及控制转为持续性房颤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为今后对高龄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高龄 氟伐他汀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