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地区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a”抗原变异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艳 熊英 +3 位作者 刘金辉 王鹏 刘发娣 龚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初步分析江西省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a"抗原决定簇的变异。方法:收集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就医的13 117名乙肝疫苗免疫儿童(7.39±3.66岁)血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HBV... 目的:初步分析江西省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a"抗原决定簇的变异。方法:收集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就医的13 117名乙肝疫苗免疫儿童(7.39±3.66岁)血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HBV-M,抽提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标本中的HBV DNA,扩增HBV S基因,PCR产物测序并与标准序列对比,分析"a"抗原决定簇的变异与血清型;利用在线Genotyping软件对儿童感染的HBV进行分型。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从13 117份血清样品中,检测出HBsAg阳性标本230份(1.75%),扩增HBV S基因并成功测序118份。检测出24份标本有"a"抗原决定簇变异(变异率20.34%),"a"抗原决定簇两茎环间的变异率和男女儿童感染的HBV"a"抗原决定簇的变异率无显著性差异。Q129H、G145A突变后,血清HBV DNA水平较未变异株降低(P<0.05)其他各组则无显著变化。118份测序标本利用Genotyping比对后,112份属于B型,其中adw血清型105份,ayw血清型7份;6份属于C型,均为adr血清型。结论:在江西省乙肝疫苗免疫儿童人群检测出"a"抗原决定簇变异的HBV感染,未发现有明显优势的变异株类型。HBV"a"抗原决定簇区突变对血清HBV DNA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抗原 变异 儿童
下载PDF
江西地区儿童志贺菌属感染流行趋势及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5
2
作者 余晓君 柯江维 +3 位作者 黄凯 周艳 黄超 杜琴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489-491,共3页
目的了解儿童志贺菌属感染在江西地区的流行趋势、种群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儿童细菌性痢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及2013年-2016年临床分离的志贺菌属;采用志贺菌诊断血清进行种群分析;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 目的了解儿童志贺菌属感染在江西地区的流行趋势、种群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儿童细菌性痢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及2013年-2016年临床分离的志贺菌属;采用志贺菌诊断血清进行种群分析;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004年共分离出176株志贺菌属,绝大多数为福氏志贺菌(162/176,92%),其次为宋内志贺菌(14/176,8.0%)。2013年-2016年4年间分离的志贺菌属逐年下降,分别为61、42、21和5株,其中4年间宋内志贺菌与福氏志贺菌比大致为1.7:1。2004年及2014年-2016年分离的志贺菌属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上升为100.0%,除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下降(4.2%)外其余抗菌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上升,分别上升的百分点为26.0%、73.8%、32.9%、21.8%、43.8%、41.1%。结论江西省儿童感染志贺菌的发病率逐年下降,十年间感染菌种发生了明显变化,原来腹泻儿童大部分感染福氏志贺菌,现在腹泻儿童大部分感染宋内志贺菌,对常用抗药物耐药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感染控制部门仍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加强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属 耐药率 种群变化
下载PDF
江西儿童患者70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闵亮 周树平 +3 位作者 刘发娣 柯江维 周艳 熊丽霞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652-654,658,共4页
目的分析江西地区儿童患者中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分布率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70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WHONET5.6软件... 目的分析江西地区儿童患者中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分布率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70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WHONET5.6软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其在不同标本中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7年,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41.8%、40.9%、43.4%、41.8%,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耐利奈唑胺、耐替考拉宁的菌株;704株金黄色葡萄球主要分离自脓液(61.7%)、血液(15.5%)、分泌物(15.3%)及痰液(7.5%)。结论江西地区儿童患者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的检出率较高且无明显下降趋势,应加强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及院感管理,以防止出现多重耐药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金黄色葡萄球菌 标本分布 耐药率
下载PDF
江西地区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邹淑慧 夏方娜 +2 位作者 周艳 肖九长 刘金辉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9期6-12,共7页
目的:初步调查江西地区乙肝疫苗免疫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的分子特征。方法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11445份乙肝疫苗免疫儿童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HBV-M,抽提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中的 HBV DNA,分3个... 目的:初步调查江西地区乙肝疫苗免疫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的分子特征。方法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11445份乙肝疫苗免疫儿童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HBV-M,抽提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中的 HBV DNA,分3个相互重叠片段 PCR 扩增 HBV 基因并测序,采用 ContigExpress 软件对所测序列拼接成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各读码框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化。对 HBV 不同基因型以及所获得的 HBV 全基因组的 S 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以确定基因型。结果11445份血清样品中,检测出117份 HBsAg 阳性标本,进行分段重叠扩增并测序,最终拼接出58份完整的 HBV 基因组,均为 B 基因型和 adw 血清型。对各开放读码框进行序列比对发现 PreS 区存在散在分布的突变:如 A2990C→ H48P、A2999C→ N51T、C3041T→ P65L、C3097A→L84I 和 A3136G→ T97A;S 区突变集中在120~200 aa,主要突变位点为 C533A→ P127T、A541C→Q129H、G588C→G145A、T753A→F200Y;前 C 区突变位点有 A1814C/T1815C→M1P、G1896A→ W28*,C 区出现1例 C1913A→P5T 变异;P 区出现散在分布的突变位点,未发现与耐药性有关的突变位点,其 RT 区 YMDD 核序也未发生变异;X 区氨基端主要突变点为:G1437T/A→ G22C/S、G1476A→ G35R 和 G1503A/T/C/T1504G→V44I/F/L/C,羧基端突变集中在120~150 aa,出现5例 A1762T/G1764A→K130M/V131I 突变。结论了解分析儿童 HBV 全基因组的分子特征和突变情况,为疫苗免疫儿童感染乙肝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病毒学分子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全基因组 儿童 江西地区
下载PDF
江西地区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
5
作者 周艳 邹淑慧 +1 位作者 刘发娣 刘金辉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9期80-84,共5页
目的初步调查江西地区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特征,为诊疗和预防儿童HBV感染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收集118例HBV感染的儿童血清标本,抽提血清中的HBV DNA,采用PCR扩增HBV S基因并测序,利用Genotyping软件对PC... 目的初步调查江西地区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特征,为诊疗和预防儿童HBV感染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收集118例HBV感染的儿童血清标本,抽提血清中的HBV DNA,采用PCR扩增HBV S基因并测序,利用Genotyping软件对PCR产物序列进行分型,并采用Editseq软件、Clustalx(1.83)软件和Mega 4软件绘制S基因HBsAg遗传进化树以鉴定基因亚型。结果 118份HBsAg阳性血清标本中,成功扩增出HBV S基因并测序。所测序列标本经Genotyping比对和HBsAg遗传进化树后,112例为HBV B基因型,占94.92%,都是B2亚型;6例为HBV C基因型,占5.08%,其中4例为C2亚型,2例为C3亚型。结论江西地区儿童感染的HBV以B基因型中B2基因亚型为主,有少量的C基因型(C2基因亚型和C3基因亚型);该地区儿童感染的HBV遗传距离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儿童 江西
下载PDF
江西儿童耳聋患者的耳聋基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会华 沈佳 +4 位作者 杜琴 闵亮 周红平 柯江维 刘发娣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225-227,234,共4页
目的进一步完善本地区儿童耳聋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江西儿童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的特点。方法提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采用博奥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对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GJB2、GJB3、... 目的进一步完善本地区儿童耳聋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江西儿童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的特点。方法提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采用博奥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对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以及线粒体12S r RNA)的9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对197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耳聋基因筛查数据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7例聋病患儿中,检测到28例患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14.21%),其中检出GJB2基因突变16例(8.12%),包括GJB2-235del C纯合突变4例(2.03%),GJB2-235del C/GJB2-176del 16复合杂合突变1例(0.51%),GJB2-235del C/GJB2-299del AT复合杂合突变1例(0.51%),GJB2-235del C单杂合突变9例(4.57%),GJB2-299del AT单杂合突变1例(0.51%);检出SLC26A4基因突变11例(5.58%),其中SLC26A4-IVS7-2 A>G纯合突变3例(1.52%),SLC26A4-2168 A>G纯合突变1例(0.51%),SLC26A4-IVS7-2 A>G单杂合突变7例(3.55%);线粒体12S rRNA突变1例(0.51%),为12S rRNA 1555均质突变型。结论 4个常见的致聋基因中,江西省儿童聋病患者GJB2 235 del C基因突变携带率最高,SLC26A4IVS7-2A>G基因突变携带率次之;耳聋基因筛查可以为遗传性耳聋患儿提供早期诊断、及时干预以预防由聋致哑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基因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12S RRNA
下载PDF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外周血炎症细胞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在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7
作者 胡晓璐 李剑 +2 位作者 徐薇蔓 杨长存 杨青青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外周血炎症细胞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在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AE)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6例AE患儿纳入AE组,另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同期收治的36例病毒性脑炎(VE)... 目的探讨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外周血炎症细胞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在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AE)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6例AE患儿纳入AE组,另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同期收治的36例病毒性脑炎(VE)儿童作为VE组。比较两组的脑脊液IgM、IgG、IgA水平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M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CD3^(+)、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外周血炎症细胞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对AE的诊断价值。结果AE组的脑脊液IgM、IgG和IgA水平高于V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组的NLR、MLR和PLR高于V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组的CD3^(+)、CD4^(+)/CD8^(+)和NK细胞比例水平低于V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gM、IgG、IgA、NLR、MLR、PLR、CD3^(+)、CD4^(+)/CD8^(+)、NK细胞比例诊断A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4、0.874、0.885、0.741、0.767、0.668、0.793、0.796和0.671(P<0.05)。结论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外周血炎症细胞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对AE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水平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脑脊液 免疫球蛋白 炎症细胞指标 细胞免疫指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夫西地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儿童感染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胡龙华 余晓君 +2 位作者 熊建球 贾坤如 胡晓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7-539,共3页
目的了解夫西地酸对引起儿童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他抗菌药物比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浆凝固酶、金葡菌单克隆抗体及Vitek-32型仪进行菌株鉴定,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目的了解夫西地酸对引起儿童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他抗菌药物比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浆凝固酶、金葡菌单克隆抗体及Vitek-32型仪进行菌株鉴定,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并用D-试验检测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的耐药表型。结果68株金葡菌中共检测到MRSA7株,占10.29%,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菌珠5株,诱导试验阳性2株,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菌株占40.00%。全部菌株均对夫西地酸和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98.52%、70.59%、63.24%、20.59%、14.71%、11.76%和10.29%;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47%。结论夫西地酸对引起儿童感染的金葡菌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西地酸 儿童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儿童与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携带PVL基因状况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胡龙华 熊建球 +5 位作者 周信云 余晓君 贾坤如 胡晓彦 章白苓 桂炳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了解从儿童或成人中分离获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菌株携带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PVL)基因的差异。方法分别对66株从儿童中及76株成人中分离获得的金葡菌菌株采用多重PCR,检测金葡菌16SrRNA基因、PVL基因和甲氧西林耐药... 目的了解从儿童或成人中分离获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菌株携带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PVL)基因的差异。方法分别对66株从儿童中及76株成人中分离获得的金葡菌菌株采用多重PCR,检测金葡菌16SrRNA基因、PVL基因和甲氧西林耐药决定分子A(mecA)基因;并同时检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mec(SCCmec)基因型及亚型。结果在66株从儿童分离的金葡菌株中,共检出7株mecA基因阳性,MRSA 7/66(占10.6%);而在76株从成人分离的菌株中,共检出39株mecA基因阳性,MRSA 39/76(占51.3%),成人菌株MRSA发生率显著高于儿童(χ2=26.73,P<0.01)。从儿童或成人中分离的金葡菌菌株PVL基因携带率分别为31/66(占47.0%)和6/76(占7.9%);从儿童或成人中分离的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的PVL基因携带率分别为29/59(占49.2%)和2/37(占5.4%),儿童与成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从儿童中分离的2株携带PVL基因的MRSA菌株都属于SCCmecⅣ型,从成人中分离的4株携带PVL基因的MRSA菌株中,SCCmecⅠ型、Ⅱ型各1株,SCCmecⅢ型2株。结论从儿童中分离的金葡菌株携带PVL基因阳性率较成人高,携带PVL基因以MSSA菌株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成人 儿童 PVL基因
下载PDF
食物不耐受与儿童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黄蓉 刘志强 段荣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257-258,共2页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生是由于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抗体--IgG抗体,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生是由于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抗体--IgG抗体,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食物不耐受是当前各国的研究热点,本文就食物不耐受与儿童相关性疾病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 相关性疾病 儿童 特异性IGG抗体 变态反应性疾病 保护性免疫反应 食物特异性抗体 Ⅲ型变态反应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亮 李守明 +2 位作者 余杨红 傅睿 黄伟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84-89,共6页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全身性小血管炎,可累及皮肤、关节、肾脏和消化道等多个器官系统。本病好发于学龄期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冬春季发病居多[1]。该疾病具有突发性,在大多数...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全身性小血管炎,可累及皮肤、关节、肾脏和消化道等多个器官系统。本病好发于学龄期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冬春季发病居多[1]。该疾病具有突发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为良性自限性的病程:平均持续数周,但较长的病程可能长达2年[2,3],国内外研究报道HSP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4]。HSP的发病原因复杂,目前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确,大量研究认为,上呼吸道感染、药物、疫苗、环境因素等都是HSP发病的诱因,可能涉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紊乱,凝血与纤溶机制紊乱以及遗传易感性等方面[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基因 感染 免疫 儿童血管炎性疾病 综述
下载PDF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诊断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蔚 万宏 +5 位作者 段亚群 周艳 许增华 张双红 肖珍君 万盛华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目的构建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以诊断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方法回顾性收集住院的急性腹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组与非细菌性腹泻组。以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为参数,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 目的构建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以诊断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方法回顾性收集住院的急性腹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组与非细菌性腹泻组。以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为参数,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诊断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的联合评分系统,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准确性。结果共纳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患儿110例与非细菌性腹泻患儿108例。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组的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腹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构建的联合评分系统诊断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大于血降钙素原或C-反应蛋白(P<0.05);联合评分的最佳诊断界值为0.52,其灵敏度为80.9%,特异度为88.9%。结论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对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诊断准确性良好,可协助临床早期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细菌性腹泻 儿童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桂英 柯江维 +1 位作者 饶兆英 周红平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技术,对94例ITP患儿进行HP抗体检测,其中急性ITP患儿74例,慢性ITP患儿20例,并观察急性与慢性患儿HP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急性...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技术,对94例ITP患儿进行HP抗体检测,其中急性ITP患儿74例,慢性ITP患儿20例,并观察急性与慢性患儿HP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急性患儿HP的IgG抗体阳性率40.54%,慢性患儿HP的IgG抗体阳性率65.0%,慢性患儿H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急性患儿,两组间阳性率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可能是ITP的发病原因之一,也可能是慢性ITP治疗不佳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幽门螺旋杆菌 感染
下载PDF
儿童1929例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成秀妹 郭江梅 杨玉琴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271-272,共2页
关键词 骨髓细胞学诊断 细胞形态学诊断 儿童 细胞化学染色 临床表现 形态学特点 血液病诊断 形态学检验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在儿童肾功能损害不同时期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晔 闵亮 易丽君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讨肾脏疾病患儿中血清胱抑素C及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清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测试胱抑素C。同时检测血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尿素氮(BUN)、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各组... 目的探讨肾脏疾病患儿中血清胱抑素C及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清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测试胱抑素C。同时检测血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尿素氮(BUN)、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各组肾功能指标皆不同程度高于正常对照组,肾功能正常组Cr、BUN、CCr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ys C、β2-MG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ys C与Cr、BUN、β2-MG呈高度正相关,与CCr呈高度负相关。结论胱抑素C是反映小儿肾小球滤过率的重要指标,是肾功能损害早期的敏感指标。在儿童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内生肌酐清除率 儿童 肾病
下载PDF
针吸细胞学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红艳 刘志强 +4 位作者 黄慧 吴艳 熊枫 张守华 杨文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89-1391,共3页
目的 探讨针吸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在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FNAC法结合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法对11例NB的细胞学和组织学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 目的 探讨针吸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在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FNAC法结合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法对11例NB的细胞学和组织学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例NB细胞学特征表现为瘤细胞大小不一,散在的瘤细胞中常见细胞成团现象,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核仁清晰,1-4个不等,以单个核为主,亦可见双核及多核瘤细胞,部分双核瘤细胞呈“人字形”,胞质较丰富,淡蓝色,胞质内可见粉红色细小颗粒。部分区域可见瘤细胞聚集呈“菊花团”状,瘤细胞间常见嗜酸性粉红色丝状纤维物。结论 FNAC作为一种简便、快速且相对微创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对大多数神经母细胞可进行准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儿童 针吸细胞学
下载PDF
综合干预防治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利 杨玉 +1 位作者 柯江伟 谢理玲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8期36-39,共4页
目的对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进行综合干预,分析评价其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就诊的肥胖儿童153例,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和餐后2h血糖、胰岛素水平,并采集空腹肘... 目的对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进行综合干预,分析评价其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就诊的肥胖儿童153例,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和餐后2h血糖、胰岛素水平,并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其中73例患儿在家长知情同意下予以综合干预治疗,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的干预(合理饮食结构、适合个体的运动方案、纠正不良生活行为)、个体心理干预、护肝及二甲双胍降糖药等药物治疗。对坚持完成综合干预3个月治疗的60例患儿,分别测定以上指标,比较前后的变化。结果 60例(7~16岁)肥胖患儿中,2型糖尿病2例、空腹血糖受损7例、糖耐量受损25例、胰岛素抵抗37例,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指标的41例。通过综合干预,患儿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血脂水平及患儿糖耐量水平、胰岛素抵抗值(HO-MA-I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均P<0.01)。结论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综合的干预,能使肥胖儿童体质量指数降低,脂代谢改善,血压下降,患儿糖耐量水平改善,能有效地防控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及发展,对预防成人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儿童 2型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防治
下载PDF
江西地区手足口病病原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红平 刘发娣 +1 位作者 张小珍 乐萍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2期55-57,共3页
目的了解江西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学特点,为临床提供实验诊断依据。方法采用Taqman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768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基因检测。结果 768... 目的了解江西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学特点,为临床提供实验诊断依据。方法采用Taqman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768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基因检测。结果 768例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通用型阳性489例(63.67%),肠道病毒71型阳性233例(30.34%),柯萨奇病毒A16型阳性103例(13.41%)。住院患儿EV71达36.67%,住院患儿的EV71阳性率明显高于门诊患儿(21.88%),因此EV71是引起重症患儿的主要病原体。结论江西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病原学特点:以EV71为主,占30.34%,CA16次之,占13.41%。手足口病住院患儿EV71阳性率明显高于门诊患儿,提示EV71是引起重症患儿的主要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通用型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16型 江西
下载PDF
儿童9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及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闵亮 周树平 +2 位作者 刘发娣 周艳 柯江维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315-1319,共5页
目的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感染患儿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并分析其相关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感染患儿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计94株,使用BD Pho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 目的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感染患儿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并分析其相关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感染患儿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计94株,使用BD Pho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使用质谱仪对菌株进行验证后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femA、mecA、mecC及PVL基因。对MRSA组及MSSA组数据中对常用药物的耐药率、耐药基因携带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94例菌株中检测出37株MRSA,耐药率为39.4%(37/94);9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检测出femA基因;37株MRSA中检测出36例携带mecA基因,有1例MRSA未检出mecA基因;94例菌株均未检出mecC基因;PVL基因的检出率为14.9%(14/94),其中MRSA组检出6例,MSSA组检出8例。结论江西地区儿童感染患者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的检出率较高。MRSA组比MSSA组更具多重耐药性并携带更多耐药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率 PVL基因 famA基因 MECA基因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RQ-PCR检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志强 柯江维 +1 位作者 乐萍 段荣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EL/AML1、BCR/ABL、E2A/PBX1、MLL/AF4四种融合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监测ALL患儿微小残留病(MRD)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上述四种融合基因在376例ALL患... 目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EL/AML1、BCR/ABL、E2A/PBX1、MLL/AF4四种融合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监测ALL患儿微小残留病(MRD)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上述四种融合基因在376例ALL患儿中的表达,总结融合基因阳性患儿的治疗反应情况。结果 (1)初诊时检测到融合基因阳性共153例,TEL/AML1阳性组91例(24.2%),BCR/ABL阳性组26例(6.9%),E2A/PBX1阳性组27(7.2%),MLL/AF4阳性组9(2.4%)。(2)TEL/AML1阳性组诱导化疗结束有13例融合基因未转阴,强化治疗末仍有2例融合基因未转阴,随访期间无复发;BCR/ABL阳性组诱导化疗结束有19例融合基因未转阴,强化治疗末仍有9例融合基因未转阴,随访中有5例(19.2%)复发,2例死亡;E2A/PBX1阳性组诱导化疗结束有8例融合基因未转阴,强化治疗期末仍有4例融合基因未转阴,随访中1例(3.7%)复发;MLL/AF4阳性组诱导化疗结束有6例融合基因未转阴,强化治疗末仍有3例融合基因未转阴,随访中有2例(22.2﹪)复发,1例死亡。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是监测MRD、预测复发、指导个体化治疗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白血病 融合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