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刘云洁
吴镜湘
徐美英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麻醉科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医院麻醉科
-
出处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7-510,共4页
-
基金
上海市级医院适宜技术联合开发推广应用项目(SHDC12010222)
-
文摘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近期连续收治的328例择期行经胸微创封堵术的患者,其中39例在术中转为体外循环手术(体外循环组),289例于非体外循环下成功实施手术(非体外循环组)。记录非体外循环组的麻醉诱导方式、气管插管方式、应用阿片类药物情况、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术后去向、术后镇痛方式。比较非体外循环组与体外循环组手术时间、术中液体出入量、肝素用量、激活凝血时间(ACT)的差异。结果非体外循环组中,行静脉麻醉诱导209例(72.3%),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69例(23.9%),氯胺酮肌内注射麻醉诱导11例(3.8%);经口气管插管280例(96.9%),经鼻气管插管9例(3.1%);应用芬太尼265例(91.7%),应用舒芬太尼10例(3.5%),联合应用芬太尼及瑞芬太尼14例(4.8%),芬太尼的平均用量为(14.11±7.25)μg/kg,舒芬太尼的平均用量为(1.43±0.29)μg/kg,瑞芬太尼的平均用量为(4.17±1.30)μg/kg;术后进入重症监护病房231例(79.9%),进入麻醉后恢复室58例(20.1%);术后未用镇痛泵273例(94.5%),应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16例(5.5%)。非体外循环组中行静脉麻醉诱导和吸入麻醉诱导患者的MAP均在手术开始时降至最低,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后(P值均<0.05),而后逐渐恢复,手术30min时恢复至基线水平。体外循环组的肝素用量显著多于非体外循环组(P<0.01),ACT和手术时间均显著长于非体外循环组(P值均<0.01)。非体外循环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尿量和输液量均显著少于体外循环组(P值均<0.05)。所有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出血少、时间短,适用快周转的围术期处理方式,虽然麻醉处理仍可采用传统的中剂量芬太尼麻醉和术毕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方式,但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术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及在麻醉后恢复室内拔除气管导管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微创外科
麻醉
封堵术
-
Keywords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esthesia
Intraoperative device closure
-
分类号
R614
[医药卫生—麻醉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