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性护理在全骨盆置换术合并上肢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朱虹 刘小波 +1 位作者 胡忠腾 施丹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8期182-183,186,共3页
目的分析和研究综合性护理在全骨盆置换术合并上肢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24例全骨盆置换术合并上肢神经损伤的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的感觉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目的分析和研究综合性护理在全骨盆置换术合并上肢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24例全骨盆置换术合并上肢神经损伤的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的感觉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的优良率高于干预前,乙组干预后的优良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应用于全骨盆置换术合并上肢神经损伤患者,可有利于患者神经损伤功能的早日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骨盆置换术 上肢神经损伤 康复治疗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惠明 阳玉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33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吉水县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按照奇偶数分组原则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28例。甲组给予单纯溶栓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吉水县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按照奇偶数分组原则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28例。甲组给予单纯溶栓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后脑梗死面积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格拉斯哥预后(COS)评分;并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乙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P<0.001)。乙组治疗后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低于甲组(P<0.001)。治疗前2组血清Hcy、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血清Hcy、CRP水平低于甲组(P<0.05)。治疗前2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C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COS评分高于甲组(P<0.05)。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P<0.001)。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血清Hcy和CRP水平,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梗死面积 丁苯酞 单纯溶栓 安全性
下载PDF
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早期中风偏瘫患者50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朱虹 刘小波 +1 位作者 王晓玲 施丹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6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50例患者给予针灸治疗,B组50例患者给予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50例患者给予针灸治疗,B组50例患者给予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B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较A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中ADL评分良好率为76.0%,明显较A组患者ADL评分良好率4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针灸疗法 中风
下载PDF
血栓通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2
4
作者 罗敏 刘秀英 廖青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7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吉水县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血栓通治疗组,每组5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血栓通治疗组... 目的探讨血栓通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吉水县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血栓通治疗组,每组5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血栓通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评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WHO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栓通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MMSE评分、ADL评分、WHO-QOL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血栓通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2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栓通治疗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血栓通 神经功能缺损 认知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质量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