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颖心血管循环反馈治疗仪 被引量:5
1
作者 葛郁芝 朱兴煌 +3 位作者 盛国太 曹平良 刘冬生 吴志婷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55-256,266,共3页
心血管循环反馈治疗仪(CFCTI)是一种在线闭环检测自动反馈控制给药系统,具有监控、报警、故障自诊断和智能化运行等特点。CFCTI是综合临床成功经验,结合实验中的模型将数据汇编成程序。人体的重要生理参数,经压力传感器、A/D转换等实时... 心血管循环反馈治疗仪(CFCTI)是一种在线闭环检测自动反馈控制给药系统,具有监控、报警、故障自诊断和智能化运行等特点。CFCTI是综合临床成功经验,结合实验中的模型将数据汇编成程序。人体的重要生理参数,经压力传感器、A/D转换等实时连续地输入计算机。通过界面由医生选择药物,经微量输液泵控制药量,而机体的反应又反馈回计算机,使后者不断更新计算机结果,调节给药的速率及剂量。该仪器可避免临床人为的误差,弥补取样间隔时间过长等不足,因此用它来抢救危重病人,可靠性、精确性大大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 反馈 治疗仪 血压 程序
下载PDF
抢救危重病人的心血管循环反馈治疗仪及动物实验 被引量:1
2
作者 葛郁芝 吴志婷 +3 位作者 盛国太 曹平良 刘小兵 朱兴煌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73-476,489,共5页
目的国内外医疗仪器的发展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模块化方向发展, 但主要集中于诊断方面,用于治疗仪器极少.设计原理及工作程序心血管循环反馈治疗仪是综合临床上的丰富成功经验设计研制的,其程序结合实验中的数学模型汇编而成,通过在... 目的国内外医疗仪器的发展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模块化方向发展, 但主要集中于诊断方面,用于治疗仪器极少.设计原理及工作程序心血管循环反馈治疗仪是综合临床上的丰富成功经验设计研制的,其程序结合实验中的数学模型汇编而成,通过在线闭环自动检测,直接、快速、连续、高密度地采集血压, 肺毛细血管契压(PCW)、心率等重要生理参数,经压力传感器、A/D转换卡实时连续地输入计算机.通过用户界面人机对话,由医生选择药物,经数学模型及程序的运算,D/A转换器输出指令经输液器来控制给药量,而药物在机体的反应又及时、迅速地经在线闭环自动检测系统反馈回计算机,计算机不断更新计算结果,以此调节给药的速率及剂量.此外该系统还具有监控、报警、故障自诊断、智能化运行等特点.实验结果通过八只犬的实验表明,计算机取样及时、准确、快速,可以避免一些人为的误差以及取样间隔时间过长的不足.实验中给药结果证明能按照预期设计要求达到治疗目的.因此实用性强,高科技含量高,可以预测将来应用于临床抢救危重病人,可靠性、精确性将大大高于传统方法.讨论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从收集病人数据到决定准确的给药量反馈过程太长,还有不少人为及计算的干扰和误差,因此抢救成功率极低.动物试验中发现该系统从获取血压变化到多次反馈调整给药整个周期短(2~5min)、计算准确,疗效可靠.当某药无效则可以及时提示医生换药,为临床争取了时间.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抢救危重病人的系统与仪器,目前该系统及仪器仍待进入临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 治疗仪 血压 程序
下载PDF
闭环在线检测自动反馈控制系统医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志婷 葛郁芝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抢救病人有一个给药量及速度问题,病人对药物反应反馈到医生或计算机分析系统,后者(控制器)做出调整用药及给药速率的决定与指令,从而获得最好治疗效果。原理:人体血压调节是一个具有负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特点是系统被控对象的输... 目的:抢救病人有一个给药量及速度问题,病人对药物反应反馈到医生或计算机分析系统,后者(控制器)做出调整用药及给药速率的决定与指令,从而获得最好治疗效果。原理:人体血压调节是一个具有负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特点是系统被控对象的输出(被控制量)会反送回来影响调节器的输出,形成一个或多个闭环。这里调节器的传递函数采用PID。则函数方程为AS=KSt/t+τ。结果与讨论:实际中采用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调节。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按以上理论设计的仪器动物试验中发现该系统从获取血压变化到多次反馈调整给药整个周期短、计算准确,疗效可靠为临床争取了时间,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抢救危重病人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反馈 PID 闭环控制系统 血压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4例报告
4
作者 徐全 陈艰 +4 位作者 柳阳春 张平 胡建民 张现普 王荣胜 《江西医药》 CAS 2006年第9期671-673,共3页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肺部良性肿瘤 临床症状 LUNG 肿瘤大小 自觉症状 SHL 肺实质
下载PDF
G-CSF干预性治疗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江 徐全 陈艰 《江西医药》 CAS 2006年第8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G-CSF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A组(n=5)为正常组,B组(n=5)为药物动员组,C组(n=20)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D组(n=20)为药物动员+AMI组。C、D两组于术后1d、5d、9d、14d分批处死,收集... 目的探讨G-CSF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A组(n=5)为正常组,B组(n=5)为药物动员组,C组(n=20)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D组(n=20)为药物动员+AMI组。C、D两组于术后1d、5d、9d、14d分批处死,收集标本检测。G―CSF给药方法:皮下注射10μg/kg.d,共5d。采用液氮损伤造成大鼠AMI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免疫组化测定心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和毛细血管密度。结果(1)B组、术后1dC组和术后1dD组血清中VEGF浓度均显著高于A组(P均小于0.05)。(2)术后1d、5d、9d、14dD组血清中VEGF浓度均明显高于C组(P<0.05)。(3)术后1d、5d、9d、14dD组心肌梗死区VEGF含量均明显高于C组(P<0.05)。(4)术后1d、5d、9d、14dD组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G―CSF能促进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增生,其部分机制可能为通过增强VEGF分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急性心肌梗死 毛细血管新生 大鼠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P-选择素等标志物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葛郁芝 刘冬生 +4 位作者 吴志婷 曹平良 邱元芝 霍亚南 雷梦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12期896-89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了解血小板活化百分率与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运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了解血小板活化百分率与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运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的表达量,运用Clause血凝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①病例组血小板CD62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血小板CD62P表达量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高血压2级、3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高血压1级(P<0.05)。③高血压高危、极高危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及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于中危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6)。中危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血小板CD62P表达量在高血压高危组、中危组明显高于低危组和对照组(P<0.01),且高危组高于中危组(P<0.05)。⑤CD62P与收缩压(r=0.59,P<0.01)、舒张压(r=0.43,P<0.01)有正相关关系。结论高血压患者特别是高血压高危、极高危组较正常健康人血小板CD62P的活化百分率明显增高,且CD62P的活化百分率和血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P-选择素 纤维蛋白原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房间隔穿刺改良法在特殊二尖瓣狭窄病例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盛国太 李华泰 +4 位作者 洪明 罗骏 余茂生 吴志勇 葛郁芝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9年第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房间隔穿刺 二尖瓣狭窄 穿刺改良法 病例 临床价值 PBMV
下载PDF
自动反馈控制给药系统——人体动脉血压自动控制调节 被引量:1
8
作者 葛郁芝 陈军喜 +1 位作者 吴志婷 李刚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00-303,共4页
在人体动脉血压调节变量的自动控制系统中,通常有三个组成部分: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或注射泵。本文中主要关注控制策略,综述了大量的有关血压闭环控制策略,其中包括PID控制和其变体优化控制、自适应控制、规则控制。规则控制也包括... 在人体动脉血压调节变量的自动控制系统中,通常有三个组成部分: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或注射泵。本文中主要关注控制策略,综述了大量的有关血压闭环控制策略,其中包括PID控制和其变体优化控制、自适应控制、规则控制。规则控制也包括模糊控制。在过去控制系统在临床环境测试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主要用在ICU和手术室。虽然在设计临床安全性上控制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测试结果显示其前景是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反馈 闭环控制系统 血压 模型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高黏血症80例疗效观察
9
作者 尹绢 魏群 +1 位作者 胡坚 侯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11期1822-1823,共2页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高黏血症的疗效。方法 80例住院和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并高黏血症患者给予口服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一次2—4粒,一日三次,饭后服用,服用1月后,观察治疗前及疗程结...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高黏血症的疗效。方法 80例住院和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并高黏血症患者给予口服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一次2—4粒,一日三次,饭后服用,服用1月后,观察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空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全血黏度(高切6.25±1.13mPs·s vs 5.03±0.64mPs·s、低切13.02±1.31mPs·s vs 10.20±0.89mPs·s)、血浆黏度(2.12±0.23mPs·s vs 1.77±0.22mPs·s)、红细胞压积(46.22±0.26mPs·s vs 41.59±1.32mPs·s)、全血还原粘度(18.37±3.46mPs·s vs 12.74±3.63mPs·s)及纤维蛋白原(5.08±0.64g/L vs 4.45±0.57g/L)等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通心络胶囊能有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高黏血症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高黏血症 通心络胶囊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患者120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周萍 葛郁芝 +3 位作者 吴志婷 盛国太 余茂生 陈军喜 《江西医药》 CAS 2006年第9期667-670,共4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11月~2006年6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中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其中50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测量其腰围、脖围、血压、空腹甘油三脂(TG)、空腹高密...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11月~2006年6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中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其中50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测量其腰围、脖围、血压、空腹甘油三脂(TG)、空腹高密度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以及尿酸、hsCRP等生化指标,并登记询问其生活习惯,家族史等情况,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另外选取50例健康成人(男30例,女2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脖围。结果住院病人中男性患者84例(69.90%),女性患者36例(30.10%),其中大部分不运动或少量运动(82.52%);男性患者的腰围均值为(98.69±6.46)cm,脖围均值为(39.71±5.31)cm,女性患者腰围均值为(96.40±4.19)cm,脖围均值为(35.75±1.93)cm;男性对照组脖围为(36.71±1.79)cm,女性为(33.22±2.06)cm,P<0.05。在50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患者35例(70.27%),冠脉造影阳性者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者19例(38.46%),冠脉造影阴性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者3例(18.18%);随着代谢综合征病程的延长,冠脉造影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结论男性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女性患者,代谢综合征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者,脖围可能是一个简易的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冠心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