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超观察肝脏血流动力学、胆囊壁变化与肝功能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余文华 何真 +1 位作者 程英 方年富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7期89-91,共3页
目的对彩超观察弥漫性肝病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胆囊壁变化与肝功能的改变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弥漫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肝病的类型,将其分为脂肪肝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各30例,并选取3... 目的对彩超观察弥漫性肝病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胆囊壁变化与肝功能的改变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弥漫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肝病的类型,将其分为脂肪肝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各30例,并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组,进行对照研究。对四组彩超观察肝脏门静脉内径、脉冲比率、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血流频谱、肝动脉阻力指数(RI)、胆囊壁厚度和光滑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脂肪肝组的轻度、中度患者的肝动脉RI、肝静脉异常频谱、门静脉内径和脉冲比率(PR)、胆囊壁变化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的肝动脉RI、肝静脉异常频谱、门静脉内径和PR、胆囊壁变化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胆囊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患者的肝动脉RI、肝静脉频谱形态、门静脉内径、脉冲比率、胆囊壁改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脉冲比率、肝动脉阻力指数、肝静脉频谱形态、胆囊壁改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弥漫性肝病患者,采用多普勒彩超的方式进行检查,可清楚地观察到患者肝脏内血流动力学、胆囊壁形态、门静脉内径、脉冲比率、肝动脉阻力指数、肝静脉频谱形态等改变,可作为弥漫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指标,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 脂肪肝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血流动力学 胆囊壁变化
下载PDF
血清胃功能检测用于NSAIDs相关胃病出血预警的临床评价
2
作者 陈敏艳 聂新来 +2 位作者 贾玉婷 马芸 金玲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1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胃病出血患者血清胃功能指标对胃病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NSAIDs(阿司匹林)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19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3个月期间是否发生胃...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胃病出血患者血清胃功能指标对胃病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NSAIDs(阿司匹林)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19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3个月期间是否发生胃病出血分为出血组、未出血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功能指标水平。分析胃病出血发生影响因素、血清胃功能指标对胃病出血的预测效果。结果NSAIDs治疗3个月内胃病出血发生率为9.95%;两组年龄、酗酒史、消化道病史、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出血组治疗2个月后,G-17低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且低于未出血组;PGⅠ、PGⅡ、PGⅠ/PGⅡ高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且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酗酒史,消化道病史,胃黏膜保护剂,治疗2个月后血清G-7,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均为胃病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治疗2个月后血清G-17、PGⅠ、PGⅡ、PGⅠ/PGⅡ联合预测胃病出血的AUC为0.879,大于单项指标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AIDs相关胃病出血患者血清胃功能指标差异性表达,联合检测血清胃功能指标对胃病出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胃病出血 胃功能指标 阿司匹林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