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卫生 陈敏艳 余恕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9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我科8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较大剂量奥美拉唑持续给药:首次剂量80mg静脉推注,后以8mg/h持续输注72h;对照组予奥美拉唑每次40mg,每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我科8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较大剂量奥美拉唑持续给药:首次剂量80mg静脉推注,后以8mg/h持续输注72h;对照组予奥美拉唑每次40m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剂量奥美拉唑持续给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有显著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消化性溃疡 奥美拉唑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与门静脉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杨卫生 郭武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784-2788,共5页
目的通过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与门静脉压力(PVP)的相关性分析,探讨采用多普勒超声无创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PVP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 目的通过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与门静脉压力(PVP)的相关性分析,探讨采用多普勒超声无创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PVP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介入治疗肝硬化PHT患者30例为PHT组,另于同期选择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受试者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门静脉主干内径(PVD)、门静脉血流速度(PVV)、门静脉血流量(PVF)、脾静脉主干内径(SVD)和脾静脉血流速度(SVV)。采用Child-Pugh改良分级法评估PHT组患者肝功能;于TIPS中,应用玻璃管水柱测压计测量PHT组PVP。结果 PHT组PVD、PVF、SVD大于对照组,PVV、SVV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硬化PHT患者PVD、PVV、SVD、SV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A级、B级、C级肝硬化PHT患者PVP分别为(34.6±2.5)、(41.2±3.6)、(42.0±3.6)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98,P<0.001);其中肝功能B级、C级患者PVP大于A级患者(P<0.001)。肝功能A级患者PVD与PVP呈正相关(r=0.584,P<0.05),PVV、PVF、SVD、SVV与PVP无直线相关性(r=-0.412、0.270、0.243、-0.328,P>0.05)。肝功能B级患者PVV与PVP呈负相关(r=-0.631,P<0.05),PVD、PVF、SVD、SVV与PVP无直线相关性(r=-0.171、0.370、0.183、-0.322,P>0.05)。肝功能C级患者PVF与PVP呈正相关(r=0.878,P<0.05),PVD、PVV、SVD、SVV与PVP无直线相关性(r=0.503、0.472、0.320、0.264,P>0.05)。结论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PVD、PVV、PVF与肝硬化PHT患者PV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评估PVP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门静脉压 超声检查 多普勒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无创评估门静脉压力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卫生 郭武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2期154-156,160,共4页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目前临床上主要有直接测量法及间接测量法用于测量门静脉压力。直接测量法主要包括经典门静脉导管术、腹腔手术中门静脉的直接穿刺测压及通过B超探头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目前临床上主要有直接测量法及间接测量法用于测量门静脉压力。直接测量法主要包括经典门静脉导管术、腹腔手术中门静脉的直接穿刺测压及通过B超探头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测压法;间接测量法主要包括通过多普勒超声观察肝脏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直肠静脉-门静脉放射性核素显像法、MRI门静脉血管造影、多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技术等。各种侵入性操作在临床上难以常规开展,而超声在临床上运用较为广泛,本文重点介绍超声无创评估PHT的现状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压力 多普勒超声 无创评估
下载PDF
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卫生 吴峰 +3 位作者 周岑 丁元军 方年富 余恕玉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384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的年龄、性别、Hp感染、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这... 目的探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384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的年龄、性别、Hp感染、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这5个变量进行评分,根据分值将患者分为3组:高危组(17-23分)、中危组(12-16分)和低危组(0-11分),对各组患者胃癌及癌前状态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高危组26例(6.77%),中危组125例(32.55%),低危组233例(60.68%),共检出胃癌34例,检出率为8.85%(34/384);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患者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34.62%(9/26)、10.40%(13/125)及5.15%(12/233),高危组的胃癌检出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危组的胃癌检出率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高危组为11.54%(3/26)、中危组为3.20%(4/125)、低危组的0.86%(2/233),3组的早期胃癌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患者的胃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61.54%(16/26)、69.60%(87/125)及60.94%(142/233),3组的胃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有助于提高目标人群胃癌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但不适用于癌前病变的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评分系统 胃癌 癌前病变 筛查价值
下载PDF
PGⅠ、PGⅡ、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峰 周正钱 +1 位作者 刘增勇 帅姝浩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5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胃炎、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疾病情况分为A组(萎缩性胃炎40例)、B组...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胃炎、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疾病情况分为A组(萎缩性胃炎40例)、B组(浅表性胃炎40例)、C组(胃癌40例),分析上述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结果 B组患者的PGⅠ、PG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A组患者的PGⅠ、PGⅡ水平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G-17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是C组患者的PGR水平则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同时Hp显示阳性患者的PGⅠ、PGⅡ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P<0.05)。结论对于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采用PGⅠ、PGⅡ联合G-17检测进行早期诊断,能有效反映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可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提供准确数据,为临床治疗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Ⅰ、PGⅡ、G-17 胃癌 萎缩性胃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价值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程方喜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4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价值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于我院内镜中心行内镜检查发现有结肠肿瘤样病变的患者67例入组,对入组患者的86枚肿瘤样病变行NBI+染色放大内镜观察腺管及血管分布情...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价值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于我院内镜中心行内镜检查发现有结肠肿瘤样病变的患者67例入组,对入组患者的86枚肿瘤样病变行NBI+染色放大内镜观察腺管及血管分布情况,记录诊断结果;同时行活组织病理检查,比较NBI+染色放大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分析两组数据的一致性。结果NB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检出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4%、90.32%、92.54%、91.89%和93.33%,两种诊断结果Kappa值为0.850。结论采用NB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结肠肿瘤样病变与活组织学病理检查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对早期大肠癌病变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 早期大肠癌 病理学检验
下载PDF
48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方年富 杨卫生 何庆霞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4期202-205,共4页
目的了解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受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9年12月在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14C尿素呼气试验的48353例受检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353例受检者Hp感染率为42.94%,其中男性感染率为43.21%,... 目的了解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受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9年12月在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14C尿素呼气试验的48353例受检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353例受检者Hp感染率为42.94%,其中男性感染率为43.21%,女性感染率为42.67%;男性和女性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40岁年龄段的Hp感染率最高,为47.43%。Hp感染率自2015年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有消化道症状人群与体检人群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Hp感染率与全国水平相当,性别间无差异,感染率在30~<40年龄段最高,感染率有逐年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胃癌前病变进展风险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方年富 何庆霞 +3 位作者 杨卫生 贾克红 袁光勇 余恕玉 《临床医学进展》 2019年第10期1133-113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I、II (pepsinogen, PGI、II)与胃泌素-17 (gatrin-17, G-17)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10月有消化道症状患者98例,根据胃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分为胃溃疡组(32例)、萎缩性胃炎组(21例)、肠上...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I、II (pepsinogen, PGI、II)与胃泌素-17 (gatrin-17, G-17)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10月有消化道症状患者98例,根据胃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分为胃溃疡组(32例)、萎缩性胃炎组(21例)、肠上皮化生组(25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20例),选取同期30例非萎缩性胃炎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比较五组血清PGI、PGII、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即PGI/PGII比值)、G-17水平。结果:胃溃疡组PGI、PGII水平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萎缩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中PGI、PGR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萎缩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与对照组PGI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萎缩性胃炎组血清G-17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胃溃疡组、肠上皮化生组、低级别内瘤变组血清G-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PGI、PGII、PGR以及G-17的变化对胃癌前病变进展风险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癌前病变
下载PDF
彩超观察肝脏血流动力学、胆囊壁变化与肝功能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余文华 何真 +1 位作者 程英 方年富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7期89-91,共3页
目的对彩超观察弥漫性肝病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胆囊壁变化与肝功能的改变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弥漫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肝病的类型,将其分为脂肪肝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各30例,并选取3... 目的对彩超观察弥漫性肝病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胆囊壁变化与肝功能的改变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弥漫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肝病的类型,将其分为脂肪肝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各30例,并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组,进行对照研究。对四组彩超观察肝脏门静脉内径、脉冲比率、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血流频谱、肝动脉阻力指数(RI)、胆囊壁厚度和光滑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脂肪肝组的轻度、中度患者的肝动脉RI、肝静脉异常频谱、门静脉内径和脉冲比率(PR)、胆囊壁变化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的肝动脉RI、肝静脉异常频谱、门静脉内径和PR、胆囊壁变化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胆囊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患者的肝动脉RI、肝静脉频谱形态、门静脉内径、脉冲比率、胆囊壁改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脉冲比率、肝动脉阻力指数、肝静脉频谱形态、胆囊壁改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弥漫性肝病患者,采用多普勒彩超的方式进行检查,可清楚地观察到患者肝脏内血流动力学、胆囊壁形态、门静脉内径、脉冲比率、肝动脉阻力指数、肝静脉频谱形态等改变,可作为弥漫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指标,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 脂肪肝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血流动力学 胆囊壁变化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死率预测的价值
10
作者 刘增勇 吴峰 周正钱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2期46-4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PCI手术治疗STEMI 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住院期发生病...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PCI手术治疗STEMI 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住院期发生病死的18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将住院期存活62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均测定两组的RDW、白细胞计数(WBC)、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RDW水平对STEMI患者PCI术后病死率的影响,并使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RDW、cTn-Ⅰ对STEMI患者PCI术后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的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RDW、cTn-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DW、cTn-Ⅰ水平是STEMI患者PCI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RDW的AUC为0.711(95%CI:0.572~0.851),≥0.7,预测价值较好,最佳截断取值:11.180,可以获得理想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40%、85.50%。cTn-Ⅰ的AUC为0.657(95%CI:0.520~0.794),0.5≤AUC<0.7,预测价值较低,最佳截断取值:2.555,可以获得理想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40%、58.10%。结论RDW、cTn-Ⅰ水平升高是导致STEMI患者PCI术后病死的危险因素,RDW、cTn-Ⅰ水平越高STEMI患者PCI术后的病死率风险越大,临床应高度重视该情况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红细胞分布宽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病死率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农药溶媒分析在农药中毒救治中的意义
11
作者 杨卫生 陈敏艳 黄卫群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34期21-22,共2页
目的总结农药溶媒分析在农药中毒救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的农药种类、溶媒成分、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农药检测出的种类包括有机磷、沙蚕毒素、拟除虫菊酯、有机氯及阿维菌素等,农药溶媒以苯、甲苯... 目的总结农药溶媒分析在农药中毒救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的农药种类、溶媒成分、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农药检测出的种类包括有机磷、沙蚕毒素、拟除虫菊酯、有机氯及阿维菌素等,农药溶媒以苯、甲苯、二甲苯最为常见。结论农药溶媒分析意义重大,发生农药中毒时,应对农药原液及农药溶媒中毒进行综合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中毒 农药溶媒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12
作者 余小云 蔡莉 杨卫生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2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脓毒症RDW-CV升高者120例,根据入院时RDW-CV分为〈13.5%组,13.5%~15.5%组及〉15.5%组,计算相应组APACHE-Ⅱ评分平...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脓毒症RDW-CV升高者120例,根据入院时RDW-CV分为〈13.5%组,13.5%~15.5%组及〉15.5%组,计算相应组APACHE-Ⅱ评分平均值,相应组死亡率,判断RDW-CV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因素,比较各组预测能力及入院第1天及第5天RDW-CV动态变化分为升高组及下降组,判断RDW-CV动态变化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RDW-CV值越高其APACHE-Ⅱ评分越高,患者临床死亡率越高,RDW-CV升高且APACHE-Ⅱ评分〉15分为预测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第1天及第5天RDW-CV值升高组的临床死亡率显著高于下降组(P〈0.05)。结论 RDW-CV值升高程度及动态变化趋势能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判断其死亡率,尤其是RDW-CV升高且APACHE-Ⅱ评分〉15分者,其28 d内死亡率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脓毒症 预后评估
下载PDF
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17在胃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年富 何庆霞 +3 位作者 杨卫生 贾克红 袁光勇 余恕玉 《医学信息》 2019年第22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与胃泌素-17(G-17)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0月我院收治的消化道患者98例,根据胃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分为胃溃疡组32例、萎缩性胃炎组21例、肠上皮化生组25例、低级别...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与胃泌素-17(G-17)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0月我院收治的消化道患者98例,根据胃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分为胃溃疡组32例、萎缩性胃炎组21例、肠上皮化生组25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20例,另选取同期我院检查的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比较五组血清PGⅠ、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PGI/PGⅡ)、G-17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溃疡组PGⅠ、PGⅡ、G-17升高[(131.83±24.62)μg/L vs(95.29±23.47)μg/L]、[(15.31±6.65)μg/L vs(10.93±2.35)μg/L]、[(15.34±4.22)pmol/L vs(9.31±2.48)pmol/L],萎缩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PGⅠ、PG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Ⅰ、PGR、G-17可作为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癌前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