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精准诊断的核酸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巧楠 王婷 张焜和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5期110-115,共6页
胃癌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常于进展期才被诊断,因而治疗效果和预后欠佳。胃癌在生物学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临床上具有不同的病理特征和疾病状态,因此,在精准诊断的基础上实现精准治疗,可能是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然... 胃癌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常于进展期才被诊断,因而治疗效果和预后欠佳。胃癌在生物学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临床上具有不同的病理特征和疾病状态,因此,在精准诊断的基础上实现精准治疗,可能是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然而,因缺乏简便实用的生物标志物,胃癌的精准诊断难以有效进行。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组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核酸生物标志物不断出现,包括微小RNA、环状RNA、长链非编码RNA、外泌体源性RNA、Piwi蛋白互作RNA、循环游离DNA和循环肿瘤DNA等。这些新型核酸标志物与胃癌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密切相关,对胃癌的诊断、疾病状态评估与监测等方面显示出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望为胃癌的精准诊断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精准诊断 核酸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小建中胶囊对幽门螺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东升 王友华 +3 位作者 王犇 赵巧云 朱振华 谢勇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建中胶囊浸膏液在体外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否存在抑菌作用及其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方法国际标准菌株NCTC11637和临床分离的4例多药耐药菌株及3例敏感菌株作为实验菌株... 目的探讨小建中胶囊浸膏液在体外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否存在抑菌作用及其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方法国际标准菌株NCTC11637和临床分离的4例多药耐药菌株及3例敏感菌株作为实验菌株。采用打孔法测定小建中胶囊对幽门螺杆菌体外是否有抑菌作用,并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小建中胶囊浸膏液对Hp菌株的MIC值。结果小建中胶囊对Hp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的敏感及耐药菌株体外均有抑菌作用,其MIC值为0.78~1.56 mg/m L,且对抗生素耐药和敏感菌株之间无差别。结论小建中胶囊在体外对Hp有抑菌作用,有望用于Hp相关性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小建中胶囊 体外抑菌试验
下载PDF
核酸适配子及其在肿瘤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胡美迪(综述) 张焜和(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864-1867,共4页
适配子是应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从单链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得到的能与靶标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结合的单链寡核苷酸配体。以肿瘤标志物为靶标的核酸适配子不仅可以用于建立敏感而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新方法,也可用于... 适配子是应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从单链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得到的能与靶标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结合的单链寡核苷酸配体。以肿瘤标志物为靶标的核酸适配子不仅可以用于建立敏感而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新方法,也可用于捕获血液中的肿瘤细胞继而进行相关分析,还可携带药物对肿瘤进行靶向治疗,以及用于阻断靶分子的功能而实现肿瘤的生物治疗。肿瘤标志物的适配子筛选和应用是肿瘤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子 肿瘤标志物 肿瘤诊断 肿瘤治疗
下载PDF
外泌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余明桔(综述) 王婷(审阅) 张焜和(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54-1158,共5页
外泌体通过胞内体内陷形成多泡体再与质膜融合后释放,其内含有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外泌体通过与受体细胞融合,将其内含的生物活性物质作为信号分子传递给受体细胞,从而介导细胞间信号交流。胃癌细胞分泌大量的外泌体,可... 外泌体通过胞内体内陷形成多泡体再与质膜融合后释放,其内含有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外泌体通过与受体细胞融合,将其内含的生物活性物质作为信号分子传递给受体细胞,从而介导细胞间信号交流。胃癌细胞分泌大量的外泌体,可影响周围细胞的功能,在调控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在胃癌相关研究中取得较多新进展,包括对胃癌的生长、转移、免疫逃避、耐药性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以及作为药物载体在胃癌靶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胃癌 生物学特性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配子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建明 王婷 张焜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00-403,共4页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从肿瘤病灶脱落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在肿瘤的微转移检测、病情评估、疗效及预后评判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因其在血液中数量极少,难以检测,临床应用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生物学技术...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从肿瘤病灶脱落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在肿瘤的微转移检测、病情评估、疗效及预后评判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因其在血液中数量极少,难以检测,临床应用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C的富集及检测新方法不断进步,其中基于核酸适配子的富集及检测方法不但能快速高效捕获和无损释放CTC,还能定性、定量分析CTC,甚至能检测出血液中的单个CTC和不同亚群的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子 循环肿瘤细胞 无损捕获 高效检测 可视分析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与肝硬化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林祥 聂源 朱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57-2560,共4页
质子泵抑制剂(PPI)常用于预防或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然而使用PPI导致的不良结局日益受到学者关注。阐述了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细胞癌和感染等肝硬化并发症以及肠道菌群变化与使用PPI之间的关系,提出临床上应掌握好PP... 质子泵抑制剂(PPI)常用于预防或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然而使用PPI导致的不良结局日益受到学者关注。阐述了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细胞癌和感染等肝硬化并发症以及肠道菌群变化与使用PPI之间的关系,提出临床上应掌握好PPI用药原则,了解PPI可能带来的并发症风险,积极改善因用药引起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质子泵抑制剂 胃肠出血 腹膜炎 肝性脑病 肝细胞 胃肠道微生物组
下载PDF
外周血炎性指标对胰腺癌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荣华 王婷 张焜和 《癌症进展》 2022年第10期990-992,1023,共4页
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极差,临床缺乏理想的预后预测方法。研究表明,炎症指标与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局部进展、转移、免疫逃避和细胞间的通讯有关,在胰腺癌的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中有一定的价值。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外周血炎性指标及相... 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极差,临床缺乏理想的预后预测方法。研究表明,炎症指标与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局部进展、转移、免疫逃避和细胞间的通讯有关,在胰腺癌的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中有一定的价值。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外周血炎性指标及相关衍生指标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适配子芯片及其在医学检测研究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洪丽 张焜和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7-779,共3页
生物芯片是在固相载体表面构建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实现高通量快速检测生物靶分子,使分子生物信息的研究实现工程化、集约化、高效化和自动化。生物芯片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迅速,根据芯片上固化的生物材料不同,可分为基因芯... 生物芯片是在固相载体表面构建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实现高通量快速检测生物靶分子,使分子生物信息的研究实现工程化、集约化、高效化和自动化。生物芯片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迅速,根据芯片上固化的生物材料不同,可分为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和组织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 医学检测 适配子 生物化学分析系统 生物靶分子 应用 蛋白质芯片 快速检测
下载PDF
消化液蛋白质组学在消化系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9
作者 万勤思 张焜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2589-2594,共6页
体液蛋白组学分析为疾病诊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与策略.血液是临床蛋白分析最常用的标本,但其作为一种系统性体液有其不足之处:成分复杂,与疾病相关的蛋白丰度很低,而局部性体液接近病变部位,其蛋白质组学分析能更好地反映疾病相关信息... 体液蛋白组学分析为疾病诊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与策略.血液是临床蛋白分析最常用的标本,但其作为一种系统性体液有其不足之处:成分复杂,与疾病相关的蛋白丰度很低,而局部性体液接近病变部位,其蛋白质组学分析能更好地反映疾病相关信息.消化系统产生胃液等多种局部体液,当相关器官发生病变时,相应消化液的蛋白质组成和数量将发生改变,因而消化液被认为是消化疾病标志物库.近年来关于唾液、胃液、胆汁和胰液的蛋白组学研究有不少报道,发现了一些消化系肿瘤相关蛋白,其中有的显示出良好的诊断应用前景,而结果的重复性、标本处理的标准化等是消化液蛋白组学分析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液 蛋白质组学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诊断
下载PDF
适配子介导转运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韩芳丽 王婷 张焜和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66-71,共6页
适配子是生物分子的单链寡核苷酸配体,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从人工合成的单链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获得。本文从连接方式、治疗靶点、疗效、优缺点多个方面对适配子介导转运在靶向肿瘤化疗、核酸治疗、光动力疗法和光热疗... 适配子是生物分子的单链寡核苷酸配体,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从人工合成的单链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获得。本文从连接方式、治疗靶点、疗效、优缺点多个方面对适配子介导转运在靶向肿瘤化疗、核酸治疗、光动力疗法和光热疗法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指出以适配体靶向肿瘤的递送系统在肿瘤相关靶向治疗中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许多挑战。筛选更多靶点的高亲和力适配子,改进适配子与其他治疗药物的结合模式,改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是目前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子 介导转运 肿瘤 靶向治疗
下载PDF
核酸适配子的结构特征及其对结合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张洪丽 王婷 张焜和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10,共6页
核酸适配子是从人工合成的随机单链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出的生物分子特异性配体,其与靶分子的结合性能类似于抗体,但具有热稳定性、制备方便、易于进行结构修饰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分子检测。核酸适配子的结构直接影响... 核酸适配子是从人工合成的随机单链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出的生物分子特异性配体,其与靶分子的结合性能类似于抗体,但具有热稳定性、制备方便、易于进行结构修饰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分子检测。核酸适配子的结构直接影响其与靶分子的结合性能,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以及G—四联体等特殊结构。核酸适配子的高级结构不但受其自身结构特点的影响,也受其周围环境理化因素的影响。深入了解核酸适配子结构特点及其对结合靶标影响,进而进行针对性结构修饰及截短,可获得更优性能的核酸适配子,促进其实际应用,并为分析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基于核酸适配子结构特点而设计的适配子传感器,可获得良好的靶标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子 结构特点 结构修饰 结构影响因素 分子检测 适配子传感器
下载PDF
纳米材料的适配子传感器及其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
12
作者 黎子华 王婷 张焜和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共5页
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体外筛选产生的适配子,可以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结合生物靶分子,因具有分子体积小、稳定性好、修饰方便等优点,在生物分子检测中应用前景良好。与此同时,纳米材料因其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和量... 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体外筛选产生的适配子,可以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结合生物靶分子,因具有分子体积小、稳定性好、修饰方便等优点,在生物分子检测中应用前景良好。与此同时,纳米材料因其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各种具有独特性能的纳米材料在生物领域广泛应用。因此,适配子与纳米材料的结合和应用为医学检测领域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在简要介绍适配子和纳米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基于纳米材料的适配子传感器及其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子 纳米材料 适配子传感器 医学检测
下载PDF
仙鹤草水提液对SMMC-7721肝癌细胞的抗癌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邹夏慧 张焜和 +4 位作者 陈江 黄德强 祝金泉 朱萱 吕农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929-3931,3934,共4页
目的体外观察中药仙鹤草的抗肝癌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制备仙鹤草水提液,以含不同浓度仙鹤草水提液的细胞培养液培养SMMC-7721肝癌细胞,于不同时间点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计算抑制率(IR),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 目的体外观察中药仙鹤草的抗肝癌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制备仙鹤草水提液,以含不同浓度仙鹤草水提液的细胞培养液培养SMMC-7721肝癌细胞,于不同时间点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计算抑制率(IR),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Bcl-2、P53蛋白的表达。结果仙鹤草水提液作用SMMC-7721肝癌细胞24、48、72h后,5mg/mL组和10mg/mL组无明显细胞生长抑制作用,20mg/mL组的IR分别为0.5%、23.9%和27.5%,40mg/mL组的IR分别为23.3%、51.7%和71.6%。仙鹤草水提液有效浓度作用48、72h后,细胞呈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20mg/mL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5%和23.0%,40mg/mL组分别为33.4%和42.7%。20mg/mL组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9%和58.5%,40mg/mL组分别为47.9%和26.5%。20mg/mL组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9%和50.6%,40mg/mL组分别为48.7%和83.7%。结论仙鹤草水提液能较明显地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凋亡发生可能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凋亡 仙鹤草
下载PDF
熊果酸对肝星状细胞NADPH氧化酶-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璐 何文华 +4 位作者 朱萱 李弼民 张焜和 施凤 张新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7-431,共5页
目的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NADPH氧化酶(NOX)-Hedgehog(H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SC-T6细胞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瘦素组(100 ng/mL)、熊果酸自身对照组(50μmol/L)、DPI自身对照组(2... 目的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NADPH氧化酶(NOX)-Hedgehog(H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SC-T6细胞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瘦素组(100 ng/mL)、熊果酸自身对照组(50μmol/L)、DPI自身对照组(20μmol/L)、熊果酸干预组(瘦素+熊果酸)、DPI干预组(瘦素+DPI)。在药物作用12 h后,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检测Shh、Smo、Gli1/2的表达;药物作用HSC-T6细胞24 h后,提取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ac1和Gli2的表达;药物作用12、24、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HSC-T6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RT-PCR分析显示,瘦素刺激HSC-T6细胞12 h后Smo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Shh、Gli2 mRNA表达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熊果酸干预后Shh、Smo和Gli2 mRNA表达明显低于瘦素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瘦素对HSC-T6细胞Gli1 mRNA的表达无影响,而熊果酸及DPI干预也不影响HSC-T6细胞Gli1mRNA的表达。瘦素刺激HSC-T6细胞24 h后,Rac1和Gli2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熊果酸干预后Rac1和Gli2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瘦素组(P<0.01)。MTT分析显示瘦素促进HSC-T6细胞增殖,熊果酸干预12 h后HSC-T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瘦素组(P<0.01),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熊果酸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结论熊果酸能抑制瘦素诱导的HSC-T6细胞Hh信号通路Shh、Smo、Gli2 mRNA和Gli2蛋白表达。熊果酸通过抑制NOX亚基Rac1蛋白表达进而抑制Hh信号通路可能是它抑制肝星状细胞生长增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肝星状细胞 HEDGEHOG信号通路 NADPH氧化酶 RAC1
下载PDF
熊果酸对肝纤维化大鼠NOX2/ROS/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黄晨恺 甘达凯 +5 位作者 张望 罗方云 陈江 汪安江 李弼民 朱萱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8年第4期485-491,共7页
目的观察熊果酸(UA)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内胶原沉积的改善作用及其对NADPH氧化酶2(NOX2)/活性氧簇(ROS)/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Cl4模型组及UA治疗组。用CCl4诱导构建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一半用作UA治... 目的观察熊果酸(UA)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内胶原沉积的改善作用及其对NADPH氧化酶2(NOX2)/活性氧簇(ROS)/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Cl4模型组及UA治疗组。用CCl4诱导构建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一半用作UA治疗组。用试剂盒检测血清ALT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内胶原沉积;RT-q PCR法检测Nox2、Nlrp3、caspase1及IL-1β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肝脏中NOX2、NLRP3、casepase-1 p45、caspase-1 p10及IL-1β蛋白表达;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肝脏组织内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Cl4模型组血清ALT水平升高(P<0.05),Ishak's肝纤维化评分明显上升,胶原沉积明显增多(P<0.05),Nox2、Nlrp3、Caspase1及IL-1β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NOX2、NLRP3、caspase-1 p10及IL-1β蛋白的表达均出现明显增加,肝组织内ROS含量增加(P<0.05);与CCl4模型组相比,UA治疗组血清ALT含量下降(P<0.05),肝脏Ishak's肝纤维化评分及胶原沉积减少(P<0.05),Nox2、Nlrp3、caspase1及IL-1β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NOX2、NLRP3、caspase-1 p10及IL-1β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肝脏组织内ROS水平显著改善(P<0.05)。结论 UA减轻肝脏炎性反应并减少肝内胶原沉积,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内NOX2/ROS/NLRP3炎性小体活化及IL-1β的释放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四氯化碳 肝纤维化 NADPH氧化酶2 NLRP3炎性小体
下载PDF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林祥 聂源 朱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62-1365,共4页
肝硬化是大多数慢性肝病进展到晚期的病理阶段,其主要并发症包括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肝癌等。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可通过声波无创地测量肝硬度值(LSM),目前在临床上广泛运用。诸多关于LSM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研究提示,TE... 肝硬化是大多数慢性肝病进展到晚期的病理阶段,其主要并发症包括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肝癌等。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可通过声波无创地测量肝硬度值(LSM),目前在临床上广泛运用。诸多关于LSM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研究提示,TE有发现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非必须的有创操作。对TE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弹性成像技术 高血压 门静脉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下载PDF
从靶标的多样性看核酸适配子在分子识别中的优势与前景 被引量:3
17
作者 谭新颖 张焜和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20世纪90年代初,Tuerk等[1]建立了一种新的组合化学技术--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筛选到噬菌体T4DNA聚合酶的RNA配体,即核酸适配子(aptamer)。核酸适配子能... 20世纪90年代初,Tuerk等[1]建立了一种新的组合化学技术--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筛选到噬菌体T4DNA聚合酶的RNA配体,即核酸适配子(aptamer)。核酸适配子能与生物靶分子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子 分子识别 多样性 靶标 组合化学技术 DNA聚合酶 生物靶分子 高亲和力
下载PDF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与TAM受体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贺雅静 谢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71-1273,1278,共4页
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以及未定型肠炎(IC),是一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TLR... 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以及未定型肠炎(IC),是一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在IBD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AM受体是新进发现的1个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亚家族,具有包括免疫调控在内的多种生物学功能。此外,TAM受体还可通过负性调控TLR信号通路,从而在IBD中发挥抑炎作用。现就TLR信号通路与TAM受体在IBD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TAM受体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常用实验室检查对胃癌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赵丽丽 王婷 张焜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240-242,共3页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已发展为中晚期,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目前胃癌诊断的“金标准”是胃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但作为一种有创检查,难以用于早期胃癌的大规模筛查及诊断,人们一直在寻找简便...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已发展为中晚期,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目前胃癌诊断的“金标准”是胃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但作为一种有创检查,难以用于早期胃癌的大规模筛查及诊断,人们一直在寻找简便、经济、有效的非侵入性胃癌实验室检查指标。近年来发现常用实验室检查对胃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特别是联合检测时价值较大。为此,本文对常用实验室指标对胃癌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血清肿瘤标志物、胃功能三项、血细胞分析、血生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标志物 胃功能三项 血细胞分析 血生化
下载PDF
呋喃唑酮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吕志发 谢勇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6-288,共3页
呋喃唑酮是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还被作为常用的抗H.pylori药物。但近年来,呋喃唑酮因其安全性问题,影响了其在H.pylori根治中的运用。一、含呋哺唑酮方案治疗H.
关键词 安全性问题 呋喃唑酮 幽门螺杆菌感染 治疗 H PYLORI 有效性 消化性溃疡 类抗生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