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足迹理论对江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导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赖发英 钟恢明 +2 位作者 宫松 周培聪 高小琴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0-786,共7页
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对江西省现状、设计方案条件下的2010年和2020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出现少量生态足迹赤字0.005 4 km2/人;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出现生态盈余为0.068 4 km2/人... 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对江西省现状、设计方案条件下的2010年和2020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出现少量生态足迹赤字0.005 4 km2/人;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出现生态盈余为0.068 4 km2/人;2020年的江西土地利用结构出现生态盈余为0.285 km2/人。表明该设计发展方案是可持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江西省环保产业市场需求及发展建议研究
2
作者 樊艳春 唐志敏 《江西科学》 2012年第6期838-840,共3页
阐述了江西省环保产业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对今后一段时间内环保产业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规范发展江西省环保产业市场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环保产业 市场 需求 发展
下载PDF
江西生态工业建设发展对策研究
3
作者 樊艳春 史晓燕 《江西化工》 2014年第3期207-208,共2页
本文阐述了江西生态工业建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今后一段时间内生态工业建设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江西 生态工业 建设 对策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其生态毒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弓晓峰 荣亮 +2 位作者 杨丽珍 刘足根 方红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1-75,共5页
以胜利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四个不同浓度石油污染处理(0%,1%,5%和10%)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测定了土壤呼吸强度以及一系列的土壤酶指标和植物指标。结果表明:试验土属滨海盐碱土。在盐碱化和石油污染的... 以胜利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四个不同浓度石油污染处理(0%,1%,5%和10%)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测定了土壤呼吸强度以及一系列的土壤酶指标和植物指标。结果表明:试验土属滨海盐碱土。在盐碱化和石油污染的双重胁迫下,玉米的发芽率随着土壤石油烃浓度的升高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根长、叶片数和植物高度均随着土壤石油烃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土壤的呼吸强度随着石油烃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经过20 d的修复,石油烃物质降解率为3.7%~9.8%。在各项指标中,玉米的根长、POD活性、P450含量和MDA含量等对各浓度污染土壤的毒性具有很好的响应和毒性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石油污染 玉米 生理毒性
下载PDF
氮磷钾和乙二胺四乙酸对镉污染三叶鬼针草的吸收特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弓晓峰 欧丽 +2 位作者 刘足根 方红亚 李惠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共7页
超富集植物的筛选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的核心内容。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Cd胁迫下添加营养元素N、P、K和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L.)的生长反应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对Cd的吸收积累特征。... 超富集植物的筛选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的核心内容。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Cd胁迫下添加营养元素N、P、K和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L.)的生长反应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对Cd的吸收积累特征。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在Cd为10 mg/kg时,添加营养元素N、P、K和EDTA使三叶鬼针草植株生物量增加。当Cd≥25 mg/kg时,添加营养元素的植株地上部Cd吸收总量为对照组的1.17~3.30倍,而添加螯合剂EDTA的植株地上部Cd吸收总量为对照组的1.03~1.83倍。添加营养元素和螯合剂组中,随着Cd浓度的升高,叶绿素、类胡萝卜类含量变化无规律;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添加营养元素组SOD活性呈总体上升趋势,添加螯合剂组植物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3组试验中POD活性整体呈先升后降趋势;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在添加螯合剂组中与对照组相同,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添加营养元素组中则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较,添加营养元素组中APX活性整体较高;添加营养元素和螯合剂组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对照组相反,总体呈降低趋势,添加螯合剂组CAT活性整体低于对照组和添加营养元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P K EDTA 三叶鬼针草 CD 吸收
下载PDF
实验条件下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种间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钟恢明 张健 刘力章 《江西科学》 2011年第5期593-596,677,共5页
微藻化感作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生态学现象,其在解释微藻藻种分布、群落结构及种群动力学方向起着关键作用。选择我国典型常见赤潮优势种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作为对象,研究实验室共培养... 微藻化感作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生态学现象,其在解释微藻藻种分布、群落结构及种群动力学方向起着关键作用。选择我国典型常见赤潮优势种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作为对象,研究实验室共培养条件下2种微藻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以1×104 cells/mL的密度接种共培养时,原甲藻的生长状况几乎没有显著变化(F=0.004 48,P=0.947 96>0.05),而共培养的中肋骨条藻被原甲藻强烈抑制致死(F=5.116 63,P=0.047 21<0.05)。Lotka-Volterra双藻竞争模型分析知,共培养条件下原甲藻的种间竞争能力大于中肋骨条藻的种间竞争能力。在去藻滤液实验中,灭菌处理及未经灭菌处理的原甲藻去藻滤液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都没有显著影响(P>0.05);中肋骨条藻-原甲藻共培养体系的去藻滤液经灭菌处理及未经灭菌处理培养中肋骨条藻时,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也没有显著变化(P>0.05)。可见,中肋骨条藻与原甲藻共培养时的种间相互作用,可以由细胞间的直接接触进行,而并不需要通过介质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甲藻 中肋骨条藻 种间相互作用 去藻滤液
下载PDF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7
作者 谢鹏飞 易芳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第3期188-188,共1页
农村生活污水分布分散、浓度低、变化大、可生化性强,针对农村污水处理的难点,对比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提出解决我国农村污水问题的途径和适合处理的工艺。
关键词 农村 生活 污水 处理
下载PDF
具有产絮凝剂功能的复合菌群处理啤酒废水的研究
8
作者 樊艳春 林波 《江西化工》 2009年第2期111-112,共2页
利用生态位分离的原理,将多株MBF产生菌进行双株混合培养得到一组复合菌群(NCS4+BAF1),经优化培养实验,其所产MBF的絮凝效率达到95.7%,此复合菌群处理啤酒废水,7h后COD cr去除率达到81.5%。
关键词 复合菌群 微生物絮凝剂 啤酒废水
下载PDF
流域人类活动对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的驱动 被引量:30
9
作者 席海燕 王圣瑞 +4 位作者 郑丙辉 刘志刚 杨常青 冯明雷 张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8-405,共8页
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到2008年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趋势及其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了流域人类活动与鄱阳湖生态安全之间的相关性及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3个演变阶段,总体呈下降趋势:①其中20... 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到2008年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趋势及其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了流域人类活动与鄱阳湖生态安全之间的相关性及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3个演变阶段,总体呈下降趋势:①其中20世纪80—90年代为快速下降阶段,由很安全状态下降为安全状态;流域社会经济不合理的发展模式,尤其是20世纪50—80年代大规模围垦等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导致该阶段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快速下降.②20世纪90年代到2002年为缓慢下降阶段,总体处于"安全"水平;伴随着1992年鄱阳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以及1998年"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保护措施的实施,使该阶段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下降速度有所减缓.③2003—2008年为反弹下滑期,总体已接近"一般安全"水平;随着2003年三峡工程试运行以来,鄱阳湖与长江江湖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阶段鄱阳湖流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致使其生态安全状况进一步下降.流域社会经济不合理发展模式是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下降的重要原因,对鄱阳湖的过度无序利用直接驱动了其生态安全状况的恶化,湖区人口增长与其生态安全状况下降之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维护鄱阳湖生态系统处于"安全"以上水平,湖区人口密度应控制在350人/km2以内.按照保护优先的思路,坚持人湖和谐的流域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保障鄱阳湖生态安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安全 演变 人类活动方式 驱动力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对典型污水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16
10
作者 常军军 吴苏青 +2 位作者 梁康 王飞华 梁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00-1206,共7页
污水性质是影响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的重要因子,而微生物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运用两组IVCW(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比较研究两组系统下行流、上行流池的基质酶活性及硝化反硝... 污水性质是影响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的重要因子,而微生物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运用两组IVCW(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比较研究两组系统下行流、上行流池的基质酶活性及硝化反硝化强度,并通过脂肪酸甲酯图谱分析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解析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对两种污水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处理生活污水的IVCW下行流池中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及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单元,四者平均值分别为其他单元的2.8-4.6、7.9-10.3、19.3-41.7和4.5-10.8倍.处理生活污水IVCW基质的硝化强度是尾水处理系统对应单元的1.4-5.3倍(下行流)和1.3-3.9倍(上行流),而两组IVCW对应单元基质的反硝化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异.IVCW下行流池中特征脂肪酸比值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受污水类型的影响较小,均以厌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为优势菌;上行流池微生物群落结构则受到污水类型的一定影响,真菌的相对丰度较高.两种污水对IVCW基质酶活性和硝化强度的影响高于对反硝化强度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 酶活性 硝化反硝化强度 特征脂肪酸比值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障碍分析 被引量:68
11
作者 朱教君 刘足根 王贺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5-703,共9页
通过对辽东山区不同间伐强度下长白落叶松林内种子库,种子萌发,幼苗出现、成活与生长的观测,分析了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的种子雨中,有30%的种子有活力,可以满足天然更新的需要;土壤种子库的... 通过对辽东山区不同间伐强度下长白落叶松林内种子库,种子萌发,幼苗出现、成活与生长的观测,分析了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的种子雨中,有30%的种子有活力,可以满足天然更新的需要;土壤种子库的种子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4月下旬林内种子开始萌发,6月幼苗数量达到最大,幼苗累计出现率与间伐强度(光照)之间无显著相关,只受到地被物的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幼苗平均存活率提高,但林下幼苗生长缓慢,苗高均不超过6 cm;林内当年幼苗9月全部消失,没有超过1年生的幼苗,但皆伐迹地的更新幼苗存活较多、生长良好.初步确定地被物和光照是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天然更新 间伐
下载PDF
鄱阳湖康山和湖口水域鱼、贝类体内有机氯农药残留现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芳 黄云 +2 位作者 刘志刚 周文斌 吴小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7-472,共6页
为了解鄱阳湖生物体内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和富集状况,分析了康山水域的2种鱼类和1种贝类以及湖口水域的3种鱼类和3种贝类体内的六六六(BHCs)、滴滴涕(DDTs)和六氯苯(HCB)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康山水域鱼、贝类体内w(BHCs)为0.04~1.53μg/... 为了解鄱阳湖生物体内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和富集状况,分析了康山水域的2种鱼类和1种贝类以及湖口水域的3种鱼类和3种贝类体内的六六六(BHCs)、滴滴涕(DDTs)和六氯苯(HCB)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康山水域鱼、贝类体内w(BHCs)为0.04~1.53μg/kg(平均值为0.282μg/kg),w(DDTs)为0.09~5.38μg/kg(平均值为1.856μg/kg),w(HCB)为0.075~0.55μg/kg(平均值为0.210μg/kg);湖口水域鱼、贝类体内w(BHCs)为nd^0.43μg/kg(平均值为0.168μg/kg),w(DDTs)为0.56~18.76μg/kg(平均值为4.172μg/kg),w(HCB)为0.15~1.28μg/kg(平均值为0.723μg/kg).DDTs和HCB的检出率和质量分数显著高于BHCs,其中p,p′-DDE和α-BHC分别为DDTs和BHCs的优势组分.所检测样品的残留水平均未超过我国农业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颁布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六六(BHCs) 滴滴涕(DDTs) 六氯苯(HCB) 鄱阳湖 康山 湖口
下载PDF
PARAFAC法解析太湖水体DOM三维荧光光谱 被引量:18
13
作者 祝鹏 华祖林 李惠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19-1625,共7页
采用平行因子法(PARAFAC法)对太湖水样溶解性有机质(DOM)三维荧光光谱进行解析。通过比较因子数分别为3,4和5时,PARAFAC模型的核一致函数、激发和发射光谱误差平方和、各水样模拟的三维荧光光谱和残差谱图等情况,选择因子数为3作为太湖... 采用平行因子法(PARAFAC法)对太湖水样溶解性有机质(DOM)三维荧光光谱进行解析。通过比较因子数分别为3,4和5时,PARAFAC模型的核一致函数、激发和发射光谱误差平方和、各水样模拟的三维荧光光谱和残差谱图等情况,选择因子数为3作为太湖水样DOM三维荧光光谱PARAFAC模型的最佳因子数。太湖水样DOM的3类主要荧光组分分别是类腐殖质荧光物质、类色氨酸荧光物质、类酪氨酸荧光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因子法 溶解性有机质 太湖 三维荧光
下载PDF
湖泊水体三维荧光光谱的PARAFAC法在污染源解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祝鹏 华祖林 李惠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290-3294,共5页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矩阵的PARAFAC模型中因子得分反映混合物各因子相对浓度和比例这一特征,将其应用到混合物源解析的研究。对于因子与来源物质光谱不一致的情况考虑将来源物质荧光矩阵和混合物荧光矩阵均作为模型三维数据矩阵的元素进行...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矩阵的PARAFAC模型中因子得分反映混合物各因子相对浓度和比例这一特征,将其应用到混合物源解析的研究。对于因子与来源物质光谱不一致的情况考虑将来源物质荧光矩阵和混合物荧光矩阵均作为模型三维数据矩阵的元素进行分析,推导出混合样品与源物质荧光矩阵之间的关系式。该关系式系数由因子得分组成,反映了混合样品各来源物贡献率的相对大小,能够作为来源物量化研究的参考指数。在湖泊污染物源解析的应用中,利用混合水样和污染源水样荧光光谱矩阵建立上述关系式,关系式各系数可作为湖泊水体污染源源解析研究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矩阵 平行因子分析法 源解析
下载PDF
鄱阳湖沉积物中主要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云 钟恢明 刘志刚 《江西科学》 2010年第3期336-340,共5页
本研究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均能检测到HCH、DDT等有机氯农药,但不同种地区的沉积物,农药含量差异较大,且湖泊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普遍存在。分析结果表明:HCHs来源于林丹,DDTs主要代谢产物为DDE,HCB残留难以降解。
关键词 鄱阳湖 有机氯 沉积物
下载PDF
土壤石油污染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响应 被引量:15
16
作者 彭昆国 杨丽珍 +2 位作者 荣亮 张柱 弓晓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23,共5页
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石油污染土壤对4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对污染胁迫的响应进行了研究,以期筛选适合石油污染土壤的潜在修复植物。设置了4组不同质量分数的石油污染土壤处理,对玉米(Zea mays ... 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石油污染土壤对4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对污染胁迫的响应进行了研究,以期筛选适合石油污染土壤的潜在修复植物。设置了4组不同质量分数的石油污染土壤处理,对玉米(Zea mays L.)、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和翅碱蓬(Suaeda hetroptera Kitag)4种供试植物进行了温室盆栽试验观测。结果表明,试验土属滨海盐渍土,在盐碱化和石油污染的双重胁迫下,不同的植物种子对石油污染表现出不同的耐受性;受试植物在10%(质量分数)石油污染处理下的发芽率均达80%以上,且石油的暴露水平越高,高粱、披碱草和翅碱蓬的种子发芽率越大;玉米和高粱的株高和根长均与土壤中石油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披碱草的根长则与之呈显著负相关;玉米的根冠比与土壤中石油浓度呈显著负相关,高粱和披碱草则与之相关性不明显;在石油污染土壤中生长的玉米和高粱,其叶片中MDA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随着污染土壤石油质量分数的升高呈现单峰响应特征;披碱草2个生长期(45、60d)叶片内的MDA含量均随土壤中石油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土壤石油污染会对其造成毒害作用。总的来看,相比其他2种植物,高粱和披碱草具有较大的种子发芽率和石油污染耐受性,表明它们具有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石油污染 盐碱化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苯醌对聚合硅酸铁多相UV-Fenton体系的增效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姜自立 李献众 +2 位作者 刘治庆 刘力章 陈建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943-2951,共9页
通过构建苯醌增效聚合硅酸铁多相UV-Fenton体系,讨论了体系中橙Ⅱ的脱色和降解途径.在研究苯醌浓度对聚合硅酸铁铁离子的释放、Fe^2+与Fe^3+之间的转化、H2O2分解和·OH生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苯醌对聚合硅酸铁多相UV-Fenton体系... 通过构建苯醌增效聚合硅酸铁多相UV-Fenton体系,讨论了体系中橙Ⅱ的脱色和降解途径.在研究苯醌浓度对聚合硅酸铁铁离子的释放、Fe^2+与Fe^3+之间的转化、H2O2分解和·OH生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苯醌对聚合硅酸铁多相UV-Fenton体系的增效机制.结果表明,随苯醌浓度的增加,其紫外光下光解还原聚合硅酸铁并释放Fe^2+的程度增大、H2O2分解速度加快、产生·OH浓度峰值增高且出现的时间提前;苯醌增效体系释放于溶液中的Fe^2+可以通过Fenton反应转化成Fe^3+,反应结束后聚合硅酸铁能重新吸附Fe^3+并使其浓度降低,避免了增效体系铁离子的二次污染.本研究将为多相催化剂催化过程的调控提供新的视角,为多相光助-芬顿反应在有机废水资源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UV-Fenton体系 橙Ⅱ 聚合硅酸铁 苯醌 羟基自由基
下载PDF
PSF多相UV-Fenton体系原儿茶酸与龙胆酸的增效对比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晓轩 徐国鹏 +2 位作者 李献众 刘力章 陈建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4-1633,共10页
对比研究了原儿茶酸和龙胆酸对聚合硅酸铁(PSF)多相UV-Fenton体系降解橙Ⅱ的增效能力,分析了两种增效体系中铁离子转化、H2O2分解以及·OH生成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两种增效试剂对PSF多相UV-Fenton体系的增效机制.结果表明:原儿茶酸和... 对比研究了原儿茶酸和龙胆酸对聚合硅酸铁(PSF)多相UV-Fenton体系降解橙Ⅱ的增效能力,分析了两种增效体系中铁离子转化、H2O2分解以及·OH生成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两种增效试剂对PSF多相UV-Fenton体系的增效机制.结果表明:原儿茶酸和龙胆酸均能够有效促进催化剂Fe^(2+)生成与释放,进而提高体系·OH的浓度、促进橙Ⅱ的降解.相对原儿茶酸,龙胆酸对PSF的还原能力更强,其相应增效体系中·OH的浓度更高、橙Ⅱ的降解速度更快.0.2mmol/L的增效浓度下,橙Ⅱ在原儿茶酸和龙胆酸增效体系中第一段脱色速率常数能分别从基础体系的0.11min^(-1)提高至1.68和2.48min^(-1),分别增加14.27倍和21.55倍.原儿茶酸和龙胆酸能够循环增效PSF多相UV-Fenton体系降解橙Ⅱ,反应结束后PSF对Fe^(3+)的再吸附使得溶液总铁离子浓度低于5mg/L,从而避免催化剂铁元素的损失以及铁离子的二次污染,表明原儿茶酸和龙胆酸均是PSF多相UV-Fenton体系的高效增效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UV-Fenton体系 聚合硅酸铁 原儿茶酸 龙胆酸 橙Ⅱ
下载PDF
我国硫化物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秋平 张萌 +3 位作者 葛刚 冯兵 王启沛 姚娜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0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了保护大部分水生生物,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以及生物的多样性,推导硫化物水质基准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水质标准已成为迫切需要。参照国际通用的相关技术指南,从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的ECOTOX毒性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收集... 为了保护大部分水生生物,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以及生物的多样性,推导硫化物水质基准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水质标准已成为迫切需要。参照国际通用的相关技术指南,从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的ECOTOX毒性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收集了相应的硫化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结合我国水生生物区系特点,筛选出广泛存在于我国水体中的水生生物毒性数据。采用美国规范方法SSR法对毒性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硫化物急性和慢性基准分别为1.46、1.10μg·L^-1,且用荷兰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法和评价因子法进行了比较,SSD法与SSR法所得结果在同一数量级,评价因子法相对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 物种敏感度排序法 评价因子法 水生生物水质基准
下载PDF
混凝-厌氧-好氧-气浮处理含油污水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云 石晶 陈宏文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8-40,共3页
食用植物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是一种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污水。结合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及工程运营情况,对该工程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该工程进水(高浓度污水)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Cr:20000~25000mg/L,BOD5:10000~15000... 食用植物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是一种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污水。结合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及工程运营情况,对该工程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该工程进水(高浓度污水)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Cr:20000~25000mg/L,BOD5:10000~15000mg/L,SS:1000~2000mg/L,经过混凝-厌氧-好氧-气浮等工序处理后,出水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的1级排放标准(1998年1月1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含油污水 生化污水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