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文学科视阈下叙事学的发展趋向 被引量:2
1
作者 倪爱珍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5-112,308,共8页
叙事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从这个视阈下观察它的发展趋向,有如下特点:第一,从叙事语法到叙事语用。经典叙事学阶段的叙事语法研究旨在建立一套叙事的普遍规则和符号系统,所以它关注叙事文本的普遍性,而悬置差异性、个别性。这与人文学科... 叙事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从这个视阈下观察它的发展趋向,有如下特点:第一,从叙事语法到叙事语用。经典叙事学阶段的叙事语法研究旨在建立一套叙事的普遍规则和符号系统,所以它关注叙事文本的普遍性,而悬置差异性、个别性。这与人文学科致力于"具体化""个别化"的研究方向有相悖之势。叙事学的研究必须将普遍性与个别性结合起来。后经典叙事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经典叙事学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开疆拓土的工作,那就是从叙事语法走向叙事语用。第二,从"解释"到"理解"。叙事学从注重解释叙事是如何表达意义,到注重理解叙事表达了什么意义,体现了从偏重科学方法到偏重人文方法的转向。第三,价值判断从悬置到回归。价值判断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特点,而价值判断的前提是意义阐释。因此后经典阶段叙事学呈现出以下特点:将形式研究和意义阐释、价值判断联系起来;从偏重叙事诗学到叙事诗学与叙事批评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人文学科 发展 趋向
下载PDF
江西文人群与北宋中期古文理论的三大趋向 被引量:1
2
作者 彭民权 《地方文化研究》 2013年第6期52-62,共11页
北宋中期江西文人群在提倡古文这一点上一致认同,但由于各自文学观念的差异,古文理论呈现三大不同趋向。这三大趋向也代表着北宋中期古文理论的发展趋向:其一,提倡平易通畅的古文,以欧阳修为代表,曾巩及曾氏家族大抵遵循这一道路;其二,... 北宋中期江西文人群在提倡古文这一点上一致认同,但由于各自文学观念的差异,古文理论呈现三大不同趋向。这三大趋向也代表着北宋中期古文理论的发展趋向:其一,提倡平易通畅的古文,以欧阳修为代表,曾巩及曾氏家族大抵遵循这一道路;其二,追求以道为本、要求文以贯道,以刘敞兄弟为代表,李觏也与之相关;其三,倡导文以致用、为文有补于世,甚至将文等同于治教政令,以王安石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文人群 北宋中期 古文理论
下载PDF
宋元之际江西词人群被清人的接受
3
作者 陈水根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9-82,共4页
宋元之际江西词人群是一个重要词人群,清人对这一词人群的接受可从统治者、词人诗人、词评家对这一词人群的接受等方面看。清统治者对这一词人群及其诗词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持接受态度,甚至对曾经抗击过元蒙贵族统治者的词人也在一定程度... 宋元之际江西词人群是一个重要词人群,清人对这一词人群的接受可从统治者、词人诗人、词评家对这一词人群的接受等方面看。清统治者对这一词人群及其诗词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持接受态度,甚至对曾经抗击过元蒙贵族统治者的词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持接受态度。清词人诗人对这一词人群及其诗词的接受较注重其气节、风骨。清词评家对这一词人群及其词作的评论,也注重其气节、风骨,同时有的注重词的艺术性。清词人、诗人、词评家注重这一词人群的气节、风骨,与他们自身的民族情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之际 江西词人群 清统治者 词人诗人 词评家
下载PDF
互联网与文学的未来 被引量:4
4
作者 叶青 熊江鹏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0-92,共3页
本文主要探讨互联网对于文学未来的影响与意义。互联网技术带来文学创作、发表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写作以其高度自由、非功利和民间化特点,颠覆了传统文学的准则和规范。但这种颠覆中隐含着新的机遇。面对图像时代巨大生... 本文主要探讨互联网对于文学未来的影响与意义。互联网技术带来文学创作、发表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写作以其高度自由、非功利和民间化特点,颠覆了传统文学的准则和规范。但这种颠覆中隐含着新的机遇。面对图像时代巨大生存压力的文学,可能在互联网上重新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写作 文学的未来
下载PDF
试论凤林书院词人的樟镇唱和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水根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0-104,共5页
庐陵凤林书院辑《精选名儒草堂诗馀》有宋远、滕宾、刘将孙等人邂逅古洪,流连数月,以"重以细论文"为韵,题樟镇华光阁志别的词各一首,感意气之相期,写情词以为别。他们邂逅古洪,看似偶然,其实有它的必然性:邂逅古洪之前,他们... 庐陵凤林书院辑《精选名儒草堂诗馀》有宋远、滕宾、刘将孙等人邂逅古洪,流连数月,以"重以细论文"为韵,题樟镇华光阁志别的词各一首,感意气之相期,写情词以为别。他们邂逅古洪,看似偶然,其实有它的必然性:邂逅古洪之前,他们中有的人就是朋友,而且凤林书院词人群体中的主将刘辰翁、重要成员刘将孙是庐陵人,宋远是涂川人,萧烈是渝川人;古洪、樟镇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人文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 樟镇 感意气 写情词 地理位置 人文景观
下载PDF
中国传统荣辱观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赖华先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4-37,共4页
中国传统荣辱观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忠君爱国、崇尚礼仪、孝敬谦让、仁义忠信、勤慎廉直等构成其主要内容,其主要内涵集中体现在知耻,取义,求誉。在凯歌前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继承并弘扬传统荣辱观... 中国传统荣辱观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忠君爱国、崇尚礼仪、孝敬谦让、仁义忠信、勤慎廉直等构成其主要内容,其主要内涵集中体现在知耻,取义,求誉。在凯歌前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继承并弘扬传统荣辱观的精髓,对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宏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荣辱观 当代价值 个人修养 伦理道德建设
下载PDF
拾撷一片野俗而生动的世界──评《清茗拾趣》
7
作者 胡颖峰 《农业考古》 1994年第2期283-285,共3页
拾撷一片野俗而生动的世界──评《清茗拾趣》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所胡颖峰茶为国饮,它最早是作为一种解毒治病和"神草"出现在悠历史的传说中,这在《神农本草经》中有所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考证... 拾撷一片野俗而生动的世界──评《清茗拾趣》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所胡颖峰茶为国饮,它最早是作为一种解毒治病和"神草"出现在悠历史的传说中,这在《神农本草经》中有所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考证,荼就是指茶。今天的人们尽管阅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说故事 劳动人民 茶文化 少数民族地区 云雾茶 大红袍 茶树嫩芽 茶神陆羽 文化研究 各民族
下载PDF
上古时期有关农业活动的历史记载探微
8
作者 赖华先 《农业考古》 2019年第6期63-66,共4页
夏代以前的历史中,记载农业政事及农业活动的文献,保存在《尚书》《史记》《国语》等典籍中,尤其以《史记》最为丰富。通过对上古时期农业活动的记载进行梳理,并结合现代考古学成果,本文对上古时期主要农作物的驯化、农时观念的获得、... 夏代以前的历史中,记载农业政事及农业活动的文献,保存在《尚书》《史记》《国语》等典籍中,尤其以《史记》最为丰富。通过对上古时期农业活动的记载进行梳理,并结合现代考古学成果,本文对上古时期主要农作物的驯化、农时观念的获得、层级型的统治结构、从"共天下"到"家天下"的演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氏族 农业政事 共天下 家天下
下载PDF
从自然到文化:先秦地域观念的演变——以“夷狄”“蛮夷”“荆楚”为例
9
作者 彭民权 《临沂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27-35,共9页
在先秦,由于周代分封诸侯以及后来的诸侯争霸,使得诸多地域概念经历了从自然地理到文化概念的演变。以"夷狄""蛮夷""荆楚"等为例,这些概念在早期仅仅指中原以外的区域,但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步变成对非中... 在先秦,由于周代分封诸侯以及后来的诸侯争霸,使得诸多地域概念经历了从自然地理到文化概念的演变。以"夷狄""蛮夷""荆楚"等为例,这些概念在早期仅仅指中原以外的区域,但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步变成对非中原区域的人和诸侯国的贬斥,文化的意味更浓。甚至有些概念到了后代,成了专门的文化概念。这一过程十分漫长,其影响十分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地域 文化 夷狄
下载PDF
凤林书院词人詹玉的词
10
作者 陈水根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83-86,共4页
詹玉是凤林书院词人群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成员,《名儒草堂诗馀》收录其词九首,他与刘辰翁关系密切。詹玉词作主要是抒写亡国之恨,对南宋王朝的失望和乐于隐居山林之情;其次写凡间男女的性爱之情,凡人的相思之情,神仙的爱情,这部分词占... 詹玉是凤林书院词人群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成员,《名儒草堂诗馀》收录其词九首,他与刘辰翁关系密切。詹玉词作主要是抒写亡国之恨,对南宋王朝的失望和乐于隐居山林之情;其次写凡间男女的性爱之情,凡人的相思之情,神仙的爱情,这部分词占了詹玉词的一半。詹玉写凡间男女性爱之情是非常大胆的。詹玉的词有的语意率真,有的则比较隐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玉词 亡国之恨 失望之情 性爱之情 神仙之爱
下载PDF
女娲与中国古代的女性崇拜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德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1期55-59,43,共6页
女娲之名,就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首见于屈原的《天问》,其辞云:“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云:“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其体如此,谁所制匠而图之乎?”由《天问》的记载来看,有关女娲的神话,应当早在这之前的年代就已经形成、... 女娲之名,就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首见于屈原的《天问》,其辞云:“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云:“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其体如此,谁所制匠而图之乎?”由《天问》的记载来看,有关女娲的神话,应当早在这之前的年代就已经形成、成熟。文献中关于女娲神话的记载较多,此略举数条以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崇拜 说文解字 母系氏族社会 神话 女性生殖器 文化内涵 性器官 女娲 写作 生育
下载PDF
史出于巫与先秦两汉史传中虚构的发生
12
作者 倪爱珍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上古史官由巫中产生,从记神事到记人事,其间有一个巫史一体、神人不分的过渡阶段。巫是最早以口诵形式传播神话的人,为了吸引听众,他必然要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对故事不断地进行加工、改造,甚至虚构,使之朝着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向不... 上古史官由巫中产生,从记神事到记人事,其间有一个巫史一体、神人不分的过渡阶段。巫是最早以口诵形式传播神话的人,为了吸引听众,他必然要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对故事不断地进行加工、改造,甚至虚构,使之朝着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向不断演进。其后神话虽然逐渐历史化,但神话艺术性的思维方式依然会影响着史书的撰写。史出于巫的文化传统使史传中有很多天命、鬼神、灾祥、卜筮、梦兆等神秘事件,它们所指向的是一个无法证实的可能世界,为虚构提供了土壤和空间,对六朝志怪小说产生了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出于巫 先秦两汉 史传
下载PDF
《鄱阳湖历代诗词集注评·元代》增补
13
作者 刘凤玲 《老区建设》 2018年第10期71-74,共4页
对于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地域文学研究、湖泊文学研究、生态文学研究的学者们来说,胡迎建主编的《历代鄱阳湖诗词集注评》是一部值得参考的翔实而丰富的文献总集。本文增补元代黎廷瑞、吴存、徐瑞、刘抒徳、李克正共五位诗人的20首鄱... 对于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地域文学研究、湖泊文学研究、生态文学研究的学者们来说,胡迎建主编的《历代鄱阳湖诗词集注评》是一部值得参考的翔实而丰富的文献总集。本文增补元代黎廷瑞、吴存、徐瑞、刘抒徳、李克正共五位诗人的20首鄱阳湖诗作,其诗作内容均与鄱阳湖密切相关,属于应收而漏收。查漏补缺,对完善一部文献总集而言是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鄱阳湖诗词 《鄱阳湖历代诗词集注评》
下载PDF
“延安时期”高校文学系的设置与新文学传统
14
作者 彭民权 陈丽芬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两所文艺高等院校,分别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以及基本照搬其模式成立的部队干部艺术学院(简称“部艺”)。相比戏剧、音乐、美术三系而言,“延安时期”高校文学系的设置相对较晚。
关键词 新文学传统 延安时期 设置 高校 艺术学院 中国共产党 高等院校 部队干部
原文传递
中国叙事传统中预叙的发生及流变 被引量:3
15
作者 倪爱珍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7-31,共5页
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在研究叙事时序问题时指出:“提前:或时间上的预叙,至少在西方叙述传统中显然要比相反的方法少见得多……小说(广义而言,其重心不如说在19世纪)‘古典’构思所特有的对叙述悬念的关心很难适应这种... 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在研究叙事时序问题时指出:“提前:或时间上的预叙,至少在西方叙述传统中显然要比相反的方法少见得多……小说(广义而言,其重心不如说在19世纪)‘古典’构思所特有的对叙述悬念的关心很难适应这种做法,同样也难以适应叙述者传统的虚构,他应当看上去好像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发现故事。因此,在巴尔扎克或托尔斯泰的作品中,预叙极为少见……”①以色列叙事学家里门一凯南也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叙事传统 预叙 流变 叙述者 叙事时序 19世纪 托尔斯泰 巴尔扎克
原文传递
中国叙事传统中预叙的发生及流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倪爱珍 《叙事(中国版)》 2015年第1期318-326,共9页
预叙在中国叙事传统中的发生是由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其源头要上溯到先秦时期以《左传》为代表的史书中。春秋时期的预占文化特别发达,而史书撰写的目的又是劝诫教化,这导致了其只记录应验的预占,形成了"预言-行动-应验"... 预叙在中国叙事传统中的发生是由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其源头要上溯到先秦时期以《左传》为代表的史书中。春秋时期的预占文化特别发达,而史书撰写的目的又是劝诫教化,这导致了其只记录应验的预占,形成了"预言-行动-应验"的叙事模式,也因此而产生了"预叙",即把以后发生的事情提前告诉读者。史书中用贤人之语进行预叙同样也是其实施道德教化功能的重要手段。这些预叙都发生在故事层面,预叙者为故事中的人物,而不是故事外的叙述者。它并不是一种叙事艺术,而是一种叙事内容;其目的不是审美,而是教化。后世文学中的预叙一方面继承了史书,另一方面又受到特定时代氛围的影响,在形式和功能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叙 《左传》 发生 流变
原文传递
从晏殊、欧阳修之交恶看晏殊对韩愈的评价
17
作者 彭民权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4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与宋初文人对柳宗元的接受一起考察,韩愈在宋初文论中出现的情形大抵有四种:只尊韩愈未提及柳宗元;韩、柳并重;韩为主,柳为次;重柳轻韩.第四种情形极为罕见,晏殊是这种观念的代表人物.这种观念的诞生,与晏殊本身的文学观念有关.晏殊强... 与宋初文人对柳宗元的接受一起考察,韩愈在宋初文论中出现的情形大抵有四种:只尊韩愈未提及柳宗元;韩、柳并重;韩为主,柳为次;重柳轻韩.第四种情形极为罕见,晏殊是这种观念的代表人物.这种观念的诞生,与晏殊本身的文学观念有关.晏殊强调师经与学,认为柳宗元两方面兼而有之,因此,将柳宗元置于韩愈之上.而从晏殊与欧阳修的关系看,晏殊重柳轻韩还有另一种可能性.由于欧阳修极力提倡师法韩愈古文,与之交恶的晏殊既不能完全忽视韩愈,又不愿完全认同欧阳修的主张,因而选择重柳轻韩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殊 欧阳修 韩愈 交恶
原文传递
《战国策》中虚构叙事的发生及范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倪爱珍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3-187,共5页
虚构是文学发育的先决条件,也是文学叙事区别于历史叙事的一个突出特征。《战国策》中虚构叙事的发生与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现象的形成等特定的社会文化土壤密切相关,其发生方式主要有依附史实、踵事增华和借名拟托、无中生有... 虚构是文学发育的先决条件,也是文学叙事区别于历史叙事的一个突出特征。《战国策》中虚构叙事的发生与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现象的形成等特定的社会文化土壤密切相关,其发生方式主要有依附史实、踵事增华和借名拟托、无中生有,而后者也即拟托文的虚构又可以分为附会、套括、仿改、缀辑、衍生五种,近乎涵纳了后世历史小说尤其是新历史小说的所有虚构叙事类型。《战国策》夸饰恣肆的文风、大量的寓言及一些长篇叙事文对后世的文学叙事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虚构叙事 发生 范式
原文传递
“形象思维”的两次大论争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欣大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5-45,共11页
“形象思维”的两次大论争刘欣大新中国成立后,美学界、文艺理论界就“形象思维”问题展开过两次大规模的论争。第一次是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历时十年左右;第二次是七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中期,持续了七、八年时间。两次论... “形象思维”的两次大论争刘欣大新中国成立后,美学界、文艺理论界就“形象思维”问题展开过两次大规模的论争。第一次是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历时十年左右;第二次是七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中期,持续了七、八年时间。两次论争的时代背景、知识背景不同,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思维 毛泽东 认知科学 艺术特征 文艺理论 思维科学 艺术思维 中国文论 别林斯基 思维形式
原文传递
儒家礼法“羞辱性惩罚”思想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文 钟志翔 《朱子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91-201,共11页
受近现代以来世俗主义浪潮以及工具理性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法律在维系人们对生命根本目的和意义的集体关切方面的功能大为降低,所谓的"现代国家的法律并不反映生命的终极意义和目的意识;相反,其任务是有限、物化、不带情感色彩—... 受近现代以来世俗主义浪潮以及工具理性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法律在维系人们对生命根本目的和意义的集体关切方面的功能大为降低,所谓的"现代国家的法律并不反映生命的终极意义和目的意识;相反,其任务是有限、物化、不带情感色彩——就是把事情解决,让人们依特定方式行事"。~①所谓的"有限、物化、不带情感色彩",正是近代世俗主义以及工具理性对现代法治文明侵淫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文明 世俗主义 情感色彩 特定方式 儒家礼法 工具理性 思想探析 目的和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