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酒精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与氧化应激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海玉 吴晓牧 +1 位作者 刘勇 曾玉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68-970,共3页
目的探讨酒精诱导学习记忆功能损害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给予持续28d酒精灌胃(20%,8ml/kg)建立酒精性痴呆大鼠模型,观察大鼠Morris水迷宫行为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状况,同时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血... 目的探讨酒精诱导学习记忆功能损害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给予持续28d酒精灌胃(20%,8ml/kg)建立酒精性痴呆大鼠模型,观察大鼠Morris水迷宫行为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状况,同时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组(4.52±1.14s)相比,酒精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9.08±1.12s)(P<0.05),且其海马区凋亡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氧化应激检测证实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酒精组大鼠血清GSH-Px活性显著抑制(P<0.01),但T-SOD活性改变不明显。结论慢性酒精中毒可导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害,其机制与酒精诱导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抑制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痴呆 学习记忆 海马 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复方中药制剂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旭芳 胡建新 +1 位作者 吴晓牧 任玥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自制复方中药制剂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雌性C57BL/6小鼠36只,采用皮下注射MOG_(35-55)抗原免疫诱导EAE模型。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EAE模型组、中药组和激素组,每组各12只。自造模... 目的探讨自制复方中药制剂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雌性C57BL/6小鼠36只,采用皮下注射MOG_(35-55)抗原免疫诱导EAE模型。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EAE模型组、中药组和激素组,每组各12只。自造模第14天起,中药组按体重20 g/kg给予自制复方中药灌胃,激素组按体重3.9 mg/kg给予醋酸泼尼松灌胃治疗,EAE模型组按同样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至造模第42天结束。采用Kono 5级评分法评估各组小鼠神经功能,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细胞浸润,采用LFB染色法观察CNS脱髓鞘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7A细胞因子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NS组织血清/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serum/glucocorticoid-inducible kinase-1,SGK-1)表达。结果中药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峰值低于EAE模型组(P<0.01),脑脊髓组织炎细胞浸润和脱髓鞘程度较EAE模型组减轻。与EAE模型组比较,中药组EAE小鼠EAE病程前期、高峰期以及缓解期外周血IFN-γ和IL-17A水平均低(均P<0.01),而IL-4水平均高(均P<0.01);与激素组比较,中药组小鼠不同EAE病程阶段IFN-γ和IL-4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IL-17A水平于EAE高峰期和缓解期低于激素组(均P<0.05)。中药组小鼠脑脊髓组织SGK-1蛋白表达在病程高峰期及缓解期均低于EAE模型组和激素组(均P<0.01)。结论该复方中药制剂对EAE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减轻EAE小鼠临床症状及CNS组织炎性浸润及脱髓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SGK-1蛋白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脑脊髓炎 自身免疫性 实验性 中草药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类 血清/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
下载PDF
大鼠脑梗死后脑组织TNF-α、GFAP、NSE、BDNF、Nestin的表达和神经功能变化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昆南 曹金娟 +5 位作者 刘世民 胡国柱 李沁妤 杨海玉 吴梨华 吴晓牧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5-310,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不同时期梗死区周围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脑源性神经营...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不同时期梗死区周围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巢蛋白(Nesti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1、3、7、14、21d组。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模型脑组织GFAP、NSE、BDNF、Nestin、TNF-α的表达。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量表(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对MCAO模型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随MCAO术后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F=121.282,P<0.05)。GFAP阳性细胞数量随MCAO术后时间推移呈双向反应,术后1、3、7d组逐渐升高,而至14d组和21d组则又逐步降低,其中7d组高于1d组、3d组(P<0.05)。NSE累积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其中1d组小于3d组、7d组、14d组、21d组,21d组大于3d组、7d组(P<0.05)。BDNF IOD值呈双向表达,1d组、3d组、7d组、14d组表达逐步降低,21d表达升高,其中1d组和21d组大于14d组(P<0.05)。Nestin+细胞数量随时间的推移呈双向反应,1d组~7d组逐步升高,随后逐步降低,其中7d组高于1d组、3d组(P<0.05)。MCAO后TNF-α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12)。结论 MCAO在急性期(7d前)受损脑组织产生炎症及抗炎反应明显,急性期后(7d后)以神经生长因子产生并促进神经再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再灌注损伤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大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动态变化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项正兵 屈新辉 +2 位作者 王万松 张昆南 吴晓牧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4520-4524,共5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EP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60例脑梗死后遗症、60例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以CD133和KDR双阳性细...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EP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60例脑梗死后遗症、60例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以CD133和KDR双阳性细胞作为EPCs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s数量,以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外周血EPCs数量与脑血管各危险因素的关系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EPCs数量动态变化与NIHSS评分改善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脑梗死后遗症组、危险因素组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 h^21 d时,外周血EPCs数量均较发病24 h时间点高(均P<0.05),发病后EPCs逐渐升高,且在14 d时间点达高峰(P<0.01),此后逐渐下降,在30~90 d时EPCs水平与发病24 h无差异(P>0.05)。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是脑血管病外周血EPCs独立的影响因素。外周血EPCs数量与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均P<0.05),与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无关(均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在24 h^14 d时,NIHSS评分随着外周血EPCs上升而改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NIHSS评分与外周EPCs呈负相关(均P<0.01);在发病后21~90 d时,这种相关性不复存在。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呈动态变化,且数量上升时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检测外周静脉血EPCs数量可以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单纯高血糖诱发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唐英 吴晓牧 +4 位作者 胡凡 柴文 胡国柱 吴梨华 张昆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以糖尿病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单纯高血糖是否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在糖尿病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用高脂饲料+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研究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1个月模型组(DM1... 目的以糖尿病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单纯高血糖是否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在糖尿病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用高脂饲料+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研究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1个月模型组(DM1组)、3个月模型组(DM3组)、5个月模型组(DM5组),均定期测定血糖、体重、血脂等。用形态学方法观察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抽血化验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糖水平。结果实验正常对照组颈动脉HE染色镜下可见血管光滑平整;第一月时镜下可见血管平滑肌稍紊乱;第3个月时光镜下可见动脉血管壁局限增厚,细胞核增多,可观察到泡沫细胞,第5个月时已形成脂纹;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果糖胺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单纯高血糖动物模型出现了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部分特征性表现,说明高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重要原因;三酰甘油、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及果糖胺的升高可能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作用可能与内皮细胞受损,动脉壁局部炎症介质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糖 血脂 同型半胱氨酸 糖尿病
下载PDF
中药制剂对免疫功能促进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春发 胡建新 屈新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8期27-33,共7页
本综述为给中药免疫促进研究课题提供广泛背景资料,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收集资料,采用传统综述描述性方法,从中药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固有免疫细胞、红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抗体、补体、细胞因子... 本综述为给中药免疫促进研究课题提供广泛背景资料,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收集资料,采用传统综述描述性方法,从中药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固有免疫细胞、红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免疫器官、抗肿瘤作用及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进行论述,并探讨了中药免疫促进调节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中药免疫促进应用前景,表明中药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促进作用,且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促进 中药 综述
下载PDF
复方中药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促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屈新辉 刘春发 +3 位作者 胡建新 何丹 项正兵 吴晓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4期4-8,共5页
目的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探求中药复方对免疫功能增强的作用及效能,在扶正固本、活血益气的中药中遴选出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促进免疫的中药复方。方法 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与高剂量中药组、中剂量中药组、低剂量中... 目的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探求中药复方对免疫功能增强的作用及效能,在扶正固本、活血益气的中药中遴选出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促进免疫的中药复方。方法 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与高剂量中药组、中剂量中药组、低剂量中药组。用环磷酰胺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制作免疫抑制模型,观察用药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与高剂量中药组、中剂量中药组、低剂量中药组血清IgG、补体C3,脾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物CD3+、CD4+、CD8+、CD4+/CD8+、CD19+、CD49b+,脾淋巴细胞细胞因子IL-2和IFN-γ及体重和脾指数。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剂量中药组、中剂量中药组、低剂量中药组体重和脾指数、CD3+、CD4+、CD8+、CD4+/CD8+、CD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中药组血清IgG降低[(177.19±45.66)g/L],CD49b+、补体C3及脾淋巴细胞细胞因子IL-2和IFN-γ升高[(32.43±6.31)%、(294.0±61.2)g/L、(38.44±7.82)%、(22.11±6.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剂量中药组脾淋巴细胞细胞因子IL-2和IFN-γ升高[(35.40±4.59)%、(22.26±8.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还未能证实复方中药对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但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促进 复方中药 小鼠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万松 屈新辉 吴晓牧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19-2821,共3页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以相应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脑梗死病因较为明确,导致脑血管供血障碍,脑实质缺血坏死。病理上病灶中心坏死区和灶周脑缺血半暗带并存。挽救缺血半暗带、恢复神经元功能均以血管再通和修复为先决条...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以相应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脑梗死病因较为明确,导致脑血管供血障碍,脑实质缺血坏死。病理上病灶中心坏死区和灶周脑缺血半暗带并存。挽救缺血半暗带、恢复神经元功能均以血管再通和修复为先决条件。脑梗死后内皮祖细胞(EPCs)的各项研究成为当前热点,并有可能为脑梗死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再生
下载PDF
乙醇性痴呆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海玉 吴晓牧 +1 位作者 曾玉娥 刘勇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5-407,414,共4页
目的探讨乙醇性痴呆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学习记忆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其中一组按体质量8mL/(kg·d)给予20%(体积分数)乙醇灌胃持续... 目的探讨乙醇性痴呆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学习记忆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其中一组按体质量8mL/(kg·d)给予20%(体积分数)乙醇灌胃持续28d,建立乙醇性痴呆大鼠模型;另一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对照。观察两组大鼠Morris水迷宫行为(逃避潜伏期),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海马组织形态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区BDNF表达。结果乙醇组大鼠灌胃后逃避潜伏期时间(EL)〔(16.39±3.11)s〕较灌胃前〔(7.12±1.18)s〕明显延长(P<0.05);与生理盐水组灌胃后EL〔(5.76±0.86)s〕比较,乙醇组大鼠灌胃后EL明显延长(P<0.01),且海马形态结构明显破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乙醇组大鼠海马齿状回(DG)区(积分光密度值为111.65±14.44 vs.61.55±17.44)和CA1区(积分光密度值为88.98±9.15 vs.55.21±8.93)BDNF相对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乙醇可导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BDN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性痴呆 学习记忆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海马 SD大鼠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SAH患者sICAM-1、hs-CRP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文锋 吴凌峰 +2 位作者 潘婕 文安 吴晓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2-515,共4页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60例临床确诊的SAH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 mg,每晚一...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60例临床确诊的SAH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 mg,每晚一次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同样的常规治疗。于起病24 h、第3天、第7天、第14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s ICAM-1、hs-CRP的含量。两组以SAH病程第14天末或者死亡为本研究终点。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进行卡方或秩和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指标。结果氟伐他汀组患者s ICAM-1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对照组第3天、第7天的s ICAM-1水平均呈较前次升高,直至第14天出现降低。氟伐他汀组第3天、第7天、第14天测得的s ICAM-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氟伐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第7天和第14天测得的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有效降低SAH患者血清ICAM-1和hs-CRP的含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SICAM-1 HS-CRP 氟伐他汀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病神经电生理及肌肉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刚 胡凡 +1 位作者 高幼奇 张昆南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605-606,共2页
目的分析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神经电生理及肌肉病理特点,旨为LSM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LSM确诊的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及肌肉病理。结果肌电图表现正常占21.4%;神经源性损害占57.1%;源性损害占14.3%;既有神经源性又有为肌... 目的分析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神经电生理及肌肉病理特点,旨为LSM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LSM确诊的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及肌肉病理。结果肌电图表现正常占21.4%;神经源性损害占57.1%;源性损害占14.3%;既有神经源性又有为肌源性损害占7.1%;检测72条神经纤维表现为波幅下降占55.6%%,表现为传导速度和或潜伏期延长占27.8%,F波异常7.1%。肌肉病理表现为大量含有筛孔样空泡的肌纤维并脂质沉积。结论 LSM肌电图表现并非如肌炎及其他类型肌病以肌源性损害多见,而多表现为正常或神经源性损害,临床容易误诊,肌肉活检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性肌病 神经电生理 肌肉活检病理学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万松 屈新辉 吴晓牧 《中国老年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5644-5646,5647,共4页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因脑血管供血障碍而引发缺血性级联反应,造成神经功能缺损。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针对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因严格的时间窗而限制了获益患者。传统药物治...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因脑血管供血障碍而引发缺血性级联反应,造成神经功能缺损。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针对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因严格的时间窗而限制了获益患者。传统药物治疗虽然使疾病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多数患者仍残存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自干细胞移植理论的兴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研究中发现移植BMSCs可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改善〔1〕和组织修复〔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脑梗死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万松 屈新辉 吴晓牧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6311-6313,共3页
帕金森病(PD)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表现。病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不明。病理上神经元变性以中脑黑质部位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为主,但不局限于该部位〔1〕。路易小体形成是其病理特点。PD并发症是死... 帕金森病(PD)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表现。病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不明。病理上神经元变性以中脑黑质部位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为主,但不局限于该部位〔1〕。路易小体形成是其病理特点。PD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针对PD的治疗措施主要为药物和手术治疗,但也产生了一系列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为重要的是现行的治疗不能保护残存的DA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帕金森病
下载PDF
采用诱导分化的SH-SY5Y细胞建立酒精性痴呆体外研究模型的探讨
14
作者 杨海玉 刘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71-973,共3页
目的建立酒精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体外模型,探讨酒精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方法以SH-SY5Y细胞为实验对象,通过维甲酸(RA)诱导细胞分化,之后以不同浓度的酒精作用于细胞,连续培养24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碘化丙啶(PI)染色... 目的建立酒精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体外模型,探讨酒精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方法以SH-SY5Y细胞为实验对象,通过维甲酸(RA)诱导细胞分化,之后以不同浓度的酒精作用于细胞,连续培养24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碘化丙啶(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RA诱导分化后SH-SY5Y细胞表现神经元形态特征,酒精抑制SH-SY5Y细胞增殖并呈浓度依赖关系(P<0.001)。酒精(100mol/L)作用24h后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结论分化后SH-SY5Y细胞对酒精诱导损伤敏感,可用于建立酒精性痴呆体外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SY5Y细胞 分化 酒精性痴呆 凋亡 体外研究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嗅觉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罗超群 文安 +1 位作者 杨赟 张昆南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34-437,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典型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下降和逐渐加重的认知功能障碍,AD患者出现典型表现时多处于疾病中晚期,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多项研究表明AD患者早期即可出现嗅觉功能障碍,且出现时间早于情景记忆...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典型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下降和逐渐加重的认知功能障碍,AD患者出现典型表现时多处于疾病中晚期,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多项研究表明AD患者早期即可出现嗅觉功能障碍,且出现时间早于情景记忆下降等典型表现。本文对AD患者相关嗅觉功能障碍的病理、临床表现、嗅觉功能障碍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嗅觉功能障碍 生物标志物 检测方法 诊断
下载PDF
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癫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喻灿如 谢旭芳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66-369,共4页
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可以通过时变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产生兴奋或是抑制作用,从而改变大脑的兴奋性来治疗癫痫疾病。其作用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刺激定位、强度、频率、脉冲模... 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可以通过时变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产生兴奋或是抑制作用,从而改变大脑的兴奋性来治疗癫痫疾病。其作用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刺激定位、强度、频率、脉冲模式、脉冲数量、刺激间隔时间以及刺激次数。本文就经颅磁刺激的基本原理、治疗的可能机制、临床效果、参数选择及治疗安全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癫痫 治疗
下载PDF
不同强度降血糖对急性脑梗死后高血糖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17
作者 杨赟 王欣荣 +2 位作者 张昆南 曹文锋 吴晓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01-904,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伴有卒中后高血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初步探讨强化降血糖与标准降血糖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106例发病72 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将末梢血糖控制在6-8 mmol/L的强化降血糖组及将末梢血糖控制在8-10 mmol/... 目的 通过观察伴有卒中后高血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初步探讨强化降血糖与标准降血糖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106例发病72 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将末梢血糖控制在6-8 mmol/L的强化降血糖组及将末梢血糖控制在8-10 mmol/L的标准降血糖组,各53例,均予以胰岛素控制血糖达72 h。随访3 m,主要终点事件为:7 d NIHSS评分,3 m mRS评分;次要终点事件为:3 m死亡率,3 m严重残疾率,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7 d NIHSS评分与3 m mRS评分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间3 m死亡率,3 m严重残疾率,低血糖发生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后高血糖患者强化降血糖较标准降血糖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轻中度患者获益更明显,但减少死亡及改善严重残疾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高血糖 预后
下载PDF
辅酶Q10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伟涛 任玥(综述) 吴晓牧(审校)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91-94,共4页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痴呆已成为影响人类晚年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约占老年性痴呆的70%[1]。A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沉积组成的老年斑和...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痴呆已成为影响人类晚年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约占老年性痴呆的70%[1]。A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沉积组成的老年斑和高度磷酸化Tau蛋白组成的神经纤维缠结,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和行为损害等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AD患病率逐渐上升,严重的认知功能缺损明显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目前AD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已经有研究指出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炎症和脑血管功能障碍等因素可能参与AD的发生与发展,其中氧化应激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辅酶Q10作为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通过调节体内抗氧化酶系统,清除氧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阿尔茨海默病 氧化性应激 神经保护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多发性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红庆 任玥 吴晓牧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1900-1903,共4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易导致患者的残疾,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1,2]。MS的临床特征包括症状的反复发作以及病变部位的多样性;而...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易导致患者的残疾,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1,2]。MS的临床特征包括症状的反复发作以及病变部位的多样性;而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髓鞘特异性自身反应性T细胞、单核吞噬细胞、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等免疫细胞的浸润及随之出现的神经炎症反应、脱髓鞘反应及神经元细胞的损伤[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多发性硬化 免疫调节
下载PDF
构建M23-AQP4稳定表达的HEK293细胞应用于血清抗AQP4抗体检测的研究
20
作者 吴晓牧 符青青 +3 位作者 刘诗英 项正兵 熊英琼 张昆南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18-423,共6页
目的构建M23-AQP4稳定表达HEK293细胞(HEK293-M23-AQP4)并用于抗AQP4抗体检测,以探索临床可行的抗AQP4抗体检测方法。方法用磷酸钙转染试剂将pEGFP-N1-M23-AQP4质粒转入HEK293细胞,通过G418筛选HEK293-M23-AQP4,以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C... 目的构建M23-AQP4稳定表达HEK293细胞(HEK293-M23-AQP4)并用于抗AQP4抗体检测,以探索临床可行的抗AQP4抗体检测方法。方法用磷酸钙转染试剂将pEGFP-N1-M23-AQP4质粒转入HEK293细胞,通过G418筛选HEK293-M23-AQP4,以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CBA)检测M23-AQP4表达及分布。以HEK293-M23-AQP4为底物的CBA法检测视神经脊髓炎(NMO)6例、多发性硬化(MS)16例、其他脱髓鞘疾病(视神经炎、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30例、非脱髓鞘性疾病患者10例血清抗AQP4抗体及其滴度,并比较4组抗体阳性率,计算抗AQP4抗体诊断NMO的敏感性,分别以非NMO的脱髓鞘疾病和非脱髓鞘疾病作对照计算抗AQP4抗体诊断NMO的特异性。将HEK293-M23-AQP4细胞于室温、4℃、-20℃保存4周,分别作为底物检测经首次检测所得抗AQP4抗体阳性标本并随机选取5例抗体阴性标本的抗AQP4抗体及滴度,比较其阳性率及滴度变化;将上述首次检测所得抗AQP4抗体阳性标本及5例抗体阴性标本反复冻融3次后分别于室温、4℃、-20℃保存1周后,检测其抗AQP4抗体及滴度,比较阳性率和滴度变化。结果 HEK293-M23-AQP4构建成功,M23-AQP4主要表达在细胞膜上。NMO患者抗AQP4抗体阳性率达83.3%(5/6),显著高于MS患者〔6.3%(1/16)〕、其他脱髓鞘疾病〔3.3%(1/30)〕和非脱髓鞘性疾病〔0.0%(0/10)〕(均P<0.01);抗AQP4抗体诊断NMO的敏感性为83.3%(5/6),以非NMO的脱髓鞘疾病作对照时,其诊断NMO特异性为95.6%(44/46),以非脱髓鞘疾病作对照时,其诊断NMO特异性为100%(10/10)。HEK293-M23-AQP4于不同温度保存后所检测抗AQP4抗体阳性率和滴度与首次检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1.0)。血清标本4℃及-20℃保存1周后所检测抗AQP4抗体阳性率和滴度与首次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1.0);室温保存1周后抗体滴度(1∶400、1∶400、1∶3200、1∶6400、1∶6400、1∶12800、1∶51200)与首次检测(1∶800、1∶1600、1∶12800、1∶25600、1∶25600、1∶51200、1∶120400)比较均显著下降(均P<0.01),但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结论成功构建HEK293-M23-AQP4细胞。以此细胞为底物的CBA法检测血清抗AQP4抗体对诊断NMO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且对标本存储条件要求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HEK293 抗AQP4抗体 脱髓鞘性疾病 临床运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