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南方地区水稻投入与产出、利润关系的解析——以江西省进贤县为例
1
作者 彭路路 刘姝含 +5 位作者 董晓英 肖珣 代文台 柳开楼 沈仁芳 赵学强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9-176,184,共9页
于2023年采用田间地头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在江西省进贤县选取5个乡镇,调查了水稻生产中种子、化肥、农药、水电、改良剂、有机肥、机械等投入因素及产出情况,并通过回归拟合方法解析了水稻投入与产出、利润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地93.1... 于2023年采用田间地头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在江西省进贤县选取5个乡镇,调查了水稻生产中种子、化肥、农药、水电、改良剂、有机肥、机械等投入因素及产出情况,并通过回归拟合方法解析了水稻投入与产出、利润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地93.1%的农民对水稻生产的投入总成本过高,95.1%的农民过量施用化肥且钾肥施用不足,超过80%的农民过量施用农药;过度投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反而降低利润;相对于常规稻,杂交稻平均产出显著提高了21.1%,但杂交稻在早稻生产中的占比不足1/3;施用土壤改良剂石灰可以减少农药投入,从而提高利润33.4%,但仅有不到20%的农民施用石灰。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产成本 利润 肥料 农药 杂交稻 石灰
下载PDF
江西省粉葛产业高质量发展分析
2
作者 何绍浪 邹涵芳 +10 位作者 王斌强 吴波 黄尚书 林小兵 陈慧 葛菲 成艳红 丁立军 舒娟 陈凯 黄欠如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介绍了江西省粉葛产业的生产规模、种植模式、加工产品等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该省粉葛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品种较为单一、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不合理、地膜残留较为严重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加大粉葛种业研发力度、优... 介绍了江西省粉葛产业的生产规模、种植模式、加工产品等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该省粉葛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品种较为单一、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不合理、地膜残留较为严重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加大粉葛种业研发力度、优化施肥方式、科学使用回收地膜、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江西省粉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葛产业 高质量发展 困境 对策建议 江西省
下载PDF
基于DNDC模型的红壤旱坡花生地N_(2)O排放模拟研究
3
作者 赵黎雯 左继超 +3 位作者 聂小飞 刘士余 肖国滨 郑海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0-311,共12页
为探究DNDC模型在红壤旱坡地N_(2)O排放模拟的适用性,以赣北红壤旱坡花生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常规耕作和轻简化免耕2种处理,连续3年(2019—2021年)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N_(2)O排放的田间原位观测试验,研究不同耕作处理下N_(2)O排放... 为探究DNDC模型在红壤旱坡地N_(2)O排放模拟的适用性,以赣北红壤旱坡花生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常规耕作和轻简化免耕2种处理,连续3年(2019—2021年)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N_(2)O排放的田间原位观测试验,研究不同耕作处理下N_(2)O排放特征及DNDC模型模拟效果。结果表明:DNDC模型对不同耕作处理下0~10 cm土壤温度(相关系数r为0.86~0.87)和作物产量(r为0.90)的模拟效果较好。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花生季因施肥和降雨引起的N_(2)O排放波动变化,也能较好地模拟常规耕作下土壤N_(2)O排放峰,但会在一定程度上低估轻简化免耕的N_(2)O排放峰和排放总量,且模型对16 mm以下的降雨响应较小。土壤pH值、施肥量对红壤旱坡花生地N_(2)O排放的影响最大,降雨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粘粒含量也是影响N_(2)O排放的重要因子。模型模拟2019年不同施肥量下N_(2)O排放总量与花生产量发现,氮肥施用量不能低于76.54 kg/hm^(2),也不宜超过106.78 kg/hm^(2)。研究结果可为红壤坡耕地作物种植优化、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坡花生地 N_(2)O 常规耕作 轻简化免耕 DNDC模型
下载PDF
基于DUS测试的江西省水稻新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4
作者 高崇峰 刘小龙 +4 位作者 罗涛 毛豪仁 夏晶 余小芸 段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32-36,42,共6页
江西省是我国的水稻育种和种植大省,随着水稻育种水平的快速提高,地方品种不断被新选育品种替代,造成大量优良基因丧失,遗传多样性显著降低,遗传基础日益狭窄。使用水稻DUS测试指南性状对江西省256份水稻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旨... 江西省是我国的水稻育种和种植大省,随着水稻育种水平的快速提高,地方品种不断被新选育品种替代,造成大量优良基因丧失,遗传多样性显著降低,遗传基础日益狭窄。使用水稻DUS测试指南性状对江西省256份水稻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江西省水稻新品种遗传多样性情况,为江西省水稻种质鉴定、育种利用和新品种测试提供一些参考。10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8.59%~21.83%;52个测试性状的香农-维纳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03~2.10,平均1.05。聚类分析显示,材料相似系数在0.77~0.95。江西省近年选育的品种多样性较窄,对糯稻、有色稻和香稻等特殊稻品种开发力度也不够,各育种单位应加大品种资源收集和利用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DUS测试 遗传多样性 数量性状
下载PDF
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及对策
5
作者 张晨 刘小三 +5 位作者 吕伟生 李子婧 柴晓明 王馨悦 肖国滨 罗军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259-262,271,共5页
随着“双碳”目标在农业发展中的纵深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江西作为农业大省,具备促进农业绿色转型的巨大潜力,但现阶段农业的绿色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 随着“双碳”目标在农业发展中的纵深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江西作为农业大省,具备促进农业绿色转型的巨大潜力,但现阶段农业的绿色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对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在农业绿色发展体系、农业资源保护、低碳产业构建等方面的发展进程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在农业产业结构、科技服务水平、特色产业发展、绿色品牌打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从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经营规模、农产品提质提量、加强生态功能修复、加大引才育才、创新绿色发展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实现绿色农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加快江西乃至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绿色农业 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有机肥通过改善红壤团聚体结构促进鲜食大豆高产
6
作者 张景云 柳开楼 +5 位作者 王志美 王发洪 何小林 朱莉英 徐小林 黄庆海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6,共7页
为探究化肥配施有机肥条件下土壤团聚体与鲜食大豆产量的量化关系,本研究于2022和2023年在典型红壤坡耕地上设置不施肥(CK)、化肥(CF)、化肥配施有机肥(COF)等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的鲜食大豆产量性质、土壤团聚体组分及... 为探究化肥配施有机肥条件下土壤团聚体与鲜食大豆产量的量化关系,本研究于2022和2023年在典型红壤坡耕地上设置不施肥(CK)、化肥(CF)、化肥配施有机肥(COF)等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的鲜食大豆产量性质、土壤团聚体组分及平均重量直径。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COF处理的荚果数显著增加,2022年分别比CK和CF处理增加了55.1%和36.5%,2023年的增幅分别为53.98%和40.54%。COF处理的鲜食大豆带荚和不带荚籽粒鲜重也分别比CF处理提高了41.70%~40.65%和40.03%~41.78%。在所有处理中,COF处理的团聚体组分中>2.00 mm和0.25~2.00 mm的比例显著较高,而<0.053 mm的比例则显著较低。与CF相比,2022和2023年COF处理下>2 mm的比例分别增加了101.95%和53.06%,但0.25~2 mm、0.053~0.25 mm和<0.053 mm的比例则与CF处理无显著差异。进一步计算发现,2022和2023年COF处理的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也比CF处理增加了25.95%和18.80%。结合线性拟合方程表明,当>2 mm团聚体组分的比例增加1%,2022和2023年的带荚鲜重分别提高0.16和0.19 t·hm^(-2),不带荚鲜重分别提高0.54和0.67 t·hm^(-2);同时,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增加0.1 mm,带荚和不带荚的鲜重分别提高1.79~1.99 t·hm^(-2)和0.83~0.91 t·hm^(-2)。因此,化肥配施有机肥是提升红壤坡耕地鲜食大豆产量的主要措施,且通过改善团聚体结构可以显著促进鲜食大豆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大豆 红壤 团聚体 有机肥
下载PDF
江西省豆类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7
作者 柳开楼 张景云 +11 位作者 黄庆海 王志美 吴艳 张大文 袁丽娟 王春娥 周会汶 陈红兵 王水兴 曾招圣 黄天宝 朱德彬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3-38,共6页
江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鱼米之乡,除了生产稻米之外,也适宜种植大豆等豆类作物。为有序指导江西省的豆类产业发展,分别从豆类资源、种植模式、品种和豆制品等方面对全省豆类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系统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 江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鱼米之乡,除了生产稻米之外,也适宜种植大豆等豆类作物。为有序指导江西省的豆类产业发展,分别从豆类资源、种植模式、品种和豆制品等方面对全省豆类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系统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改善旱地基础设施、多途径扩大大豆面积和调整结构拓展大豆种植等对策,以期促进江西省豆类产业的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豌豆 产业现状 问题分析 发展对策
下载PDF
稻秆炭还田对红壤双季稻田土壤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综合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周佳慧 张昆 +1 位作者 谢志坚 王斌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8-975,共8页
为探究稻秆炭对红壤双季稻田土壤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综合肥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和生物炭(CK)、单施稻秆生物炭(B)、100%氮肥(N_(100))和100%氮肥+稻秆生物炭(N_(100)B)4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稻田... 为探究稻秆炭对红壤双季稻田土壤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综合肥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和生物炭(CK)、单施稻秆生物炭(B)、100%氮肥(N_(100))和100%氮肥+稻秆生物炭(N_(100)B)4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稻田土壤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综合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CK相比,B和N_(100)B处理土壤pH值分别提高0.05和0.13个单位。与N_(100)相比,N_(100)B处理不仅使土壤有机质、全氮、NO_(3)^(-)、NH_(4)^(+)、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增加5.13%、3.47%、11.7%、14.91%、60.89%、30.75%,还使土壤C/N、C/P、C/K、N/P、N/K化学计量比提升1.88%、2.10%、2.84%、3.62%、5.41%,并提升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2.97%。综上,稻秆炭还田有利于改善双季稻田土壤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综合肥力。本研究结果为合理高效利用南方红壤双季稻区稻秆资源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炭 红壤双季稻田 生态化学计量学 综合肥力指数
下载PDF
等碳量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红壤团聚体组分分布及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
9
作者 吴艳 宋惠洁 +6 位作者 胡丹丹 徐小林 胡志华 冀建华 黄尚书 黄建清 柳开楼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564,共9页
由于土壤理化性质不同,不同肥力的红壤上适宜的有机物料种类可能存在差异。为精准分类指导不同肥力红壤选择适宜的有机物料种类,选择长期进行花生、油菜轮作的红壤旱地,采集0~20和>20~40 cm深度土壤样品,分别代表高肥力和低肥力土壤... 由于土壤理化性质不同,不同肥力的红壤上适宜的有机物料种类可能存在差异。为精准分类指导不同肥力红壤选择适宜的有机物料种类,选择长期进行花生、油菜轮作的红壤旱地,采集0~20和>20~40 cm深度土壤样品,分别代表高肥力和低肥力土壤,设置不施有机碳(C0)以及施用油菜秸秆碳(OSC)、水稻秸秆碳(RSC)、玉米秸秆碳(MSC)、猪粪碳(PMC)处理,其中各有机物料处理的碳投入量相同,进行连续90 d的避光培养,测定不同处理团聚体组分及有机碳、氮含量,分析有机物料投入C/N比与团聚体组分C/N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与C0对照相比,各有机物料处理均显著提高了>2 mm团聚体比例。在高肥力土壤中,OSC、RSC、MSC和PMC处理>2 mm团聚体组分比例分别增加217.89%、283.97%、286.63%和210.63%,低肥力土壤中上述处理的增幅分别为72.25%、84.45%、72.11%和46.47%。(2)有机物料投入后,>2、>0.25~2、≥0.053~0.25和<0.053 mm团聚体组分有机碳含量均显著提升,但不同肥力土壤中各有机物料处理下团聚体组分有机碳的增幅差异较大,以>2 mm团聚体组分有机碳为例,高肥力土壤表现为RSC和MSC处理较高,而低肥力土壤则表现为OSC处理较高。(3)高肥力和低肥力土壤中添加不同有机物料均显著增加了>0.25~2和<0.053 mm团聚体组分全氮含量,且各处理均大体呈现出PMC处理最高的趋势。(4)在高肥力和低肥力土壤中添加不同有机物料均增加了团聚体组分C/N比,但高肥力和低肥力土壤中存在明显分异。以>0.25~2 mm团聚体组分C/N比为例,高肥力土壤表现为OSC、RSC和MSC处理较高;而低肥力土壤则表现为RSC和MSC处理较高,且大体呈现出PMC处理下土壤团聚体组分C/N比显著低于其他有机物料处理的趋势。(5)高肥力土壤中,提高有机物料C/N比可显著增加土壤>2和>0.25~2 mm团聚体组分C/N比;而低肥力土壤中,仅>0.25~2 mm团聚体组分C/N比与有机物料投入C/N比呈显著正相关。结合拟合方程的斜率分析发现,当投入有机物料的C/N比增加时,高肥力土壤中>0.25~2 mm团聚体组分C/N比的增幅明显小于低肥力土壤。与猪粪相比,秸秆类有机物料对团聚体碳、氮积累的促进效果较好。建议参考土壤肥力水平精准调控投入有机物料的C/N比,以期合理提升土壤团聚体组分的C/N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种类 土壤肥力水平 团聚体组分 C/N比
下载PDF
不同磷肥用量下红壤区早稻季产量与田面水磷素动态变化
10
作者 宋惠洁 吴艳 +4 位作者 胡丹丹 胡志华 柳开楼 徐小林 张九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7,共7页
探明红壤区早稻季产量与田面水磷素动态变化,为红壤稻区的水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于2022年开展不同磷肥用量的田间试验,设置P_(2)O_(5)用量分别为0、26.6、33.8、41.1、48.3、55.6、62.8、70.1 kg/hm^(2)(分别为P0、P26.6、P33.8、P41.1... 探明红壤区早稻季产量与田面水磷素动态变化,为红壤稻区的水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于2022年开展不同磷肥用量的田间试验,设置P_(2)O_(5)用量分别为0、26.6、33.8、41.1、48.3、55.6、62.8、70.1 kg/hm^(2)(分别为P0、P26.6、P33.8、P41.1、P48.3、P55.6、P62.8、P70.1处理),测定磷素吸收量与早稻产量,监测施肥后0、1、3、5、7 d田面水总磷浓度和含量的变化,并分析监测期内水稻产量、磷素吸收量及田面水总磷含量与磷肥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磷素吸收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P55.6处理磷素吸收量最高,其次是P48.3、P62.8、P41.1、P33.8、P26.6和P70.1处理,但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处理最低,拟合计算发现,最佳磷肥用量为50.29 kg/hm^(2);早稻产量呈随磷肥用量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0处理产量最低,其次是P26.6处理,二者均显著低于其他施磷处理,其他各处理间未达到显著差异,以P55.6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P48.3处理,P41.1、P33.8处理较P48.3处理略有降低,拟合计算发现,51.88 kg/hm^(2)时产量最高;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田面水总磷浓度和含量逐渐增加,各磷肥用量田面水总磷浓度、含量均在施肥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施肥后1 d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并在施肥后3 d趋于稳定;结合线性方程发现,施肥后0~7 d,田面水总磷含量与磷肥用量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施肥后0、1、3、5、7 d磷肥用量每增加1 kg/hm^(2),田面水总磷含量分别增加0.046、0.033、0.011、0.011、0.020 kg/hm^(2)。因此,我国红壤稻田早稻季适宜磷肥(P_(2)O_(5))施用量为51.09 kg/hm^(2),施肥后3 d内是磷流失的高风险期,应减少排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磷肥用量 早稻 田面水磷素浓度变化 田面水磷素含量变化 产量
下载PDF
摘薹与追肥对油蔬两用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李子婧 吕伟生 +7 位作者 罗军元 王馨悦 张晨 夏晶 刘小三 余小芸 肖国滨 柴晓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0期27-30,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油蔬两用油菜栽培模式的优化,特别是摘薹和追肥处理对油菜生育进程、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以‘赣油杂8号’为试验品种,比较了不摘薹、摘薹不追肥、摘薹追施尿素和摘薹追施复合肥4种处理的效果。结果显示,摘薹和追肥处... 本研究旨在探讨油蔬两用油菜栽培模式的优化,特别是摘薹和追肥处理对油菜生育进程、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以‘赣油杂8号’为试验品种,比较了不摘薹、摘薹不追肥、摘薹追施尿素和摘薹追施复合肥4种处理的效果。结果显示,摘薹和追肥处理分别使油菜的生育期延长了5 d和2 d。虽然摘薹处理导致油菜籽产量和产油率有所下降,分别降低了3.99%和6.64%,但这种降低并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摘薹显著提高了油菜籽的蛋白质含量,增幅为4.11%。进一步分析表明,与摘薹不追肥相比,摘薹后追施复合肥能显著增加油菜籽、菜籽油和蛋白质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2.07%、15.14%和7.97%。因此,摘薹后追施复合肥是一种有效的农艺措施,它不仅能缓解摘薹对油菜生长的不利影响,还能同步提升油菜籽的产量和品质。这些发现为油蔬两用油菜的栽培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摘薹 追肥 油蔬两用 产量 油菜籽品质
下载PDF
石灰施用与种肥播施方式对红壤旱地芝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万长艳 王馨悦 +6 位作者 陈明 熊文 余跑兰 黄天宝 应治宏 高冰可 肖鸿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30-33,共4页
为明确红壤旱地芝麻适宜的种植方式,本研究在两个不同种植区开展石灰施用、不同播种施肥方式对芝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区的芝麻生育期存在差异;种植区和石灰施用对株高无明显影响;不同种植区、石灰施用和播种施肥方式对... 为明确红壤旱地芝麻适宜的种植方式,本研究在两个不同种植区开展石灰施用、不同播种施肥方式对芝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区的芝麻生育期存在差异;种植区和石灰施用对株高无明显影响;不同种植区、石灰施用和播种施肥方式对单株蒴数有明显影响,且种植区和播种施肥方式间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各处理中,施用石灰、采用条播和侧深施肥处理的产量较高。生产中,红壤旱地芝麻种植在保证一定密度的前提下,可通过增施石灰,采用条播和侧深施肥方式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石灰 红壤旱地 测深施肥 芝麻产量
下载PDF
近30年来我国小麦和玉米秸秆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还田减肥潜力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淑军 李冬初 +9 位作者 黄晶 曲潇林 马常宝 王慧颖 于子坤 张璐 韩天富 柳开楼 申哲 张会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140-3155,共16页
【目的】我国拥有丰富的小麦和玉米秸秆资源,明晰我国小麦、玉米秸秆产量和养分资源量及还田减肥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推进秸秆资源利用和化肥减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农业农村部1988-2019年在全国小麦玉米区的土壤长期监测数... 【目的】我国拥有丰富的小麦和玉米秸秆资源,明晰我国小麦、玉米秸秆产量和养分资源量及还田减肥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推进秸秆资源利用和化肥减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农业农村部1988-2019年在全国小麦玉米区的土壤长期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我国各地区不同年份的小麦玉米秸秆和养分资源量及还田减肥潜力。【结果】2010s全国小麦和玉米秸秆年均量分别达到1.62×10^(8)和4.23×10^(8)t,比1990s增加0.16×10^(8)和2.04×10^(8)t;秸秆NPK总养分资源年均量分别达到278.19×10^(4)和901.08×10^(4)t,比1990s增加27.97×10^(4)和434.82×10^(4)t,均以华北增量最高。30年来全国小麦秸秆及养分资源呈先降后增的趋势,玉米呈增长趋势。第一阶段(1990s—2000s)和第二阶段(2000s—2010s)小麦秸秆资源年变化速率分别为-42.47×10^(4)和205.10×10^(4)t·a^(-1),N、P和K的养分资源年变化速率分别为-0.26×10^(4)、-0.03×10^(4)、-0.44×10^(4)t·a^(-1)和1.27×10^(4)、0.14×10^(4)、2.11×10^(4)t·a^(-1);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玉米秸秆资源年变化速率分别为397.82×10^(4)和1643.60×10^(4)t·a^(-1),N、P和K的养分资源年变化速率分别为3.46×10^(4)、0.56×10^(4)、4.46×10^(4)t·a^(-1)和14.30×10^(4)、2.30×10^(4)、18.41×10^(4)t·a^(-1)。80%以上的小麦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分布在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以华北最高(0.93×10^(8)t,NPK 160.31×10^(4)t),西南最低(0.09×10^(8)t,NPK 16.05×10^(4)t);70%左右的玉米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分布在东北和华北,以东北最高(1.39×10^(8)t,NPK 296.96×10^(4)t),长江中下游最低(0.21×10^(8)t,NPK 44.40×10^(4)t)。全国小麦秸秆还田的N、P和K养分单位面积年均当季释放量分别为21.1、3.0和62.3 kg·hm^(-2),以华北最高,西南最低;玉米秸秆还田的N、P和K养分单位面积年均当季释放量分别为48.6、10.6和97.7 kg·hm^(-2),以西北最高,西南最低。近30年来,全国单位面积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的养分年均当季释放量持续稳定增加,小麦秸秆还田的N、P、K养分相当于化肥年均施用量的比例分别为9.13%—10.82%、4.26%—6.43%、88.02%—111.86%,玉米秸秆分别为22.99%—24.37%、16.04%—28.67%、150.29%—181.42%。【结论】我国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钾素需求,可减少约10%—20%氮肥、5%—20%磷肥的施用,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是实现化肥减施增效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资源 小麦 玉米 时空变化 化肥减量 中国
下载PDF
江西省油菜产业成本效益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春美 罗泽霖 +1 位作者 刘晖 付江凡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168-174,共7页
基于江西油菜种植户调查数据,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油菜产业各环节的成本收益,评估了菜油价格、油菜单产、产油率、单位人工成本等变量对农户种植油菜成本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油菜产业发展不平衡,各地种植油菜经济效益存在较... 基于江西油菜种植户调查数据,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油菜产业各环节的成本收益,评估了菜油价格、油菜单产、产油率、单位人工成本等变量对农户种植油菜成本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油菜产业发展不平衡,各地种植油菜经济效益存在较大差异;菜油价格、油菜籽单产、产油率是影响油菜经济效益的较为敏感因素。据此,提出了要推广油菜高效种植技术、延长油菜产业链、强化政策支持效应、加强机械化设备研发、促进土地流转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产业 成本收益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葛渣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慧 何绍浪 +3 位作者 王馨悦 成艳红 王斌强 黄欠如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62-168,共7页
葛渣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淀粉、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脂肪、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还含有黄酮、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葛渣的主要成分及其在食品加工、医药与化妆品、农业生产、动物养殖及环境领域中... 葛渣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淀粉、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脂肪、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还含有黄酮、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葛渣的主要成分及其在食品加工、医药与化妆品、农业生产、动物养殖及环境领域中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提高葛渣的综合利用效率以及促进葛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渣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成分 综合利用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水田和旱地铁氧化物对红壤团聚体有机碳固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薛亦康 柳开楼 +5 位作者 邬磊 王斌 张文菊 徐明岗 李玉娥 蔡岸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28-1438,共11页
红壤中铁氧化物是影响有机碳固持的主要因素之一。探究红壤旱地和水田土壤有机碳与不同形态铁氧化物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为农田合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托我国南方红壤旱地和水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均超35年),... 红壤中铁氧化物是影响有机碳固持的主要因素之一。探究红壤旱地和水田土壤有机碳与不同形态铁氧化物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为农田合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托我国南方红壤旱地和水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均超35年),分别采集长期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钾配施(NPK)和NPK与有机肥配施(NPKM)等4种施肥处理的土壤样品,采用沙维诺夫干筛法获得土壤大团聚体(>2 mm)、小团聚体(0.25~2 mm)和微团聚体(<0.25 mm),测定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络合态、游离态和无定形等形态铁氧化物的含量。水田土壤大、小和微团聚体的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8.21 g∙kg^(-1)、7.65g∙kg^(-1)和2.08 g∙kg^(-1),而旱地分别为2.93 g∙kg^(-1)、6.68-1 g∙kg和1.33 g·kg^(-1);水田土壤大、小和微团聚体中的平均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70.72 mg∙kg^(-1)、79.83 mg∙kg和30.29 mg·kg^(-1),而旱地分别为7.27 mg∙kg^(-1)、21.49-1 mg∙kg和5.88 mg·kg^(-1)。无论是旱地还是水田,土壤小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无定形铁氧化物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无定形铁氧化物含量与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水田土壤各粒级游离态铁氧化物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尤以微团聚体贡献率较高。水田条件下,土壤微团聚体中的游离态铁氧化物含量与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土壤团聚体粒级的增加,铁氧化物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无定形铁氧化物对旱地和水田土壤有机碳均具有固持作用,游离态铁氧化物仅对水田土壤有机碳具有固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旱地 水田 施肥 土壤有机碳 铁氧化物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小兵 柳开楼 +4 位作者 黄尚书 何绍浪 徐小林 周琦娜 钟义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为探究南方长期不同施肥对双季玉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依托江西进贤35 a旱地红壤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和新鲜猪粪配施(NPKM)、单施新鲜猪粪(OM)4个处理,测定双季玉米成熟期0~20 cm,20~4... 为探究南方长期不同施肥对双季玉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依托江西进贤35 a旱地红壤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和新鲜猪粪配施(NPKM)、单施新鲜猪粪(OM)4个处理,测定双季玉米成熟期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并分析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期施肥(NPK、NPKM和OM)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春玉米时期,0~40 cm土层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较CK分别提升了67.05%~159.15%,3.33%~62.37%;过氧化氢酶、磷酸单脂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0.22%~79.71%,9.82%~59.51%,8.73%~82.37%,66.67%~538.89%;秋玉米时期,0~40 cm土层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较CK分别提升了36.30%~136.72%,17.09%~47.29%;过氧化氢酶、磷酸单脂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7.41%~74.55%,22.69%~57.39%,18.85%~58.98%,51.70%~216.67%,其中,以NPKM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佳。总体上,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高于20~40 cm,秋玉米时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高于春玉米时期。NPKM和OM处理还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等养分,长期增施有机肥后土壤磷素累积明显,而NPK处理则加速了土壤酸化。各施肥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0.05),较CK比增加了1.04~15.07倍。综上,有机无机配施(NPKM)是提升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和产量的最佳培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长期施肥 旱地红壤 微生物生物量 酶活性
下载PDF
红壤稻田土壤酶活性及水稻产量对翻压冬季绿肥的响应
18
作者 李亚贞 韩天富 +4 位作者 柳开楼 黄天宝 韩德鹏 肖国滨 郑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13-1322,共10页
【目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周转和作物生长密切相关,不同绿肥翻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因此,调查了我国南方稻区典型冬季绿肥翻压还田条件下土壤关键酶活性的变化。【方法】江西进贤县开展的绿肥定位试验始于2015年,设置冬闲(CK)... 【目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周转和作物生长密切相关,不同绿肥翻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因此,调查了我国南方稻区典型冬季绿肥翻压还田条件下土壤关键酶活性的变化。【方法】江西进贤县开展的绿肥定位试验始于2015年,设置冬闲(CK)、冬季种植并翻压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和肥田油菜(Brassica napus L.)3个处理。于2018和2019年晚稻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微生物量碳氮和速效氮磷钾含量,脲酶(Urea)、α-葡萄糖苷酶(AG)、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1,4葡萄糖苷酶(BG)、β-纤维二糖苷酶(CBH)、β-木糖苷酶(BXYL)、酸性磷酸酶(ACP)、酚氧化物酶(POX)和过氧化物酶(PER)活性。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评价了不同土壤酶对水稻土肥力变化的重要性,采用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path mode,PLS-PM)解析了土壤酶活性、土壤肥力指标以及水稻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紫云英和肥田油菜还田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2018和2019年水稻产量分别较CK处理提高了15.05%~15.10%和11.60%~11.82%。紫云英和肥田油菜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速效氮磷钾含量的效果也无显著差异,翻压肥田油菜的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翻压紫云英,但两个年度酶活性变化不完全一致。2018年,肥田油菜处理只有Urea、AG和CBH活性较紫云英处理分别提高了22.57%、17.59%和64.89%,而2019年,有6种酶活性显著提高,如Urea、AG、BG、CBH、ACP和POX活性分别提高了54.24%、8.19%、28.84%、28.05%、64.68%和56.46%。RDA结果表明,AG和CBH活性与土壤肥力变化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PLS-PM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量均可以通过影响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调控水稻产量,但土壤酶活性对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有机质含量。【结论】土壤酶活性主要通过提升土壤氮磷钾养分有效性提高水稻产量。绿肥翻压引起的α-葡萄糖苷酶(AG)和β-纤维二糖苷酶(CBH)活性变化是驱动土壤肥力的关键因素。与紫云英相比,肥田油菜翻压更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稻田 紫云英 肥田油菜 土壤酶活性 水稻产量 冗余分析
下载PDF
控释氮肥配比对红壤区双季直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惠洁 吴艳 +4 位作者 余红英 杨延安 胡丹丹 胡志华 柳开楼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1期53-60,共8页
探明红壤区双季直播稻控释氮肥适宜的施用比例,以期为直播稻科学高效施肥提供理论指导。于2021年在江西省余江市直播稻区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0)、80%复合肥+20%尿素(N_(1))、50%控释氮肥+50%尿素(N_(2))、60%控释氮肥+40%尿素(N... 探明红壤区双季直播稻控释氮肥适宜的施用比例,以期为直播稻科学高效施肥提供理论指导。于2021年在江西省余江市直播稻区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0)、80%复合肥+20%尿素(N_(1))、50%控释氮肥+50%尿素(N_(2))、60%控释氮肥+40%尿素(N_(3))、70%控释氮肥+30%尿素(N_(4))5个处理,监测早、晚稻产量、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及氮素表观盈余等指标,并分析氮素表观盈余量与氮肥利用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N_(2)、N_(3)处理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提升效果最好,可使早稻产量增加5.7%~6.5%,晚稻产量增加9.0%~10.0%,早稻氮素吸收量提高7.5%~7.7%,晚稻氮素吸收量提高8.6%~9.7%,但晚稻产量、氮素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均低于早稻。氮素表观盈余量以N_(4)表现最高,N_(2)、N_(3)处理较低,且晚稻氮素表观盈余量均高于早稻。氮素表观盈余量与氮肥利用率表现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氮素表观盈余量增加10 kg·hm^(−2)时,早、晚稻氮肥利用率分别降低了6.3%、6.2%。因此,等氮水平下,50%~60%比例的控释氮肥更有利于双季直播稻产量、氮素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的提升,为红壤区双季直播稻控释氮肥最佳施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配比 直播稻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氮素表观盈余量
下载PDF
井冈蜜柚园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特征调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斌强 何绍浪 +5 位作者 林小兵 黄尚书 王馨悦 刘艳琴 黄欠如 成艳红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66,共8页
以井冈蜜柚主产地13个蜜柚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的基础理化性质以及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指标,以期明确蜜柚园土壤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为井冈蜜柚园的科学精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以井冈蜜柚主产地13个蜜柚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的基础理化性质以及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指标,以期明确蜜柚园土壤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为井冈蜜柚园的科学精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采样区土壤p H值均呈酸性,土壤综合肥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0~20 cm土层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均高于20~40 cm土层。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是蜜柚园土壤的优势细菌类群;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毛霉菌门为优势真菌类群。土壤p H值、有机质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是采样区果园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分异的关键驱动因子,此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还受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的影响。因此,建议在井冈蜜柚果园管理过程中增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肥力和调控土壤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蜜柚园 土壤肥力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