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旱地食用型甘薯主要农艺性状的稳定性分析及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肖富良 黄天宝 +5 位作者 吕伟生 李亚贞 郑伟 肖小军 韩德鹏 肖国滨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6-12,共7页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2年间8个不同食用型甘薯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测定结果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建立了一个适宜红壤旱地食用型甘薯品种的评价模型,以期揭示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规律,并为红壤旱地食用型甘薯品...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2年间8个不同食用型甘薯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测定结果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建立了一个适宜红壤旱地食用型甘薯品种的评价模型,以期揭示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规律,并为红壤旱地食用型甘薯品种的筛选与选育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年度间总的农艺性状变化差异较小。供试所有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基因型效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均大于年份效应,但仅还苗期的年份效应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干物率与蔓长呈显著性正相关,与食味评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分枝数呈显著性负相关,薯干产量与封垄期和分枝数呈显著性负相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食用型甘薯品种在红壤旱地适应性的综合评价模型,能有效提高食用型甘薯品种适应性评价的科学性,应用于生产与育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地 食用型甘薯 稳定性 适应性 评价模型
下载PDF
红壤旱地不同栽培措施对甘薯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与评价
2
作者 肖富良 吕伟生 +7 位作者 韩德鹏 李亚贞 郑伟 肖小军 黄天宝 陶国华 王小坛 肖国滨 《作物研究》 2021年第2期133-140,共8页
为了探索红壤旱地甘薯适宜的栽培方法,以常规栽培为对照,比较分析不同栽培措施对甘薯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不同栽培措施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栽培,其它栽培措施均能增加地上部分产量、... 为了探索红壤旱地甘薯适宜的栽培方法,以常规栽培为对照,比较分析不同栽培措施对甘薯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不同栽培措施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栽培,其它栽培措施均能增加地上部分产量、鲜薯产量、生物产量、蔓长和单薯鲜质量,降低经济系数、单株结薯数、干物率和R/T值,但仅黑膜覆盖和增施钾肥两项措施的产投系数高于常规栽培。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栽培措施在促进植株生长的同时会降低干物率,而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能提高单株结薯数,促进地上部分生长能提高单薯鲜质量。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6.27%,分别为产量性状、经济性状和光合产物性状。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气候条件下,黑膜覆盖和增施钾肥综合得分较高,为适宜在红壤旱地应用的甘薯栽培措施,保水剂应用和稻草覆盖综合得分为负数,不适宜在红壤旱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地 甘薯 栽培措施 评价
下载PDF
三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早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肖小军 吕伟生 +7 位作者 余跑兰 郑伟 李亚贞 胡磊 肖富良 张绍文 黄天宝 肖国滨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3-109,共7页
为明确油-稻-稻三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早稻的适宜施氮量,2017-2018年以超级常规早稻中嘉早17为材料,设置0、75、120、165、210kg/hm^2等5个施氮量,探究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早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 为明确油-稻-稻三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早稻的适宜施氮量,2017-2018年以超级常规早稻中嘉早17为材料,设置0、75、120、165、210kg/hm^2等5个施氮量,探究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早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适宜施氮量有利于早稻分蘖成穗,灌浆期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量,同步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保持较多的每穗粒数,从而扩大总库容量。在施氮量为165kg/hm^2时早稻即可达到较高产量,同时维持较高的氮肥吸收利用率。采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得出最佳施氮量,2017和2018两年分别为155.91、160.37kg/hm^2,产量潜力分别达8 241.17和8 387.32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施氮量 早稻 产量形成 氮肥利用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