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腹腔镜与开腹规则性左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谢元才 叶荣强 +2 位作者 钟鼎文 邓小红 何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规则性左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肝胆管结石行规则性左肝切除104例,其中全腹腔镜规则性左肝切除33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71例(开腹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规则性左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肝胆管结石行规则性左肝切除104例,其中全腹腔镜规则性左肝切除33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71例(开腹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白蛋白使用情况、术后并发症、一期清石率、总清石率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199.4±62.9)min vs.(173.6±36.6)min,t=2.635,P=0.010],术后恢复饮食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1.7±0.9)d vs.(3.1±0.9)d,t=-7.383,P=0.000],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7.9±2.3)d vs.(10.1±2.8)d,t=-3.936,P=0.000]。腹腔镜组术后白蛋白使用率明显低于开腹组[12.1%(4/33)vs.39.4%(28/71),χ~2=7.891,P=0.005]。腹腔镜组术后第1、3天WBC计数明显低于开腹组[(11.5±1.2)×109/L vs.(14.9±2.1)×109/L,t=-8.653,P=0.000;(8.9±1.8)×109/L vs.(11.0±2.0)×109/L,t=-5.139,P=0.000];术后第1、3天CRP明显低于开腹组[(28.4±3.9)mg/L vs.(58.8±20.4)mg/L,t=-8.468,P=0.000;(13.2±3.2)mg/L vs.(30.9±7.6)mg/L,t=-12.834,P=0.000];术后第1、3天ALB明显高于开腹组[(33.0±2.7)g/L vs.(31.1±3.1)g/L,t=3.026,P=0.003;(35.2±1.8)g/L vs.(33.6±2.4)g/L,t=3.407,P=0.000]。2组出血量[(213.4±169.3)ml vs.(240.8±91.9)ml,t=-1.069,P=0.287]、肝切除方式(χ~2=3.625,P=0.057)、术后第1和3天TBIL>17.1μmol/L百分比[45.4%(15/33)vs.38.0%(27/71),χ~2=0.516,P=0.473;30.3%(10/33)vs.23.9%(17/71),χ~2=0.474,P=0.491]、术后1和3天ALT[(99.2±31.8)U/L vs.(107.9±41.1)U/L,t=-1.075,P=0.285;(56.1±14.2)U/L vs.(65.2±31.9)U/L,t=-1.565,P=0.121]、术后1和3天AST[(77.7±25.9)U/L vs.(87.0±35.0)U/L,t=-1.362,P=0.176;(45.0±9.3)U/L vs.(51.1±18.8)U/L,t=-1.763,P=0.081]、术后清石率[一期清石率84.3%(28/33)vs.87.8%(62/71),χ~2=0.001,P=0.972;最终清石率100.0%(33/33)vs.97.2%(69/72),Fisher精确检验,P=1.000]均无统计学差异。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2.1%(4/33)vs.21.1%(15/71),χ~2=1.224,P=0.269]。结论腹腔镜规则性左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切除术 规则性左肝切除 肝胆管结石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PTCS)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叶荣强 钟鼎文 +1 位作者 谢元 邓小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9期40-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对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使用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技术治疗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 目的探讨对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使用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技术治疗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治疗。分析两组结石清除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并于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2.00%和6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0%和4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结石复发出现,对照组2例患者结石复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3,P=0.149>0.05)。结论经皮经肝胆道镜能够进行微创取石,远期疗效可观,可以有效治疗无法进行手术的复杂肝胆管结石,在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道镜 复杂肝胆管结石 并发症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腹腔镜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方传发 夏来阳 +3 位作者 谢元才 邓小红 张磊 王小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70,73,共4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规则左半肝切除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22例原发病灶位于左半肝的患者行完全腹腔镜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250±50)min,术中出血(200±150)mL,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6.3... 目的总结腹腔镜规则左半肝切除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22例原发病灶位于左半肝的患者行完全腹腔镜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250±50)min,术中出血(200±150)mL,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6.3±1.2)d。结论腹腔镜左半肝切除安全、可行,具有微创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脏 左半肝切除术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效果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邓小红 周林 +1 位作者 肖修林 谢元财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6期33-35,41,共4页
目的 评价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6例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观察组(n=32)... 目的 评价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6例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组观察采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切口长度、禁食时间、术后镇痛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传统开腹脾切除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改良“五步法”阶梯式微创引流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周围坏死组织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叶荣强 钟鼎文 +1 位作者 谢元财 邓小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0期1-3,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五步法”阶梯式微创引流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周围坏死组织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行常规综合治疗联合改良“五步法”阶梯式微创引流技术治疗的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改良“五步法”阶梯式微创引流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周围坏死组织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行常规综合治疗联合改良“五步法”阶梯式微创引流技术治疗的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期纳入行常规综合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中内毒素、IL-6、CRP、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中内毒素、IL-6、CRP、TNF-α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五步法”阶梯式微创引流技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周围坏死组织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可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坏死组织感染 阶梯式 引流技术
下载PDF
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体会 被引量:3
6
作者 钟鼎文 邓小红 +1 位作者 谢元才 钟志敏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年第5期293-294,共2页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应用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52例,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52例患者中,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应用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52例,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52例患者中,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方案治疗24例,中转开腹2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LC方案治疗25例;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LC+LCBDE方案治疗3例。52例术后均未出现胆漏,出血,胰腺炎,胆管炎及残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术前检查选择三镜最优组合集中了三种治疗手段的优势,是目前治疗该病创伤最小的方法,疗效是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十二指肠镜 胆道镜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下载PDF
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警性护理 被引量:2
7
作者 温芳芳 邓小红 钟鼎文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年第7期34-36,共3页
目的探究胆囊结石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38例胆囊结石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对并发症情况进行预警... 目的探究胆囊结石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38例胆囊结石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对并发症情况进行预警性护理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共10例(0.75%)出现严重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并发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无关(P>0.05),与胆囊颈结石、同周边组织粘连情况、胆囊壁厚度以及Calot三角粘连等因素有关(P<0.05);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存在相关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对术后并发症有影响(P<0.05);预警性护理的开展应贯穿于患者整个围手术期,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等全方位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胆囊结石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包括胆囊颈结石、胆囊壁厚度等,应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术后并发症 归因分析 预警性护理
下载PDF
三镜联合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体会 被引量:4
8
作者 钟鼎文 邓小红 +1 位作者 谢元才 钟志敏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43-544,共2页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如何选择最恰当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52例,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52例患者中,通过LC+LCBDE方案治疗24例,中转开腹2例...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如何选择最恰当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52例,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52例患者中,通过LC+LCBDE方案治疗24例,中转开腹2例;EST+LC方案治疗25例;ENBD+LC+LCBDE方案治疗3例。52例术后均未出现胆漏、出血、胰腺炎、胆管炎及残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术前检查选择三镜最优组合集中了三种治疗手段的优势,是目前治疗该病创伤最小的方法,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十二指肠镜 胆道镜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下载PDF
3D技术在解剖性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戴启心 邓小红 +3 位作者 肖修林 廖永晖 谢元财 周林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5期119-121,125,共4页
目的研究在解剖性肝切除手术过程中应用3D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解剖性肝切除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非3D技术解剖性肝切... 目的研究在解剖性肝切除手术过程中应用3D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解剖性肝切除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非3D技术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3D技术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总胆红素(TB)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9%,高于对照组的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低于对照组的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ALT、TB水平均低于术前,且治疗组患者的ALT、T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解剖性肝切除手术过程中应用3D技术,可以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减少操作期间的出血量和输血量,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性肝切除 3D技术 并发症 操作时间 住院时间
下载PDF
罗哌卡因辅助穿刺孔局部麻醉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何勇 廖永晖 +1 位作者 谢元财 钟鼎文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1132-1134,共3页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辅助穿刺孔局部麻醉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LC)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该科共施行ALC患者250例,分为观察组(手术结束前予以0.5%罗哌卡因总共20 mL局部注射到各个穿刺孔)和对照组(穿刺孔未采用局部麻...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辅助穿刺孔局部麻醉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LC)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该科共施行ALC患者250例,分为观察组(手术结束前予以0.5%罗哌卡因总共20 mL局部注射到各个穿刺孔)和对照组(穿刺孔未采用局部麻醉处理),两组采用同样的麻醉方式,对其术后镇痛效果、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6、12 h疼痛评分和镇痛药使用频次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350±0.336)d]较对照组[(2.050±1.008)d]明显缩短,住院总费用[(9650±1496)元]较对照组[(10983±1789)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罗哌卡因辅助穿刺孔局部麻醉在ALC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日间手术 局部麻醉
下载PDF
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解剖性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钟鼎文 谢元才 +1 位作者 叶荣强 邓小红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解剖性左肝切除手术中半肝血流阻断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该院肝胆外科采用不同肝脏血流阻断方法实施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的38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用半肝阻断技术患者(A... 目的探讨腹腔镜解剖性左肝切除手术中半肝血流阻断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该院肝胆外科采用不同肝脏血流阻断方法实施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的38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用半肝阻断技术患者(A纽),操作方法为在肝外Glisson’s鞘内解剖分离出肝左动脉及门脉左支并阻断;显露左肝静脉、中肝静脉肝外共干前后壁、左侧壁及右壁边界后无需进一步游离右壁,直接上钛夹夹闭进行暂时性左肝流出道阻断,从而完成左半肝血流阻断。另外17例采用Pringle入肝血流阻断(B组)。结果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及病种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术中输血或中转开腹,比较术中出血量、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d总胆红素、清蛋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值B组差于A组(P〈0.05)。术后1个月随访复查肝功能指标均正常,腹部CT未见肝脏缺血坏死或腹腔积液感染。结论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手术中两种血流阻断方式均是安全可行的,但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可以减少患者残留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减轻了胃肠道淤血水肿,同时明确了断肝线路线,减少了术中潜在肝静脉撕裂导致气体栓塞风险,对于术前肝功能不佳或合并肝硬化患者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左半肝切除术 半肝血流阻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