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泌尿生殖道脲原体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程灿灿
朱剑霞
古裕莲
陈顺仪
张金枚
-
机构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检验科
江门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产科
-
出处
《医学综述》
2020年第7期1414-1418,共5页
-
基金
广州市番禺区科技计划项目(2017-Z04-43)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硕博士科研基金项目(2016-S-07)。
-
文摘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脲原体感染耐喹诺酮类药物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接诊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556例进行标本采集,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标本进行支原体鉴定及药敏试验,然后分析脲原体菌株对3种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的耐药情况。选取其中7株有代表性的菌株(对至少1种喹诺酮类药物高度耐药)提取DNA并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yrA、gyrB、parC、parE基因片段并测序,然后与标准菌株(ATCC 27815)的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较,分析这4个基因与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域相关的突变。结果单纯脲原体感染的病例有246例(44.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3种喹诺酮类药物全敏感者占17.5%(43/246),对其中至少1种药物高度耐药者占15.4%(38/246)。对氧氟沙星高度耐药的菌株有36例,占14.6%。对司帕沙星敏感的菌株有88例,占35.8%。测序结果显示,7株菌株的gyrA和gyrB片段与微小脲原体(Up)ATCC 27815的相应基因序列相似度为100%,而与解脲脲原体(Uu)ATCC 33699的相应基因序列相似度则较低,7株菌株可能均为Up而非Uu。7株耐药菌株的parC基因均发生C248T突变,并导致相应位点氨基酸改变(S83L),parE均发生T1473C突变。除C248T为非同义突变外,其余突变位点均为同义突变。结论泌尿生殖道脲原体感染对喹诺酮类药物严重耐药,parC基因的C248T(S83L)突变很可能与本地区脲原体耐药的机制有关,但S83L突变不能解释脲原体对3种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程度不同的问题,提示有其他耐药机制参与。
-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感染
脲原体
喹诺酮
耐药
突变
-
Keywords
Urogenital infections
Ureaplasma spp.
Quinolone
Drug resistance
Mutation
-
分类号
R446.5
[医药卫生—诊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