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江门市细菌性痢疾菌型分布及耐药性调查──附126株检测结果
1
作者 胡长征 黄小霞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78-579,共2页
目的:分析广东江门市近年来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菌株和耐药特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02~2004年260例临床诊断为菌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及结论:260份粪便标本共检出痢疾杆菌126株,检出率为48.5%;流行... 目的:分析广东江门市近年来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菌株和耐药特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02~2004年260例临床诊断为菌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及结论:260份粪便标本共检出痢疾杆菌126株,检出率为48.5%;流行菌株主要为福氏志贺菌,共90株,占71.4%;其次为宋内志贺菌,共26株,占20.6%;痢疾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偶见(分别为3株和7株).所有菌株对β-内酰胺类、第2代及第3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均敏感,对氨苄西林、磺胺类抗菌药高度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痢疾杆菌 肠道传染病 菌群 耐药性 江门市 耐药性调查 检测结果 菌型分布 广东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肾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何纲 甄沛林 +8 位作者 丁佩佩 黄劲华 陈晓华 吴兴柳 胡长征 李志杰 赵有为 梁少群 甄月映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含替诺福韦酯方案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对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HIV感染者共114例,其中启用ART时CD4+<200/μL患者45例(A组),CD4+200~<350/μL患者37例(B组),CD4+... 目的探讨含替诺福韦酯方案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对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HIV感染者共114例,其中启用ART时CD4+<200/μL患者45例(A组),CD4+200~<350/μL患者37例(B组),CD4+≥350/μL患者32例(C组)。每3~6个月进行1次肾功能检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治疗48周时eGFR较基线的变化情况及各组间的eGFR下降幅度。结果 A组患者ART48周后eGF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C组eGF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eGFR下降幅度也较B组、C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eGFR下降的例数也较B、C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eGFR改变<-20%的患者例数也是A组最多,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我国HIV感染者使用替诺福韦酯过程中,CD4+<200/μL HIV感染者更容易发生GFR下降,比CD4+≥200/μL的患者有更高发生肾脏功能损害的风险,而早期启动包含替诺福韦酯的ART则可以降低肾脏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酯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肾功能损害 CD4+T淋巴细胞
下载PDF
HCV病毒对中国HIV/HCV共感染者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7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何纲 谭雁冰 +4 位作者 刘翠珍 丁佩佩 甄沛林 吴兴柳 胡长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HCV病毒对中国HIV/HCV共感染者白细胞介素-7(IL-7)/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HIV单纯感染者、HIV/HCV共感染者及健康对照组每组各30例,抽血检查血浆IL-7水平、CD4+T细胞上IL-7R(CD127)的表达、CD4+T细胞数... 目的:探讨HCV病毒对中国HIV/HCV共感染者白细胞介素-7(IL-7)/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HIV单纯感染者、HIV/HCV共感染者及健康对照组每组各30例,抽血检查血浆IL-7水平、CD4+T细胞上IL-7R(CD127)的表达、CD4+T细胞数量,各组进行比较。结果 :HIV/HCV合并感染组IL-7水平(8.55±3.15)pg/mL与HIV单纯感染组(8.63±3.64)pg/mL无显著差异(P>0.05),但HIV/HCV合并感染组CD4+CD127+T细胞百分比(53.82±15.24)%及CD4+T细胞数量(210.58±112.95)个/μL较HIV单纯感染者(61.25±16.75)%、(301.65±181.54)个/μL明显下降(P<0.05)。结论:合并HCV病毒感染可能通过影响IL-7R进一步损害HIV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HCV HIV 白细胞介素一7 CD127
下载PDF
HIV/HCV共感染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和IL-17A水平检测 被引量:4
4
作者 丁佩佩 何纲 +3 位作者 陈晓华 甄沛林 吴兴柳 胡长征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HIV/HCV共感染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白细胞介素(IL)-17A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随机选取HIV/HCV共感染者、HIV感染者、HCV感染者和健康人各3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和Th17数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 目的探讨HIV/HCV共感染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白细胞介素(IL)-17A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随机选取HIV/HCV共感染者、HIV感染者、HCV感染者和健康人各3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和Th17数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A水平。结果 HIV感染者和HIV/HCV共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分别为(310.23±114.35)个/μl和(218.42±112.47)个/μl,均较健康人明显降低[(735.46±121.52)个/μl,P<0.05],HIV/HCV共感染者较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更低(P<0.05),HC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为(719.47±123.72)个/μl,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IV感染者Th17百分比和IL-17A水平分别为(2.48±0.90)%,和(25.18±12.63)pg/ml,均较健康人显著降低[(3.95±1.23)%和(39.15±16.30)pg/ml,P<0.05],HCV感染者Th17百分比和IL-17A为(5.48±0.90)%和(45.24±15.72)pg/ml,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而HIV/HCV共感染者Th17百分比为(1.76±0.42)%,IL-17A为(16.49±7.54)pg/m L,均显著低于HIV感染者[(2.48±0.90)%和(25.18±12.63)pg/m L,P<0.05]。结论合并HCV感染可能通过影响Th17及其细胞因子IL-17A进一步影响HIV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艾滋病 T淋巴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 白细胞介素17A
下载PDF
全程护理在住院HIV感染患者的成效及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区秀丽 甄沛林 +3 位作者 何纲 文少霞 区秀琼 梁仲欢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3期101-103,共3页
目的评价全程护理对住院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作用。方法根据《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评价指南》设计患者的健康教育路线图,对44例患者实施全程护理,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SE)、自评抑郁量表(S... 目的评价全程护理对住院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作用。方法根据《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评价指南》设计患者的健康教育路线图,对44例患者实施全程护理,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SE)、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自我效能感、抑郁及焦虑水平;调查患者出院时的住院满意度。结果患者入院时自我效能感较低(19.50±3.24)分,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54.80±5.27)分及(57.50±7.43)分;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23.20±3.94)分,抑郁水平(48.70±4.40)分,焦虑水平(46.30±12.98)分降低;患者的住院满意度提高。结论全程护理能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护理 艾滋病 自我效能感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梁少群 吴兴柳 +2 位作者 赵明聪 丁佩佩 吴贺明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14期5-6,42,共3页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急性和慢性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活动期和稳定期结核感染患者分别检测C-反应蛋白浓度、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ESR,分析C...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急性和慢性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活动期和稳定期结核感染患者分别检测C-反应蛋白浓度、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ESR,分析C-反应蛋白在急性与慢性感染组间、各不同病原体感染组间的差异和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细菌感染组CRP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慢性细菌感染组和急性病毒感染组、急性结核感染组以及急性寄生虫感染组(P<0.01);慢性细菌感染组CRP浓度高于其他慢性病原体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寄生虫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结核感染组CRP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结核感染组(P<0.05),但慢性结核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则CRP对指导急性细菌感染的诊断和尽早指导抗细菌感染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感染
下载PDF
CRP在重型肝炎继发感染临床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少群 孙明 +5 位作者 吴贺明 陈晓华 罗铭 丁佩佩 甄月映 赵明聪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5年第6期392-393,共2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重型肝炎继发感染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监测患者在继发感染时的早期及治疗后的不同阶段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 C反应蛋白在重型肝炎继发感染早期与...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重型肝炎继发感染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监测患者在继发感染时的早期及治疗后的不同阶段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 C反应蛋白在重型肝炎继发感染早期与白细胞在重型肝炎继发感染早期以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反应蛋白在重型肝炎继发感染后治疗后随着治疗进展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治疗的效果及相应的病程呈正相关,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反应蛋白在重型肝炎继发感染的早期和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变化,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重型肝炎 感染
下载PDF
22例感染SARS医务人员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翠琼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16期218-219,共2页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感染SARS后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2名SARS医务人员在住院期间通过治疗、护理、查房或面对面交谈的形式进行总结。结果存在有焦虑心理20人,占90.9%;恐惧心理19人,占86.4%;忧郁心理15人,占68.2%;睡眠障碍22例...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感染SARS后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2名SARS医务人员在住院期间通过治疗、护理、查房或面对面交谈的形式进行总结。结果存在有焦虑心理20人,占90.9%;恐惧心理19人,占86.4%;忧郁心理15人,占68.2%;睡眠障碍22例,占100%;行为失常4人,占18%。结论通过心理分析及针对性护理,全部患者都能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痊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医务人员 心理 护理
下载PDF
蓝科宁对压疮疗效值得推广
9
作者 谭雁冰 朱婉华 区女侄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7期182-182,共1页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有效的压疮治疗和护理新方法。方法:将36例压疮病人随机分成惠尔康敷贴治疗组和蓝科宁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压疮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压疮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蓝科宁疗效优于惠尔康敷贴治疗组,愈合时间快速,...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有效的压疮治疗和护理新方法。方法:将36例压疮病人随机分成惠尔康敷贴治疗组和蓝科宁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压疮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压疮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蓝科宁疗效优于惠尔康敷贴治疗组,愈合时间快速,在治疗压疮方面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科宁 压疮 疗效
下载PDF
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药敏分析
10
作者 赵明聪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致病菌种分布特点、细菌耐药情况。方法:86例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确定其菌种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①86例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共获菌株10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5株(77.89%);革兰氏阳性菌7株(7.14%)...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致病菌种分布特点、细菌耐药情况。方法:86例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确定其菌种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①86例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共获菌株10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5株(77.89%);革兰氏阳性菌7株(7.14%);真菌17株(15.60%)。②检出的病原菌除真菌外全部进行药敏试验。青霉素的耐药情况最严重,耐药率为88.4%,其次分别为红霉索(85.87%)、氨苄青霉素(73.91%)、头孢拉定(72.83%)、氟哌酸(67.39%)、丁胺卡拉(63.04%)、头孢唑啉(31.52%)、庆大霉素(31.52%),复方新诺明(29.34%)、头孢噻肟(26.09%)。结论:重视基础病,及时作出明确的细菌学检测,有针对性地应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是提高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部感染 药敏试验 临床资料
下载PDF
住院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的健康教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慧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8期995-997,共3页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HIV/AIDS)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及做好HIV/AIDS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24例HIV/AIDS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需求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4份,回收24份,然后对答卷进行归纳、整理,判断病人...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HIV/AIDS)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及做好HIV/AIDS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24例HIV/AIDS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需求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4份,回收24份,然后对答卷进行归纳、整理,判断病人的优势需求,确定优势健康教育内容,再采用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对他们实施健康教育。同时,对他们教育前后掌握疾病知识及心理、情绪、行为进行了解及记录。结果24例HIV/AIDS对爱滋病相关知识匮乏,迫切需要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实施上述健康教育措施能明显提高其疾病知识水平及改善其心理、情绪、行为。结论对于HIV/AIDS的健康教育,在尊重、接纳、保密的基础上,以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 AIDS患者 健康教育需求 康复指导
下载PDF
无痛蜂疗法联合HAART治疗脾肾两虚型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12
作者 王彬 何金云 +1 位作者 马锦欢 何纲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无痛蜂疗法联合HAART治疗脾肾两虚型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AI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HAAR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无痛蜂疗法联合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无痛蜂疗法联合HAART治疗脾肾两虚型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AI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HAAR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无痛蜂疗法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与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细胞免疫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蜂疗法联合HAART治疗脾肾两虚型AIDS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升其近期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蜂疗法 HAART疗法 脾肾两虚型 艾滋病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甄沛林 张英 +1 位作者 张宇峰 谢冬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3003-3005,共3页
目的: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EV)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将PHG的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EV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200例肝硬化患者中,PHG97例(48.5%),EV154例(77%... 目的: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EV)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将PHG的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EV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200例肝硬化患者中,PHG97例(48.5%),EV154例(77%)。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PHG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P<0.01),EV程度与PHG发病率亦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PHG的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EV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脉高压性胃病 发病率 肝功能分级 食管静脉曲张
下载PDF
心电引导定位法置入新生儿PICC导管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左雪梅 陈玉珍 +3 位作者 区秀丽 许金朋 叶鸥 沈弛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1期172-174,共3页
目的评价心电引导定位法在置入新生儿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术的新生儿90例,分成3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传统、改良、心电引导3种尖端定位方法,对尖端到位率、最佳位置范围到达率、插入长度与理想长度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 目的评价心电引导定位法在置入新生儿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术的新生儿90例,分成3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传统、改良、心电引导3种尖端定位方法,对尖端到位率、最佳位置范围到达率、插入长度与理想长度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传统组、改良组、心电引导组尖端到位率分别为93.33%、90.0%、100%。心电引导组尖端最佳位置范围到达率为100%,高于其他两组(χ~2=15.0,χ~2=20.0;P<0.05)。3组插入长度与理想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电引导组准确度最高(0.00±0.01),改良组次之(0.01±0.05),传统组最低(0.02±0.04)。结论心电引导技术对新生儿PICC置管尖端定位有指导性作用,并保障PICC导管插入长度的准确性,提高PICC使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引导定位法 新生儿PICC 尖端最佳位置
下载PDF
肺结核继发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45例临床诊治体会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少群 吴兴柳 +2 位作者 赵明聪 丁佩佩 吴贺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第2期155-155,164,共2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患者45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及疗效、预后等。结果:本组患者均有肺结核病史,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症...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患者45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及疗效、预后等。结果:本组患者均有肺结核病史,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呈特征性改变,抗酸染色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低,影像学可见相应改变,抗痨治疗有效。本组临床治愈32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7例,死亡6例。结论: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临床表现多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大,病程长,治疗难度大,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脑炎及脑膜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叶一农 张志侨 +3 位作者 何纲 王鹏 李静 吴兴柳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4期3145-3149,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HRS)的高危因素,以期建立一种筛查、预测发生HRS的高危因素的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目的分析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HRS)的高危因素,以期建立一种筛查、预测发生HRS的高危因素的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住院治疗的391例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发生HRS分为HRS组78例和非HRS组31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对相关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查HR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上述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分类树模型进一步筛查影响HR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增益指数评估不同结点的发病风险并建立评估HRS发病风险的简易风险评估表。结果HRS组患者的终末期肝病评分(MELD)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26.9±8.5)分、(72.8±11.8)%,明显高于非HRS组的(22.1±6.9)分、(68.0±1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S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为26.9%(21/78),明显高于非HRS组的5.8%(18/31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LD评分、上消化道出血和中性粒细胞比值为ACLF患者发生HR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分类树模型法提示,ACLF患者发生HRS的高危情况依次为有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者、无肝性脑病但MELD评分>32.420者、无上消化道出血但有肝性脑病者。结论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出现以下3类情况应该高度警惕并及积极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有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无肝性脑病但MELD评分>32.420;无上消化道出血但有肝性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肾综合征 分类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双环醇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兴柳 王鸿香 钟根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5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研究比较双环醇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和各自单一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HBsAg、HBeAg、HBV-DNA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拉米夫定治疗组(A组)41例,拉米夫定100mg/d,po,... 目的:研究比较双环醇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和各自单一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HBsAg、HBeAg、HBV-DNA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拉米夫定治疗组(A组)41例,拉米夫定100mg/d,po,qd,疗程12个月;双环醇治疗组(B组)45例,双环醇75mg/d,po,tid,疗程为12个月;拉米夫定和双环醇联合治疗组(C组)44例,拉米夫定100mg/d,po,qd,同时予双环醇75mg/d,po,tid,疗程为12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A组ALT、AST复常率分别为43.9%、48.8%;B组ALT、AST复常率分别为71.11%、71.1%,与A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C组ALT、AST复常率分别为90.91%、93.18%,与A、B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01和P<0.05);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BV-DNA的阴转率A、B、C3组分别为60.98%、15.6%、79.5%,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在治疗前后其血液中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百分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双环醇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有协同作用,能加强拉米夫定抗病毒效果。双环醇和拉米夫定的抗病毒可能不是通过细胞免疫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醇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免疫
下载PDF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仲群 赵明聪 《当代医学》 2013年第7期96-97,共2页
目的对江门市中心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82例,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抽取的8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男62例(占75.... 目的对江门市中心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82例,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抽取的8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男62例(占75.61%),女20例(占24.39%);年龄11~69岁,平均(42.21±1.21)岁;颈部外科手术31例(占37.80%),乳腺手术21例(占25.61%),腹外疝手术20例(占24.39%),骨科手术10例(占12.19%);手术前使用抗生素共计72例(占87.80%),术前未使用抗生素10例(占12.19%);术前<2h使用抗菌药物62例(占86.11%),术前>2h使用抗菌药物10例(占13.89%);适当延长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持续时间65例(90.28%),过长延长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持续时间7例(占9.72%);抗菌药物选择合理者64例(占88.89%),不合理8例(占11.11%)。结论目前本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比较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选取不正确等情况,需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了解,提高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类切口 手术 预防性 抗菌药物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治疗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兴柳 赵明聪 司徒国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4年第6期359-360,共2页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机制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预防作用。方法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1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在抗结核治疗同时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而对照组在抗结核治疗同时予以肝太乐治疗。结果对照组肝损害的发生...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机制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预防作用。方法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1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在抗结核治疗同时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而对照组在抗结核治疗同时予以肝太乐治疗。结果对照组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445%,而治疗组仅为163%,差异非常显著(P<0001);肝损害发生后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水平降低,与治疗前及肝功能正常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所引起的肝脏损害与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有关,且其可消耗体内的抗氧化物质。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显著降低肝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肝损害 过氧化脂质 抗结核药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乙肝肝硬化的失代偿期临床诊治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少群 吴兴柳 +2 位作者 赵明聪 丁佩佩 吴贺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3期329-331,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乙肝肝硬化(HBV-C)的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重点等.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1年8月确诊的失代偿期PBC患者16例作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此时段内16例失代偿期HBV-C患者比较...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乙肝肝硬化(HBV-C)的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重点等.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1年8月确诊的失代偿期PBC患者16例作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此时段内16例失代偿期HBV-C患者比较分析其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等.结果 失代偿期PBC组以GLB、ALP、GGT及D-BIL升高明显,发生胆汁淤积较失代偿期HBV-C组明显.失代偿期PBC组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较失代偿期HBV-C组明显.失代偿期HBV-C组白蛋白下降更明显、PT延长更明显、PLT下降更明显.失代偿期PBC组自身免疫性指标常阳性.结论 失代偿期的原发性PBC治疗应该以激素为主,失代偿期的HBV-C患者治疗仍然应该以抗病毒为主.失代偿期的HBV-C的预后略好于P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乙肝肝硬化 失代偿期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