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子DNA完整性对IVF-ET/ICSI累积活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梁晓东 段如冰 +2 位作者 纪鹏 沈炳连 廖勇彬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64-669,共6页
精子DNA完整性,是反映精子核成熟度和DNA是否受到损伤的指标,其在辅助生殖领域中的临床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过去,研究者用精子核DNA完整性来研究体外受精/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妊娠以及活产的结局时,通常以新鲜移... 精子DNA完整性,是反映精子核成熟度和DNA是否受到损伤的指标,其在辅助生殖领域中的临床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过去,研究者用精子核DNA完整性来研究体外受精/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妊娠以及活产的结局时,通常以新鲜移植周期的结局来分析两者是否存在相关性。随着胚胎冷冻-解冻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尤其是某些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的患者不适合新鲜移植时,可以通过解冻胚胎移植技术来获得妊娠和活产。此时,单纯再用新鲜移植周期的结局来研究IVF结局的影响就不够全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完整性 累积活产率 精子 IVF-ET ICSI
下载PDF
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与体外受精结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晓东 莫淦文 +2 位作者 纪鹏 沈炳连 廖勇彬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精子DNA完整性与体外受精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8年35岁以下卵巢储备功能良好并使用标准长方案的共3576个体外受精(IVF)/补救性单精子卵浆内注射(R-ICSI)周期的资料,根据男方精子DNA碎片指数(DFI)检测值分为<20%,... 目的探讨精子DNA完整性与体外受精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8年35岁以下卵巢储备功能良好并使用标准长方案的共3576个体外受精(IVF)/补救性单精子卵浆内注射(R-ICSI)周期的资料,根据男方精子DNA碎片指数(DFI)检测值分为<20%,20%~30%,30%~40%和≥40%共四组,分析比较各组的女方平均年龄、体重指数、基础激素水平及IVF总受精率、R-ICSI周期的比例和R-ICSI受精率等指标,并且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体外受精结局与DFI之间的关系及找出相关的伴随因素。结果四组的IVF/R-ICSI周期数分别为2516,601,295和164个,女方平均年龄分别为31.88,31.72,31.56和31.18岁;平均体重指数分别为21.72,21.74,21.64和21.43kg/m^2;血清平均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分别为6.10,6.24,6.15和5.86U/L;R-ICSI周期的比例分别为11.8%,11.5%,16.9%和22.0%;IVF总受精率分别为74.4%,74.6%,70.0%和64.7%。其中女方年龄、体重指数和基础FSH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VF总受精率随着DFI的升高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使用R-ICSI的周期数和卵子数占比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发生低受精率相关风险因素中,精子DFI的OR值为1.013(95%可信区间:1.004~1.023,P<0.05),提示精子DFI越高,发生受精率降低的风险逐渐升高。结论精子DFI是常规体外受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负面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碎片指数 个体外受精受精率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精子DNA碎片对IVF和ICSI中囊胚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梁晓东 段如冰 +3 位作者 莫淦文 沈炳连 纪鹏 廖勇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期43-45,50,共4页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对体外受精(IVF)和单精子卵浆内注射技术(ICSI)中囊胚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生殖医学诊疗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患者夫妇,按精子DNA碎片指数(DFI)的结果分为4组,把第3天(D3)胚胎培养成囊胚,分析各组囊胚形成率...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对体外受精(IVF)和单精子卵浆内注射技术(ICSI)中囊胚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生殖医学诊疗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患者夫妇,按精子DNA碎片指数(DFI)的结果分为4组,把第3天(D3)胚胎培养成囊胚,分析各组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形成率,并且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囊胚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随着DFI的升高,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形成率呈现下降趋势,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精子活力、DFI和授精方式与囊胚形成结局显著相关(P<0.05)。结论DFI是囊胚形成过程当中的重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胚形成 体外受精 精子DNA碎片
下载PDF
女性和男性年龄对IUI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司沙沙 黎淑贞 +3 位作者 郭江华 文艳飞 纪鹏 黎平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7期879-880,共2页
目的探讨女性和男性年龄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共2 424个IUI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女性年龄分为A组(≤34岁)、 B组(35~39岁)、 C组(≥40岁),按男性年龄分为D组(≤34岁)、 E组(35~39岁)... 目的探讨女性和男性年龄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共2 424个IUI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女性年龄分为A组(≤34岁)、 B组(35~39岁)、 C组(≥40岁),按男性年龄分为D组(≤34岁)、 E组(35~39岁)、 F组(≥40岁)。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和早期自然流产率。结果 A、 B、 C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2.48%、 9.07%、 5.76%;A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B组、 C组(P <0.05);C组的生化妊娠率为7.91%,显著高于A组的3.37%、 B组的2.53%(P <0.05);A、 B、 C组的早期自然流产率分别为8.41%、 30.23%、 12.50%;A组的早期自然流产率显著低于B组(P <0.05)。D、 E、 F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2.47%、 10.70%、 8.19%;F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D组(P <0.05);D、 E、 F组的生化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 E、 F组的早期自然流产率分别为8.11%、 20.31%、17.86%;E组的早期自然流产率显著高于D组(P <0.05)。结论当女性和/或男性年龄≥40岁时,IUI妊娠结局较差,应考虑更为积极的助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人工授精(IUI) 女性年龄 男性年龄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精子在体外两种培养液获能的实验比较研究
5
作者 梁晓东 骆强翔 +3 位作者 张伟明 莫淦文 郭江华 廖勇彬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124-127,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精子在体外两种培养液获能的情况,对比两种精子获能培养液的质量。方法按照精液分析检查要求和精液分析的结果收集该中心48份精液样本,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精子,调整精子浓度后,把精子悬液分别置于Quinn’s HTF和Vitroli... 目的比较研究精子在体外两种培养液获能的情况,对比两种精子获能培养液的质量。方法按照精液分析检查要求和精液分析的结果收集该中心48份精液样本,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精子,调整精子浓度后,把精子悬液分别置于Quinn’s HTF和VitrolifeIVF plus精子培养液中,分别在0,4,6,8和10 h五个时间点取精子悬液进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的定位染色,并对发出荧光信号的精子进行分类计数,用混合效应模型比较两种培养液的荧光染色结果。结果获能精子的顶体区发出绿色荧光,顶体区有荧光的精子百分率(AA%)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混合效应模型对比分析两种培养液的AA%的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荧光染色的结果显示获能精子的比例随时间变化而增加,两种培养液差别不大,提示都能提供有利于精子受精功能发挥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获能 培养液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下载PDF
激光人工皱缩对单囊胚解冻后移植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段如冰 梁晓东 +2 位作者 梁辉洪 娄娟 郭江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9期1245-1247,共3页
目的探讨激光人工皱缩对单囊胚解冻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诊疗中心接受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术及助孕治疗,且行单囊胚移植的不孕症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将508例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激光人工皱缩对单囊胚解冻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诊疗中心接受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术及助孕治疗,且行单囊胚移植的不孕症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将508例研究对象分为皱缩组(n=222,囊胚采用激光打孔皱缩后再玻璃化冷冻)和对照组(n=286,囊胚未行皱缩直接玻璃化冷冻),分析冷冻复苏后单个囊胚的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优质囊胚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囊胚玻璃化冷冻中,不论是否行激光人工皱缩均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妊娠结局;未行激光人工皱缩的玻璃化冷冻从经济性、安全性上优势更大,建议在单囊胚冻融移植中将其作为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人工皱缩 玻璃化冷冻 单囊胚移植 体外人工授精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下载PDF
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段如冰 梁晓东 +2 位作者 戢开丽 娄娟 郭江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5-5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果的影响,为提高辅助生殖的成功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检索PubMed,CNKI等相关中英文数据库,筛选纳入染色体多态性对IVF-ET结局影响的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 目的系统评价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果的影响,为提高辅助生殖的成功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检索PubMed,CNKI等相关中英文数据库,筛选纳入染色体多态性对IVF-ET结局影响的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项队列研究,共10457个周期。Meta分析结果显示:染色体多态性会降低IVF-ET受精率(RR=0.97,95%CI:0.96~0.98)和优胚率(RR=0.92,95%CI:0.88~0.97);但对卵裂率、植入率、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没有影响(RR=0.99,1.00,0.96,0.99和1.13,95%CI:0.97~1.01,0.93~1.08,0.89~1.03,0.79~1.24和0.95~1.34,均P>0.05)。不同授精方式亚组间分析显示:IVF组染色体多态的患者受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77,95%CI:0.71~0.84,P<0.05);ICSI组受精率与染色体多态性不相关(RR=0.98,95%CI:0.95~1.02,P>0.05)。结论染色体多态性对辅助生殖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染色体多态性降低了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具有染色体变异的不孕夫妇应选择ICSI方案进行助孕治疗。由于所采用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需通过更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多态性 辅助生殖 META分析 受精率 优胚率
下载PDF
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临床妊娠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8
作者 段如冰 梁晓东 +2 位作者 李云 饶东平 郭江华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521-1524,共4页
目的研究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的影响要素,建立囊胚解冻移植(BM-FET)的妊娠率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8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BM-FET患者645例,进行回顾研究。跟据移植术后35 d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临床妊娠组(... 目的研究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的影响要素,建立囊胚解冻移植(BM-FET)的妊娠率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8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BM-FET患者645例,进行回顾研究。跟据移植术后35 d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临床妊娠组(A组,n=355)和未妊娠组(B组,n=29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内分泌、内膜情况和胚胎情况,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建立临床妊娠成功率预测模型。结果临床妊娠成功组移植优胚数大于临床妊娠失败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BM-FET临床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LH、FSH、FSH/LH、女方年龄、不孕年限、BMI及移植优胚数。通过建模,得到BM-FET临床妊娠率预测方程(P)为:P=1/(1+y);y=exp[-(-0.619-0.049×年龄+0.069×体重指数-0.173×不孕年限+0.428×基础FSH-0.073×LH-0.307×FSH/LH+0.459×移植优胚数)]。根据预测概率与实际妊娠数据制作ROC曲线,求得曲线下面积为0.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提示该方程在预测BM-FET临床妊娠的概率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结论影响BM-FET临床妊娠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患者LH、FSH、FSH/LH、女方年龄、不孕年限、BMI及移植优胚数。ROC曲线检验显示,根据上述风险因素建立的临床妊娠率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囊胚移植周期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克罗米芬加HMG超促排卵在体外受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黎平 郭江华 +6 位作者 梁辉洪 黄昌平 陈希曦 黎淑贞 崔媛媛 司沙沙 李锦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5853-5856,共4页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加HMG超促排卵在体外受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年龄≤35岁、卵巢正常反应、接受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全胚冷冻后首次行冻融胚胎移植的不孕不育患者775例分两组:A组(实验组)383例采用CC加...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加HMG超促排卵在体外受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年龄≤35岁、卵巢正常反应、接受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全胚冷冻后首次行冻融胚胎移植的不孕不育患者775例分两组:A组(实验组)383例采用CC加HMG超促排卵;B组(对照组)392例常规长方案超促排卵,刺激周期因故取消新鲜胚胎移植。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窦卵泡数(AFC)、基础FSH值(b FSH)、Gn使用天数、Gn使用量、扳机日(诱导卵子成熟日)LH值、扳机日P值、OHSS发生率、平均获卵数、MⅡ卵率(MⅡ卵数/获卵数)、正常受精率(2PN胚胎数/MⅡ卵数)、可利用胚胎率及第1次冻融胚胎移植周期E2刺激天数(启用戊酸雌二醇刺激至子宫内膜厚度≥8 mm的天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平均移胚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使用天数、Gn使用量A组少于B组,扳机日LH值、扳机日P值、获卵数A组高于B组,OHSS发生率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Ⅱ卵率、正常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第1次冻融胚胎移植周期E2刺激天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平均移胚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加HMG超促排卵可取得相当于GnRHa垂体降调节长方案的临床效果,但其治疗时间短、费用低,患者依从性高,且OHSS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可作为超促排卵方案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超促排卵 体外受精 卵胞浆内单精注射 全胚冷冻 冻融胚胎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