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辅助腹直肌鞘阻滞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宪光 左超海 余杰雄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评估腹腔镜辅助腹直肌鞘阻滞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腹壁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其中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腹直肌鞘阻... 目的 评估腹腔镜辅助腹直肌鞘阻滞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腹壁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其中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腹直肌鞘阻滞,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局部浸润麻醉。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进行术后2、6、12、24 h疼痛评分;记录术后患者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结果 术后2、6、12 h观察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1.7±1.1 vs 3.1±1.1,P<0.001;1.7±1.2 vs 2.7±0.9,P<0.001;1.9±0.8 vs 2.4±0.8,P=0.001),在24 h两者无明显差异(1.7±1.0 vs 1.9±1.2,P=0.411)。术后首次下地时间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8.3±1.1 vs10.7±1.5,P<0.001)两组均无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腹直肌鞘阻滞是一种可由手术医师操作的、安全易行的、有效的围手术期镇痛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 腹直肌鞘阻滞 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联合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肝癌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荣彬 李薇 +1 位作者 李少明 汤万荣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6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波消融联合常规肝叶切除术对肝癌患者肝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平均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研究组接受腹腔镜...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波消融联合常规肝叶切除术对肝癌患者肝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平均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研究组接受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联合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 amino transferase,ALT)指标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GCT、AST和ALT指标水平皆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R、PCT和CRP炎性因子水平皆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肝癌患者所构建的治疗实践中,给予患者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联合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同时也能够优化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推进患者康复进程,值得于临床大规模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应激反应 炎性因子 肝功能 规则性肝叶切除 腹腔镜下微波消融
下载PDF
小分子靶向治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对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影响
3
作者 杨荣彬 李薇 +1 位作者 李少明 汤万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探析晚期肝癌患者应用小分子靶向治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90例晚期肝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小分子靶... 目的探析晚期肝癌患者应用小分子靶向治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90例晚期肝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小分子靶向治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情况(无进展生存期、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率46.67%、总有效率95.56%均高于对照组的24.44%、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6.68±0.75)个月、生存时间(12.65±0.74)个月均长于对照组的(3.52±1.05)、(8.95±1.5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肝癌患者接受小分子靶向治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治疗效果相比于单一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更高,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此种联合治疗方式更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癌 小分子靶向治疗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放置定时脱落的J形导管行胆道内引流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杨荣彬 《智慧健康》 2021年第28期120-122,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放置定时脱落的J形导管行胆道内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8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放置定时脱落的J形导管行胆道内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8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使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定时脱落的J形导管行胆道内引流治疗,两组均进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对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更短(P<0.05),手术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GIQL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应用定时脱落的J形导管行胆道内引流能够提高围术期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一期缝合术 J形导管 定时脱落 胆道内引流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用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术前预测的初步探索
5
作者 伍隽华 陈云扬 +5 位作者 王恺 邝乃乐 左超海 黄皓川 余杰雄 周杰 《腹部外科》 2023年第4期307-312,共6页
目的初步探索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发生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0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病... 目的初步探索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发生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0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前均行CTC检测。筛选出肿瘤术后复发、发生MVI的高危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术前CTC水平对MVI的预测效能。结果MVI阳性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P<0.05)。MVI阳性组病人术前的总CTC、混合型循环肿瘤细胞及间质型循环肿瘤细胞数目均高于MVI阴性组病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术前总CTC>3个/5 mL是肝细胞癌发生MVI的高危因素。ROC分析显示,术前总CTC预测肝细胞癌发生MV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3,其诊断MV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62.1%。结论MVI阳性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术前CTC检测可为预测肝细胞癌是否发生MVI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复发 微血管侵犯 循环肿瘤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