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塞病合并局灶性肌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郑文娟 胡晶 +3 位作者 周琼竦 李娜 陈则君 薛勤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血管炎症性疾病,临床常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亦常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肺、肾、心及周围血管等。然而,BD合并局灶性肌炎(骨骼肌局灶性炎症性病变)罕见...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血管炎症性疾病,临床常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亦常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肺、肾、心及周围血管等。然而,BD合并局灶性肌炎(骨骼肌局灶性炎症性病变)罕见,国内鲜有报道,在一项国外450例BD的回顾性研究中,仅2例合并局灶性肌炎[1],且BD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中并不包含肌炎。因此,尤其在诊断BD前病人出现肌痛、肌肉肿胀压痛等肌炎表现时,极易造成误漏诊。现报告1例BD合并局灶性肌炎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肌炎 血管炎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院内MACE预后价值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宇 卢璐 +4 位作者 徐俊伟 郑勇强 于小利 殷常青 王治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1,共9页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 CMR-FT)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介入术后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中的预后价...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 CMR-FT)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介入术后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中的预后价值。材料与方法 招募自2019年0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30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两组,即MACE组(n=79)和对照组(n=221)。两组患者均在发病12 h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48~72 h行CMR检查,同时监测住院2周内MACE。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心肌应力参数,通过Cox回归分析心肌应变力参数中AMI介入术后院内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心肌应变力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心脏MRI应变力参数中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GLS)、左室整体周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 GCS)是AMI介入术后院内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风险比(hazard ratio, HR)分别为1.24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9~1.37]、1.17(95%CI:1.08~1.22),P均<0.001;其中GLS诊断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82(95%CI:0.706~0.991),GLS临界值选取-11.9%,当GLS<-11.9%时(小于其绝对值),MACE发生率明显增加,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82%,约登指数为0.80;GCS诊断效能次之,AUC为0.735(95%CI:0.631~0.958),GCS临界值选取-17.8%,当GCS<-17.8%时(小于其绝对值),MACE发生率明显增加,敏感度为78%,特异度为65%,约登指数为0.75。Kaplan-Meier曲线分析发现,GLS<-11.9%患者总生存率低于GLS≥-11.9%患者(P<0.05),GCS<-17.8%患者总生存率低于GCS≥-17.8%患者(P<0.05)。结论 CMR-FT技术对AMI患者PCI术后院内MACE具有较高的预后价值,可辅助临床早期预测和防治心肌梗死后院内MACE的发生,改善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不良事件 磁共振成像 特征追踪技术 疗效预测
下载PDF
基于图论的VCI患者半球脑网络属性的研究
3
作者 王善诚 韩伯军 +1 位作者 刘冬柏 孟宪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6期991-996,1001,共7页
目的:基于图论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半球脑网络拓扑属性的异常。材料与方法:前瞻性地对61名VCI患者及38名健康对照组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利用基于MATLAB的GRETNA构建45×45的半球脑网络,并采... 目的:基于图论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半球脑网络拓扑属性的异常。材料与方法:前瞻性地对61名VCI患者及38名健康对照组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利用基于MATLAB的GRETNA构建45×45的半球脑网络,并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半球网络全局及局部网络属性的差异(Bonferroni验证,P<0.05)。结果:与HC组相比,VCI患者右侧大脑半球表现出全局网络拓扑结构的破坏,右侧大脑半球标准化特征路径长度λ、特征路径长度L强度增加,全局网络效率(Networkefficency,Eglob)减低。VCI半球脑网络局部属性亦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左侧大脑半球眶内额上回介度中心度、眶内额上回节点效率、枕下回节点效率、顶上回节点局部效率、右侧大脑半球海马旁回、缘上回、豆状苍白球的节点效率降低;左侧大脑半球的海马介度中心度、距状裂周围皮层、舌回及楔前叶的节点度及中央后回的节点局部效率增强,这可能是对脑功能网络效率降低的一种代偿,也反映了脑部神经纤维的可塑性。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VCI患者表现出半球脑功能网络的拓扑组织失调,这对理解VCI的病理生理机制有重要意义。为VCI的早期诊断、病程监测、动态观察及预后评估提供了可靠的生物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脑网络图论
下载PDF
冠脉CTA检查技术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范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7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技术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江阴市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诊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开展冠脉CTA检查,并在检查结束30d后进行冠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技术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江阴市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诊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开展冠脉CTA检查,并在检查结束30d后进行冠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冠脉CTA检查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及诊断一致性,同时对比两种检测技术各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前降支病变、回旋支病变、右冠脉病变)的检出准确率。结果:经CAG检查显示,86例患者中有79例阳性,7例阴性。经冠脉CTA检查显示,79例患者中有78例真阳性,1例假阳性(误诊);6例真阴性,1例假阴性(漏诊);冠脉CTA检查的灵敏度为98.73%(78/79),特异度为85.71%(6/7)、准确率为97.67%(84/86),均处于较高水平;同时,与CAG金标准对疑似冠心病诊断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69);对比冠脉CTA和CAG检查技术各血管病变(前降支病变、右冠脉病变、回旋支病变、左主干病变)的检出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疑似冠心病患者中采用冠脉CTA检查技术进行诊断,所获特异度及灵敏度较高,与金标准结果相比一致性良好,可作为冠心病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血管成像检查 冠心病 冠脉造影 一致性 准确率
下载PDF
肝癌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唐苏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36-0039,共4页
论文主题是对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以及介入放射治疗技术的探索应用。方法 全文研究对象为82例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个平均组别,皆为41人。对照组履行常规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则接受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放射。结果 观察后,观察者... 论文主题是对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以及介入放射治疗技术的探索应用。方法 全文研究对象为82例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个平均组别,皆为41人。对照组履行常规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则接受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放射。结果 观察后,观察者组的有效率为84.00%,控制率为96.00%。比较之下,两种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和90.0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比率(29.27%的发热率和48.78%的肝区不适率,其他各反应9.76%~63.41%)也普遍较少,远低于对照组的60.98%~73.17%。治疗后,观察组的肿瘤标志物AFP,AFU,CA19-9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较对照组为大。随访期结束时,观察组肝癌复发、转移、死亡的情况分别为75.61%、19.51%、36.59%,而对照组的情况分别为78.05%、21.95%、39.02%,观察组复发、转移、死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Cox回归分析表明,治疗方式和病灶数目在患者预后中起到显著影响。结论 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以及介入放射治疗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控制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改善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可以降低患者的复发、转移、死亡率,证实其具有更优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影像学诊断 介入放射治疗技术 治疗控制率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超高分辨率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孟宪平 谢旭刚 +3 位作者 朱建新 陈则君 顾亚婷 王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4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超高分辨率扫描技术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肺部小结节分别行常规扫描和局部靶扫描,进行512矩阵及超高分辨率1024矩阵重建,对比观察病灶分叶、毛刺、肿块密度及邻近胸膜改变,同时重建显示病灶整体...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超高分辨率扫描技术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肺部小结节分别行常规扫描和局部靶扫描,进行512矩阵及超高分辨率1024矩阵重建,对比观察病灶分叶、毛刺、肿块密度及邻近胸膜改变,同时重建显示病灶整体形态,观察局部支气管的变化。结果常规高分辨率和超高分辨率在测量结节病灶的分叶深度有差异。8例动态增强扫描CT值的测量方面2者有差异。本组1例肺泡癌呈磨玻璃结节影,2者显示有差别,超高分辨率靶扫描更支持恶性诊断,更接近术后病理形态。在显示局部小气道明显狭窄、中断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显示病灶内穿行的小气道轻度狭窄和通畅方面,40%的患者有差异。结论超高分辨率CT对肺小结节的立体形态、局部支气管改变显示更清晰,尤其对肺微小结节和局灶磨玻璃影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肺癌 高分辨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RI评估骶髂关节正常骨髓分布变化辅助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被引量:8
7
作者 蒋峰 邹月芬 王文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7-1330,1364,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及不同年龄正常骶髂关节骨髓分布变化情况,从而发现可能致误诊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对31例AS患者(14~46岁)及89例(17~87岁)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 目的:通过对比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及不同年龄正常骶髂关节骨髓分布变化情况,从而发现可能致误诊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对31例AS患者(14~46岁)及89例(17~87岁)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y,SPA)志愿者行骶髂关节MR检查。AS患者分为活动期、慢性期和终末期3组;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0岁(青少年组)、≥40~60岁(中年组)、≥60岁(老年组)。常规MR扫描结束后分区测量骶髂关节内的黄骨髓分布范围,计算黄骨髓在该区域的百分比(fat faction,FF)。结果:慢性期及终末期AS患者的骶髂关节FF值明显大于活动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慢性期与终末期AS患者F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另外,AS慢性期患者骶髂关节黄骨髓分布与退变骶髂关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通常表现为局限性沉积,后者表现为弥漫分布。随着受试者年龄的增加,骶髂关节内黄骨髓含量逐渐增加;其中中年组与老年组F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青少年组FF值与中年组、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AS患者骶髂关节黄骨髓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减少AS的误诊或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MRI 骶髂关节 骨髓 脂肪含量
下载PDF
CT引导下应用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腹腔脓肿 被引量:4
8
作者 孟宪平 朱建新 +3 位作者 顾娅婷 谢旭刚 陈则君 王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应用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腹腔脓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例术后继发腹腔脓肿的患者行CT引导下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置管引流。结果 7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共放置引流管9根。2例因脓肿位置较深,置管路径...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应用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腹腔脓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例术后继发腹腔脓肿的患者行CT引导下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置管引流。结果 7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共放置引流管9根。2例因脓肿位置较深,置管路径邻近脾脏、胰腺和结肠等重要器官,于应用套管针、导丝、逐步扩张器后,再置下猪尾巴导管引流;余5例应用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1例结肠癌术后瘘口较大,引流3 d后行再次手术治疗。其余6例引流时间为5~14d,平均9 d,体温在2 d内恢复正常,均治愈出院。结论 CT引导下应用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术后继发腹腔脓肿安全、微创、精确,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脓肿 引流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在运动性失语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顾娅婷 孟宪平 +1 位作者 王旭 王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9期201-203,共3页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目前能在活体上显示和研究脑白质纤维构造的唯一成像技术。以此为基础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则可以直观显示神经纤维的形态、走向及数量。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由脑梗死引起...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目前能在活体上显示和研究脑白质纤维构造的唯一成像技术。以此为基础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则可以直观显示神经纤维的形态、走向及数量。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由脑梗死引起的运动性失语患者逐渐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运用DTI及DTT技术对上述患者进行发病机制和判断预后方面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语言功能区 运动性失语 脑梗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乙醇治疗甲状旁腺腺瘤 被引量:1
10
作者 左长京 曲伸 +5 位作者 田建明 王培军 林琳 黄祥忠 任方远 郝西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注射 (PEI)治疗甲状旁腺腺瘤所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1例经活检证实的甲状旁腺腺瘤 ,在CT引导下用 2 2G细针从前外方穿入病灶 ,在病灶多点、分次注射无水乙醇。结果 经过 2次CT引导下PEI治...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注射 (PEI)治疗甲状旁腺腺瘤所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1例经活检证实的甲状旁腺腺瘤 ,在CT引导下用 2 2G细针从前外方穿入病灶 ,在病灶多点、分次注射无水乙醇。结果 经过 2次CT引导下PEI治疗 ,6个月后复查CT ,示病灶体积显著缩小、由显著强化转变为无强化 ,治疗结束后 2d至 12个月 ,血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均恢复至正常水平 ,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CT引导下PEI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疗效佳、创伤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经皮穿刺 甲状旁腺腺瘤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无水乙醇
下载PDF
自动毫安技术在腹部增强CT检查中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岐涛 赵海波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3年第2期66-67,88,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CT增强检查中使用自动毫安(ATCM)技术对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搜集50例腹部疾病的患者行自纵隔上2 mm至髂嵴线水平CT容积扫描,每例常规3期(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随机分为固定毫安(FM)组和自动毫安(ATCM)技术... 目的:探讨腹部CT增强检查中使用自动毫安(ATCM)技术对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搜集50例腹部疾病的患者行自纵隔上2 mm至髂嵴线水平CT容积扫描,每例常规3期(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随机分为固定毫安(FM)组和自动毫安(ATCM)技术组,FM组使用固定300 mA,ATCM组使用自动毫安技术,通过预实验改变噪声指数(NI)调节管电流,得出NI值为9.10 Hu时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匹配较佳;分别选择隔下腹主动脉、肝门静脉作为观察平面,对2种毫安技术的图像质量、图像噪声和辐射剂量均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M组的辐射剂量平均CTDIvol为23.68 mGy,平均DLP为597.22 mGy·cm;ATCM组的平均CTDIvol为6.44 mCy,平均DLP为154.226 mGy·cm,比FM组降低约7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DIvol、DLP的t值分别为45.100、112.57,P值均<0.05)。结论:在腹部增强CT检查中使用自动毫安控制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以使患者所受辐射剂量降低约7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增强 噪声 自动毫安技术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体部肿瘤放疗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宪平 朱建新 +1 位作者 谢旭刚 王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44-145,共2页
关键词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部肿瘤
下载PDF
脂肪肝患者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燕 朱建新 张金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5期79-81,共3页
目的采用64层螺旋CT灌注技术测定脂肪肝患者的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64层螺旋CT肝血流灌注成像15例,其中脂肪肝患者13例,健康志愿者2例,观察分析肝脏血流灌注各参数。结果脂肪肝患者的血流灌注参数与正常组... 目的采用64层螺旋CT灌注技术测定脂肪肝患者的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64层螺旋CT肝血流灌注成像15例,其中脂肪肝患者13例,健康志愿者2例,观察分析肝脏血流灌注各参数。结果脂肪肝患者的血流灌注参数与正常组组间相比,肝动脉灌注值(Art.Perf)、肝门静脉灌注值(Port.Perf)、总灌注值(Tortal.Perf)下降程度明显;随着脂肪肝组组内病变严重度增加,Art.Perf与Tortal.Perf参数值亦有明显下降;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值各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可反映脂肪肝的血流改变,并且对脂肪肝患者的血供情况加以评估,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64层螺旋CT 灌注成像
下载PDF
高场MRI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脓肿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亚萍 费锋 +1 位作者 孟宪平 张金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7期63-63,共1页
目的评价高场MR多期增强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肝脓肿的高场MR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肝脓肿在高场MR多期增强扫描中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中17例动脉期肝脓肿周围可见片状一过性强化,静脉期13例表现&qu... 目的评价高场MR多期增强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肝脓肿的高场MR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肝脓肿在高场MR多期增强扫描中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中17例动脉期肝脓肿周围可见片状一过性强化,静脉期13例表现"靶环征",8例出现"蜂窝征",延迟期均可见病灶范围缩小。另4例为不典型肝脓肿。结论高场MR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正确性高,特别对不典型肝脓肿是首选检查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场MR 肝脓肿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小肠鱼刺异物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费锋 王旭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8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其多种重建技术对小肠内鱼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证实的消化道小肠内鱼刺异物的患者CT资料。结果 13例患者小肠内鱼刺的形态、大小、长度及所在部位,均清晰显示,检出率100%。鱼刺平均CT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其多种重建技术对小肠内鱼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证实的消化道小肠内鱼刺异物的患者CT资料。结果 13例患者小肠内鱼刺的形态、大小、长度及所在部位,均清晰显示,检出率100%。鱼刺平均CT值约(350±70)HU。结论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小肠鱼刺异物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小肠 鱼刺
下载PDF
青少年骨巨细胞瘤
16
作者 陈振湖 周晓春 +1 位作者 许培军 沈锦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7-169,共3页
本文回顾分析362例骨巨细胞瘤中38例发生于青少年的X线表现,其发病年龄均在20岁以下。其中26例位于短和长管状骨,22例的骨骺线尚未闭合,均未侵犯骨骺。所有病变均表现为溶骨性破坏,9例的皮质呈不规则破坏。36例均有... 本文回顾分析362例骨巨细胞瘤中38例发生于青少年的X线表现,其发病年龄均在20岁以下。其中26例位于短和长管状骨,22例的骨骺线尚未闭合,均未侵犯骨骺。所有病变均表现为溶骨性破坏,9例的皮质呈不规则破坏。36例均有膨胀使新的皮质骨重新塑形形成其外缘。28例病理分级属于Ⅰ级和Ⅱ级,19例属Ⅲ级,Ⅳ级仅1例。属于Ⅰ级和Ⅱ级的28例中除2例外均在X线片上表现为良性,Ⅲ级和Ⅳ级的10例中,X线片看到恶性征象者仅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巨细胞瘤 青少年 X线诊断
下载PDF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MR诊断
17
作者 费锋 顾娅婷 孟宪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鞍旁病变 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初探
18
作者 陈则君 孟宪平 +2 位作者 骆柏清 朱建新 于月升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对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 16层螺旋CT对 18例病人行CTA检查 ,应用VR和MIP法重建 ,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其中 2例动脉瘤与DSA对照 ,2例动脉瘤和 2例AVM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18例CT...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对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 16层螺旋CT对 18例病人行CTA检查 ,应用VR和MIP法重建 ,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其中 2例动脉瘤与DSA对照 ,2例动脉瘤和 2例AVM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18例CTA脑血管主干其主要分支显示率 10 0 % ,大脑中动脉 5级分支显示率 94.44 %(17/18) ,清晰显示了 4例动脉瘤瘤体、瘤颈、载瘤动脉的关系及与颅骨之间的空间关系。清晰显示了 2例AVM畸形血管团 ,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重建图像质量高 ,快速、无创 ,可以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的筛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脑动脉病变
下载PDF
MSCTA诊断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探讨
19
作者 孟宪平 朱建新 +1 位作者 冯东侠 王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9年第5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1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经全麻下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证实的急性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A检查(其中10例进行了DSA检查)...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1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经全麻下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证实的急性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A检查(其中10例进行了DSA检查),对其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仿真内窥镜(VE)等方法进行图像重组,多角度显示脑动脉树,观察前交通动脉瘤的形状、指向、大小、瘤颈宽度,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周边血管及骨质的关系,并在CT工作站上模拟手术入路。将上述指标同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观察其一致性。结果手术证实32个动脉瘤,CTA检出31个,敏感性为96.9%,特异性为98%。CTA测量瘤体最大径及瘤颈宽度与手术中测量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瘤体=1.51,P=0.14;t瘤颈=1.32,P=0.20,取α=0.05)。术前CTA清晰显示瘤颈、瘤体与载瘤动脉及颅骨的空间关系,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结论MSCTA可作为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首选的筛检方法,并独立指导手术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交通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双对比造影诊断早期胃癌
20
作者 陈仁裕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74-74,76,共2页
关键词 双对比造影 胃癌 诊断 治疗 X线检查 内窥镜活检 手术证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