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逆行指背筋膜皮瓣临床应用56例(62指)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徐蒙 王加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751-1753,共3页
[目的]探讨指背筋膜皮瓣逆行修复小儿外伤同一手指的中末节掌、背侧缺损及指端缺损临床应用。[方法]自2005年6月-2008年6月,对56例(共62指)手指外伤致皮肤缺损的患者均采用指背筋膜皮瓣旋转160°~180°逆行移转修复。[结果]术... [目的]探讨指背筋膜皮瓣逆行修复小儿外伤同一手指的中末节掌、背侧缺损及指端缺损临床应用。[方法]自2005年6月-2008年6月,对56例(共62指)手指外伤致皮肤缺损的患者均采用指背筋膜皮瓣旋转160°~180°逆行移转修复。[结果]术后指背筋膜皮瓣均成活,经3~6个月随访,患者手指功能、外观良好。吻合指背神经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4~8mm。[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疗程短、成功率高,皮瓣血运可靠,柔软耐磨,患者痛苦小。对多指远端同时缺损的修复其优越性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背筋膜 筋膜皮瓣 临床应用 疗效观察 小儿 逆行修复 指端缺损 手指外伤
下载PDF
小儿十维颗粒辅助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海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2期197-197,共1页
目的讨论小儿十维颗粒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儿十维颗粒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在发病次数、病程长短上与对照组... 目的讨论小儿十维颗粒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儿十维颗粒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在发病次数、病程长短上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儿十维颗粒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时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十维颗粒 反复呼吸道感染 辅助治疗
下载PDF
小儿原发性肠系膜肿瘤(附18例报告)
3
作者 庄会文 徐蒙 +1 位作者 邱胜华 刘成良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257-258,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各种类型的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临床表现、术前检查及诊断治疗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该病临床误诊率高。实性肿瘤多为恶性,手术切除率低;囊性肿瘤多为良性,手术切除率高,总手术切除...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各种类型的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临床表现、术前检查及诊断治疗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该病临床误诊率高。实性肿瘤多为恶性,手术切除率低;囊性肿瘤多为良性,手术切除率高,总手术切除率61.1%。结论原发性肠系膜肿瘤临床表现多样、复杂,缺乏特异性诊断依据,但CT、B超、细针穿刺等有助于诊断。对疑为本病者,无论良恶性均应尽早手术。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肠系膜 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小儿伤性脾破裂11例治疗体会
4
作者 徐蒙 公茂梅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1年第16期1858-1859,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方法。方法:早期剖腹手术治疗,原住保脾术,全脾切除术,全脾切除大网膜囊袋式自体脾组织片移植术。结果:均获得良好治愈。结论:早期剖腹探查保脾术。
关键词 脾破裂 早期剖腹 保脾术
下载PDF
循环型m icroRNA-92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及上调CDX2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邱胜华 刘健 +1 位作者 陈运平 郭洪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循环型micro RNA-92a(mi R-92a)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表达,以及通过上调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CDX2)基因抑制肠神经干细胞(ENSCs)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 目的探讨循环型micro RNA-92a(mi R-92a)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表达,以及通过上调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CDX2)基因抑制肠神经干细胞(ENSCs)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16例HD患儿的术前血清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血清mi R-92a m RNA的表达。提取孕15 d胎鼠肠管ENSCs,通过免疫学方法鉴定ENSCs;免疫磁珠法分选Nestin+ENSCs,脂质体转染使Nestin+ENSCs内过表达mi R-92a,噻唑蓝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q RT-PCR、Western blot检测CDX2基因的表达。结果 HD患儿血清中mi R-92a m RNA的相对表达量为(23.5±4.66),高于对照组(t=12.661,P=0.000);ENSCs细胞培养早期Nestin染色阳性,具有向Tuj-1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分化的潜能;ENSCs过表达mi R-92a后,CDX2 m RNA的相对表达为(13.024±3.882),高于对照组(F=47.212,P=0.000),CDX2蛋白表达为(0.436±0.0828),高于对照组(F=48.793,P=0.000),细胞的增殖活性在转染后24、48和72 h明显受抑制。结论 mi R-92a通过上调CDX2基因的表达,抑制ENSCs的增殖,可能促进HD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循环型mi R-92a 2基因 肠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微通道穿刺引流联合输尿管镜内置双J管治疗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阮同德 王海峰 +6 位作者 高敏 徐英民 熊升远 孟凡敏 顾传兰 唐霞 陈玲玲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患者行肾包膜下微通道穿刺引流联合输尿管镜内置双J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女12例,男4例,平均年龄(40.00±4.00)岁,单侧10例,双侧6例,均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术... 目的探讨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患者行肾包膜下微通道穿刺引流联合输尿管镜内置双J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女12例,男4例,平均年龄(40.00±4.00)岁,单侧10例,双侧6例,均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术、CT及穿刺液检查明确诊断,并采用局麻B超定位下肾包膜下微通道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输尿管镜内置双J管。结果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成分与单纯性肾囊肿成分相似。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36.80±14.20)个月,无1例肾包膜下积液复发。结论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为临床罕见疾病,目前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上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局麻B超定位下肾包膜下微通道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输尿管镜内置双J管术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 微通道穿刺 双J管 输尿管镜
下载PDF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8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徐蒙 刘健 庄会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76-76,共1页
新生儿胃穿孔临床上较少见,死亡率高,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是导致新生儿胃穿孔的重要因素。本院1997~2007年收治先天性胃壁缺损致胃穿孔8例,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胃破裂/并发症 胃溃疡/诊断 胃溃疡/治疗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单侧隐睾组织中干细胞因子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邱胜华 庄会义 +1 位作者 张华锋 李长岭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7期612-616,共5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隐睾睾丸组织中干细胞因子(SC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左侧隐睾成功模型48只,体重(200±20)g,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隐睾睾丸组织中干细胞因子(SC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左侧隐睾成功模型48只,体重(200±20)g,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为对照组,B组为GDNF 7 d组,C组为GDNF14 d组,D组为GDNF 21 d组。每组根据设定处理方式的不同分别进行处理,采集左侧睾丸并行生化指标(SOD、CAT活性及MDA含量)检测;TUNEL检测隐睾组织细胞调亡指数(AI);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学形态;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隐睾组织中SCF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隐睾组织中SC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GDNF组相比,其中GDNF 14 d组中各项指标有明显变化;生精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其中对照组、GDNF 7 d组、GDNF 14 d组、GDNF 21 d组AI分别为13.5±0.64、8.42±0.16、4.45±0.34、7.32±0.09。对照组与GDNF 14 d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各GDNF组生精细胞凋亡减少,SOD活性明显上升,MDA含量下降明显,SCF表达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DNF对大鼠单侧隐睾组织生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增强抗氧化酶系统的抗氧化能力,提高SCF表达含量,从而改善睾丸生育能力,其以GDNF 14 d时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 干细胞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抗氧化酶活性 大鼠
下载PDF
社区护理干预对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术后复发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柴仕红 蔡自强 陈红芳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第3期2264-2265,共2页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患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297例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社区护理干预组158例,该组患儿在出院后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139例,出院后进行常规随访,对两组...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患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297例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社区护理干预组158例,该组患儿在出院后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139例,出院后进行常规随访,对两组患儿肠套叠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护理干预组复发7例,复发率为4.43%;对照组复发12例,复发率为8.63%,社区护理干预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术后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灌肠整复术 肠套叠 复发率 社区护理干预
下载PDF
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10
作者 徐蒙 刘成良 杨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65-66,共2页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小儿矫形外科常见的足部畸形,传统治疗方法多为局部按摩、石膏固定,6个月以后实施广泛的组织松解手术,可短时间内改善足的外观,但远期易出现关节僵硬、疼痛、足外翻畸形等并发症。因此,目前不破坏组织结构的保...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小儿矫形外科常见的足部畸形,传统治疗方法多为局部按摩、石膏固定,6个月以后实施广泛的组织松解手术,可短时间内改善足的外观,但远期易出现关节僵硬、疼痛、足外翻畸形等并发症。因此,目前不破坏组织结构的保守治疗越来越被重视。2004年4月~2007年7月我院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足畸形/外科学
下载PDF
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及双踝角测量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蒙 唐功杰 杨璇 《实用医药杂志》 2008年第8期911-913,共3页
目的讨论采用Ponseti方法早期保守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及应用双踝角(FBM)测量对治疗前后效果进行评估。方法2004-04~2007-07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63例,58例为单纯性马蹄内翻足,5例伴发多关节挛缩畸形;男46例,女17例;单... 目的讨论采用Ponseti方法早期保守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及应用双踝角(FBM)测量对治疗前后效果进行评估。方法2004-04~2007-07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63例,58例为单纯性马蹄内翻足,5例伴发多关节挛缩畸形;男46例,女17例;单侧44例,双侧19例,共82足;年龄7d至6个月。治疗前测量正常足印44足,FBM角平均86.7°,马蹄内翻足患者足印82足,Ⅰ类24足FBM角平均73.5°;Ⅱ类42足FBM角平均65.7°;Ⅲ类16足FBM角平均54.9°。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期12.7个月,最长26个月。58例单纯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外观畸形纠正,关节功能良好,测量FBM角平均85.1°;5例多关节挛缩马蹄足残留少量内收畸形,测量FBM角平均75.3°,需再行软组织松解术。结论Ponseti方法保守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双踝角测量对于婴幼儿马蹄内翻足治疗前后的评估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实际使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足畸形 双踝角测量/评估 早期治疗
下载PDF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患儿的护理
12
作者 陈洪芳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5期395-396,共2页
关键词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护理
下载PDF
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SOCS-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13
作者 张华锋 庄会文 +3 位作者 徐蒙 邱胜华 刘成良 王海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19-1721,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蛋白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肾母细胞瘤标本和17例瘤旁对照组织中的SOCS-3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肾母细...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蛋白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肾母细胞瘤标本和17例瘤旁对照组织中的SOCS-3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肾母细胞瘤组织中仅14例SOCS-3呈弱阳性表达,表达率为24.1%(14/58);17例瘤旁组织中SOCS-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8.2%(1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CS-3在肾母细胞瘤组织的表达随着肿瘤的临床分期增加而降低(P<0.05),与肾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1;在组织结构良好型与组织结构不良型SOCS-3蛋白表达(47.6%、10.8%)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CS-3的表达下降可能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SOCS-3 组织微阵列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普萘洛尔对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蒙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2期222-223,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对婴幼儿血管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拟手术治疗的增生期血管瘤患儿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术前4周(10例)、3个月(10例)口服普萘洛尔1.0 mg/(kg.d)各10例;对照组为消退期血管瘤1...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对婴幼儿血管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拟手术治疗的增生期血管瘤患儿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术前4周(10例)、3个月(10例)口服普萘洛尔1.0 mg/(kg.d)各10例;对照组为消退期血管瘤10例和增生期血管瘤10例,均不予用药。比较4组手术切除后瘤体标本,VEGF表达的异常。结果增生期用药组VEGF表达呈阴性或阳性表达,而增生期未用药组VEGF呈强阳性表达。4组免疫反应阳性颗粒积分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024,P<0.05),普萘洛尔影响时间和血管瘤VEGF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922,P<0.05)。结论应用普萘洛尔能明显下调增生期血管瘤组织VEGF的表达水平,可促进血管瘤的消退,因此有望用于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普萘洛尔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GDNF对大鼠单侧睾丸扭转后TSEG-2基因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徐蒙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72-775,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睾丸特异表达基因2(TSEG-2)及SOD、CAT、MDA的影响。方法3个月龄小鼠48只,体重(30~40)g,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为:A组为对照组;B组为假手术组;C组为扭转...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睾丸特异表达基因2(TSEG-2)及SOD、CAT、MDA的影响。方法3个月龄小鼠48只,体重(30~40)g,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为:A组为对照组;B组为假手术组;C组为扭转复位组;D组为扭转复位+药物组。按Turner法建立单侧睾丸扭转模型。每组根据设定处理方式的不同分别进行处理。扭转复位术后24h,采集左侧睾丸并行生化指标(SOD、CAT活性及MDA含量)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调亡指数(AI);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学形态;RTPCR法检测睾丸组织中TSEG-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扭转复位组相比,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生精细胞凋亡明显减少,过氧化氢酶含量(1.2002±0.09VS.1.0612±0.16,P〈0.01)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上升(287.78±10.02VS.256.58±8.09,P〈().01),丙二醛含量下降(1.7102±1.09VS.2.7312±0.57,Pd0.01),TSEG-2基因表达明显增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单侧睾丸扭转后睾丸生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并提高抗氧化酶系统的抗氧化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TSEG-2基因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睾丸 小鼠
原文传递
经阴茎腹侧阴囊衔接处楔形裁剪联合改良Brisson术治疗先天性隐匿阴茎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华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阴茎腹侧阴囊衔接处楔形裁剪联合改良Brisson术矫治先天性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6月,对68例先天性隐匿阴茎患儿采用经阴茎腹侧阴囊衔接处楔形裁剪联合改良Brisson术矫治。年龄3个月~13岁,中位年龄4岁10... 目的探讨采用经阴茎腹侧阴囊衔接处楔形裁剪联合改良Brisson术矫治先天性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6月,对68例先天性隐匿阴茎患儿采用经阴茎腹侧阴囊衔接处楔形裁剪联合改良Brisson术矫治。年龄3个月~13岁,中位年龄4岁10个月。隐匿阴茎分型:包茎型14例,索带型14例,中度型20例,重度型20例。阴茎体发育良好,均未合并畸形。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自行设计随访问卷评定疗效。结果术后早期11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包皮外口明显粘连4例,阴囊皮肤肿胀5例,包皮远端坏死2例;远期9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腹部切口瘢痕形成4例,包皮口瘢痕狭窄3例,阴茎短小2例。其余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5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6个月根据自行设计随访问卷评定,患儿家长对术后整体观效果满意率达77.78%(42/54),认为临床症状完全改善率达85.19%(46/54);其中50例家长对阴茎显露满意,46例家长对患儿阴茎显露情况无心理负担,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29例(53.70%)患儿自身对阴茎显露情况无心理负担,与术前18例(3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31)。结论应用经阴茎腹侧阴囊衔接处楔形裁剪联合改良Brisson术可有效矫治先天性隐匿阴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隐匿阴茎 矫形术 改良Brisson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