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肝动脉微球支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兔肝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海英 于洪波 左中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771-773,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兔肝硬化模型的治疗作用,评价微球支架在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将35只雄性大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移植Ⅰ组和移植Ⅱ组并制备兔肝硬化模型。将体外分离纯化的骨髓干细胞,...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兔肝硬化模型的治疗作用,评价微球支架在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将35只雄性大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移植Ⅰ组和移植Ⅱ组并制备兔肝硬化模型。将体外分离纯化的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于移植Ⅰ组大白兔的肝脏,在体外将自制的壳聚糖微球支架和骨髓干细胞混匀后经肝动脉移植于移植Ⅱ组大白兔的肝脏。在移植后1、2、4、8、12周分别检测大白兔的肝功能,12周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在干细胞移植12周后移植Ⅰ组大白兔的血清ALT、AST、总胆红素(TBIL)逐渐降低,白蛋白(ALB)逐渐升高,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逐渐缩短,到移植术后第12周这些改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移植Ⅱ组动物肝功能指标改变较移植Ⅰ组迅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在移植术后12周时,移植Ⅱ组比同一时期的移植I组大白兔的肝脏功能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移植Ⅰ组、移植Ⅱ组肝细胞形态较规整,无明显水肿和变性,假小叶结构仍存在,但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微球支架与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体骨髓干细胞 微球支架 肝动脉
下载PDF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彭海英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37-237,239,共2页
关键词 尿液常规检验 分析前质量控制
下载PDF
叶酸修饰的重组Apoptin对胃癌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董萍 王效杰 +1 位作者 王艳 赵洪礼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6期871-874,共4页
目的研究叶酸修饰的重组Apoptin(以下简称rApoptin)在体内外对胃癌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采用MTT法测定rApoptin对胃癌细胞生长抑制率;体内用胃癌荷瘤裸鼠研究rApoptin对肿瘤体积增长抑制作用及对裸鼠体重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证明rApop... 目的研究叶酸修饰的重组Apoptin(以下简称rApoptin)在体内外对胃癌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采用MTT法测定rApoptin对胃癌细胞生长抑制率;体内用胃癌荷瘤裸鼠研究rApoptin对肿瘤体积增长抑制作用及对裸鼠体重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证明rApoptin对胃癌细胞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对体内肿瘤体积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病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肿瘤组织细胞发生大面积坏死或凋亡。结论 rApoptin胃癌组织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特异性凋亡因子 胃癌
下载PDF
自拟生丹汤治疗闭合性肾损伤二例
4
作者 易莹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第5期555-555,共1页
1病例资料1.1病例1患者,男,29岁。患者5d前粉刷墙壁时,不慎从3m左右高处跌下。当时无昏迷,但感到右腰部疼痛难忍,进行性加重,并出现血尿。
关键词 闭合性肾损伤 生丹汤 自拟 治疗
下载PDF
复方中药对大鼠高脂饮食所致脂肪性肝炎肝组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于洪波 戴林 +2 位作者 彭海英 牟新春 左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2842-2847,共6页
目的:探讨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在高脂饮食所致脂肪性肝炎形成中的作用,复方中药防治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组为6组,每组10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Ⅰ组、Ⅱ组喂高脂饲料;中药治疗Ⅰ、Ⅱ组分别在喂... 目的:探讨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在高脂饮食所致脂肪性肝炎形成中的作用,复方中药防治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组为6组,每组10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Ⅰ组、Ⅱ组喂高脂饲料;中药治疗Ⅰ、Ⅱ组分别在喂饲高脂饲料9wk、13wk予复方中药灌胃;饮食治疗组在喂饲高脂饲料13wk后改为普通饲料喂养.12wk末处死正常组、模型Ⅰ组、中药治疗Ⅰ组大鼠;剩余3组大鼠继续喂养至16wk末处死,测定血清转氨酶(ALT、AST),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谷胱甘肽(GSH)水平,观察肝组织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12wk出现单纯性脂肪肝,16wk发展为脂肪性肝炎.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明显增多(6.45±1.07,8.38±1.32μmol/gvs5.08±0.91μmol/g,P<0.01),而抗氧化物SOD(171±14,148±26kNU/gtvs198±25kNU/gt,P<0.05和P<0.01),GSH(40.8±5.1,35.0±9.0mg/gvs48.5±7.6mg/g,P<0.05和P<0.01),GSH-PX(11.2±1.5,10.3±1.8μmol/Lvs16.4±3.7μmol/L,P<0.01)含量明显降低,且肝脏的脂肪变性严重程度随着高脂饮食喂养的时间延长而加剧.中药治疗组各项指标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而饮食治疗组大鼠肝脏病理学仍呈轻-中度脂肪变性,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在NASH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复方中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来治疗大鼠NA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 氧应激 脂质过氧化 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炎
下载PDF
复方中药干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于洪波 戴林 +1 位作者 彭海英 左中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及复方中药(包括西洋参、黄芪、泽泻、山楂、白术、车前草、柴胡、丹参)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组为4组,每组10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喂高脂饲料;复方...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及复方中药(包括西洋参、黄芪、泽泻、山楂、白术、车前草、柴胡、丹参)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组为4组,每组10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喂高脂饲料;复方中药治疗组分别在喂饲高脂饲料12周后予复方中药灌胃;饮食治疗组在喂饲高脂饲料12周后改为普通饲料喂养。16周末处死各组大鼠,测定血清转氨酶(ALT、AST)、血脂(TC、TG)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肝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测肝PPARγ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水平(1.19±0.30 mmol/Lvs0.80±0.14 mmol/L、3.13±0.71 mmol/Lvs2.09±0.32 mmol/L,P<0.05),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8.38±1.32μmol/gvs5.08±0.91μmol/g,P<0.01),血清TNFα水平(2.48±0.50μg/Lvs0.82±0.18μg/L,P<0.01)明显增高,而抗氧化物SOD活性(148±26 kNU/gtvs198±25 kNU/gt,P<0.01)明显降低,肝脏的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计分均显著增高(P<0.05),PPARγ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减少(P<0.05),但与脂肪变性的严重程度无关,而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呈负效关系。复方中药治疗组各项指标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而饮食治疗组大鼠肝脏病理学仍呈轻-中度脂肪变性,炎症活动度计分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余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复方中药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调节血脂代谢和抗炎等作用改善NASH大鼠肝脂肪变性,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 TNFΑ PPAR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下载PDF
重组Apoptin的叶酸修饰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活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董萍 彭海英 +1 位作者 高璐 赵洪礼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第1期7-9,共3页
为了使重组GST-Apoptin融合蛋白能够与肿瘤细胞靶向性结合,并发挥其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本文采用化学方法将叶酸连接到GST-Apoptin融合蛋白,实验结果表明叶酸与GST-Apoptin融合蛋白的偶联率为6%,最佳偶联条件是20 mg/m L活化... 为了使重组GST-Apoptin融合蛋白能够与肿瘤细胞靶向性结合,并发挥其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本文采用化学方法将叶酸连接到GST-Apoptin融合蛋白,实验结果表明叶酸与GST-Apoptin融合蛋白的偶联率为6%,最佳偶联条件是20 mg/m L活化叶酸在p H 10.0条件下室温反应60 min。叶酸化的GST-Apoptin融合蛋白(folate-GST-Apoptin)具有显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1.0μg/m L的folate-GST-Apoptin可使50%的肿瘤细胞(KG-1)凋亡,而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没有诱导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叶酸 APOPTIN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及抑制因子与肿瘤 被引量:4
8
作者 梁彬 邹向阳 《沈阳部队医药》 2007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抑瘤基因 肿瘤 细胞分裂 DNA合成
下载PDF
胃窦错构瘤误诊为异位胰腺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洪波 彭海英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982-982,共1页
关键词 胃窦 错构瘤 误诊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的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海英 于洪波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8-38,共1页
为寻求一种敏感反映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变化的血清学指标,我们对12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PA)和总胆汁酸(TBA)联合检测,
关键词 前白蛋白 总胆汁酸 肝硬化
下载PDF
HBV感染者IL-18基因转录水平及其血清中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萍 高露 +2 位作者 彭海英 马伟军 赵洪礼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661-663,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从68例HBV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15例,慢性肝炎患者35例,重型肝炎患者18例)和24例健康体检者血液中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清,应用RT-PCR及ELISA分别对IL-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从68例HBV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15例,慢性肝炎患者35例,重型肝炎患者18例)和24例健康体检者血液中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清,应用RT-PCR及ELISA分别对IL-18基因的转录和血清中IL-18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之间IL-18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重型肝炎组IL-18基因转录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无症状携带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加重,IL-18水平上升。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不同的慢性肝炎患者之间IL-18基因转录及其血清中的含量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炎症程度越重,IL-18含量越高。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宿主对HBV的免疫应答,与肝脏炎症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白细胞介素18 基因
下载PDF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生化和纤维化指标在经肝动脉脐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的动态变化
12
作者 彭海英 于洪波 董萍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706-708,共3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生化和纤维化指标在经肝动脉脐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将脐带血干细胞经肝动脉途径移植入患者体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分别于移植前及移植后2、4、8、12、24... 目的观察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生化和纤维化指标在经肝动脉脐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将脐带血干细胞经肝动脉途径移植入患者体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分别于移植前及移植后2、4、8、12、24周检测患者的肝功能、凝血象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移植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乏力、腹胀、纳差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移植术后第2周患者肝功能(ALT、AST、TBIL)、凝血象(PT、PTA)等指标较治疗前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第4周始患者的肝脏功能逐渐改善,血ALT、TBIL、PT、PTA及HA水平逐渐下降,血ALB水平逐渐增高,至移植术后第8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至移植术后12周改善更明显(P<0.01);至移植术后第24周,上述指标较移植术后第12周略增高,但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AST、LN水平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肝动脉脐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血生化和肝纤维化指标,是治疗终末期肝硬化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失代偿 脐血干细胞 移植 肝动脉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防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模型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于洪波 戴林 +1 位作者 彭海英 左中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6年第6期350-352,共3页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组为5组,每组10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Ⅰ组、Ⅱ组喂高脂饲料;微生态制剂治疗组和饮食组分别在喂饲高脂饲料12周末予美常安灌胃和改为普通饲料喂养...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组为5组,每组10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Ⅰ组、Ⅱ组喂高脂饲料;微生态制剂治疗组和饮食组分别在喂饲高脂饲料12周末予美常安灌胃和改为普通饲料喂养。12周末处死正常组、模型Ⅰ组大鼠;剩余2组大鼠继续喂养至16周末处死,测定血清转氨酶(ALT、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谷胱甘肽(GSH)水平,观察肝组织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12周出现单纯性脂肪肝,16周发展为脂肪性肝炎。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明显增多(6.45±1.07,8.38±1.32μmol/gvs5.08±0.91μmol/g,P<0.01),而抗氧化物SOD(171±14,148±26kNU/gtvs198±25kKU/gt,P<0.05和P<0.01),GSH(40.8±5.1,35.0±9.0mg/gvs48.5±7.6mg/g,P<0.5和P<0.01)含量明显降低,且肝脏的脂肪变性严重程度随着高脂饮食喂养的时间延长而加剧,微生态制剂治疗组大鼠各项指标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而饮食治疗组大鼠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微生态制剂美常安可能通过减轻体重,改善机体脂质代谢紊乱,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抗炎等综合作用来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