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便秘患者结肠息肉发生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禹廷 黄云锦 +6 位作者 林一帆 高文艳 刘杨 陆宇平 巩阳 季芳 薛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8期1901-1903,共3页
目的:研究便秘患者结肠息肉生物学特性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医科与门诊窥镜中心2003年1月-2009年12月,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1198例中,筛选并分析568例以便秘症状就诊,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 目的:研究便秘患者结肠息肉生物学特性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医科与门诊窥镜中心2003年1月-2009年12月,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1198例中,筛选并分析568例以便秘症状就诊,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性别、年龄、症状、息肉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病理类型及相互关系。结果:结肠息肉多发年龄在41~88岁(87.7%)。其中,息肉直径>1.0cm者占39.0%,复发息肉占19.0%;炎性息肉占47.5%,增生性息肉占0.17%,管状腺瘤性息肉占36.9%,绒毛腺瘤性息肉占12.0%,息肉癌变占4.0%。中医辨证为阳虚便秘者占息肉发生的44.5%,占直径>1.0cm息肉的47.0%,占绒毛腺瘤性息肉的58.7%,占癌变息肉的43.4%,占复发息肉的50.0%,与气虚便秘(27.8%、26.4%、25.3%、17.3%、25.0%)、阴虚便秘(15.3%、18.9%、12.6%、17.3%、13.8%)、气郁便秘(12.1%、2.8%、3.1%、21.7%、1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息肉有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增高的趋势,以>60岁最为多见,阳虚便秘在年龄>60岁者中占82.6%,其次为气虚便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阳虚便秘者息肉发生率高、息肉大、分化差、癌变多,易复发,中医阳虚体质是结肠息肉的重要病因之一,温阳散结为主的治疗,应是结肠息肉的重要防治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结肠息肉 病因 中医辨证 脾肾阳虚
下载PDF
内镜联合中药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合并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文艳 王长洪 +7 位作者 麻树人 张宁 陈山泉 陆宇平 杨卓 巩阳 刘杨 林一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487-489,共3页
目的:观察内镜联合中药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方法:对原位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病人进行了56例次的内镜治疗,治疗组在内镜治疗后联合服用疏肝利胆退黄方;对照组单纯接受内镜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内镜联合中药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方法:对原位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病人进行了56例次的内镜治疗,治疗组在内镜治疗后联合服用疏肝利胆退黄方;对照组单纯接受内镜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血液分析和肝功能,计算黄疸日均下降值,并依据结果判定疗效。对合并有胆管结石的病人进行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5.0%和60.0%,总有效率分别为97.2%和90.0%,两组比较,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黄疸指标(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日均下降值较对照组下降更快,且统计学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32例次合并有胆管结石中,有22例口服中药,10例未服用,1年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4例复发胆管结石,复发率分别为18.2%和40%,两组的复发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镜联合疏肝利胆退黄方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合并梗阻性黄疸有效,且能更快恢复黄疸,并且减少胆管结石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中药 胆管吻合口狭窄 肝移植术后 梗阻性黄疸
下载PDF
冬胃颗粒对寒凝血瘀型消化性溃疡大鼠保护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卓霖 林一帆 +6 位作者 赵明宏 王洋 赵岑 陆宇平 高文艳 巩阳 刘杨 《沈阳部队医药》 2011年第5期296-298,300,F0004,共5页
为了观察冬胃颗粒对寒凝血瘀型消化性溃疡大鼠模型胃黏膜保护作用及胃黏膜微循环血流量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冬胃颗粒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正常组,室温饲养,自由饮食;其余各组,用改良... 为了观察冬胃颗粒对寒凝血瘀型消化性溃疡大鼠模型胃黏膜保护作用及胃黏膜微循环血流量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冬胃颗粒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正常组,室温饲养,自由饮食;其余各组,用改良寒冷暴露法建立寒凝血瘀证型胃溃疡大鼠模型,其中冬胃颗粒组造模同时给予冬胃颗粒灌胃保护胃黏膜。5天后观察各组大鼠的症状、体征,并测定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胃黏膜微循环血流量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正常组大鼠胃黏膜未见损伤,模型组大鼠出现寒战、蜷缩少动、爪尾部紫暗等症状,胃黏膜溃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胃黏膜微循环血流量明显少于正常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亦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冬胃颗粒组仅表现有轻微的畏寒喜暖、少动等症状,其胃黏膜损伤指数(5.05±1.50)低于模型组(11.55±2.74)及生理盐水组(9.45±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具有较高的溃疡抑制率,其胃黏膜微循环血流量高于模型组与生理盐水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后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改良冷暴露法建立的寒凝血瘀型消化性溃疡大鼠模型,符合中医证候及消化性溃疡"病症结合"的特点,冬胃颗粒可以保护寒凝血瘀型消化性溃疡大鼠胃黏膜,并改善黏膜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胃颗粒 寒凝血瘀 胃溃疡 大鼠模型 胃黏膜血流量
下载PDF
1133例胆总管结石发生年龄与生物学特征及中医证型关系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志新 林一帆 +9 位作者 朱虹 巩阳 刘杨 陆宇平 高文艳 季芳 雷春红 李昊燃 盛天骄 王长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7期1660-1662,共3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的发生年龄与生物学特征及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月-2011年1月,经腹部超声、CT、MRCP检查,ERCP乳头切开取石,最终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1133例患者的发病年龄、结石部位、大小、数目与中医证型特点,及相互关...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的发生年龄与生物学特征及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月-2011年1月,经腹部超声、CT、MRCP检查,ERCP乳头切开取石,最终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1133例患者的发病年龄、结石部位、大小、数目与中医证型特点,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胆总管结石多发年龄在40~93岁(94.4%),其中,21~40岁患者占6.9%,41~60岁患者占31.5%,61~93岁患者占61.6%,各年龄段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辨证结果显示,61~93岁患者中以肝阳不足证为主,其次为肝气虚弱(41.4%,30.5%),41~60岁患者中以肝气虚弱为主,其次为肝郁气滞(32.8%,31.9%),21~40岁患者中以肝郁气滞为主,其次为肝血亏虚(35.9%,33.3%),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医证型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龄段患者除胆石发生率高外,还显示出随着年龄增长,出现胆石易复发、大结石多、合并胆囊结石与肝内胆管结石多、多发结石多的特点,与低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总管结石好发在中老年,具有易复发、结石大、易多发、多合并胆囊结石与肝内结石的特点。机体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肝血亏虚、肝郁气滞证、肝气虚证、肝阳不足证与胆总管结石发生关系密切。胆总管结石的防治,对高龄段患者宜益气温阳为主,中龄段宜疏肝散结与益气温阳并用,低龄段患者宜养血柔肝与疏肝散结并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年龄 辨证 病因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文艳 王长洪 +5 位作者 林一帆 陆宇平 杨卓 巩阳 刘杨 王立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48-1950,共3页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进行前瞻性、随机、西药治疗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口服活血化瘀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疗程为8周。于...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进行前瞻性、随机、西药治疗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口服活血化瘀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疗程为8周。于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腹痛、脓血便等症状以及结肠镜下所见。停药6个月内对显效和有效的病人保持随访。结果:临床症状疗效:试验组在控制脓血便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黏膜病变疗效: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6.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综合疗效: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6.7%。远期疗效:试验组有7例复发或加重,对照组有14例复发或加重,试验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尤其在控制脓血便方面,并且具有良好远期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活血化瘀法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加减化石利胆汤预防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田金沙 林一帆 +8 位作者 巩阳 刘杨 陆宇平 高文艳 季芳 雷春红 李昊燃 盛天骄 王长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期204-205,共2页
目的:观察加减化石利胆汤辨证施治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2009年1月,经腹部B超、CT、MRCP检查,ERCP乳头切开取石,最终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6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0例,取石术成功后,给予中药&... 目的:观察加减化石利胆汤辨证施治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2009年1月,经腹部B超、CT、MRCP检查,ERCP乳头切开取石,最终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6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0例,取石术成功后,给予中药"加减化石利胆汤"100 mL,2次/d,口服,每月服用不少于6~7剂,每年服药不少于70剂,对照组300例,未服中药及其他相关药物,同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48个月;患者每半年或出现腹痛症状时复查腹部B超、CT、MRCP检查。结果:实验组有19例复发,对照组有33例复发,两组术后结石累计复发概率分别是6.3%和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1,P=0.037)。结论:加减化石利胆汤辨证施治可有效预防ERCP取石术后患者的胆石症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预防 化石利胆汤
下载PDF
林一帆“从肝论治”胆总管结石经验总结 被引量:1
7
作者 于丽 高文艳 +4 位作者 刘杨 巩阳 雷春红 盛天骄 林一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632-634,共3页
胆总管结石为临床常见病,很多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肝脏密切相关,但目前仍存在治疗上的困难。林一帆教授认为胆总管结石急性发作期需以西医方法"治标",一旦发生胆道梗阻症状,必须先解除梗阻;慢性静止期需以中医药疗法"治... 胆总管结石为临床常见病,很多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肝脏密切相关,但目前仍存在治疗上的困难。林一帆教授认为胆总管结石急性发作期需以西医方法"治标",一旦发生胆道梗阻症状,必须先解除梗阻;慢性静止期需以中医药疗法"治本",即治"肝"。慢性静止期胆总管结石以肝气虚及肝阳不足证型多见,常与用药攻伐无度、先天禀赋不足及年老体衰等因素有关,治疗上以"通""利"为基础,并酌以温补肝阳,健运脾胃之品,在预防胆总管结石的复发上屡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益肝化石汤 经验总结 从肝论治 林一帆
下载PDF
王长洪教授治疗慢性泄泻用药规律研究
8
作者 高文艳 王长洪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05-106,共2页
慢性泄泻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吾师王长洪教授业医40余载,临证积累经验颇丰。如温清并举,主从有别;温燥勿过,贵在相宜;宜通少涩,贵在有度;活血化痰,久病宜施;久泻不止,酌用渗利等均为吾师之临床用药之规律。
关键词 慢性泄泻 老中医经验 王长洪
下载PDF
结肠息肉发生及生物学特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被引量:35
9
作者 薛晶 林一帆 +5 位作者 刘杨 陆宇平 高文艳 巩阳 季芳 王长洪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结肠息肉内镜下的形态和病理组织学、临床症状与中医证候等特征,探讨结肠息肉发生及生物学特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2003年1月~2009年12月,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1 198例中,筛选并分析630例以慢性腹泻症状就诊,电... [目的]观察结肠息肉内镜下的形态和病理组织学、临床症状与中医证候等特征,探讨结肠息肉发生及生物学特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2003年1月~2009年12月,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1 198例中,筛选并分析630例以慢性腹泻症状就诊,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性别,年龄,症状,息肉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病理类型及相互关系。[结果]结肠息肉多发年龄为40~88岁(88.6%),其中,息肉直径〉1.0 cm者占34.4%,复发息肉占25.4%,炎性息肉占48.1%,增生性息肉占1.7%,绒毛腺瘤性息肉占14.8%,息肉癌变占2.5%。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者占息肉发生的44.6%,占直径〉1.0 cm息肉的51.6%,占绒毛腺瘤性息肉的58.1%,占癌变息肉的56.2%,占复发息肉的43.1%,与脾虚夹湿证(29.8%、26.7%、27.9%、31.2%、25.6%)、脾气虚弱证(17.9%、18.9%、8.6%、12.5%、23.1%)、肝脾不调证(7.6%、2.8%、5.3%、0%、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年龄增长息肉检出率增高,以〉60岁最为多见,年龄〉60岁者中脾肾阳虚占67.4%,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脾肾阳虚者息肉发生率高、息肉大、分化差、癌变多,易复发,中医阳虚体质是结肠息肉的重要病因之一,温阳散结为主的治疗,应是结肠息肉的重要防治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病因 中医辨证 脾肾阳虚
原文传递
散发性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粪便中APC基因突变的意义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杨 巩阳 +2 位作者 林一帆 杨卓 冯玉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观察粪便中散发性大肠腺瘤性息肉APC基因突变的意义,探讨易出现APC基因突变的中医体质类型。[方法]采用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 51504提取42例大肠腺瘤性息肉、8例非腺瘤性息肉、12例大肠癌患者及23例正常人群粪便的DNA,运用... [目的]观察粪便中散发性大肠腺瘤性息肉APC基因突变的意义,探讨易出现APC基因突变的中医体质类型。[方法]采用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 51504提取42例大肠腺瘤性息肉、8例非腺瘤性息肉、12例大肠癌患者及23例正常人群粪便的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法(PCR-SSCP)检测APC基因的突变情况;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散发性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结果]42例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粪便APC基因的突变率为21.43%(9/42);8例非腺瘤性息肉及23例正常组APC基因的突变率均为0;12例大肠癌患者粪便中APC基因突变率为33.33%(4/12);总突变率为15.30%。腺瘤性息肉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与大肠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APC基因突变与中医体质无关(P>0.05)。[结论]检测粪便中APC基因的突变率有助于大肠腺瘤性息肉筛查,大肠腺瘤性息肉粪便中APC基因的突变与中医体质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腺瘤性息肉 粪便 APC基因 中医体质
原文传递
寒凝血瘀型胃溃疡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冬胃颗粒保护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吴卓霖 林一帆 +8 位作者 王承利 王洋 赵岑 陆宇平 高文艳 巩阳 刘杨 季芳 赵明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建立寒凝血瘀型胃溃疡(GU)大鼠模型,观察冬胃颗粒对其胃黏膜保护作用及胃黏膜微循环血流量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冬胃颗粒组,0.85%氯化钠组,每组10只。正常组,室温饲养,自由饮食,... [目的]建立寒凝血瘀型胃溃疡(GU)大鼠模型,观察冬胃颗粒对其胃黏膜保护作用及胃黏膜微循环血流量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冬胃颗粒组,0.85%氯化钠组,每组10只。正常组,室温饲养,自由饮食,其余各组用改良寒冷暴露法建立寒凝血瘀型GU大鼠模型,其中冬胃颗粒组造模同时给予冬胃颗粒保护。5 d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胃黏膜损伤指数并测定大鼠胃黏膜微循环血流量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正常组大鼠胃黏膜未见损伤,模型组大鼠出现寒战、蜷缩少动、爪尾部紫暗等症状,胃黏膜溃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胃黏膜微循环血流量明显少于正常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亦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冬胃颗粒组仅表现有轻微的畏寒喜暖、少动等症状,其胃黏膜损伤指数低于模型组及0.85%氯化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具有较高的溃疡抑制率,其胃黏膜微循环血流量高于模型组与0.85%氯化钠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后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改良寒冷暴露法建立的寒凝血瘀型GU大鼠模型,符合中医证候及GU"病症结合"的特点,冬胃颗粒可以保护寒凝血瘀型GU大鼠胃黏膜并改善黏膜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冬胃颗粒 寒凝血瘀 大鼠模型 微循环血流量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温阳散结汤预防结肠息肉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杨 巩阳 +4 位作者 林一帆 麻树人 杨卓 高文艳 王长洪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509-511,共3页
[目的]观察温阳散结汤辨证施治预防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3年1月-2009年12月,行电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00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给予中药"温阳散结汤"200ml,2次/d,口... [目的]观察温阳散结汤辨证施治预防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3年1月-2009年12月,行电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00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给予中药"温阳散结汤"200ml,2次/d,口服,每月服用不少于6-7剂,每年服药不少于60剂;对照组200例,未服中药及其他相关药物。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48个月,每半年或1年复查肠镜。[结果]试验组有27例复发,对照组65例复发,两组术后0-30个月、30-60个月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38%、76%和53%、85%,2组累积复发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24,P〈0.01)。[结论]温阳散结汤辨证施治可有效预防结肠息肉术后患者的息肉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预防 温阳散结汤
原文传递
加减益肝化石汤阻止取石术后胆石复发作用的观察及对胆汁成石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巩阳 朱虹 +8 位作者 盛天骄 李禹廷 吴卓霖 刘杨 陆宇平 高文艳 季芳 雷春红 林一帆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益肝化石汤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后胆石复发的疗效,及其对胆汁成石基因血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B-UGT)与胆... [目的]观察益肝化石汤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后胆石复发的疗效,及其对胆汁成石基因血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B-UGT)与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的影响。[方法]入选对象700例,均为ERCP乳头切开取石成功患者。研究分为两部分:①将60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0例。A组口服中药益肝化石汤100ml,2次/d,每月服用不少于6~7剂,每年服药不少于70剂;B组未服任何药物。2组同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60(平均48)个月,每半年或出现腹痛症状时经腹部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复查;以失访和治疗依从性差为截尾,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复发概率分析2组结石复发率。②将100例随机分成C、D组各50例。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肝化石汤;D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检测并比较2组服药前、服药后第7天、1个月血B-UGT、CYP7A1mRNA的表达。[结果]①A组有19例复发,B组有33例复发,2组术后结石累计复发概率分别是6.3%和1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成石基因检测显示,C组治疗后血中B-UGT、CYP7A1mRNA蛋白表达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D组治疗前后两基因及蛋白表达无变化。[结论]益肝化石汤辨证施治可有效预防ERCP取石术后患者的胆石症复发,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UGT、CYP7A1mRNA表达,抑制成石性胆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益肝化石汤 预防 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胆固醇7 a羟化酶
原文传递
模拟寒区冷暴露环境大鼠胃黏膜内皮素-1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改变及冬胃颗粒对其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文艳 刘杨 +5 位作者 巩阳 雷春红 盛天骄 李禹廷 吴卓霖 林一帆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467-470,共4页
[目的]观察模拟寒区冷暴露环境下大鼠胃黏膜内皮素-1(ET-1)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改变及冬胃颗粒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冬胃颗粒组、0.9%氯化钠溶液组,每组10只;正常组室温喂养,... [目的]观察模拟寒区冷暴露环境下大鼠胃黏膜内皮素-1(ET-1)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改变及冬胃颗粒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冬胃颗粒组、0.9%氯化钠溶液组,每组10只;正常组室温喂养,正常饮食,其他各组均以寒冷暴露法模拟寒区低温[(-10±2)℃],处理5d,冬胃颗粒组在其过程中给予冬胃颗粒保护。5d后取各组大鼠胃黏膜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ET-1与HIF-1α表达。[结果]正常组未见异常;模型组及0.9%氯化钠溶液组大鼠冷暴露后出现寒战、蜷缩少动、尾部紫暗等症状,肉眼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与糜烂,光镜下可见有明显损伤;冬胃颗粒组仅表现有轻微的畏寒喜暖、少动等症状,肉眼与镜下仅可见胃黏膜轻微损伤。冬胃颗粒组胃黏膜ET-1与HIF-1α表达明显低于0.9%氯化钠溶液组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胃颗粒可减轻冷暴露大鼠症状,减轻胃黏膜损伤,并使其胃黏膜ET-1与HIF-1α表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暴露 内皮素-1 缺氧诱导因子-1Α 冬胃颗粒
原文传递
健脾解毒化瘀方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宇 林一帆 +7 位作者 王长洪 高文艳 巩阳 刘杨 雷春红 季芳 王洋 陆宇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原则组成方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机制。[方法]除15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外,其他大鼠采用TNBS复制UC模型后随机分成模型组、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中... [目的]探讨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原则组成方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机制。[方法]除15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外,其他大鼠采用TNBS复制UC模型后随机分成模型组、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中药组,肉眼及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的组织学损伤,并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中药组、SASP组在减轻肉眼及镜下的组织学损伤方面和改善细胞因子方面较模型组、对照组均具有明显效果(P<0.05);中药组较SASP组疗效更明显(P<0.05)。[结论]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原则组成方剂对UC治疗有效,其机制可能是提高抗炎因子的含量,降低炎症因子的含量,维持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进而调节免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益气健脾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改变
16
作者 胡伟 朱虹 +7 位作者 林一帆 巩阳 刘杨 高文艳 季芳 雷春红 李昊燃 盛天骄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02-203,共2页
[目的]观察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改变。[方法]对100例经腹部超声、CT、MRCP检查,内镜逆行胆囊-胰腺造影乳头切开取石,最终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进行检测,并与随机抽取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前白蛋白进行对照。[结果]... [目的]观察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改变。[方法]对100例经腹部超声、CT、MRCP检查,内镜逆行胆囊-胰腺造影乳头切开取石,最终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进行检测,并与随机抽取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前白蛋白进行对照。[结果]胆石组有96%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156±4.23)低于正常值标准,对照组只有32%(259±3.8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石症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较其他疾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血清前白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