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检测联合APACHEⅡ评分系统对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韩宏光 王辉山 +5 位作者 李晓密 徐莉莹 孟庆涛 张晓慧 韩劲松 刘宇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7期67-7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检测联合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定标准Ⅱ(acute physiologic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对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1日—2014年11月30日沈阳军区... 目的 探讨血小板检测联合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定标准Ⅱ(acute physiologic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对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1日—2014年11月30日沈阳军区总医院CSICU患者2340例,均取术后次日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并行24 h APACHEⅡ评分测定。根据APACHEⅡ评分分为〈15分、15-24分、25-34分、〉34分组,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血小板水平差异。另根据血小板计数分为血小板正常组与血小板减少组,分析两组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及其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APACHEⅡ评分组血小板计数比较,15-24分组〉25-34分组〉25-34分组(P均〈0.05)。APACHEⅡ评分与预计病死率及实际病死率分别呈正相关(r=0.87,P=0.000;r=0.91,P=0.000)。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减少组APACHEⅡ评分、病死率均显著高于血小板正常组,住CSICU时间长于血小板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血小板计数随APACHEⅡ评分的增加而减少,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729,P=0.000)。结论 CSICU患者血小板计数与APACHEⅡ评分存在相关性,二者结合可应用于CSICU围术期患者早期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可前瞻性指导临床治疗,最大限度提高医疗质量,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预后 血小板计数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下载PDF
13例非粘液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宏 汪曾炜 +1 位作者 朱洪玉 王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总结非粘液性心脏肿瘤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3例非粘液性心脏肿瘤中,良性肿瘤5例,原发性恶性肿瘤7例,转移性恶性肿瘤1例。5例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7例原发性恶性肿瘤中2例完整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3例仅做部分切除;1例转移性恶性肿瘤... 目的总结非粘液性心脏肿瘤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3例非粘液性心脏肿瘤中,良性肿瘤5例,原发性恶性肿瘤7例,转移性恶性肿瘤1例。5例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7例原发性恶性肿瘤中2例完整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3例仅做部分切除;1例转移性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5例心脏良性肿瘤中,1例纤维瘤患者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未再行手术治疗;其余4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11年,未见肿瘤复发。3例手术完整切除的心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例随访4个月肿瘤无复发,1例术后1年死于肿瘤复发,1例恶性转移癌患者术后8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行肿瘤部分切除的心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3例分别于术后3、6和14个月死于肿瘤复发。结论心脏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好,应争取彻底切除肿瘤,防止复发;心脏恶性肿瘤预后欠佳,手术目的应以明确诊断、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粘液性心脏肿瘤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高原地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对右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志农 张宝仁 +5 位作者 王军 李素芝 王洪亚 张胜天 李少勇 陈忠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评价拉萨高原地区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对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海拔 3 700m开展 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16例,随机将患者分成早拔管组(n—8,进人L 后 6 h内拔除气管插管)和对照组(n=... 目的:评价拉萨高原地区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对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海拔 3 700m开展 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16例,随机将患者分成早拔管组(n—8,进人L 后 6 h内拔除气管插管)和对照组(n=8,进入ICU后8h后拔除气管插管)。分别于拔管前及拔管后10、30、60、120和240 min,测定右心房压(RAP)、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右心室每搏容量指数(RVSI)和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结果:患者均无早期死亡。早拔管组和对照组分别于CPB后(3.85±1.21)和(12.22±1.63)h拔除气管插管。早拔管组RAP在拔管后10 min较拔管前显著下降(P<0.05),而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VEDVI、CI以及RVSI明显增加(P<0.05),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60 min,PVRI显著降低,RVEF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的 RAP、RVEDVI、PVRI、RVEF、CI以及RVSI在相应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高原地区 CPB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能增加静脉回流量,降低右心室的后负荷,改善右心室收缩力和泵功能,增加心输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拔管 右心室功能 体外循环 高原地区 心内直视手术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徐莉莹 韩宏光 +5 位作者 王辉山 方敏华 孟庆涛 李晓密 张晓慧 刘宇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7期64-67,共4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出现严重并发症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介入治疗后发生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出现严重并发症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介入治疗后发生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15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6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1例,均采用全麻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取出封堵器、矫治心内畸形,外科手术开放升主动脉后全部自动复跳,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术前明确诊断及严格掌握介入手术适应证是防止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术后应及时采取应对策略最大限度避免病情恶化,并矫治心脏畸形,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心脏导管插入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军 汪曾炜 +3 位作者 朱洪玉 高文根 尹宗涛 祝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050-1051,共2页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分型、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评估影响手术治疗的因素。方法:1980年2月至2004年2月对8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男50例,女39例,年龄2个月至35岁,平均(6.2±4.5)岁。临床分型:心上...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分型、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评估影响手术治疗的因素。方法:1980年2月至2004年2月对8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男50例,女39例,年龄2个月至35岁,平均(6.2±4.5)岁。临床分型:心上型58例,心内型24例,混合型6例,心下型1例。71例术前经心导管检查和18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全组均行根治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随访82例,随访率92.1%,1例手术后2年因心内管道堵塞而导致肺水肿死亡,余均恢复正常。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早期手术及保证足够大的吻合口可以防止肺静脉回流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治疗 外科手术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红景天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包切开综合征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魏福岭 张向华 +3 位作者 陈翔 吕坤 李东 张仁福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12期1202-1203,共2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对心包切开综合征发生率的作用,评估其对心包切开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价值。方法:将538例体外循环下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红景天未干预组(CN)259例,红景天干预组(CI)279例。干预组于术前1 d及术中、术后8 ... 目的:研究红景天对心包切开综合征发生率的作用,评估其对心包切开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价值。方法:将538例体外循环下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红景天未干预组(CN)259例,红景天干预组(CI)279例。干预组于术前1 d及术中、术后8 d连续予以红景天1 mg/(kg.d),静脉滴注,其余治疗方案两组大致相同;对入选者在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心包切开综合征进行评估。结果:CN组心包切开综合征发生率为12.74%,较CI组(1.08%)显著升高(P<0.05)。结论:红景天对预防与治疗心包切开综合征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包切开综合征 红景天 治疗
下载PDF
海拔3700m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7
作者 王志农 张宝仁 +3 位作者 王 军 李素芝 王洪亚 陈忠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 2001年 6月在海拔3700 m高原手术治疗的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3例。其中藏族7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6例;年龄1.5~12岁,平均(4...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 2001年 6月在海拔3700 m高原手术治疗的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3例。其中藏族7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6例;年龄1.5~12岁,平均(4.4±2.1)岁;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6例,中度肺动脉高压4例,严重肺动脉高压3例;术前动脉血氧饱和度79%~88%,平均84.5%。均采用腋下小切口。管型导管者采用三重结扎的方法,而漏斗型者以及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采取缝扎再双重结扎的方法。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肺部并发症和声音嘶哑等,4~7d均痊愈出院。随访时间1~2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导管再通、假性动脉瘤形成等,均已恢复正常活动。结论:高原地区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施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采取三重结扎或缝扎再双重结扎的方法,对于不具备常规开展体外循环手术的西藏地区较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三重结扎 缝扎再双重结扎 体外循环 动脉导管未闭 肺性高血压 心脏外科手术 PDA 合并症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心包切开综合征的关系
8
作者 魏福岭 张向华 +2 位作者 侯晓彬 常祺 张仁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6-408,共3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估其在心包切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价值。方法:对259例先心病患者术后第2、7天进行血清CRP水平的测定,应用1958年国际正式命名标准对入选者在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心包...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估其在心包切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价值。方法:对259例先心病患者术后第2、7天进行血清CRP水平的测定,应用1958年国际正式命名标准对入选者在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心包切开综合征进行判断评估并分为两组(发病组和未发病组)。结果: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的CRP水平无明显差异,第7天两组患者的CR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术后患者第7天的CRP水平与患者是否发生心包切开综合征有关,应用CRP来早期预测是否发生心包切开综合征及监测病程变化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红景天对先天性心脏病幼儿体外循环术后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魏福岭 陈翔 +1 位作者 周启文 张仁福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7期2576-2578,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红景天对先心病幼儿体外循环(CPB)术前、中、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评估红景天对幼儿CPB后炎性反应的预防与治疗价值。方法将... 目的通过研究红景天对先心病幼儿体外循环(CPB)术前、中、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评估红景天对幼儿CPB后炎性反应的预防与治疗价值。方法将167例先天性心脏病CPB心内直视手术患儿按双盲法随机分为红景天未干预组(CN组,n=78)和红景天干预组(CI组,n=89)。干预组于术前1d、术中、术后7d连续予以红景天1mg.kg-1.d-1,静脉滴注,其余治疗方案2组相同。ELISA法测定术前1d,CPB开始后15min,停CPB后1h,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浆TNF-α、sICAM-1和sVCAM-1浓度。结果 2组患儿在CBP开始后15min及术后血浆TNF-α、sICAM-1和sVCAM-1浓度较术前都明显升高(P<0.01);CBP开始及术后未干预组血浆TNF-α、sICAM-1和sVCAM-1浓度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干预组TNF-α、sICAM-1和sVCAM-1浓度较未干预组恢复正常早;TNF-α与sICAM-1、sVCAM-1之间存在正相关(r=0.671,P<0.05)。结论红景天对TNF-α与sICAM-1、sVCAM-1等炎性因子有显著调节抑制作用,对预防与治疗CPB下心脏手术患儿术后炎性反应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体外循环 红景天
下载PDF
海拔3700米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手术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的经验
10
作者 李素芝 王学凯 +2 位作者 王志农 王军 陈忠东 《西藏科技》 2002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 :总结高原地区体外循环 (CPB)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11 1月在海拔 370 0m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患者 45例 ,其中藏族 1 9例 ,世居西... 目的 :总结高原地区体外循环 (CPB)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11 1月在海拔 370 0m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患者 45例 ,其中藏族 1 9例 ,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 2 6例。继发孔型房间隔 (ASD) 1 7例、室间隔缺损(VSD) 2 2例、VSD合并ASD6例 ;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2例、动脉导管未闭 (PDA)4例、先天性三尖瓣穿孔 1例、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 2 6例。术前肺动脉平均压 1 8~ 5 1mmHg ,轻度肺动脉高压 1 5例 ,中度肺动脉高压 1 7例 ,严重肺动脉高压 1 1例。均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CPB下施行手术。结果 :无早期死亡。除 1例术前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 ,术后 3h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外 ,其他患者均未出现心、肺和神经等系统严重的并发症 ;术后 6~ 1 5d痊愈出院。结论 :高原地区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手术 ,术后应避免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积极纠正酸中毒 ,可取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处理 高原地区 手术治疗 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
下载PDF
法鲁氏四联症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石玉秀 郭玉坤 +4 位作者 王占友 刘冬娟 徐彦平 高俊峰 李新民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5期401-401,共1页
法鲁氏四联症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电镜观察石玉秀,郭玉坤,王占友,刘冬娟,徐彦平,高俊峰李新民(中国医科大学第二电镜室,沈阳110001)(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法鲁氏四联症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报导甚少。为了深入探讨... 法鲁氏四联症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电镜观察石玉秀,郭玉坤,王占友,刘冬娟,徐彦平,高俊峰李新民(中国医科大学第二电镜室,沈阳110001)(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法鲁氏四联症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报导甚少。为了深入探讨其变化,本研究对63例2~29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乐氏四联症 心肌细胞 超微结构 电镜
下载PDF
急诊体外循环动脉灌注管位置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宏 陶登顺 +2 位作者 易定华 蔡建辉 李同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26-627,共2页
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循环 (ECPB)动脉灌注管位置对肺门部火器伤后心脏骤停犬心肺复苏 (CPR)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 14只随机均分为两组 ,麻醉后用小口径步枪射击犬右肺门区 ,心脏骤停后 10min开始复苏。A、B两组分别采用股动脉、颈动脉插... 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循环 (ECPB)动脉灌注管位置对肺门部火器伤后心脏骤停犬心肺复苏 (CPR)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 14只随机均分为两组 ,麻醉后用小口径步枪射击犬右肺门区 ,心脏骤停后 10min开始复苏。A、B两组分别采用股动脉、颈动脉插管建立ECPB ,同时给予人工呼吸、胸内心脏按压、静注肾上腺素治疗。观察动物CPR情况。结果 A、B两组动物均全部复苏成功 ,B组恢复自主循环时间明显短于A组 (P <0 0 5 ) ;复苏 1min时B组平均动脉压 (MAP)显著高于A组 (P<0 0 5 ) ,PaO2 显著高于A组 (P <0 0 1) ,PaCO2 显著低于A组 (P <0 0 5 ) ;复苏 3min时B组PaO2 显著高于A组 (P <0 0 5 ) ,Pa CO2 显著低于A组 (P <0 0 5 )。自主循环恢复后 10min两组间MAP、PaO2 、PaCO2 均无统计学差异。辅助循环停止后 ,两组动物自主循环基本保持稳定。结论 ECPB能有效地应用于心脏骤停的CPR ,动脉灌注管靠近升主动脉根部有助于提高急诊体外循环心肺复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体外循环 心肺复苏 动脉灌注插管 ECPB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韩宏光 王辉山 +3 位作者 孟庆涛 徐莉莹 韩劲松 刘宇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7期58-63,共6页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术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4年1—6月468例OPCAB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AF...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术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4年1—6月468例OPCAB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AF分为AF组和非AF组。并收集所有患者围术期资料,筛选分析OPCAB术后A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共发生AF 102例,发生率21.79%,多发生于术后1~3 d。AF组年龄、左房内径(LAD)、机械通气时间、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限(Pmax)、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较非AF组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A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66岁)、LAD增大(≥38 mm)、LVEF减低(≤40%)、Pd增加(≥39 ms)、Pmax延长(≥110 ms)、hs-cTnT升高(≥0.225 ng/ml)、NT-proBNP升高(≥390.45 pg/ml)、右冠状动脉(RCA)近中段狭窄≥50%是OPCAB术后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OPCAB术后AF的发生与高龄(≥66岁)、LAD增大(≥38 mm)、LVEF减低(≤40%)、Pd增加(≥39 ms)、Pmax延长(≥110 ms)、hs-cTnT升高(≥0.225 ng/ml)、NT-proBNP升高(≥390.45 pg/ml)、RCA近中段狭窄≥50%高度相关,可借此预判OPCAB术后AF的发生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心房颤动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5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金岩 王辉山 +3 位作者 朱洪玉 方敏华 张南滨 汪曾炜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16-217,共2页
目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完善使年龄小和/或肺静脉回流梗阻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患者就诊并手术治疗的比例将增加,分析其临床特点有一定现实意义。方法: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住院患者51例,分为2组:婴儿组≤12个月,16例,平均(... 目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完善使年龄小和/或肺静脉回流梗阻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患者就诊并手术治疗的比例将增加,分析其临床特点有一定现实意义。方法: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住院患者51例,分为2组:婴儿组≤12个月,16例,平均(7.2±3.3)个月;大龄组35例,平均(10.4±4.3)岁。均行股动脉血氧饱和度、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其中39例行心导管检查,49例行手术治疗。结果:1.按胚胎发育异常分型,发现房间隔异常分隔均见于大龄组患者,婴儿组绝大多数(93.7%)肺静脉连接于左总主静脉;2.婴儿组16例,股动脉血氧饱和度均<85%,肺血管阻力明显高于大龄组患者(P<0.05);3.围术期婴儿组应用米力农8例(53.3%),而大龄组2例(5.8%)。大龄组9例(26.5%)因心率<80次/min而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而婴儿组只有2例(13.3%)。因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死亡,3例皆为婴儿。结论:婴儿组患者手术病死率较高,若动脉血氧饱和度<85%应尽早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手术适应证 婴儿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心血管病专科护士培训的需求和效果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丽娟 李雪玉 梁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5期1185-1187,共3页
目的调查心血管病专科护士的培训需求和效果,不断提升培训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期全军心血管病专科培训护士共64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培训内容的看法、对培训教员的看法及培训后管理3部分。发放调查问卷64份,收回有... 目的调查心血管病专科护士的培训需求和效果,不断提升培训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期全军心血管病专科培训护士共64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培训内容的看法、对培训教员的看法及培训后管理3部分。发放调查问卷64份,收回有效问卷58份,有效回收率为91%。结果 69.0%的学员认为培训时间合适,75.9%的学员认为"1+2"的培训模式合理;84.5%的学员认为授课内容的专业性很强,81.0%的学员对理论授课教员的评价为很高,46.6%的学员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评价为较高;18.8%的学员在培训后奖金、生活待遇方面有所提高,42.5%的学员认为培训能够体现专科护士的价值。结论应以持续质量改进原理、从学员实际需求出发合理调整培训内容,建立完善的临床带教管理制度;并建议提高专科护士培训后的地位和待遇,以促进专科护士的发展,发挥专科护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专科护士 培训 管理
下载PDF
3种常用扩血管药物对预防桡动脉痉挛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祝岩 李新民 +3 位作者 朱洪玉 谷天祥 尹宗涛 顾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比较硝酸甘油(NTG)、维拉帕米(VP)和罂粟碱(PA)3种药物对人桡动脉的解痉作用。方法收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桡动脉标本,采用组织浴槽方法,分别比较3种药物成分对离体痉挛桡动脉的治疗作用和经过药物预处理后桡动脉发生痉挛情况。... 目的比较硝酸甘油(NTG)、维拉帕米(VP)和罂粟碱(PA)3种药物对人桡动脉的解痉作用。方法收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桡动脉标本,采用组织浴槽方法,分别比较3种药物成分对离体痉挛桡动脉的治疗作用和经过药物预处理后桡动脉发生痉挛情况。结果在对痉挛状态桡动脉的舒张能力方面,VP、NTG和PA溶液均可以在11min内使桡动脉完全舒张,但在最初的3min内,NTG的舒张效果明显好于其他2组。舒张曲线显示舒张能力依次为NTG>VP>PA。在桡动脉预处理抗痉挛试验中,VP与NTG和PA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冷藏24h后,VP仍能预防血管痉挛(P<0.05),而NTG和PA组几乎没有作用,后二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种药物最终都能不同程度地预防和缓解桡动脉的痉挛,应用NTG缓解治疗已经痉挛的桡动脉效果比较明显;应用VP对桡动脉进行预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桡动脉的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桡动脉 痉挛 硝酸甘油 维拉帕米 罂粟碱
下载PDF
兔胸部枪伤后血浆一氧化氮及β-内啡肽含量与早期心血管功能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陶登顺 刘维永 +4 位作者 蔡建辉 李宏 李同勋 郭建军 安书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 探讨胸部枪伤后血浆一氧化氮 (NO)、β-内啡肽 (β- EP)含量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功能变化关系 .方法 用家兔 12只预扎肋间血管致胸部火器伤实验模型 ,连续监测动脉压、左室内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观察胸部枪伤后血浆 N... 目的 探讨胸部枪伤后血浆一氧化氮 (NO)、β-内啡肽 (β- EP)含量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功能变化关系 .方法 用家兔 12只预扎肋间血管致胸部火器伤实验模型 ,连续监测动脉压、左室内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观察胸部枪伤后血浆 NO、β- EP含量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结果 枪伤瞬间血压即刻呈单波峰升高 ,达伤前的 (1.47± 0 .0 9)倍 ,随后迅速下降至伤前的 (0 .45± 0 .0 7)倍 ,1min后回升至伤前的(0 .84± 0 .10 )倍 ,而后又逐渐下降并趋稳定 .左室内压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在致伤瞬间 1~ 2个心搏后开始迅速下降 ,5 min降到最低点 ,分别为伤前的 (0 .6 5± 0 .0 9)倍 ,(0 .71± 0 .10 )倍和 (0 .73± 0 .14)倍 ,恢复缓慢 ,30~ 6 0 m in达伤前 70 %~ 80 % .胸部枪伤后血浆 NO即刻升高达到峰值 ,为伤前的 (6 .5± 1.6 )倍 ,而后逐渐恢复到伤前水平 ,与枪伤瞬时的血液动力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P<0 .0 1) .β- EP含量伤后15 min开始升高 ,30 m in达到峰值 ,2 h仍高于伤前水平 .结论  NO参与了胸部枪伤早期心血管效应的病理过程 ,β-EP含量升高可能在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枪击 胸部损伤 心脏功能试验 一氧化氮 内啡肽 血液检测
下载PDF
菲诺贝特对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收缩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屈晨 唐亮 祝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α(PPARα)激动剂菲诺贝特对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收缩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血管环收缩实验观察用0.1、1.0、10.0μmol/L菲诺贝特及10.0μmol/L菲诺贝特与PPARα拮抗剂MK866和PPARγ拮...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α(PPARα)激动剂菲诺贝特对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收缩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血管环收缩实验观察用0.1、1.0、10.0μmol/L菲诺贝特及10.0μmol/L菲诺贝特与PPARα拮抗剂MK866和PPARγ拮抗剂GW9662孵育1 h后SHR大鼠血管张力的变化情况,并与WKY大鼠进行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管内皮收缩因子前列环素(PGF)1α、2α和血栓素B2(TXB2)的分泌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OX-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0.0μmol/L菲诺贝特可以明显降低SHR大鼠的血管收缩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PARα拮抗剂MK866可以明显提高10.0μmol/L菲诺贝特孵育SHR大鼠的血管收缩能力(P=0.021),PPARγ拮抗剂GW9662对10.0μmol/L菲诺贝特孵育SHR大鼠的血管收缩能力没有显著影响(P=0.071)。与对照组相比,10 mmol/L菲诺贝特组SHR大鼠离体主动脉释放的PGF1α(P=0.014)、2α(P=0.023)和TXB2(P=0.017)水平明显降低。在血管内皮存在的前提下,菲诺贝特处理组SHR大鼠的COX-1表达较未给予菲诺贝特处理的SHR大鼠明显降低(P=0.027)。结论菲诺贝特可以减少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收缩因子的分泌,其可能是通过影响内皮对COX-1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α 菲诺贝特 血管内皮收缩因子 环氧化酶
下载PDF
硝酸甘油、维拉帕米和罂粟碱缓解人桡动脉痉挛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祝岩 谷天祥 +2 位作者 李新民 朱洪玉 尹宗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比较硝酸甘油(NTG)、维拉帕米(VP)和罂粟碱(PA)3种药物及硝酸甘油与维拉帕米混合液(VG)对人桡动脉的解痉作用。方法收集3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桡动脉标本,采用组织浴槽方法,分别比较NTG(NTG组)、VP(VP组)、PA(PA组)... 目的比较硝酸甘油(NTG)、维拉帕米(VP)和罂粟碱(PA)3种药物及硝酸甘油与维拉帕米混合液(VG)对人桡动脉的解痉作用。方法收集3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桡动脉标本,采用组织浴槽方法,分别比较NTG(NTG组)、VP(VP组)、PA(PA组)、VG(VG组)和对照组对体外痉挛桡动脉的治疗效果和经过药物预处理后桡动脉发生痉挛的情况,并进行痉挛缓解实验和痉挛预防实验。结果VG组、VP组、NTG组和PA组的桡动脉都可以在11min内完全缓解痉挛。但在最初的3min内,VG组和NTG组的舒张效果明显好于其它两组(P<0.05);舒张曲线显示舒张能力依次为VG组>NTG组>VP组>PA组。在桡动脉预处理抗痉挛实验中,VG组与V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G组和VP组与NTG组和P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藏24h后,VG和VP仍能预防血管痉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TG组和PA组几乎没有作用,这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几种药物成分最终都能不同程度地预防和缓解桡动脉痉挛,但从采用药物预防痉挛的角度及考虑治疗的时效性,VG更适合用于CABG中对桡动脉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桡动脉 血管痉挛 硝酸甘油 维拉帕米 罂粟碱
下载PDF
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祝岩 王辉山 +1 位作者 李新民 肖月华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比较米力农、酚苄明和硝酸甘油对人桡动脉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收集2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者的桡动脉标本,制成3 mm宽的血管环。利用Organ-Bath技术比较米力农(米力农组)、酚苄明(酚苄明组)、硝酸甘油(硝酸甘油组)对离体... 目的比较米力农、酚苄明和硝酸甘油对人桡动脉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收集2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者的桡动脉标本,制成3 mm宽的血管环。利用Organ-Bath技术比较米力农(米力农组)、酚苄明(酚苄明组)、硝酸甘油(硝酸甘油组)对离体痉挛桡动脉的治疗作用,并观察经药物预处理后桡动脉对致痉挛因素刺激的反应情况。结果痉挛缓解实验中,硝酸甘油在痉挛桡动脉完全舒张时间上最迅速有效,与米力农和酚苄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酚苄明与米力农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药物组均较空白对照组有效(P<0.01)。痉挛预防实验中,酚苄明组产生静息张力的平均药物剂量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与米力农组(P<0.05);硝酸甘油组与米力农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酚苄明、硝酸甘油都能不同程度地预防和缓解桡动脉痉挛,硝酸甘油对缓解已痉挛的桡动脉最有效,而经酚苄明预处理的桡动脉最不易产生新的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桡动脉 痉挛 硝酸甘油 酚苄明 米力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