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常用扩血管药物对预防桡动脉痉挛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祝岩 李新民 +3 位作者 朱洪玉 谷天祥 尹宗涛 顾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比较硝酸甘油(NTG)、维拉帕米(VP)和罂粟碱(PA)3种药物对人桡动脉的解痉作用。方法收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桡动脉标本,采用组织浴槽方法,分别比较3种药物成分对离体痉挛桡动脉的治疗作用和经过药物预处理后桡动脉发生痉挛情况。... 目的比较硝酸甘油(NTG)、维拉帕米(VP)和罂粟碱(PA)3种药物对人桡动脉的解痉作用。方法收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桡动脉标本,采用组织浴槽方法,分别比较3种药物成分对离体痉挛桡动脉的治疗作用和经过药物预处理后桡动脉发生痉挛情况。结果在对痉挛状态桡动脉的舒张能力方面,VP、NTG和PA溶液均可以在11min内使桡动脉完全舒张,但在最初的3min内,NTG的舒张效果明显好于其他2组。舒张曲线显示舒张能力依次为NTG>VP>PA。在桡动脉预处理抗痉挛试验中,VP与NTG和PA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冷藏24h后,VP仍能预防血管痉挛(P<0.05),而NTG和PA组几乎没有作用,后二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种药物最终都能不同程度地预防和缓解桡动脉的痉挛,应用NTG缓解治疗已经痉挛的桡动脉效果比较明显;应用VP对桡动脉进行预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桡动脉的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桡动脉 痉挛 硝酸甘油 维拉帕米 罂粟碱
下载PDF
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祝岩 王辉山 +1 位作者 李新民 肖月华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比较米力农、酚苄明和硝酸甘油对人桡动脉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收集2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者的桡动脉标本,制成3 mm宽的血管环。利用Organ-Bath技术比较米力农(米力农组)、酚苄明(酚苄明组)、硝酸甘油(硝酸甘油组)对离体... 目的比较米力农、酚苄明和硝酸甘油对人桡动脉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收集2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者的桡动脉标本,制成3 mm宽的血管环。利用Organ-Bath技术比较米力农(米力农组)、酚苄明(酚苄明组)、硝酸甘油(硝酸甘油组)对离体痉挛桡动脉的治疗作用,并观察经药物预处理后桡动脉对致痉挛因素刺激的反应情况。结果痉挛缓解实验中,硝酸甘油在痉挛桡动脉完全舒张时间上最迅速有效,与米力农和酚苄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酚苄明与米力农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药物组均较空白对照组有效(P<0.01)。痉挛预防实验中,酚苄明组产生静息张力的平均药物剂量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与米力农组(P<0.05);硝酸甘油组与米力农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酚苄明、硝酸甘油都能不同程度地预防和缓解桡动脉痉挛,硝酸甘油对缓解已痉挛的桡动脉最有效,而经酚苄明预处理的桡动脉最不易产生新的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桡动脉 痉挛 硝酸甘油 酚苄明 米力农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双重激动剂WY14643长期给药对血管内皮的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屈晨 祝岩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10期93-97,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双重激动剂WY14643对高血压状态下血管内皮收缩因子和环氧化酶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探讨其抗血管收缩及降压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雄性38~4... 目的通过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双重激动剂WY14643对高血压状态下血管内皮收缩因子和环氧化酶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探讨其抗血管收缩及降压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雄性38~42周的自发性高血压病大鼠(SHR) 40只分为SHR治疗组、SHR对照组各20只,另选取雄性38~42周WKY大鼠20只作为WKY组。SHR治疗组给予WY14643 50 mg/kg灌胃3周,SHR对照组及WKY组给予蒸馏水对照灌胃3周。3周后各组测血压,留取血液样本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离取主动脉,在10 ml的组织水浴槽中通过不同药物及试剂干预,探测血管张力的变化。采集浴槽内液体及实验后动脉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析血管内皮收缩因子和环氧化酶-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HR对照组相比,SHR治疗组血压下降,NO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SHR治疗组血压和NO水平与WKY组一致(P>0. 05)。SHR治疗组血管收缩率较SHR对照组降低(51±5)%(P <0. 05),WKY组无明显血管收缩;在有血管内皮存在的基础上环氧化酶-1表达明显减少(P <0. 05),在无血管内皮存在的基础上环氧化酶-1表达无区别(P>0. 05)。SHR治疗组前列腺素F1α、前列腺素F2α和血栓素A_2的释放明显减少(P <0. 05); SHR对照组前列腺素F1α、前列腺素F2α和血栓素A_2的释放情况与WKY组相似(P>0. 05)。结论 PPAR双重激动剂WY14643可增加血管舒张因子NO含量,影响环氧化酶的表达,长期给药可能通过减少血管内皮收缩因子起到降压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血管内皮收缩因子
下载PDF
硝酸甘油、维拉帕米和罂粟碱缓解人桡动脉痉挛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祝岩 谷天祥 +2 位作者 李新民 朱洪玉 尹宗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比较硝酸甘油(NTG)、维拉帕米(VP)和罂粟碱(PA)3种药物及硝酸甘油与维拉帕米混合液(VG)对人桡动脉的解痉作用。方法收集3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桡动脉标本,采用组织浴槽方法,分别比较NTG(NTG组)、VP(VP组)、PA(PA组)... 目的比较硝酸甘油(NTG)、维拉帕米(VP)和罂粟碱(PA)3种药物及硝酸甘油与维拉帕米混合液(VG)对人桡动脉的解痉作用。方法收集3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桡动脉标本,采用组织浴槽方法,分别比较NTG(NTG组)、VP(VP组)、PA(PA组)、VG(VG组)和对照组对体外痉挛桡动脉的治疗效果和经过药物预处理后桡动脉发生痉挛的情况,并进行痉挛缓解实验和痉挛预防实验。结果VG组、VP组、NTG组和PA组的桡动脉都可以在11min内完全缓解痉挛。但在最初的3min内,VG组和NTG组的舒张效果明显好于其它两组(P<0.05);舒张曲线显示舒张能力依次为VG组>NTG组>VP组>PA组。在桡动脉预处理抗痉挛实验中,VG组与V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G组和VP组与NTG组和P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藏24h后,VG和VP仍能预防血管痉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TG组和PA组几乎没有作用,这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几种药物成分最终都能不同程度地预防和缓解桡动脉痉挛,但从采用药物预防痉挛的角度及考虑治疗的时效性,VG更适合用于CABG中对桡动脉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桡动脉 血管痉挛 硝酸甘油 维拉帕米 罂粟碱
下载PDF
桡动脉体外药物敏感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祝岩 王辉山 +1 位作者 李新民 汪曾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利用组织浴槽的方法体外模拟在体桡动脉,摸索建立体外桥血管药物敏感模型,研究单一因素改变对血管舒缩状态的影响。方法取成年男性桡动脉,4℃Krebs-Ringer保存液中切割成3~4 mm宽、内膜完好的血管环,两端分别牵引,在10 ml麦式组织... 目的利用组织浴槽的方法体外模拟在体桡动脉,摸索建立体外桥血管药物敏感模型,研究单一因素改变对血管舒缩状态的影响。方法取成年男性桡动脉,4℃Krebs-Ringer保存液中切割成3~4 mm宽、内膜完好的血管环,两端分别牵引,在10 ml麦式组织浴槽中水浴,并连接至换能器、生理记录仪和适度的前负荷上,待血管环状态稳定后记录初长度及静息张力。分别用终浓度为0.06 mol/L的K+和20μmol/L的乙酰胆碱评估内膜组织的完整性和证实血管环舒张、收缩活性。取内膜完整且舒缩活性良好的血管环分别用不同终浓度的苯肾上腺素作用作为刺激因素,观测血管环收缩程度的变化。绘制在不同半对数克分子浓度苯肾上腺素作用下,血管环收缩静息张力变化曲线。结果所有血管环在水浴槽中均能很快达到稳定状态。对KCl和乙酰胆碱的反应敏感,提示血管环内膜完整及收缩、舒张功能良好。苯肾上腺素半对数克分子浓度与血管环静息张力呈正相关。结论利用组织浴槽建立药物敏感模型在方法上是可行的。血管环可以很好的模拟桥血管在体内的状态,可将实验所得苯肾上腺素浓度-静息张力曲线中的半对数克分子浓度作为后续实验中刺激血管收缩的标准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体外药物 敏感 模型
下载PDF
冠脉搭桥手术中桥血管模型建立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祝岩 王辉山 +1 位作者 李新民 汪曾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4-916,共3页
目的建立冠状搭桥手术(CABG)中桥血管动物模型,桥血管壁转染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并验证转染效果。方法家兔40只,随机分为4组(n=10),自体股动脉移植建立动脉桥血管模型:(1)eNOS组,股动脉转染eNOS基因后移植为桥... 目的建立冠状搭桥手术(CABG)中桥血管动物模型,桥血管壁转染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并验证转染效果。方法家兔40只,随机分为4组(n=10),自体股动脉移植建立动脉桥血管模型:(1)eNOS组,股动脉转染eNOS基因后移植为桥血管;(2)空载基因组,股动脉转染空载eNOS基因后移植为桥血管;(3)对照组,股动脉仅移植为桥血管,不进行基因转染;(4)正常股动脉组。基因转染采用浸泡法转染腺病毒封装的eNOS基因组或空载eNOS基因组。3周后获取桥血管、正常颈动脉以及股动脉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eNOS活力测定和eNOS蛋白采用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和证实转染的效果和效率。结果本组兔无死亡,桥血管通畅。模型中各组桥血管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适应性改变。其中eNOS组血管壁增厚,eNOS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对照组和空载基因组可见血管壁变性,eNOS蛋白不表达或表达极少(P〈0.05)。eNOS组动脉管壁NO含量及总eNOS活力分别为(8.83±1.24)μmol/g和(0.987±0.239)U/mg,远高于其他3组(P〈0.05)。Western blot分析也证明eNOS组血管壁eNOS蛋白含量明显增多,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动物模型有一定实用性。可以借助eNOS基因转染增加动脉桥血管壁eNOS表达及活力,进而增加NO在局部的含量及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手术 桥血管 痉挛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基因转染
原文传递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10
7
作者 祝岩 王辉山 金岩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10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和比较三尖瓣Kay成形术与MC3三尖瓣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因合并FTR行左心系统手术同期接受三尖瓣成形手术共759例,男355例,女404例,平均年龄(54.1±8.3... 目的探讨和比较三尖瓣Kay成形术与MC3三尖瓣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因合并FTR行左心系统手术同期接受三尖瓣成形手术共759例,男355例,女404例,平均年龄(54.1±8.3)岁。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I级13例,Ⅱ级177例,Ⅲ级400例,Ⅳ级169例。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53±0.04,平均肺动脉压(62.5±17.6)mmHg(1mmHg=0.133kPa)。病因包括风心病517例,退行性变209例,心内膜炎33例。行二尖瓣成形术132例,二尖瓣置换术295例,二尖瓣成形与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置换术388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6例,MazeII型手术23例。术前三尖瓣反流程度I级88例,Ⅱ级189例,Ⅲ级352例,Ⅳ级130例。全部患者中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连续行Kay成形术447例(Kay组),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连续行EdwardsMC3人工瓣环置人312例(MC3组)。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明确三尖瓣反流(TR)程度,测量三尖瓣瓣环直径,肺动脉压力及心功能等指标。两种三尖瓣成形术均在心脏复跳后进行。MC3组根据瓣环大小置入成形环28mm79例、30mm155例、32mm66例、34mm12例。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不良事件及针对三尖瓣再次手术发生。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平均住院日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率90.4%(686/759),平均随访时间(39.9±7.7)个月。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右心室EF值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右心室内径逐渐减小。术后3个月两组均无中度以上的TR,1年内Kay组有1例中-重度TR,MC3组为2例(P〉0.05);2年内Kay组出现5例中一重度及以上程度的TR,而MC3组为3例中度TR且无更严重的TR发生(P〈0.05)。术后2年以上Kay组出现中一重度及以上程度的TR为12例,MC3组仍为3例。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术后3个月、1年、2年的三尖瓣反流量,Kay组与MC3组分别为(3.4±1.4)ml与(6.5±2.1)ml、(7.9±2.5)ml与(2.9±0.9)ml、(3.5±1.3)ml与(3.4±2.1)ml。Kay组术后2年以后为(12.4±4.7)m1,提示二者近期术后效果相似(P〉0.05),远期效果MC3组明显好于Kay组(P〈0.05)。结论Kay成形术近期效果较好,但术后长期反流率偏高,可应用于高龄或预期寿命较短的患者;MC3瓣环可以持久、有效地纠正FTR,特别是小型号的MC3成形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术后残余或再次出现TR,适用于年轻患者或对术后预期较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闭锁不全 三尖瓣成形术 Kay三尖瓣成形术 MC3三尖瓣成形环
原文传递
MC3成形环在功能性三尖瓣反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祝岩 王辉山 金岩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122-1127,共6页
目的探索MC3三尖瓣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连续312例FTR患者应用MC3人工瓣环行三尖瓣成形术(TVP)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7例、女165例,平均年龄(55.7±7.3)岁。结果全... 目的探索MC3三尖瓣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连续312例FTR患者应用MC3人工瓣环行三尖瓣成形术(TVP)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7例、女165例,平均年龄(55.7±7.3)岁。结果全组没有与三尖瓣环植入相关的死亡及不良事件。随访率为99.4%(310/312),随访时间0~24(14.2±4.7)个月。术后心脏超声证实本组患者术后各不同时期右心室射血分数(EF)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肺动脉收缩压力(SPAP)、右心室内径及三尖瓣每搏反流量较术前均有明显减小(P<0.05)。310例患者中TR为0~Ⅰ级302例(97.4%),Ⅱ级5例(1.6%),Ⅲ级3例(1.0%),无严重的TR。暂无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结论 MC3人工瓣环植入容易,重复性好,可以持久有效地纠正功能性TR,产生的残余分流或者反流复发罕见,术后效果优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三尖瓣成形方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术后残余或再次出现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3人工瓣环 三尖瓣反流 三尖瓣成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