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中应用咪达唑仑及芬太尼深度镇静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孙鸣宇 王祖禄 +5 位作者 梁明 杨桂棠 金志清 陈蕾 郑金烁 曹立仁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7年第6期325-328,共4页
目的总结冷冻球囊消融(CB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术中应用咪达唑仑及芬太尼深度镇静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7年1—9月行CBA并应用咪达唑仑及芬太尼深度镇静的138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咪达唑仑及枸橼酸芬太... 目的总结冷冻球囊消融(CB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术中应用咪达唑仑及芬太尼深度镇静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7年1—9月行CBA并应用咪达唑仑及芬太尼深度镇静的138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咪达唑仑及枸橼酸芬太尼的镇静效果。结果 192例行CBA治疗房颤的患者中,138例术中应用咪达唑仑及枸橼酸芬太尼深度镇静,达到理想深度镇静效果者占73.9%(102/138)。从给药到深度镇静状态时间10~30 min,平均(18.7±6.9)min。18.8%(26/138)患者术中出现疼痛症状,适当追加药物泵入后症状缓解。2.9%(4/138)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8%~95%,经插入口咽管、提高吸氧浓度后血氧饱和度升至95%以上。2.2%(3/138)患者深度镇静后血压下降,降低药物泵入速度5~10 ml/h后血压升至正常。结论 CBA治疗房颤时,应用咪达唑仑及芬太尼深度镇静,可以使多数患者达到较理想的镇静效果,无深度镇静相关并发症发生。该方法安全有效,可减轻患者术中疼痛不适,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球囊消融 心房颤动 咪达唑仑 芬太尼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鸣宇 史亚娜 +2 位作者 王效增 周铁楠 赵敏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16年7月经心脏超声或左室造影及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为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心律失常的105例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 105例患者分为肥...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16年7月经心脏超声或左室造影及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为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心律失常的105例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 105例患者分为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组(HNCM)42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组(HOCM)41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组(AHCM)22例。3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合并心律失常类型包括窦性心动过缓、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频发房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3组不同心律失常类型中,均为心房颤动发生率最高,分别为38.1%、63.4%及50.0%。HOCM组12例患者行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4例患者行外科肥厚心肌切除术。HNCM组4例患者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HOCM组2例患者因心室颤动植入单腔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HNCM组、HOCM组及AHCM组分别有7例、2例及2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出院后随访3~14个月,平均(8±3)个月,患者均存活,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 HCM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中冠脉血流及临床事件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梁振洋 赵雪东 +5 位作者 刘海伟 徐凯 刘美丽 赵昕 聂绍平 韩雅玲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07-1110,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罪犯冠脉血流恢复情况,以及术后30 d内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探索性临床研究,选择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 目的探讨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罪犯冠脉血流恢复情况,以及术后30 d内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探索性临床研究,选择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拟行PPCI的急性STEMI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比伐芦定组(n=44)。经冠状动脉插入指引导丝或小直径球囊导管预扩张,使冠状动脉恢复前向血流≥TIMI 1级后,对照组不予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正常进行PPCI常规操作;比伐芦定组经指引导管或微导管一次性冠脉内推注50%静脉负荷剂量的比伐芦定,此后按照PPCI常规正常操作。主要观察终点为PPCI术终靶血管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次要观察终点为患者30 d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支架内血栓及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定义的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者靶血管PPCI术后,最终C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内,MACCE事件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改善冠脉血流方面无显著作用;冠脉内应用比伐芦定对术后30 d的临床缺血及出血事件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芦定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选择性血栓抽吸术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及疗效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亚斌 王贺阳 +3 位作者 翟恒博 经子兰 王彩莲 刘海伟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66-570,576,共6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栓抽吸(TA)在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自2008年12月至2014年6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3 016例STEMI患者,其中,239例患者为术者...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栓抽吸(TA)在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自2008年12月至2014年6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3 016例STEMI患者,其中,239例患者为术者预先计划使用TA(TA组),2 777例患者采用常规球囊预扩张(常规组)。分析两组术中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血流TIMI分级,PCI相关特点以及出院后1个月、1年临床随访情况。结果 TA组患者既往PCI史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罪犯血管病变部位比较,TA组近中段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远段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球囊扩张后,TA组前向TIMI血流≥2级占94.1%(225/23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7.8%(2 439/2 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术后,TA组前向TIMI血流≥2级占91.6%(219/239),高于常规组的87.8%(2 438/2 77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择期PCI、球囊后扩张及住院期间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药应用情况比较,TA组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A组患者植入支架的直径显著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组患者30 d及1年MACCE、出血事件发生率,以及30 d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常规组均呈降低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栓负荷重的STEMI患者进行直接PCI时选择性使用TA,能够改善术中及术后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流情况,但不能改善患者近期和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血栓抽吸术
下载PDF
单中心950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梁振洋 刘海伟 +3 位作者 王效增 李毅 李晶 韩雅玲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22-1125,共4页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1—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并接受了CYP2C19基因芯片检测及PCI治疗的AMI患者95...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1—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并接受了CYP2C19基因芯片检测及PCI治疗的AMI患者9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了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采集静脉血3 ml并测定CYP2C19*2及*3多态位点携带情况。回顾性分析各多态位点及基因型在AMI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与临床常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950例AMI患者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者643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者307例,CYP2C19基因野生型(*1/*1)388例(40.8%),突变杂合型(*1/*2或*1/*3)483例(50.8%),突变纯合型(*2/*2或*2/*3或*3/*3)79例(8.4%)。在临床资料中,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心梗史、卒中史、心肌梗死类型等在突变纯合型与非突变纯合型(野生型+突变杂合型)之间的分布未见明显差异。在院期间,血小板高反应性(血小板聚集率>60%)的发生比例在突变纯合型中为57.0%(45/79),在非突变纯合型中为37.9%(330/871)。突变纯合型与非突变纯合型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5%可信区间2.32~5.88)。结论在所观察的单中心950例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MI患者中,CYP2C19基因纯合突变型可能与血小板高反应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基因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反应性
下载PDF
合并高出血及缺血风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韩雅玲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95-506,490,共12页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出血和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常同时存在,且部分临床特征本身即存在出血与缺血的双重风险。因此,存在相当数量的合并出血及缺血双重高危的ACS患者人群,如老年、女性、糖尿病、慢性肾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出血和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常同时存在,且部分临床特征本身即存在出血与缺血的双重风险。因此,存在相当数量的合并出血及缺血双重高危的ACS患者人群,如老年、女性、糖尿病、慢性肾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房颤动、贫血、消化道出血和复杂冠脉病变等。在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出血和缺血的平衡一直是高危患者治疗决策中的严峻挑战,尤其是合并出血及缺血双重高危的ACS患者。对这类患者应慎重选择抗血小板治疗,不仅要综合考虑出血和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重视出血与缺血的平衡,更需要从患者的临床特征出发,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本文对合并出血及缺血双重风险ACS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分类综述,帮助早期识别该类患者,并根据风险评估采取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高缺血 高出血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冷冻球囊消融术中膈神经麻痹发生、治疗与预防
7
作者 孙鸣宇 王祖禄 +4 位作者 梁明 杨桂棠 金志清 丁健 张萍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探讨冷冻球囊消融(CB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术中膈神经麻痹(PNP)的发生、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3年12月至2017年6月行CBA的551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PNP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 目的探讨冷冻球囊消融(CB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术中膈神经麻痹(PNP)的发生、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3年12月至2017年6月行CBA的551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PNP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研究551例CBA房颤患者,6例发生PNP,发生率1.09%(6/551),其中,应用一代球囊2例(0.62%,2/322),应用二代球囊4例(1.75%,4/229)。PNP均发生在第1次冷冻右上肺静脉过程中,且均为应用28 mm冷冻球囊。3例温度达到-50℃^-40℃,3例温度<-50℃。从冷冻开始至PNP时间,除1例98 s外,其余均时间>100 s。两例PNP患者手术结束时均未恢复,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或甲基强的松龙40 mg静脉注射,术后口服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营养神经,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胸闷、气短症状消失。结论 OBA治疗房颤时,严密监测膈肌运动情况,避免球囊过深,温度过低,膈神经损伤时及时停止消融,可有效避免PN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 心房颤动 膈神经麻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