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非龋性硬化牙本质黏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王雪
仇丽鸿
李子木
孙海燕
-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
沈阳军区总医院牙体牙髓病科
-
出处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2-666,共5页
-
文摘
目的:通过微拉伸黏结强度实验,比较3种不同方法处理硬化牙本质表面后对复合树脂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5颗因牙周病拔除硬化牙本质视觉分级为3级以上的面磨损磨牙,将牙根包埋在自凝塑料中,低速锯垂直于磨损面,沿颊舌径将磨损牙分为面积近似相等的两部分,每部分面积不小于6 mm2。然后在确认每颗牙分割的两部分不进入同一个实验组前提下,将30个样本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每组10个样本。抛光组直接抛光硬化牙本质表面后,联合Optibond处理,Premisa复合树脂充填;金刚砂组用EX-26金刚砂车针打磨硬化牙本质表面,联合Optibond处理,Premisa复合树脂充填;球钻组用5#球钻处理硬化牙本质表面,联合Optibond处理,Premisa复合树脂充填。将离体牙置于37℃人工唾液中24 h后,制作微拉伸试件,测试黏结强度,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断裂模式并分类。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试件微拉伸黏结强度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种不同牙面处理后的微拉伸黏结强度分别为抛光处理组(10.48±1.29)MPa,金刚砂处理组(21.52±0.97)MPa,球钻处理组(16.30±1.02)MPa。金刚砂处理组的微拉伸黏结强度大于其他2组,球钻处理组黏结强度显著大于抛光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体视显微镜观察发现,断裂多发生于树脂-牙本质黏结界面。结论:金刚砂车针处理后的硬化牙本质,树脂-牙本质微拉伸黏结强度大于球钻和抛光处理后的黏结强度。
-
关键词
硬化牙本质
全酸蚀黏结
微拉伸黏结强度
-
Keywords
Sclerotic dentin
All-etching adhesive
Micro-tensile bond strength
-
分类号
R781.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