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春玉米区弯孢叶斑病菌生理分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肖淑芹 牟连晓 +2 位作者 薛春生 邢志远 高增贵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6-148,共3页
利用鉴别寄主技术对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河北省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生理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个菌株的致病性分为5种类型,其中强和中等致病类型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瓦房店、吉林省的公主岭和河北省的保定市。
关键词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 鉴别寄主 生理分化
下载PDF
19种骨干自交系对5种玉米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研究初报 被引量:11
2
作者 薛春生 姜晓颖 +3 位作者 高颖 薛玉梅 石磊 滕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4-126,共3页
利用人工接种技术,对19个玉米骨干自交系抗5种主要病害进行鉴定研究。鉴定结果表明,19份材料中高抗弯孢菌叶斑病4份,抗纹枯病1份,高抗茎腐病12份,抗瘤黑粉病8份,高抗丝黑穗病3份。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抗病性鉴定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毒素理化性质及致病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肖淑芹 薛春生 +2 位作者 石莹 高增贵 薛继生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8-140,共3页
对玉米弯孢菌产生毒素的理化性质和致病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毒素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和可溶性糖;毒素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种子萌发和叶片致萎程度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与弯孢菌对不同抗性自交系的致病能力基本一致。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 毒素 理化性质 致病作用
下载PDF
东北地区玉米骨干自交系对瘤黑粉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姜晓颖 薛春生 +3 位作者 高颖 薛玉梅 石磊 滕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7-58,共2页
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东北地区常用骨干自交系对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1个自交系中,沈139、沈137、沈151、丹340、84-7、C 8605-2、543、昌7-2和408-3表现为高抗;沈152表现为抗病;沈135、330、旅9宽、59... 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东北地区常用骨干自交系对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1个自交系中,沈139、沈137、沈151、丹340、84-7、C 8605-2、543、昌7-2和408-3表现为高抗;沈152表现为抗病;沈135、330、旅9宽、598、丹599、K 12和营851表现为中抗;Lx 9801、Mo 17和A801为感病;910为高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瘤黑粉病 自交系 抗病性
下载PDF
玉米尾孢菌毒素组分及致病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薛春生 肖淑芹 +3 位作者 韩洪强 薛继生 石磊 高增贵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对玉米灰斑菌产生毒素的成分和致病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灰斑病菌毒素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类物质;毒素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种子萌发和叶片致萎程度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结果与灰斑病对不同抗性自交系的致病能力基本一致。
关键词 玉米灰斑菌 毒素 成分 致病作用
下载PDF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高颖 薛春生 姜晓颖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139,共4页
以不同致病类型玉米弯孢菌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在温度、pH值、碳源、氮源利用和光照等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致病类型玉米弯孢菌菌落形态、最适碳氮源、最适pH值不同。但最适温度范围和光照条件相同。
关键词 弯孢菌 致病类型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玉米与矮花叶病毒互作对防御反应酶系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薛春生 肖淑芹 +3 位作者 王国英 高增贵 刘限 陈捷3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0,共5页
选取抗、感甘蔗花叶病毒-玉米矮化株系的玉米自交系黄早四和Mo 17,与国内流行的甘蔗花叶病毒-玉米矮化B株系组成的非亲合性和亲合性互作体系为研究对象,以未接种为对照,对两类互作类型的防御反应酶系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 选取抗、感甘蔗花叶病毒-玉米矮化株系的玉米自交系黄早四和Mo 17,与国内流行的甘蔗花叶病毒-玉米矮化B株系组成的非亲合性和亲合性互作体系为研究对象,以未接种为对照,对两类互作类型的防御反应酶系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非亲合性互作中PAL活性始终高于对照,整个互作过程中形成两个较大的峰,亲合性互作中除96 h高于对照外,其它时间均比对照低;非亲合性互作中POD活性先升后降,形成1个明显的峰值,亲合性互作中POD活性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144 h形成1个明显酶活高峰;非亲合性互作体系中多元酚氧化酶除24 h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形成1个酶活高峰,亲合性互作中酶活与对照相比没有较大变化;非亲合性互作中CAT活性始终低于对照,亲合性互作中在接种24~120 h内形成两个酶活高峰均高于对照;非亲合性互作中SOD活性先降后升,72 h达到酶活高峰,亲合性互作中变化趋势与非亲合性互作相似,酶活高峰出现在12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作 亲合性 玉米 POD活性 矮化 株系 矮花叶病毒 对照 防御反应 高峰
下载PDF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玉米自交系黄早四甘蔗花叶病毒侵染后基因差异表达 被引量:13
8
作者 薛春生 肖淑芹 +2 位作者 王国英 陈捷 张柯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9-234,共6页
本文以国内广泛应用的抗甘蔗花叶病毒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为材料,利用cDNA-AFLP差异显示方法,分析其接种病毒后的基因表达差异模式。用56对引物扩增出203个基因差异显示片段,其中187个是诱导性表达,16个是抑制性表达。经反向Northern确认... 本文以国内广泛应用的抗甘蔗花叶病毒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为材料,利用cDNA-AFLP差异显示方法,分析其接种病毒后的基因表达差异模式。用56对引物扩增出203个基因差异显示片段,其中187个是诱导性表达,16个是抑制性表达。经反向Northern确认随机挑选的24个基因差异片段中有11个是病毒侵染后诱导表达的,其中有10个片段在GenBank数据库中可以找到显著同源序列,这些基因差异显示片段分别与玉米磷酸丙糖转移蛋白(TPT)、转录调节因子、G蛋白、锌指结构域、果糖1,6-二磷酸酶、芳烃受体等基因有较高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花叶病毒 黄早四 cDNA—AFLP 差异表达
下载PDF
灰斑病菌毒素对玉米植株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及诱导抗性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薛春生 肖淑芹 +2 位作者 韩洪强 高颖 陈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5-180,共6页
【目的】探讨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抗、感自交系的诱抗机理及效果。【方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处理及不同毒素处理时间后,玉米植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 【目的】探讨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抗、感自交系的诱抗机理及效果。【方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处理及不同毒素处理时间后,玉米植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研究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寄主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及毒素与诱导抗性的关系。【结果】抗病自交系78599-1的PAL、POD和PPO活性高于感病自交系K12,而感病自交系的CAT和SOD活性高于抗病自交系。微晶纤维素处理毒素的诱抗效果高于炭柱处理,玉米抗病自交系的诱抗作用略高于感病自交系。【结论】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灰斑病具有诱导抗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灰斑病菌 病菌毒素 防御酶系 诱导抗性
下载PDF
甘蔗花叶病毒诱导玉米TPT基因cDNA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春生 肖淑芹 +1 位作者 王国英 陈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260-260,共1页
关键词 甘蔗 花叶病毒 玉米 TPT基因克隆 植物抗病性
下载PDF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类型分化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薛春生 肖淑芹 +3 位作者 翟羽红 高颖 高增贵 陈捷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2,共7页
利用鉴别寄主和同工酶技术,对采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4省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的致病类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鉴别寄主技术将26个菌株的致病类型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强和中等致病类型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瓦房店市、吉林省公主岭市和... 利用鉴别寄主和同工酶技术,对采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4省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的致病类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鉴别寄主技术将26个菌株的致病类型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强和中等致病类型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瓦房店市、吉林省公主岭市和河北省保定市。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在酯酶、苹果酸脱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谱存在差异,不同菌株间的某些同工酶谱带数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 致病类型分化 鉴别寄主 同工酶
原文传递
玉米瘤黑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淑芹 姜晓颖 +4 位作者 黄伟东 张悦 魏二琴 薛春生 石洁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5-137,共3页
对影响玉蜀黍黑粉菌冬孢子萌发和双核菌丝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pH为3,碳源为蔗糖、麦芽糖和葡萄糖,氮源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和甘氨酸;双核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pH为8,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 对影响玉蜀黍黑粉菌冬孢子萌发和双核菌丝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pH为3,碳源为蔗糖、麦芽糖和葡萄糖,氮源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和甘氨酸;双核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pH为8,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氮源为天冬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光照条件对冬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瘤黑粉病菌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玉米弯孢菌侵染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薛春生 赵志伟 +3 位作者 肖淑芹 黄伟东 蔡蕾 陈捷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9-141,共3页
采用组织透明技术,研究了亲合性互作体系中新月弯孢菌在玉米叶片上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接种2 h后分生孢子即可萌动,4、6 h的萌发率分别为80%和99%,12~24 h之间侵染丝从细胞间隙和气孔侵入表皮细胞,穿透细胞壁在细胞间迅速扩展。侵染... 采用组织透明技术,研究了亲合性互作体系中新月弯孢菌在玉米叶片上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接种2 h后分生孢子即可萌动,4、6 h的萌发率分别为80%和99%,12~24 h之间侵染丝从细胞间隙和气孔侵入表皮细胞,穿透细胞壁在细胞间迅速扩展。侵染丝穿透寄主细胞壁时菌丝明显变细。菌丝在穿过气孔时,气孔结构明显被破坏,保卫细胞被降解。接种3 d后,病菌从气孔或细胞间隙伸出,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片表现明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月弯孢菌 侵染过程 亲合性互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