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绿僵菌与锐劲特防治蝗虫的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董辉 高松 +2 位作者 农向群 丛斌 张泽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543-3545,共3页
利用绿僵菌与锐劲特制备的油悬浮剂和饵剂在内蒙古草原进行了防治蝗虫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样筐调查和扫网调查发现在施用绿僵菌油悬浮剂和饵剂后第三天蝗虫开始感病死亡,第15天死亡率显著增加,第50天死亡率超过80%,绿僵菌油悬浮剂具有... 利用绿僵菌与锐劲特制备的油悬浮剂和饵剂在内蒙古草原进行了防治蝗虫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样筐调查和扫网调查发现在施用绿僵菌油悬浮剂和饵剂后第三天蝗虫开始感病死亡,第15天死亡率显著增加,第50天死亡率超过80%,绿僵菌油悬浮剂具有比绿僵菌饵剂更好的防治效果;锐劲特油悬浮剂的杀虫速率显著高于绿僵菌,但持效性显著低于绿僵菌;锐劲特饵剂的杀虫速率和持效性居中。绿僵菌油悬浮剂可以作为防治草原蝗虫的首选生物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锐劲特 草原蝗虫 田间试验
下载PDF
麦蛾茧蜂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田秋 丛斌 +1 位作者 张海燕 董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19-1619,共1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麦蛾茧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麦蛾茧蜂卵期、幼虫期、茧期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12、13.24、10.60℃;有效积温分别为51.1、46.19、131.18d·℃。
关键词 麦蛾茧蜂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三种玉米抗螟性检测方法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钱海涛 张岩 +1 位作者 董辉 丛斌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37-2139,共3页
对玉米螟食叶级别法、显色反应法、虫粪圈法3种主要玉米抗螟性快速检测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可用于检测实践,但少数玉米品种的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出入。
关键词 玉米 抗螟性 显色反应 虫粪圈法
下载PDF
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低温贮存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莹 张海燕 +3 位作者 丛斌 钱海涛 董辉 王倩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93-1395,共3页
在7℃恒温条件下,对用柞蚕卵繁殖的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卵期、幼虫初期、幼虫末期、预蛹期4个虫态进行了30 d及60 d的贮存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贮存后对羽化出蜂数以及寄生、羽化能力均有影响。除卵期贮存未发育外,其他各贮存虫态产雌... 在7℃恒温条件下,对用柞蚕卵繁殖的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卵期、幼虫初期、幼虫末期、预蛹期4个虫态进行了30 d及60 d的贮存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贮存后对羽化出蜂数以及寄生、羽化能力均有影响。除卵期贮存未发育外,其他各贮存虫态产雌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羽化出蜂数、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随着贮存时期的延长而下降。贮存30 d,预蛹期的羽化出蜂数最高,为89.00头,幼虫初期的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最高,分别为85.27粒和84.85%。贮存60 d,各贮存虫态羽化出蜂数、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差异均不显著。低温贮藏未影响松毛虫赤眼蜂的产雌孤雌的生殖方式,后代没有雄蜂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产雌孤雌 羽化出蜂数 单头产卵量 羽化率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群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复苏后的发育历期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马瑞 钱海涛 +2 位作者 董辉 夏新 丛斌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1-543,共3页
通过对廊坊、衡水、阜新、公主岭、双鸭山和哈尔滨6个地区3种化性的玉米螟越冬幼虫复苏后发育至化蛹历期的研究,得出3种不同化性种群间的玉米螟幼虫复苏后发育至化蛹的历期有明显差异,而相同化性种群间的玉米螟幼虫复苏后发育至化蛹的... 通过对廊坊、衡水、阜新、公主岭、双鸭山和哈尔滨6个地区3种化性的玉米螟越冬幼虫复苏后发育至化蛹历期的研究,得出3种不同化性种群间的玉米螟幼虫复苏后发育至化蛹的历期有明显差异,而相同化性种群间的玉米螟幼虫复苏后发育至化蛹的历期无明显差异。一、二化性的种群化蛹盛期较明显,而三化性的种群则无明显的化蛹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地理种群 化性 分化
下载PDF
温度对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种群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海燕 丛斌 +2 位作者 田秋 付海滨 董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3-437,共5页
在16℃、20℃、24℃、28℃和32℃恒温下,观察了温度对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组建了相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 在16℃、20℃、24℃、28℃和32℃恒温下,观察了温度对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组建了相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5个温度下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世代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3.2、17.8、13.2、11.1和7.8天,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40℃和212.69日·度,内禀增长率(rm)和净生殖力(R0)分别介于0.2448~0.4584和28.00~84.03之间.结果提示温度24℃~28℃为繁殖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的理想温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沃尔巴克氏体 温度 生命表参数 发育历期 有效积温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麦蛾茧蜂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田秋 丛斌 +2 位作者 张海燕 董辉 钱海涛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6-669,共4页
在15,20,25和30℃4个温度梯度下,测定了麦蛾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Say)成蜂寿命、生殖力、发育历期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卵期在15℃最长,为(9.50±1.39)d;幼虫发育历期在20℃最长,为(6.60±1.41)d;蛹期... 在15,20,25和30℃4个温度梯度下,测定了麦蛾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Say)成蜂寿命、生殖力、发育历期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卵期在15℃最长,为(9.50±1.39)d;幼虫发育历期在20℃最长,为(6.60±1.41)d;蛹期在15℃最长,为(23.71±2.63)d。雌蜂的寿命在15℃时最长,为(50.15±6.9)d;30℃时最短,为(9.20±3.12)d雄蜂的寿命在15℃时最长,为(11.45±3.52)d;30℃时最短为(5.90±1.62)d。产卵量在25℃最大,为(208.50±40.12)粒;羽化数、羽化率在30℃最高,分别为(23.60±9.33)%和(35.87±13.87)%;温度变化对麦蛾茧蜂雌成蜂生物学参数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蛾茧蜂 温度 成虫寿命 生殖力 发育
下载PDF
米蛾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丛斌 付海滨 +1 位作者 王翠敏 戴秋慧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5-818,共4页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菌,它们参与多种调控寄主的生殖活动机制。通过对wsp基因的特异性扩增和测序,发现了Wolbachia在米蛾Corcyracephalonica(Stainton)体内的感染。利用所测序列和其他已发表的序列建立系统树,...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菌,它们参与多种调控寄主的生殖活动机制。通过对wsp基因的特异性扩增和测序,发现了Wolbachia在米蛾Corcyracephalonica(Stainton)体内的感染。利用所测序列和其他已发表的序列建立系统树,结果表明米蛾体内Wolbachia属于B大组的Pip类群,与其寄生物茧蜂及赤眼蜂中的Wolbachia各株系遗传距离相差较远。据此推测米蛾体内感染的Wolbachia不是由寄生物(茧蜂、赤眼蜂)水平传播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BACHIA 米蛾 WSP基因 赤眼蜂
下载PDF
短期高温对感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崔宝玉 钱海涛 +2 位作者 董辉 丛斌 李旭辉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4-697,共4页
感染了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营孤雌产雌生殖方式,但高温可能影响这一特性。为了模拟该赤眼蜂在田间遇到短期高温后的受影响情况,研究了柞蚕卵繁殖的Wolbachia感染了Wolbachia的松毛虫... 感染了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营孤雌产雌生殖方式,但高温可能影响这一特性。为了模拟该赤眼蜂在田间遇到短期高温后的受影响情况,研究了柞蚕卵繁殖的Wolbachia感染了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于蛹中期和蛹后期经历6h32,35,38℃高温单次冲击处理,对当代羽化出蜂率、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率、寿命4个指标和处理子代羽化出蜂率、有效繁殖个体、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率4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高温刺激会对孤雌产雌的松毛虫赤眼蜂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38℃高温不利影响明显,主要表现在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两指标明显降低;高温冲击对子代蜂各指标影响不明显。2代赤眼蜂均未有雄峰出现,表明短期高温冲击不能对Wolbachia调控其宿主生殖方式的作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沃尔巴克氏体 高温冲击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几种化学因子对三种赤眼蜂离体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晓慧 丛斌 +3 位作者 张海燕 董辉 姜松男 朱慧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85-1289,共5页
为比较不同赤眼蜂酚氧化酶(PO)活性的大小,明确赤眼蜂种间免疫防御能力强弱,本研究通过研磨、离心提取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匀浆液,首次测定了几种化学因子(Ca2+、昆布... 为比较不同赤眼蜂酚氧化酶(PO)活性的大小,明确赤眼蜂种间免疫防御能力强弱,本研究通过研磨、离心提取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匀浆液,首次测定了几种化学因子(Ca2+、昆布多糖、纤维素、右旋糖酐、脂多糖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3种供试赤眼蜂匀浆液中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proPO-AS)的激活程度。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匀浆液PO活性最高,螟黄赤眼蜂次之,松毛虫赤眼蜂最低。Ca2+是激活供试赤眼蜂proPO的必需因子,且在0.03mol/L浓度下激活作用最强;昆布多糖和脂多糖也能有效激活proPO,0.01及0.05mg/mL昆布多糖能强烈激活PO活性;纤维素和右旋糖酐对PO活性存在显著抑制作用。结果证明了赤眼蜂种间存在明显的免疫能力差异。本研究建立了小型昆虫proPO-AS研究体系,为研究Wolbachia-小型昆虫的免疫互作体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螟黄赤眼蜂 玉米螟赤眼蜂 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 酚氧化酶 酶活性
下载PDF
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遗传稳定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莹 钱海涛 +3 位作者 张海燕 董辉 丛斌 杨克冬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在20、25和30℃三个恒温与78%恒湿条件下,于室内比较了20代、80代的人工转染含沃尔巴克氏体的孤雌产雌品系和未感染的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卵寄生数、羽化数、羽化率、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并对松毛虫赤眼蜂体内共生菌沃尔巴克... 在20、25和30℃三个恒温与78%恒湿条件下,于室内比较了20代、80代的人工转染含沃尔巴克氏体的孤雌产雌品系和未感染的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卵寄生数、羽化数、羽化率、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并对松毛虫赤眼蜂体内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进行分子检测,以研究两个不同世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体内共生菌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在20℃时,2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率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数和成虫寿命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在25℃时,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率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其余温度条件下羽化数、羽化率、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在20和25℃时,两个不同世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羽化数、羽化率等指标均高于30℃时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但3个温度条件下各生物学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CR分子检测显示20代和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经室内数代繁殖生殖方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雌产雌 松毛虫赤眼蜂 遗传稳定性 世代 沃尔巴克氏体
下载PDF
白蛾周氏啮小蜂雌蜂繁殖力与发育期及个体大小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海燕 丛斌 +2 位作者 张海燕 董辉 崔蕾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9,共6页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是我国重大检疫害虫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以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蛹作为繁殖寄主,通过解剖利用该寄主繁殖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不同发育期(0~72h)的卵巢,观察统计雌蜂...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是我国重大检疫害虫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以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蛹作为繁殖寄主,通过解剖利用该寄主繁殖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不同发育期(0~72h)的卵巢,观察统计雌蜂个体大小、怀卵量、逐日产卵量,进行雌蜂繁殖力与发育期及个体大小之间关系的探讨。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羽化初期(0~4h),卵巢中的卵都已形成,但都处于未成熟状态;随着雌蜂发育期的变化,其卵不断成熟,雌蜂羽化24h后成熟卵量接近其卵巢容纳量,此时即可产卵。产卵高峰集中在前2d,第1d的产卵量占整个成虫期总产卵量的51.7%,第2d的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34.1%;产卵可持续到第5d。怀卵量随着雌蜂个体的增大而增加,呈线性正相关。个体大小可以作为评估白蛾周氏啮小蜂生殖潜能高低的一个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蛾周氏啮小蜂 雌蜂发育期 个体大小 怀卵量 繁殖力
下载PDF
转Bt cry1F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蕾 丛斌 +2 位作者 钱海涛 李冰 孙海燕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9-1141,共3页
以不同用量的转Bt crylF基因抗虫玉米饲养亚洲玉米螟幼虫,研究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对其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用量的增加,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在用量为100%处理时幼虫存活数仅3~5头,存活率仅15... 以不同用量的转Bt crylF基因抗虫玉米饲养亚洲玉米螟幼虫,研究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对其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用量的增加,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在用量为100%处理时幼虫存活数仅3~5头,存活率仅15%~20%;在对照玉米处理中,4个处理的幼虫存活数均较高,为16~19头,存活率均在69%以上。转基因玉米处理的幼虫存活数与对照玉米处理相比,两者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转BT基因玉米 Cry1F毒蛋白 存活率
下载PDF
药物对产雌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倩 张海燕 +2 位作者 董辉 丛斌 张莹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03-1905,共3页
通过测定赤眼蜂羧酸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以及对抑制剂的敏感度,研究了Wolbachia对松毛虫赤眼蜂药物敏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Wolbachia的产雌孤雌品系赤眼蜂羧酸酯酶与底物的亲和力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相比无明显差异。而3种药剂... 通过测定赤眼蜂羧酸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以及对抑制剂的敏感度,研究了Wolbachia对松毛虫赤眼蜂药物敏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Wolbachia的产雌孤雌品系赤眼蜂羧酸酯酶与底物的亲和力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相比无明显差异。而3种药剂对感染Wolbachia的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性质的影响与对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性质的影响相比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药物对产雌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BACHIA 松毛虫赤眼蜂 羧酸酯酶 杀虫剂
下载PDF
黑腹果蝇体内侵染Wolbachia的WO噬菌体的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娟娟 丛斌 +1 位作者 董辉 钱海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37-1639,共3页
WO噬菌体是侵染节肢动物Wolbachia的细菌病毒。WO噬菌体可能携带重要的基因以原噬菌体的形式插入到Wolbachia基因组中并参与Wolbachia调控宿主生殖方式。利用PCR扩增的方法,在感染胞内菌Wolbachia的黑腹果蝇体内检测到了WO噬菌体。由此... WO噬菌体是侵染节肢动物Wolbachia的细菌病毒。WO噬菌体可能携带重要的基因以原噬菌体的形式插入到Wolbachia基因组中并参与Wolbachia调控宿主生殖方式。利用PCR扩增的方法,在感染胞内菌Wolbachia的黑腹果蝇体内检测到了WO噬菌体。由此表明,黑腹果蝇体内存在WO噬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BACHIA WO噬菌体 黑腹果蝇 ORF7基因
下载PDF
Wolbachia和WO噬菌体的侵染关系及稳定性
16
作者 于娟娟 丛斌 +1 位作者 董辉 钱海涛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7-550,共4页
WO噬菌体是侵染节肢动物体内Wolbachia的细菌病毒。人们猜测WO噬菌体可能参与控制寄主遗传改变的活动。对WO噬菌体与Wolbachia的侵染关系以及WO噬菌体在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不同地理种群和世代间... WO噬菌体是侵染节肢动物体内Wolbachia的细菌病毒。人们猜测WO噬菌体可能参与控制寄主遗传改变的活动。对WO噬菌体与Wolbachia的侵染关系以及WO噬菌体在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不同地理种群和世代间存在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WO噬菌体是侵染胞内菌Wolbachia的专性病毒,WO噬菌体稳定的存在于米蛾和黑腹果蝇的种群和世代中。据此推测,WO噬菌体与Wolbachia很可能经历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BACHIA WO噬菌体 稳定性 协同进化
下载PDF
转Bt cry1F基因抗虫玉米对米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松男 丛斌 +2 位作者 马晓慧 张柱亭 吴尊曌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9-511,共3页
采用转Bt cry1F基因的32A91、32W09和X1132X 3个玉米品种及其对应的3种非转基因玉米为试材,分别饲养米蛾幼虫,比较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对米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转cry1F基因玉米对米蛾幼虫存活率的影响均表现为显著降低;转基因... 采用转Bt cry1F基因的32A91、32W09和X1132X 3个玉米品种及其对应的3种非转基因玉米为试材,分别饲养米蛾幼虫,比较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对米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转cry1F基因玉米对米蛾幼虫存活率的影响均表现为显著降低;转基因玉米32W09饲养的米蛾成虫羽化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XY420饲养的米蛾成虫羽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cry1F毒蛋白 米蛾
下载PDF
稻水象甲体内侵染Wolbachia的WO噬菌体的检测
18
作者 吴尊曌 于娟娟 +2 位作者 丛斌 董辉 陈曦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4,共3页
WO噬菌体是以节肢动物体内的Wolbachia为宿主的专性细菌性病毒。本研究运用PCR扩增的方法,在稻水象甲体内的Wolbachia中检测到了WO噬菌体。由此可知,在稻水象甲体内有WO噬菌体存在。
关键词 WOLBACHIA WO噬菌体 稻水象甲 ORF7基因 WSP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