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齿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 被引量:17
1
作者 孙希云 牛广财 +1 位作者 孟宪军 张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5-137,共3页
采用乙醇溶剂浸提 ,结合超声波辅助提取马齿苋中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对乙醇提取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进行L9(3 4)正交选择试验 ,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 :乙醇体积分数60 % ,温度 60℃ ,时间 3 0min ,料液比 (g∶mL) 1∶40 ,提... 采用乙醇溶剂浸提 ,结合超声波辅助提取马齿苋中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对乙醇提取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进行L9(3 4)正交选择试验 ,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 :乙醇体积分数60 % ,温度 60℃ ,时间 3 0min ,料液比 (g∶mL) 1∶40 ,提取 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提取工艺 黄酮类化合物 马齿苋 最佳提取条件 乙醇提取 辅助 选择试验 乙醇体积分数 浸提 料液比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马齿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希云 张琦 孟宪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4-127,共4页
通过对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马齿苋中黄酮特性的研究,以纯度和回收率为主要考察指标,讨论了影响马齿苋中黄酮分离纯化的几个主要因素。结果显示,HPD600大孔吸附树脂对马齿苋中黄酮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并在一定适宜的条件下,可以使粗提物的纯... 通过对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马齿苋中黄酮特性的研究,以纯度和回收率为主要考察指标,讨论了影响马齿苋中黄酮分离纯化的几个主要因素。结果显示,HPD600大孔吸附树脂对马齿苋中黄酮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并在一定适宜的条件下,可以使粗提物的纯度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黄酮类化合物 大孔树脂 纯化
下载PDF
酸法水解河蚬蛋白质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马永全 胡林子 于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8-290,共3页
采用酸法水解河蚬蛋白质,对蚬肉进行绞碎、酸水解处理,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盐酸、柠檬酸、乳酸的单因素实验,确定选用盐酸。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河蚬蛋白质酸水解的最佳条件为:盐酸用量5.5%,温度100℃,水解时间9h,料液比1∶3,河蚬蛋白质... 采用酸法水解河蚬蛋白质,对蚬肉进行绞碎、酸水解处理,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盐酸、柠檬酸、乳酸的单因素实验,确定选用盐酸。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河蚬蛋白质酸水解的最佳条件为:盐酸用量5.5%,温度100℃,水解时间9h,料液比1∶3,河蚬蛋白质水解度达到59.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蚬 酸法 水解度 研究
下载PDF
紫外诱变选育多聚赖氨酸高产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玉红 于雪骊 刘长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5-46,共2页
以实验室筛选的一株白色链霉菌B-215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的方式对其进行菌株选育。通过紫外诱变,得到一株ε-聚赖氨酸产量为0.75 g/L的突变株BU-215,比未诱变的产量提高20.97%。其发酵液抑菌圈的H/C(抑菌圈直径与滤纸片直径之比)为1... 以实验室筛选的一株白色链霉菌B-215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的方式对其进行菌株选育。通过紫外诱变,得到一株ε-聚赖氨酸产量为0.75 g/L的突变株BU-215,比未诱变的产量提高20.97%。其发酵液抑菌圈的H/C(抑菌圈直径与滤纸片直径之比)为1.56,比对照菌株高25.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诱变 选育 高产菌株
下载PDF
酶解高水解度大豆蛋白肽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杜翠荣 马荣山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59,共3页
通过对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Alcalase碱性蛋白酶3种酶对大豆分离蛋白水解程度的研究,优化试验方案,探索制备高水解度大豆蛋白水解液的条件组合,并对3种酶进行了比较,以找出适合于大豆蛋白水解的蛋白酶。
关键词 酶解 大豆蛋白 水解度
下载PDF
牛肝菌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玉红 康宗利 +1 位作者 王宏梅 刘长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7-229,共3页
以美味牛肝菌为研究对象,对其多糖发酵主要影响因子和发酵培养基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单因子培养基优化处理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选择出3个对牛肝菌多糖发酵影响较大的因子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最适培养基为20.0g葡萄糖+7... 以美味牛肝菌为研究对象,对其多糖发酵主要影响因子和发酵培养基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单因子培养基优化处理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选择出3个对牛肝菌多糖发酵影响较大的因子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最适培养基为20.0g葡萄糖+7.0g酵母粉+3.0g黄豆粉+1.0gKH2PO4+0.5gMgSO4.7H2O+0.5gMnSO4.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肝菌 多糖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辣椒调味油微波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葛焕生 于新 +1 位作者 胡林子 马永全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4,共3页
以干辣椒和菜籽油为主要原料,制备风味独特的食用调味油,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制备辣椒调味油的工艺参数,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为488.50 W、液料比(g/g)为2.00、微波加热时间为148.59 s。在该条件下做出的辣椒调味油颜色、香味、... 以干辣椒和菜籽油为主要原料,制备风味独特的食用调味油,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制备辣椒调味油的工艺参数,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为488.50 W、液料比(g/g)为2.00、微波加热时间为148.59 s。在该条件下做出的辣椒调味油颜色、香味、口感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辣椒 菜籽油 微波 响应面法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与质粒关系的研究
8
作者 杨玉红 王晓丹 +1 位作者 康宗利 刘长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7-28,共2页
对白色链霉菌B-215进行质粒消除实验,探讨了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与质粒的关系。电泳实验结果表明,质粒消除后,基因组DNA不含有质粒,质粒消除完全;由质粒消除后菌株ε-聚赖氨酸(ε-PL)产量及抑菌结果可看出:质粒消除后的白色链霉菌B-215... 对白色链霉菌B-215进行质粒消除实验,探讨了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与质粒的关系。电泳实验结果表明,质粒消除后,基因组DNA不含有质粒,质粒消除完全;由质粒消除后菌株ε-聚赖氨酸(ε-PL)产量及抑菌结果可看出:质粒消除后的白色链霉菌B-215的发酵液没有抑菌效果,且发酵液中不产生ε-聚赖氨酸。由此认为,ε-聚赖氨酸的生物合成与其产生菌的质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生物合成 质粒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含量测定最佳体系的研究
9
作者 杨玉红 曹松屹 +1 位作者 刘长江 康宗利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5-127,共3页
对白色链霉菌发酵液中ε-聚赖氨酸(ε-PL)含量的测定最佳体系进行研究,建立测定ε-PL含量的最佳反应体系,即2mL浓度为0g/L~1.20g/L的ε-PL与2mL浓度为0.75mmol/L甲基橙的混合,混合液振荡30min,室温下离心15min,速度是4000r/min,上清液... 对白色链霉菌发酵液中ε-聚赖氨酸(ε-PL)含量的测定最佳体系进行研究,建立测定ε-PL含量的最佳反应体系,即2mL浓度为0g/L~1.20g/L的ε-PL与2mL浓度为0.75mmol/L甲基橙的混合,混合液振荡30min,室温下离心15min,速度是4000r/min,上清液稀释20倍,测465nm吸光度。通过最佳体系,进行标准曲线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含量 测定 最佳体系
下载PDF
多聚赖氨酸产生菌的筛选与理化性质研究
10
作者 杨玉红 康宗利 刘长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17,共3页
对采自长白山的20个土样进行多聚赖氨酸产生菌的筛选,通过富集培养,稀释平板法得到单菌落。通过形态培养特征观察和显微形态特征观察以及明胶液化、淀粉水解等生理生化试验对土样进行初筛,用滤纸片抑菌圈法进行复筛,最后筛选出2个菌株,... 对采自长白山的20个土样进行多聚赖氨酸产生菌的筛选,通过富集培养,稀释平板法得到单菌落。通过形态培养特征观察和显微形态特征观察以及明胶液化、淀粉水解等生理生化试验对土样进行初筛,用滤纸片抑菌圈法进行复筛,最后筛选出2个菌株,其气生菌丝为白色至雪白色绒状;基丝为无色至白色或各种黄色色彩;孢子椭圆形,孢子丝螺旋形,孢子表面光滑。根据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可以确定此菌为多聚赖氨酸产生菌[1-3],产量可达0.51~0.79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赖氨酸 筛选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地瓜红曲保健酒发酵工艺的研究
11
作者 吕美 马荣山 王俊伟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49,共2页
以地瓜、大米为原料,采用红曲、糖化酶、酵母半固态低温发酵生产地瓜红曲保健酒,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原料配比为地瓜∶大米为13∶,红曲添加量为10%,起始pH值为5.0,加水量150%,发酵时间为8d。
关键词 地瓜 红曲 半固态低温发酵
下载PDF
高密度二氧化碳处理对鲜切苦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新 赵晓燕 +1 位作者 马越 张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20-323,329,共5页
研究比较高密度二氧化碳处理、次氯酸钠处理和漂烫处理对鲜切苦瓜品质的影响。随着高密度二氧化碳处理压力提高,鲜切苦瓜中菌落总数显著降低,在6 MPa处理后,其菌落总数降低5.8 Log(CFU/g),显著高于次氯酸钠处理;同时,高密度二氧化碳处理... 研究比较高密度二氧化碳处理、次氯酸钠处理和漂烫处理对鲜切苦瓜品质的影响。随着高密度二氧化碳处理压力提高,鲜切苦瓜中菌落总数显著降低,在6 MPa处理后,其菌落总数降低5.8 Log(CFU/g),显著高于次氯酸钠处理;同时,高密度二氧化碳处理(6 MPa)对鲜切苦瓜的细胞结构影响最小,并降低其苦味。但是,高密度二氧化碳处理后,鲜切苦瓜中抗坏血酸损失率为85%,叶绿素含量损失率为70%。因此,高密度二氧化碳处理(6 MPa)可有效减少鲜切苦瓜中微生物数量,降低其苦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二氧化碳 压力 鲜切苦瓜 微观形态 苦味
下载PDF
重组E.coli解旋酶Ⅱ(UvrD)的DNA结合及解螺旋功能分析
13
作者 张泓泰 陈媛媛 +2 位作者 侯剑 马涛 毕利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64-769,共6页
E.coli解旋酶Ⅱ(UvrD)是一种在甲基定向错配修复(methyl-directed mismatchrepair,MMR)和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repair,NER)中起重要作用的3′→5′解旋酶.本研究对大肠杆菌的UvrD进行了重组表达和纯化,并检测其ATP酶比活... E.coli解旋酶Ⅱ(UvrD)是一种在甲基定向错配修复(methyl-directed mismatchrepair,MMR)和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repair,NER)中起重要作用的3′→5′解旋酶.本研究对大肠杆菌的UvrD进行了重组表达和纯化,并检测其ATP酶比活性(87U/mg).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方法实时检测了UvrD与同源双链DNA分子(homoduplex DNA)和异源双链DNA分子(heteroduplex DNA)结合的动态过程以及镁离子对此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UvrD与DNA的平衡解离常数在10-7mol/L水平.DNA分子中错配碱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者的结合,而镁离子不是两者结合的必要因素.本研究还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方法在单分子水平上观察到UvrD将双链DNA解链形成单链DNA的中间体.此研究得到的UvrD与DNA结合的动力学信息数据以及解螺旋中间体的单分子可视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UvrD在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旋酶Ⅱ(UvrD) 错配修复 动力学 解链DNA
下载PDF
五味子抗氧化和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丽 赵春苏 +2 位作者 马永全 胡林子 于新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63-66,共4页
对五味子的抗氧化和抑菌作用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现有的研究成果不能确定五味子抑菌成分,其抗氧化和抑菌作用机理也不明了,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同时对五味子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 抗氧化 抑菌 进展
下载PDF
速溶风味紫薯粉的研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胡林子 蒋雨 +2 位作者 李新华 马永全 于新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4,共3页
以紫色甘薯为主要实验材料,讨论冲调加水量、紫薯粉的粒径、白砂糖添加量、椰粉添加量对速溶风味紫薯粉冲调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分析法对速溶风味紫薯粉的配方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配方工艺条件为:紫薯粉粒度8... 以紫色甘薯为主要实验材料,讨论冲调加水量、紫薯粉的粒径、白砂糖添加量、椰粉添加量对速溶风味紫薯粉冲调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分析法对速溶风味紫薯粉的配方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配方工艺条件为:紫薯粉粒度80目,白砂糖添加量40%,椰粉用量7%,食盐用量4%。该条件下速溶风味紫薯粉呈松散细腻粉状,加水量为(4.0~5.0)mL/g时可快速冲调成均匀糊状物,无明显结块,香甜适口,细腻柔滑,具有浓郁协调的紫薯香与椰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甘薯粉 冲调 配方 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