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伦敦大学医学院睡眠呼吸紊乱疾病诊疗中心见闻
1
作者 王实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17-218,224,共3页
关键词 睡眠呼吸紊乱 医学院 睡眠呼吸疾病 附属医院 见闻 伦敦大学 呼吸科 访问学者 英国留学 中心
下载PDF
辽宁省县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循证医学认知现状及循证实践情况调查 被引量:8
2
作者 纪超 孙晓 +5 位作者 张曼 郑黎强 徐昕 高明宇 颜鸿飞 李济强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县级以上临床医务人员对循证医学的观点态度、知识来源和循证实践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提供支持。方法采用自填写式的调查问卷对辽宁省63家三级甲等医院共1 510人进行了调查,主要包括循证医学的一... 目的了解辽宁省县级以上临床医务人员对循证医学的观点态度、知识来源和循证实践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提供支持。方法采用自填写式的调查问卷对辽宁省63家三级甲等医院共1 510人进行了调查,主要包括循证医学的一般情况,循证实践知识、态度、行为和循证实践影响因素三方面。结果筛选信息较完整的930人进行分析,其中临床医生784人,护士101人,医辅45人,中位年龄为33岁。调查人群的32.1%熟悉循证医学。随着医务人员职称、学历的升高,他们的认知情况也逐渐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学历=128.6,P<0.01;χ2职称=79.6,P<0.01)。参加过循证医学的培训比例为40.5%(341人)。同样随着职称和学历的升高,培训比例也不断升高(χ2学历=36.657,P<0.01,χ2职称=27.338,P<0.01)。90.8%(838人)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临床工作中有必要开展循证医学。仅23.8%的人开展了循证医学实践。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开展循证实践与年龄、学历、职称并不相关,是否参加循证医学培训和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情况是其影响因素:OR参加培训(是或否)为2.193,95%CI(1.500,3.207),P<0.01;OR认知(听说过或未听说)为7.610,95%CI(1.607,36.046),P<0.05;OR认知(比较熟悉与未听说)为21.469,95%CI(4.411,104.502),P<0.01;OR认知(非常熟悉与未听说)为46.574,95%CI(8.634,251.217),P<0.01。结论目前循证医学培训比例较低,知晓情况有待改善。是否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循证实践不受年龄、学历、职称等限制。是否参加循证医学培训、对循证医学的熟悉程度才是开展循证实践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实践 影响因素 观点 态度
下载PDF
呼吸内科医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危重医学和呼吸病学的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夏书月 王实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呼吸内科医师 呼吸病学 危重医学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下载PDF
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晗笑 王艳霜 +4 位作者 孙艺 孙德胤 张思晴 郭鑫鑫 黄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20期191-192,共2页
目的分析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肾内科发生尿路感染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和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00例患者中共分离出9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68株,其中大肠埃... 目的分析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肾内科发生尿路感染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和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00例患者中共分离出9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6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0株,产气肠杆菌12株,肺炎克雷伯菌17株,铜绿假单胞菌19株;革兰阳性菌1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粪肠球菌10株,肺炎链球菌2株,表皮葡萄球菌1株;真菌10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7株,光滑假丝酵母菌2株,热带假丝酵母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均为63.2%,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均为15.8%。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9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0。结论造成肾内科患者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造成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由于病原菌耐药性的上升,临床用药应当结合药敏结果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内科 尿路感染 病原菌 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三醋酸纤维素膜与聚砜膜透析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晨 张晨 +5 位作者 周光宇 周华 李德天 郑华 王文秋 王喆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5期344-348,共5页
目的 对比长期透析治疗时,三醋酸纤维素膜(cellulose triacetate,CTA)及聚砜膜(polysulfone,PS)透析器生物相容性和溶质清除能力的差异。方法 根据患者是否耐受聚砜膜透析器,分为PS组与CTA组,对比2种透析膜单次透析前后及第12个月透析... 目的 对比长期透析治疗时,三醋酸纤维素膜(cellulose triacetate,CTA)及聚砜膜(polysulfone,PS)透析器生物相容性和溶质清除能力的差异。方法 根据患者是否耐受聚砜膜透析器,分为PS组与CTA组,对比2种透析膜单次透析前后及第12个月透析后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补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免疫球蛋白E(IgE)、血磷(P)、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等差异,计算尿素清除率(urea removal rate,URR)和spKt/V。结果 单次透析后较透析前各指标差值比较PS组TNF-α差值(Z=-2.491,P=0.013)低于CTA组,而β2-MG差值(Z=-2.039,P=0.041)高于CTA组。规律血液透析治疗12个月后CTA组与PS组间血磷(Z=-2.096,P=0.036)、BUN(Z=-2.038,P=0.042)、spKt/V(t=-2.147,P=0.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S组患者在透析12个月后与透析前的血磷差值高于CTA组(t=0.114,P=0.041)。结论 (1)单次透析后,PS组TNF-α水平升高,CTA的生物相容性优于PS。CTA组对β2-MG的清除能力优于PS。(2)长期透析后,两者具有相似的生物相容性。CTA组spKt/V达到标准,对BUN、P的清除能力优于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三醋酸纤维素膜 聚砜膜 生物相容性 溶质清除能力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循环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第21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循环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理学专业全日制本科班学生42人为PBL教学的护理对象。与上一年在循环内科实习的33名传统教学方法带教的护理本科生进行对比。结果 PBL...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循环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理学专业全日制本科班学生42人为PBL教学的护理对象。与上一年在循环内科实习的33名传统教学方法带教的护理本科生进行对比。结果 PBL教学法的本科护生的理论学习、知识兴趣和临床实践能力均明显优于传统带教学生。结论 PBL教学法对培养本科护生的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方法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循环内科 护理 临床教学
下载PDF
ESP理论视域下的临床医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姜晗 王宛宜 +1 位作者 郭旭 何巍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探讨ESP视域下适合医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方法:根据医学英语听说读写的培养要求,按照ESP相关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和模仿、案例学习、项目教学和合作学习),探讨各项能力适用的具体方法。结果:从语言学和教学法角度,结合医学英语特点和... 目的:探讨ESP视域下适合医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方法:根据医学英语听说读写的培养要求,按照ESP相关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和模仿、案例学习、项目教学和合作学习),探讨各项能力适用的具体方法。结果:从语言学和教学法角度,结合医学英语特点和临床医学理论及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得出听力口语能力培养适用角色扮演和模仿的合作学习法;阅读写作适用案例学习法和项目教学法。结论:ESP相关教学方法适用于医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P理论 角色扮演和模仿 合作学习法
下载PDF
21世纪生命科学的新起点——睡眠呼吸医学
8
作者 王实 夏书月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睡眠呼吸障碍 上气道阻力综合征 睡眠呼吸医学 打鼾
下载PDF
呼吸内科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分析
9
作者 鲍春英 常月乐 +1 位作者 王冉 矣成娜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6期380-380,共1页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患者的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110例进行临床病原感染情况分析,并且探究其相应的具体解决方案。结果经过本院对110例呼吸内科多药耐药菌...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患者的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110例进行临床病原感染情况分析,并且探究其相应的具体解决方案。结果经过本院对110例呼吸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多要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住院时间、年龄、侵入性操作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相关(<0.05);培育出的菌株一共有120株,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所占据的例数与百分比为31(25.83)、43(35.83)、19(15.83)、16(13.33)、11(9.18)。结论对于呼吸内科患者的多耐药性感染中,由于存在着很多的不规范因素,造成了患者感染频发现象,所以监护过程中要规范药物使用,可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以此来预防患者的多药耐药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内科 多耐药菌感染 分析
下载PDF
护理人员安全注射知信行调查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10
作者 毛爽 耿旭 +1 位作者 王欣 刘艳红 《中国临床护理》 2024年第11期661-666,共6页
目的编制护理人员安全注射知信行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基于知信行理论模式,通过文献分析构建问卷初始版,经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问卷进行修订,形成问卷测试版。选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的589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应用探索性因... 目的编制护理人员安全注射知信行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基于知信行理论模式,通过文献分析构建问卷初始版,经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问卷进行修订,形成问卷测试版。选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的589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内容效度测评问卷的效度,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折半信度对问卷的信度进行分析。结果形成的护理人员安全注射知信行调查问卷包含3个维度和60个条目。问卷总体内容效度指数为0.930;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80~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55%。问卷整体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3,折半信度系数为0.879,重测信度为0.977。结论编制的护理人员安全注射知信行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我国临床护理人员安全注射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的调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安全注射 知信行 问卷编制 信效度
下载PDF
合适剂量呋塞米和螺内酯联合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晓雪 李卉 +1 位作者 杨玲 唐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6394-6396,共3页
目的分析呋塞米(20 mg/d)联合螺内酯(40 mg/d)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1~2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DHF老年患者93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呋塞米组(20 mg/d,n=27),合适剂量组(呋塞米20 mg/d+螺内酯40 mg/d,n=36... 目的分析呋塞米(20 mg/d)联合螺内酯(40 mg/d)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1~2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DHF老年患者93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呋塞米组(20 mg/d,n=27),合适剂量组(呋塞米20 mg/d+螺内酯40 mg/d,n=36)和大剂量组(呋塞米40 mg/d+螺内酯100 mg/d,n=30),治疗1个月后对比分析各组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壁节段运动的差异性及心衰再住院率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3组NYHA分级均较前降低(P<0.05),而治疗后3组NYH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适剂量组治疗后LVEF较前升高,LVEDd较前减小,室壁运动平均收缩期运动速度(Sm)和舒张期早期运动速度(Em)较前减小(P<0.05);其他两组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合适剂量组比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合适剂量组的心衰再住院率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显著少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呋塞米20 mg/d+螺内酯40 mg/d对老年DHF(NYHA 1~2级)患者可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塞米 螺内酯 舒张性心力衰竭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内径 电解质
下载PDF
门诊慢性肾脏病的患病情况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郁虹 张咏 +3 位作者 佟冬梅 吴丽昕 李晗笑 孙艺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在门诊患者中的患病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CK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2013年2年间本院内科门诊患者5 848例进行SCORED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CKD相关指标化验检查。按照CKD诊断标准判定其患病情况,并分...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在门诊患者中的患病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CK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2013年2年间本院内科门诊患者5 848例进行SCORED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CKD相关指标化验检查。按照CKD诊断标准判定其患病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 848例门诊患者中资料完整且能够配合完成项目者5 614例。其中:⑴蛋白尿的检出率为14.8%,血尿的检出率为16.0%,e GFR下降的检出率为3.6%,影像学检查异常的检出率为1.2%;(2)门诊患者CKD的患病率为16.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吸烟、肾脏病家族史、肾损伤药物应用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心衰、高尿酸血症与CKD的发生独立相关(P<0.05)。结论门诊患者CKD的患病情况不容忽视,CKD的疾病谱与我国其他城市相关研究类似,CK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心衰等,与发达国家水平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门诊患者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microRNA-1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田志鹏 孟亮 +2 位作者 杨帆 李立杰 王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miR-1)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9例,健康体检人群49例。在心肌梗死症状发作后的不同时间段(入院时、发病8 h、发病12 h、发病24 h、发病后第7天和发病后第14天)收集全血... 目的探讨microRNA-1(miR-1)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9例,健康体检人群49例。在心肌梗死症状发作后的不同时间段(入院时、发病8 h、发病12 h、发病24 h、发病后第7天和发病后第14天)收集全血标本。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全血miR-1,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肌钙蛋白I(cTn I)。结果 1全血mi R-1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的表达量都较对照组增高,在T0[(入院时,(4.98±2.46)h]、T8[AMI发病8 h,(8.00±0.50)h]、T12[AMI发病12 h,(12.00±0.50)h]和T24[AMI发病24 h,(24.00±0.50)h]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全血mi R-1在AMI患者入院时即开始增高,在发病8 h达峰值,T24之后有所下降,7 d降至正常范围;c Tn I在AMI患者入院时即开始增高,在发病24 h达峰值,T24之后有所下降,7 d降至正常范围。mi R-1与c Tn I相比较具有更早的达峰时间;3血清mi R-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在T0(A)、T12(B)和T24(C)分别为0.888(95%置信区间CI:0.812~0.964,P=0.001)、0.906(95%置信区间CI:0.839~0.974,P=0.001)和0.838(95%置信区间CI:0.745~0.931,P=0.001)。结论 AMI患者全血mi R-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与血浆c Tn I表达水平相比较具有更早的时间窗和达峰值时间,具有诊断AMI良好的早期敏感性,提示未来血清mi R-1可能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新的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MICRORNAS 肌钙蛋白I 生物标记物
下载PDF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艳 陈莹 +2 位作者 樊榕 何晓欣 马莉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1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AIS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rt-PA静脉...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AIS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血清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mR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NIHSS、mRS评分下降,Barthel指数上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hs-CRP、PON-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hs-CRP水平下降,PON-1水平上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患者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rt-PA溶栓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还可改善血清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RT-PA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夏书月 吴艺红 +3 位作者 胡荣芳 王洪霞 王谦 王实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 了解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n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 2 4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方法  10 3例患者因打鼾就诊 ,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同时监测 2 4h动态血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指数 (AHI) ,诊断... 目的 了解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n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 2 4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方法  10 3例患者因打鼾就诊 ,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同时监测 2 4h动态血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指数 (AHI) ,诊断为单纯打鼾 (AHI≤ 2 0 ,2 5例 )及OSAS(AHI>2 0 ,78例 )。OSAS组中 2 8例进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 6个月后 ,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OSAS组平均动脉血压为 (12 1 1± 15 7)mmHg ,单纯打鼾组为 (90 2± 10 3)mmHg,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OSAS患者的血压变化与AHI有明显的正相关 (r =0 5 2 ,P <0 0 1) ,与年龄、吸烟及体重指数无关。OSAS组中 2 8例进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 6个月后 ,平均动脉血压显著下降 (P <0 0 5 )。白天平均心率及 2 4h脉压差恢复正常。结论 nCPAP治疗可明显降低OSAS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脉压差是nCPAP治疗OSAS合并高血压有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正压通气疗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合并症 高血压 动脉压 脉压差 OSAS
下载PDF
运动障碍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胃排空、胃电间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田丰 沈静雪 +1 位作者 李岩 王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739-741,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障碍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胃排空、胃电间的相关性。 方法:对4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30名健康对照者同时进行胃排空、胃电图检测;以FD患者中胃排空时间超过正常对照组(?)±1.96s者确定为运动障碍样型,共3... 目的:探讨运动障碍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胃排空、胃电间的相关性。 方法:对4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30名健康对照者同时进行胃排空、胃电图检测;以FD患者中胃排空时间超过正常对照组(?)±1.96s者确定为运动障碍样型,共30例,询问其症状并记分。 结果:FD患者胃排空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运动障碍样型F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存在显著的胃电异常,餐后尤为明显;该型FD患者胃排空时间与症状总分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7389,P<0.01),胃排空时间与餐后胃电正常节律百分比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0.4779,P<0.01),症状总分与餐后胃电正常节律百分比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0.4857,P<0.01)。 结论:运动障碍样型FD患者症状、胃排空、胃电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障碍样型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排空 胃电图 相关性 症状
下载PDF
肺鳞癌发生过程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6
17
作者 夏书月 姜彦多 +2 位作者 何安光 王实 朱继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772-775,共4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含有肺鳞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标本上观察了P53蛋白和PCNA在肺鳞癌发生过程中出现表达的时间和频率。结果在癌旁正常和鳞状化生的支气管上皮未见p53蛋白表达,在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含有肺鳞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标本上观察了P53蛋白和PCNA在肺鳞癌发生过程中出现表达的时间和频率。结果在癌旁正常和鳞状化生的支气管上皮未见p53蛋白表达,在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逐渐升高,阳性细胞也逐渐增多。在p53阳性的不典型增生的支气管上皮,其相应的鳞癌p53蛋白也呈阳性。PCNA的表达也呈现上述特点,但出现表达的时间早于p53蛋白。结果表明p53蛋白和PCNA可作为判断肿瘤发生可能性的有用的标志物,在肺鳞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癌前病变 肺肿瘤 鳞癌
下载PDF
慢性间歇低氧对大鼠血脂和ghrel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雷 孙晓 +2 位作者 王实 佟浩 张曼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7-750,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间歇低氧对大鼠血脂及血管内皮和下丘脑ghrel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空气组,持续低氧组和间歇低氧组,每组20只,第1、3个月末测大鼠血脂,C反应蛋白(CRP),RT-PCR法测下丘脑和血管内皮ghreli... 目的观察慢性间歇低氧对大鼠血脂及血管内皮和下丘脑ghrel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空气组,持续低氧组和间歇低氧组,每组20只,第1、3个月末测大鼠血脂,C反应蛋白(CRP),RT-PCR法测下丘脑和血管内皮ghrelin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测血管内皮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空气组比较,持续低氧组血脂、CRP无显著变化(P>0.05),间歇低氧组血脂、CRP明显增加(P<0.05);与正常空气组比较,持续低氧组下丘脑和血管内皮ghrelin基因表达无显著差异(0.69±0.35 vs 0.68±0.41,1.28±0.32 vs 1.19±0.21,P>0.05),间歇低氧组下丘脑和血管内皮ghrelin基因表达明显降低(0.52±0.28 vs 0.68±0.41,0.69±0.21 vs 1.19±0.21,P<0.05);与正常空气组比较,持续低氧组VCAM-1、ICAM-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间歇低氧组VCAM-1、ICAM-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间歇低氧作为应激源,可能经ghrelin-血脂、炎症途径参与AS的发生、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血脂异常 胃促生长素 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miRNA-155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及其与IL-35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云霞 李男 +2 位作者 姜小川 加慧 夏书月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研究miR-155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5(IL-35)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30例(COPD稳定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AECOPD组),重度吸烟组30例,健... 目的研究miR-155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5(IL-35)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30例(COPD稳定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AECOPD组),重度吸烟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各组受试者分别检测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抽取各组外周血,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NA-155的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35的表达水平。分析miRNA-155与血气指标、肺功能、IL-35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ECOPD组miR-155表达量最高,COPD稳定组表达次之,重度吸烟组表达较少,健康对照组表达最少。IL-35的表达结果与其恰好相反。对miR-155与PO_2、FEV1%、IL-35的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155与上述指标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0.739 7、-0.706 2、-0.652 2),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155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是导致肺损伤的重要物质,对COPD产生负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L-35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柴胡枳实合剂对运动障碍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胃排空、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田丰 沈静雪 +2 位作者 王伟 周卓 李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通过对柴胡枳实合剂治疗运动障碍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的观察及用药前后胃排空时间、胃电图的检测,探讨本药治疗该病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对照组30名,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患者42例,均进行胃排空、胃电图... 目的:通过对柴胡枳实合剂治疗运动障碍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的观察及用药前后胃排空时间、胃电图的检测,探讨本药治疗该病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对照组30名,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患者42例,均进行胃排空、胃电图检测;以FD患者中胃排空时间超过正常对照组为运动障碍样型,共30例,询问其症状并记分,应用柴胡枳实合剂1wk后重复上述过程.结果:FD患者胃排空时间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延长110.24±28.58minvs68.33±13.34min,P<0.01;运动障碍样型FD患者存在显著的胃电异常,餐后尤为明显,用药后症状有显著改善,胃排空时间显著缩短99.46±18.23minvs124.67±18.57min,P<0.01,胃电异常得到显著改善.结论:柴胡枳实合剂可有效治疗运动障碍样型FD,是通过促进胃排空,改善胃电异常的机制而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枳实合剂 运动障碍样型 功能性消化不良 症状 胃排空 胃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