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奡燕 富萍 +1 位作者 赵雅琳 张景轩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7-929,共3页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行直接PCI术的AMI患者61例,于术后2周测定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PCI术...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行直接PCI术的AMI患者61例,于术后2周测定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PCI术后3d、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住院期间及PCI术后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左心室重塑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增加率(ΔLVEDVI)≥20%]的NT-proBNP、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左心室重塑组(ΔLVEDVI<20%,P值均<0.05),有心血管事件组的NT-proBNP、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值均<0.05)。结论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对行直接PCI术后的AMI患者术后近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高敏C反应蛋白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浆P-选择素水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奡燕 胡健 刘永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4期226-227,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S)后血浆P-选择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机制和意义。方法选择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我院行C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n=30),同时选择一组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作为对照(n=26),CS组于术前1h及术...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S)后血浆P-选择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机制和意义。方法选择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我院行C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n=30),同时选择一组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作为对照(n=26),CS组于术前1h及术后1h,4h,24h,48,1周采静脉血;CAG组于术前1h及术后1h,4h,24h采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表面-选择素的表达。结果CS组患者术后血浆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造影前后血浆-选择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浆P-选择素水平升高可能是局部急性炎症反应增强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冠状动脉疾病 P-选择素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AMI患者血浆SAA、Hs-CRP、N-pro-BN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富萍 张景轩 +1 位作者 裴晓冬 孙奡燕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8期56-57,5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后,接受常规治疗,随...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后,接受常规治疗,随机分为两组:A组(n=28)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B组(n=28)强化剂量(20mg/d)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设健康对照组(n=24)。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B两组血清hs-CRP、SAA、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1、2周A、B两组血清hsCRP、SAA、NT-pro-BN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B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给予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短期即可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且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剂量,有利于AMI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瑞舒伐他汀 高敏C反应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A
下载PDF
血小板中蛋白激酶C活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旭玲 葛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6期611-612,共2页
测定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5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50例正常人(NC)的血小板胞膜、胞浆蛋白激酶C(PKC)活性。结果显示:UA和AMI组血小板胞膜中的PKC显著高于NC组(P<0.01),而UA组高于AMI组(P<0.05)UA和AMI组血小板胞... 测定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5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50例正常人(NC)的血小板胞膜、胞浆蛋白激酶C(PKC)活性。结果显示:UA和AMI组血小板胞膜中的PKC显著高于NC组(P<0.01),而UA组高于AMI组(P<0.05)UA和AMI组血小板胞浆中PKC活性显著低于NC组(P<0.01),而UA组低于AMI组(P<0.05)。提示PKC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急性冠脉综合症 血小板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P-选择素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金延成 孙奡燕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88-89,共2页
目的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P-选择素(P-selectin)动态变化,探讨它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中P-选择素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颅脑外伤后6小时血浆中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 目的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P-选择素(P-selectin)动态变化,探讨它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中P-选择素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颅脑外伤后6小时血浆中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于外伤后24小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回落,在外伤后7天基本恢复正常。结论P-选择素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测定其含量变化,对于伤情判定、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P-选择素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6
作者 金延成 吴志伟 孙奡燕 《黑龙江医学》 2007年第3期163-164,共2页
目的 观察亚低温脑保护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对照组42例给予控制血压、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亚低温组42例除了常规治疗外,加用33℃~35℃亚低温治疗,进行对... 目的 观察亚低温脑保护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对照组42例给予控制血压、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亚低温组42例除了常规治疗外,加用33℃~35℃亚低温治疗,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前瞻性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42例患者,恢复良好率57.1%(24/42),病死率19%(8/4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发生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并具有安全、显著降低病死率及癫痫发生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