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揿针对脑瘫伴睡眠障碍患儿睡眠质量与习惯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泽 王春南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8期12-14,共3页
目的探究揿针对脑瘫伴睡眠障碍患儿睡眠质量与习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240例脑瘫伴睡眠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住院日期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揿针组(揿针治疗)、中药组(口服地牡宁神口服液)、毫针组(... 目的探究揿针对脑瘫伴睡眠障碍患儿睡眠质量与习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240例脑瘫伴睡眠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住院日期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揿针组(揿针治疗)、中药组(口服地牡宁神口服液)、毫针组(毫针治疗)与中药+揿针组(揿针同时口服地牡宁神口服液),每组60例。比较4组CSHQ评分、PSQI评分及睡眠紊乱指数。结果治疗前,4组CSHQ评分、PSQI评分、睡眠紊乱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组CSHQ评分、PSQI评分、睡眠紊乱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中药+揿针组CSHQ评分、PSQI评分、睡眠紊乱指数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揿针组、毫针组CSHQ评分、PSQI评分、睡眠紊乱指数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4组均未出现严重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揿针联合中药对儿童高脑瘫伴睡眠障碍具有良好治疗效果,能有效提高睡眠质量,减轻睡眠障碍,延长有效睡眠睡眠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脑性瘫痪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下载PDF
电针及振动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体内NF-κB、Bcl-2/Bax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齐腾澈 王春南 李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90-94,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脑瘫患儿下肢胫前肌表面肌电图i EMG值、足背伸角度、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ross Moto Function Measure,GMFM)量表,以及体内NF-κB、Bcl-2、Bax的含量,对电针及振动训练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对比,并从NF-κB信... 目的通过对比脑瘫患儿下肢胫前肌表面肌电图i EMG值、足背伸角度、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ross Moto Function Measure,GMFM)量表,以及体内NF-κB、Bcl-2、Bax的含量,对电针及振动训练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对比,并从NF-κB信号调控肌细胞凋亡角度对其治疗机制进行探究。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训练组予运动疗法等康复训练;电针训练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振动训练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振动训练治疗,所有治疗均1次/d,每周治疗5 d,12周为1个疗程。对比疗程前后患者胫前肌表面肌电图i EMG值、足背伸角度、GMFM量表以及血清NF-κB、Bcl-2、Bax含量。结果①治疗后电针训练组及振动训练组较治疗前胫前肌i EMG值显著提高,且治疗后较训练组胫前肌i EMG值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振动训练组较电针训练组i EMG值显著提高(P<0.05)。②治疗后电针训练组及振动训练组较治疗前胫前肌i EMG值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与训练组比较,电针训练组及振动训练组足背伸角度改善显著(P<0.05)。③治疗后训练组C区、电针训练组及振动训练组各区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与训练组比较,电针训练组C区、D区分值及振动训练组各区分值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与电针训练组比较,振动训练组D区分值显著提高(P<0.05)。④治疗后电针训练组及振动训练组血清NF-κB、Bcl-2含量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电针训练组血清NF-κB、Bcl-2含量较训练组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后振动训练组血清NF-κB、Bcl-2含量较训练组及电针训练组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3组血清Bax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针灸训练组及振动训练组治疗后血清Bax含量较训练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治疗和振动训练可显著降低脑瘫患儿体内Bax含量,且振动训练较电针治疗能更好地通过NF-κB信号调控Bcl-2抗凋亡因子增高,减轻脑瘫患儿肌细胞的过度凋亡,提高骨骼肌肌力,改善患儿运动功能障碍,促进患儿运动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电针 振动训练 NF-ΚB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脑性瘫痪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廖新 齐腾澈 +2 位作者 文江舸 李娜 齐尧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年第6期643-646,共4页
目的 分析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 2015年4月至2015年6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住院的脑瘫患儿113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儿童150例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脑瘫患儿和体检... 目的 分析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 2015年4月至2015年6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住院的脑瘫患儿113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儿童150例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脑瘫患儿和体检儿童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儿童25(OH)D水平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体血清25(OH)D水平为(20.7±6.0)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25.3±7.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段观察组25(OH)D水平均低于同年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3岁和〉3~6岁25(OH)D不足和缺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岁两组25(OH)D不足和缺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瘫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在对脑瘫患儿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应关注维生素D水平,从而有利于患儿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维生素D 儿童
下载PDF
1例线粒体脑肌病“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婷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第4期381-382,共2页
线粒体肌病和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由线粒体DNA或核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ATP合成不足所致的多系统疾病,病变侵犯以骨骼肌为主称为线粒体肌病,同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称为线粒体脑肌病。本科收治1例线粒体脑肌病患儿,经积极... 线粒体肌病和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由线粒体DNA或核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ATP合成不足所致的多系统疾病,病变侵犯以骨骼肌为主称为线粒体肌病,同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称为线粒体脑肌病。本科收治1例线粒体脑肌病患儿,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 家庭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优质护理
下载PDF
振动及电针治疗对缺血缺氧性脑病幼鼠运动功能障碍干预机制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齐腾澈 王春南 李红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1期4-8,F0003,F0004,共7页
目的从NF-κB调控Bcl-2抗肌细胞凋亡的角度比较全身振动训练和电针治疗对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幼鼠Bederson评分、腓肠肌纤维组织形态及腓肠肌湿重占体重比的影响,研究针对HIE幼鼠运动功能障碍的形成机制以及治疗机制。方法选取120只7日... 目的从NF-κB调控Bcl-2抗肌细胞凋亡的角度比较全身振动训练和电针治疗对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幼鼠Bederson评分、腓肠肌纤维组织形态及腓肠肌湿重占体重比的影响,研究针对HIE幼鼠运动功能障碍的形成机制以及治疗机制。方法选取120只7日龄健康SD幼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不进行造模及任何干预;其余三组幼鼠HIE造模,模型对照组予每日捆绑;电针治疗组予电针治疗;振动治疗组予振动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建模前、建模2周后及治疗后各组幼鼠的Bederson评分、治疗后各组幼鼠腓肠肌纤维组织形态、NF-κB基因以及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建模2周后,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与振动治疗组的Bederson评分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治疗组与振动治疗组的Bederson评分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治疗组与振动治疗组的Beders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振动治疗组与电针治疗组的腓肠肌湿重占体重比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振动治疗组的腓肠肌湿重占体重比高于电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模型对照组的腓肠肌肌纤维萎缩显著,肌纤维退变,振动治疗组及电针治疗组的肌纤维较模型对照组肌纤维排列紧密,肌横纹规则,电针治疗组肌纤维细胞核增多明显。治疗后,模型对照组、振动治疗组及电针治疗组的Bcl-2 mRNA阳性表达和NF-κB基因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振动治疗组与电针治疗组的Bcl-2 mRNA阳性表达和NF-κB基因表达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组的Bcl-2 mRNA阳性表达和NF-κB基因表达均高于振动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NF-κB基因调控Bcl-2表达降低骨骼肌细胞抗凋亡能力是导致HIE幼鼠骨骼肌纤维损伤、肌肉萎缩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而电针治疗较振动治疗可以更好地激活NF-κB调控Bcl-2抗凋亡表达,提高骨骼肌细胞的抗凋亡及增殖能力,修复肌细胞损伤,增加肌纤维数量,缓解肌肉萎缩,改善HIE幼鼠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电针治疗 振动治疗 NF-κB BCL-2
下载PDF
小儿脑性瘫痪的中医体质特点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泽 张君 +1 位作者 关丽君 穆亚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4-496,共3页
脑性瘫痪是由多种因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为瘫痪的疾病,主要症状为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感觉异常、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异常。病因主要有产前的先天性感染、缺氧、中毒、接触... 脑性瘫痪是由多种因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为瘫痪的疾病,主要症状为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感觉异常、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异常。病因主要有产前的先天性感染、缺氧、中毒、接触放射线、孕妇营养不良或疾病及遗传因素引起的脑发育不良或脑发育畸形;或产时的早产、过期产、多胎、低体重及产伤等因素导致胎儿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损伤;或产后高胆红素血症,失血、感染或其他疾病导致颅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性瘫痪 中医体质 血缺氧 过期产 脑发育畸形 中枢性运动 脑实质损害 先天性感染 非进行性 颅脑损伤
原文传递
揿针按压疗法对脑瘫患儿核心肌群稳定性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齐腾澈 王春南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7-601,共5页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配合揿针按压、康复训练配合针刺与单纯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核心肌群稳定性的影响,探寻改善脑瘫患儿核心肌群稳定性的较佳疗法。方法:选取2~4岁脑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揿针康复组、针刺康复组与康复组,每组40例。康复组...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配合揿针按压、康复训练配合针刺与单纯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核心肌群稳定性的影响,探寻改善脑瘫患儿核心肌群稳定性的较佳疗法。方法:选取2~4岁脑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揿针康复组、针刺康复组与康复组,每组40例。康复组予运动疗法以及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每日1次;在与康复组相同康复训练基础上,针刺康复组配合针刺疗法(每天1次),揿针康复组配合揿针按压(每天更换1次),取穴均为腰阳关、命门、L2~L5夹脊穴,治疗4周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患儿竖脊肌表面肌电积分值(i EMG)、均方根值(RMS)和平均功率频率(MPF),Berg平衡量表以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FMF)中B区(坐位能区)、C区(爬与跪能区)、D区(站立位能区)和E区(行走与跑跳能区)分值的变化。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揿针康复组及针刺康复组治疗后竖脊肌i EMG值、RMS值,以及揿针康复组MPF值均显著增高(均P<0.05);治疗后揿针康复组竖脊肌表面肌电图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针刺康复组RMS值高于康复组(P<0.05)。(2)3组患儿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均P<0.05),且揿针康复组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3)3组患儿治疗后B区和C区,以及揿针康复组和针刺康复组D区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且揿针康复组和针刺康复组的B区、C区及D区分值均高于康复组(均P<0.05),揿针康复组B区及C区分值亦高于针刺康复组(均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基础上,揿针按压疗法可更好地改善患儿核心肌群稳定性,提高患儿平衡及运动能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与单纯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核心肌群稳定性 揿针按压 针刺疗法 康复训练 表面肌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