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随意引物PCR法鉴别口腔变形链球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红杨 潘亚萍 孙开来 《口腔医学》 CAS 2001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口腔变形链球菌族细菌中各个种和血清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意引物PCR法对变形链球菌 (血清型c ,d ,f)及与其同源性相近的血链球菌标准菌株进行PCR扩增 ,建立口腔变形链球菌基因图谱。结果 :变形链球菌与血链球菌基因图谱差... 目的 :探讨口腔变形链球菌族细菌中各个种和血清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意引物PCR法对变形链球菌 (血清型c ,d ,f)及与其同源性相近的血链球菌标准菌株进行PCR扩增 ,建立口腔变形链球菌基因图谱。结果 :变形链球菌与血链球菌基因图谱差异较大 ;变形链球菌各个种基因图谱有差异 ;属于同一个种的变形链球菌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基因图谱虽相似但有差异。结论 :运用随意引物PCR法可鉴别不同种或同一种中血清型不同的变形链球菌。提示 :随意引物PCR法是一种鉴别口腔变形链球菌比较简便、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基因图 随意引物 口腔细菌学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预备后根管壁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宫雁冰 梁宝刚 张延梅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上颌第一前磨牙 根管预备 根管壁厚度 根管治疗 牙本质厚度
下载PDF
Er,Cr:YSGG激光制备对牙体抗剪切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延梅 王秀侠 艾红军 《口腔医学》 CAS 2004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 比较Er,Cr:YSGG激光与传统高速手机两种切割方法对牙体抗剪切强度的影响 ,分析Er,Cr:YSGG激光是否可以提高牙面的黏结强度。方法 选取新鲜离体牛上中切牙 4 6颗 ,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Er,Cr :YSGG激光和高速手机切割牙体。通过分... 目的 比较Er,Cr:YSGG激光与传统高速手机两种切割方法对牙体抗剪切强度的影响 ,分析Er,Cr:YSGG激光是否可以提高牙面的黏结强度。方法 选取新鲜离体牛上中切牙 4 6颗 ,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Er,Cr :YSGG激光和高速手机切割牙体。通过分组对照 ,进行抗剪切强度实验、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及X线衍射分析。结果 Er,Cr:YSGG激光组的抗剪切强度高于高速手机组 (P <0 .0 0 1) .扫描电镜下观察 ,激光组的牙体表面清洁、粗糙 ,无玷污层存在 ,牙本质小管口开放 ,无裂化、熔融等热损伤迹象 ;能谱分析与X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 ,两组样本在表面成分、结构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Er,Cr:YSGG激光制备牙体不会引起牙体组织成分及结构的改变 ;Er,Cr:YSGG激光制备后的牙体抗剪切强度高于高速手机制备后的牙体 ,Er,Cr:YSGG激光制备牙体可以提高牙体的黏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 Cr:YSGG激光 抗剪切强度
下载PDF
牙齿的邻面状态与牙周探诊深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凌丽 刘艳君 +1 位作者 张洪新 武志强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1-43,共3页
本实验对508例后牙牙周组织的健康状态进行临床检查,测量牙周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水平,并记录相应的牙齿邻面状态.结果得出:牙齿邻面有充填体悬突和充填体合并继发龋的牙周探诊深度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牙齿的邻面有龋病和不良... 本实验对508例后牙牙周组织的健康状态进行临床检查,测量牙周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水平,并记录相应的牙齿邻面状态.结果得出:牙齿邻面有充填体悬突和充填体合并继发龋的牙周探诊深度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牙齿的邻面有龋病和不良固位体牙周探诊深度较对照组有增加(P<O.05);牙齿的邻面有良好充填体牙周探诊深度较对照组无显著增加(P>0.05).牙齿邻面充填体悬突和充填体合并继发龋的牙周探诊深度及附着水平大于3mm所占百分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表明:牙齿的邻面状态与牙周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有关.牙齿邻面充填体悬突、邻面龋是影响牙周组织健康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邻面状态 牙周探诊深度 牙周病
下载PDF
老年人隐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欣梅 赵红利 韩淑坤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评价老年人隐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4例隐裂牙进行综合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结果:114颗隐裂牙中,根管治疗全冠修复的有效率为92.86%,充填治疗组有效率为87.5%。结论:综合治疗可以保留牙体组织并恢复咬合力,是老年人隐... 目的:评价老年人隐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4例隐裂牙进行综合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结果:114颗隐裂牙中,根管治疗全冠修复的有效率为92.86%,充填治疗组有效率为87.5%。结论:综合治疗可以保留牙体组织并恢复咬合力,是老年人隐裂牙治疗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牙隐裂 根管疗法
下载PDF
种植义齿龈沟液中IL-6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成 张媛媛 +1 位作者 艾红军 杨彦昌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3年第4期156-159,共4页
目的 :探讨种植义齿龈沟液IL-6浓度同种植义齿周围组织状态的关系 ,评价其作为种植义齿周围炎诊断的客观指标的意义。方法 :将86颗种植义齿按临床及影象学标准分为健康种植义齿 (HI)、种植义齿粘膜炎 (MI)和种植义齿周围炎 (PI)三组 ,... 目的 :探讨种植义齿龈沟液IL-6浓度同种植义齿周围组织状态的关系 ,评价其作为种植义齿周围炎诊断的客观指标的意义。方法 :将86颗种植义齿按临床及影象学标准分为健康种植义齿 (HI)、种植义齿粘膜炎 (MI)和种植义齿周围炎 (PI)三组 ,滤纸条法收集龈沟液 ,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龈沟液IL-6水平的检测。结果 :(1)三组种植义齿龈沟液IL -6浓度分别是HI为1.74±0.66ng/ml,MI为3.53±1.57ng/ml,PI为10.36±6.45ng/ml。(2)三组的IL-6浓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其中PI的IL-6浓度大于HI和M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HI和MI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3)IL-6浓度水平同各临床指标都呈显著正相关 ,同PLI为 (r=0.57;P<0.01),同mBI为 (r=0.67;P<0.01),同PD为 (r=0.54;P<0.01),同BL为 (r=0.64;P<0.01)。 (4)当以IL-6浓度大于6.0ng/ml作为诊断种植义齿周围炎的标准时 ,诊断实验的敏感度=79 % ,特异度=72% ,阳性预测值=63% ,阴性预测值=76%。结论 :龈沟液中IL-6浓度的测量可作为诊断种植义齿周围炎的一个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义齿 龈沟液 IL-6 诊断 牙周炎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应用氟磷酸凝胶和2%氟化钠溶液预防学生第二恒磨牙龋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艳君 张桂荣 丛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1年第2期170-171,共2页
目的观察氟磷酸凝胶(APFI)和2%氟化钠溶液(NaF)预防学生第二恒磨牙龋病的效果。方法将135名学生的392颗第二恒磨牙随机分为3组:A组45名学生135颗目标牙,B组45名学生131颗目标牙和C组45名学生126颗目标牙。B组涂布APFI、C组涂布2%NaF溶... 目的观察氟磷酸凝胶(APFI)和2%氟化钠溶液(NaF)预防学生第二恒磨牙龋病的效果。方法将135名学生的392颗第二恒磨牙随机分为3组:A组45名学生135颗目标牙,B组45名学生131颗目标牙和C组45名学生126颗目标牙。B组涂布APFI、C组涂布2%NaF溶液涂布第二恒磨牙,于涂布2年后进行龋病情况的观察,并对比两种材料预防龋病的效果。结果 2年后B组+C组与A组龋齿患病率分别为14.98%和32.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与C组龋齿患病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龋病的发生与氟化物对牙釉质的作用有相关性,氟化物对龋病的预防有良好的作用,局部涂布氟化物可以大大降低龋齿的发病率,是一种预防龋病的良好措施,且APFI的预防效果优于2%NaF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预防和控制 牙釉质 氟化物 外用 儿童保健
下载PDF
CEREC全瓷嵌体修复龋坏后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康艳 孙冰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11期1564-1566,共3页
目的本研究将CEREC全瓷嵌体用于大面积龋坏的活髓后牙牙冠的修复,对其制作及修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用56例82颗牙冠大面积龋坏牙髓完好的前磨牙和磨牙,使用CEREC全瓷嵌体来修复牙冠,修复后1年和3年时进行追踪观察其临床疗... 目的本研究将CEREC全瓷嵌体用于大面积龋坏的活髓后牙牙冠的修复,对其制作及修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用56例82颗牙冠大面积龋坏牙髓完好的前磨牙和磨牙,使用CEREC全瓷嵌体来修复牙冠,修复后1年和3年时进行追踪观察其临床疗效,用改良的USPHS标准对修复牙进行检查和临床评价。结果修复后1年瓷嵌体的各项指标达到A标准的有78%,修复后3年全瓷嵌体的各项指标达到A标准的有76%。结论CEREC全瓷嵌体用于大面积龋坏的活髓后牙牙冠的修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瓷嵌体 CEREC 后牙
下载PDF
p16蛋白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9
作者 钟鸣 王洁 +1 位作者 王兆元 蒋立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7-188,194,共3页
目的 :研究成釉细胞瘤 (ameloblastoma,AB)星网状层细胞增殖与分化的特点 ,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 p16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40例AB ,其中原发 17例 ,复发 16例 ,恶变 7例。此外用口腔粘膜鳞癌 4例 ,淋巴结转移癌 2... 目的 :研究成釉细胞瘤 (ameloblastoma,AB)星网状层细胞增殖与分化的特点 ,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 p16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40例AB ,其中原发 17例 ,复发 16例 ,恶变 7例。此外用口腔粘膜鳞癌 4例 ,淋巴结转移癌 2例 ,基底细胞癌 7例作对照观察。结果 :40例AB的 p16蛋白的缺失率为 5 2 .5 % ,其中 ,原发AB 2 9.4% ,复发AB 6 2 .5 % ,恶变AB 85 .7%。 3组间P <0 .0 5。p16蛋白多在已发生角化的上皮样细胞当中有弱表达 ,但在星网状层中原始胚胎样细胞多表达为阴性。结论 :AB的发生与 p16蛋白的缺失有关。随着复发与恶变的变化 ,p16蛋白缺失率增加 (P <0 .0 5 ) ,具有显著性意义。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细胞的分化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蛋白 成釉细胞瘤 牙原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在牙菌斑及胃粘膜分布研究
10
作者 王红杨 潘亚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牙菌斑及胃粘膜分布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80 例慢性胃溃疡患者的牙菌斑及胃粘膜组织进行Hp 检测。结果:48 例胃粘膜Hp 阳性的患者中12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牙菌斑及胃粘膜分布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80 例慢性胃溃疡患者的牙菌斑及胃粘膜组织进行Hp 检测。结果:48 例胃粘膜Hp 阳性的患者中12 例牙菌斑Hp 阳性;胃粘膜Hp 阴性的患者无一例牙菌斑Hp 阳性;胃Hp 阳性检出率大于牙菌斑。结论:幽门螺杆菌不仅存在于胃粘膜组织中,也存在于口腔牙周组织中。提示牙菌斑可能是Hp 的重要寄居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牙菌斑 胃粘膜 分布
下载PDF
三种根管冲洗剂抗菌效果的比较
11
作者 任国亨 刘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801-801,共1页
关键词 根管冲洗剂 抗菌效果 治疗远期疗效 根管内细菌 临床医师 根管治疗 炎症反应 治疗过程 次氯酸钠 洗必泰
下载PDF
不同保髓法治疗龋源性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的短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景然 邵扬 吴刘中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3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活髓保存治疗龋源性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的短期疗效,并分析其与人口学指标、临床指标、龋齿深层腐质及微生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因深龋引起的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22... 目的探讨活髓保存治疗龋源性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的短期疗效,并分析其与人口学指标、临床指标、龋齿深层腐质及微生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因深龋引起的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220例,根据术中露髓情况分为直接盖髓术组(73例)、间接盖髓术组(73例)、活髓切断术组(74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短期疗效,并分析不可复性牙髓炎保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经术后3个月随访,成功202例,失败18例,活髓保存术的总体成功率为91.82%。三组活髓保存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的腐质颜色、腐质质地、龋齿微生物与活髓保存治疗预后相关(P<0.05),而性别、牙位、洞形、冷刺激痛、冷刺激延缓痛、热刺激痛、热刺激延缓痛、自发痛、夜间痛、叩痛、牙髓电活力差值、治疗方案与活髓保存术预后无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龋源性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的腐质颜色(浅黄/黄色)、腐质质地(软)、龋齿微生物(乳酸杆菌属明显增加)是影响活髓保存术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活髓保存治疗龋源性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的短期疗效佳,腐质颜色、腐质质地、龋齿微生物是影响其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不可复性牙髓炎 保髓治疗术 短期疗效 预后
下载PDF
两种黏结剂加复合树脂充填修复乳前牙环状龋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艳君 张桂荣 丛芳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621-622,共2页
目的评价两种黏结剂加复合树脂充填修复乳前牙环状龋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沈阳市口腔医院口腔内科就诊的乳前牙环状龋患儿60例(共178颗患牙),分别应用自酸蚀牙本质黏结剂加复合树脂充填(A组)和新型混合型黏结剂加复... 目的评价两种黏结剂加复合树脂充填修复乳前牙环状龋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沈阳市口腔医院口腔内科就诊的乳前牙环状龋患儿60例(共178颗患牙),分别应用自酸蚀牙本质黏结剂加复合树脂充填(A组)和新型混合型黏结剂加复合树脂充填(B组),随访观察1年后进行评估。结果 B组的充填体固位性、边缘密合性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混合型黏结剂加复合树脂充填修复乳前牙环状龋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环状龋 混合型黏结剂 自酸蚀牙本质黏结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