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或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和预后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贺 王丽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目的:比较单纯栓塞与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前交通微小动脉瘤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单纯栓塞组22例和支架辅助栓塞组20例,比较2组术后即刻和随访12个月栓塞程度和动脉瘤复发,及术中并发症... 目的:比较单纯栓塞与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前交通微小动脉瘤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单纯栓塞组22例和支架辅助栓塞组20例,比较2组术后即刻和随访12个月栓塞程度和动脉瘤复发,及术中并发症。结果:支架栓塞组完全栓塞7例,次全栓塞5例,部分栓塞8例;单纯栓塞组完全栓塞9例,次全栓塞11例,部分栓塞2例;与支架栓塞组比,单纯栓塞组的栓塞程度较高(P=0.049)。术后12个月,37例患者进行造影复查,结果显示支架栓塞组完全栓塞16例,次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单纯栓塞组完全栓塞8例,次全栓塞6例,部分栓塞4例;与支架栓塞组比,单纯栓塞组的栓塞程度较低(P=0.040)。与单纯栓塞组比,架辅助栓塞组术后12个月复发率和不良事件较少(P<0.05)。结论:与单纯栓塞比,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可提高栓塞率、减少复发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微小动脉瘤 栓塞 支架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及CT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丽滨 张贺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7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经TCD检查,对照组经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异常检出...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经TCD检查,对照组经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异常检出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频谱异常等)为91.0%,明显高于对照组异常检出率(腔隙性梗死灶)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检查能够显著反映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灶区域血流动力学异常情况,临床价值显著。结论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行TCD检查其异常检出率较之CT检查更高,所显示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更加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经颅多普勒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与CTA运用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丽滨 张贺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0期54-55,共2页
目的比较颈动脉超声与颈部多排CT血管造影(CT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动脉超声和CTA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优缺点。结果超声检查出左侧狭窄10例,右侧... 目的比较颈动脉超声与颈部多排CT血管造影(CT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动脉超声和CTA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优缺点。结果超声检查出左侧狭窄10例,右侧狭窄9例,双侧狭窄21例,与CTA检查出的10、11、19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与超声对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3例,并经脑血管造影(DSA)证实,但在CTA检查中被诊断为完全闭塞。结论超声与CTA在评价血管狭窄程度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斑块检出率差异不大,但对于重度狭窄超声检查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颈部多排CT血管造影 脑梗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冠状动脉斑块CT血管造影征象与血清RANTES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王丽滨 张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2期1705-170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CT血管造影(CTA)征象与血清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RANTES)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26例作为观察组,均经过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确诊。根据获得的冠状动脉斑块CT值不同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CT血管造影(CTA)征象与血清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RANTES)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26例作为观察组,均经过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确诊。根据获得的冠状动脉斑块CT值不同将患者分为非钙化斑块组(68例),混合斑块组(73例)及钙化斑块组(85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RANTES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冠心病患者粥样斑块CT值与血清RANTES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血清RANTE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及钙化斑块组CT值依次升高(P<0.05),Gensini积分、血清RANTES水平依次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粥样斑块CT值与血清RANTES水平呈负相关(r=-0.720,P<0.05)。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可知,CT高值组生存率高于CT低值组,血清RANTES高表达组生存率高于血清RANTES低表达组。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CTA征象反映的斑块性质与血清RANTES水平密切相关,二者对判断冠状动脉斑块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CT血管造影 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宏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20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2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和X线诊断。对比多层螺旋CT和X线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有效平均剂量为5.45 mSv。多层螺旋CT诊断出腹腔感染22例,肠...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2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和X线诊断。对比多层螺旋CT和X线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有效平均剂量为5.45 mSv。多层螺旋CT诊断出腹腔感染22例,肠道肿瘤12例,肠粘连25例,疝气15例,血供不足8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X线诊断出腹腔感染19例,肠道肿瘤10例,肠粘连22例,疝气12例,血供不足5例,诊断符合率为82.93%;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梗阻患者选择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其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确诊结果无差异,明显优于X线诊断结果,不会产生较多的辐射剂量,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肠梗阻 X线诊断
下载PDF
CT和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果对比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雷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4期96-98,共3页
目的分析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60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进行CT诊断与MRI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技术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例疑似急... 目的分析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60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进行CT诊断与MRI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技术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15例为阳性,45例为阴性。MRI诊断准确率为96.67%(58/60),CT诊断准确率为81.67%(49/60)。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的灵敏度为93.33%(14/15),高于CT诊断的33.33%(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与CT诊断的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过程中,为患者实施MRI诊断的效果要明显好于CT诊断,所以能够在临床推广,以此为患者诊断效果控制奠定基础,提升患者临床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核磁共振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方法
下载PDF
对比CT、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宏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24期86-87,共2页
目的对比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方法3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MRI和CT诊断,并将最终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I和CT的诊断价值。结果MRI诊断出股骨头坏死患者35例(97.22%),CT诊断出股... 目的对比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方法3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MRI和CT诊断,并将最终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I和CT的诊断价值。结果MRI诊断出股骨头坏死患者35例(97.22%),CT诊断出股骨头坏死患者32例(88.89%);MRI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诊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通过MRI和CT诊断都能实现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都能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行的影像学依据,但相对于CT而言,MRI的诊断效率较高,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CT 股骨头坏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宏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22期66-68,共3页
目的评价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手段诊断的价值。方法42例确诊为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患者,在确诊之前均进行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以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 目的评价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手段诊断的价值。方法42例确诊为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患者,在确诊之前均进行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以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T)等相关的图像后处理。对患者的骨折类型根据多层螺旋CT后处理3D重建技术的诊断结果进行诊断,比较3D重建与MPR诊断准确率。结果通过3D重建进行检查,共检查出13例患者为外侧平台骨折,12例患者为内侧平台骨折,10例患者为平台中线踝间隆突/前、后边缘骨折,3D重建共诊断出35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的准确率为83.33%;3D重建诊断外侧平台、内侧平台、平台中线踝间隆突/前、后边缘骨折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MPR对患者进行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16例患者为外侧平台骨折,14例患者为内侧平台骨折,12例患者为平台中线踝间隆突/前、后边缘骨折,共诊断出42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准确率为100.00%。MPR诊断准确率高于3D重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隐匿性骨折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检查手段,虽然对患者进行MPR的检查能有效提升对患者检查的准确率,但建议为患者综合进行MPR和3D重建,以便提升整体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 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