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的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董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9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的治疗。方法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侧隐窝狭窄,其中椎间孔内型3例,椎间孔外型5例。采用单侧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TILF)术治疗。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的治疗。方法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侧隐窝狭窄,其中椎间孔内型3例,椎间孔外型5例。采用单侧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TILF)术治疗。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本组优6例,良1例,可1例。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的患者采用单侧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ILF)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内型 椎间孔外型
下载PDF
骨桥蛋白、软骨寡聚基质蛋白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的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董明 贾东升 孙晓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3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骨桥蛋白(OPN)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性病变(IL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RA患者,根据肺功能检查和肺部高分辨率CT判断其是否合并肺间质性病变分为单纯RA组(A组,n=62)...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骨桥蛋白(OPN)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性病变(IL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RA患者,根据肺功能检查和肺部高分辨率CT判断其是否合并肺间质性病变分为单纯RA组(A组,n=62)和RA-ILD组(B组,n=38),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C组,n=32)。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OPN和COMP水平的变化以及绘制ROC曲线比较OPN和COMP对RA-ILD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患者血清OPN和COMP水平的比较结果为:B组>A组>C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绘制ROC曲线分析得出血清OPN和COMP以及二者联合对RA-ILD的诊断AUC分别为:0.738、0.684、0.712,敏感性分别为:73.7%、50.2%、71.1%,特异性分别为:72.6%、75.3%、78.5%。【结论】血清OPN和COMP水平在RA-ILD患者中明显升高,对RA-ILD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并发症 肺疾病/并发症 骨桥蛋白质
下载PDF
交替压力引流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明 侯鹏飞 赵东云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讨交替压力引流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术后持续负压引流(负压组)和术后交替压力引流(交替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 【目的】探讨交替压力引流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术后持续负压引流(负压组)和术后交替压力引流(交替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引流量及引流总量,术前及术后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0~12h、12~24 h、24~48h、48~96h,交替组患者的引流量和术后引流总量均显著低于负压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72h,交替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负压组患者(P<0.05);术后24h、96h,两组患者的平均体温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替组的术后下地时间及并发症发病率与负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应用交替压力引流,可有效减少引流量,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引流术
下载PDF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和钢板螺钉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志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31期55-56,共2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和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选取在我院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依据接受内固定方式分成2组,即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组(微创组,n=45例)和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组(传统组...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和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选取在我院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依据接受内固定方式分成2组,即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组(微创组,n=45例)和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组(传统组,n=42例),分析两组手术指标、骨折愈合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微创组手术耗费时间(94.63±11.24)min,手术出血量(91.06±15.68)mL,住院时间(13.56±4.25)d,临床骨折愈合时间(4.61±2.54)个月,术后并发症率(4.44%)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手术后6个月,微创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传统组76.19%(χ~2=12.356,P<0.05)。结论与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相比,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具有骨折愈合快、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 钢板螺钉内固定 四肢骨折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复合筋膜皮瓣在修复足踝与足跟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时的应用
5
作者 董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1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复合皮瓣在修复足踝、足跟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腓肠神经小静脉复合皮瓣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6例。结果6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及皮下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5例经3个月~1...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复合皮瓣在修复足踝、足跟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腓肠神经小静脉复合皮瓣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6例。结果6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及皮下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5例经3个月~1年以上随访,患者运动功能无影响,皮瓣有痛觉,耐磨。结论腓肠神经小静脉复合皮瓣适合修复足踝、跟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 复合皮瓣 皮肤缺损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志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33期117-118,共2页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找到四肢骨折的较好固定方式。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照固定手术方式的...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找到四肢骨折的较好固定方式。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照固定手术方式的不同加以分组,实验组58例,以MIPPO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56例,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ORIF)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发热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天数、手术时间、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骨折愈合率(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69.64%)(P<0.05),实验组骨折愈合天数(78.64±12.13)d、住院天数(9.56±4.15)d、手术发热时间(3.81±1.29)h和手术时间(1.48±0.57)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并发症率(10.34%)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MIPPO适用于四肢骨折的固定治疗,是一种有助于患者四肢愈合、并发症率较少、骨折愈合天数、手术发热时间、住院天数、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的有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钢板内固定术 四肢骨折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心理护理在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7
作者 王丽娜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6期62-63,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对于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干骨折的患者80例,根据围手术期给予护理的方法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 目的: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对于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干骨折的患者80例,根据围手术期给予护理的方法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组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以后的焦虑情况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量,将2组患者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减轻的状况优于单纯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于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间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其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对患者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股骨干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常规护理
下载PDF
人工排痰与机械排痰对骨科手术后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应用的舒适度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丽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6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人工排痰与机械排痰对于骨科手术以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舒适度的对比。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外科老年患者80例,根据在手术以后的护理过程中的排痰方式不同将其平均... 目的:观察分析人工排痰与机械排痰对于骨科手术以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舒适度的对比。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外科老年患者80例,根据在手术以后的护理过程中的排痰方式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采用机械排痰法)和对照组(采用人工排痰法),每组各40例患者,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进行排痰以后的血液氧饱和度(SaO_2),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_2)以及排痰量,将两组患者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机械排痰的实验组患者排痰以后的血液氧饱和度(SaO_2),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_2)以排痰量的指数均明显优于采用人工排痰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排痰相比于人工排痰对于骨科手术以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和舒适度方面具有着显著的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排痰 机械排痰 骨科手术 老年患者
下载PDF
带大转子血管骨瓣移植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董明 贾东升 孙晓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带大转子血管骨瓣移植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髋关节功能受限患者,按照其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髋关节置换术组(A组)及带大转子血管骨瓣移植术组(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 目的探讨带大转子血管骨瓣移植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髋关节功能受限患者,按照其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髋关节置换术组(A组)及带大转子血管骨瓣移植术组(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一般情况,对患者行术后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不同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手术时间[(150.4±25.3)min比(122.3±30.4)min,P<0.001]以及术中出血量[(384.6±65.5)ml比(300.8±65.4)ml,P<0.001]显著多于B组;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3±0.5)周比(5.2±0.8)周,P<0.001]显著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后以及术后6月行Harris评分,发现A组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1年时,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24个月,发现B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4个月,发现两组未发现植入物感染,A组切口感染2例,B组1例。B组术后发现髋关节功能较差,再行手术2例,而A组仅1例再行手术治疗。A组术后2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而B组仅1例出现固定螺钉松动。A组术后发现1例患者较对侧肢体缩短,两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9%比22.2%,P=0.39)。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及带大转子血管骨瓣移植术均能有效恢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髋关节功能。髋关节置换术短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带大转子血管骨瓣移植术好,但带大转子血管骨瓣移植术长期疗效较髋关节置换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髋关节置换 带血管骨瓣移植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志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2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ipolar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BFHR)和同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对比。方法:回顾选择在本院接受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105例,根据...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ipolar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BFHR)和同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对比。方法:回顾选择在本院接受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105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BFHR组52例,THR组53例,观察两组临床指标,并于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远期疗效。结果:BFHR组下床活动时间(18.05±1.87)d、手术时间(83.49±16.54)min、术中出血量(215.82±32.16)mL、术后引流量(183.45±19.35)mL、术中输血量(163.82±18.85)mL显著低于THR组(P均<0.05);术后1个月,BFHR组Harris评分(70.19±10.45)分和THR组(74.34±11.56)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BFHR组Harris评分(76.54±12.71)分显著低于THR组(89.15±13.45)(P<0.05)。结论:BFHR与THR在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各有利弊,相对而言,BFHR短期疗效较好,THR长期疗效较好,临床应按照患者实际选取相应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远期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