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latonin对大鼠肝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建一 张文海 +2 位作者 周勇 杨军 秦毅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880-885,共6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大鼠肝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50只健康♂Wistar大鼠(质量190-210 g,6-7周龄),随机分为褪黑素处理组(Mel)、酒精溶媒对照组(Alc)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均为60 min,之后每组...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大鼠肝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50只健康♂Wistar大鼠(质量190-210 g,6-7周龄),随机分为褪黑素处理组(Mel)、酒精溶媒对照组(Alc)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均为60 min,之后每组分别按再灌注后30 min、1、6、12、24 h采集标本.M组(20 mg/kg)于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melatonin;A组采取与Mel组相同浓度的酒精液,N 组则注射同比例的生理盐水.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肝组织过氧化的终产物-丙二醛(MDA),对肝组织进行HE染色及ICAM- 1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Mel组在再灌注后各时点的ALT均显著低于Alc及NS 对照组(aP<0.05),且Alc组与NS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Mel组在再灌注后6、12、24 h时点的MDA显著低于Alc 及NS对照组(aP<0.05),且各时点内Alc组与NS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Mel组在再灌注后12、24 h时点的SOD显著高于Alc及NS对照组(cP<0.05),且各时点内Alc组与NS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Mel组在再灌注后各时点ICAM- 1染色的阳性细胞率均显著低于Alc组和NS组(aP<0.05), 且每时点内的Alc组与NS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外源性Mel可以抑制再灌注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加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减少肝组织MDA的浓度,抑制肝组织ICAM-1蛋白的表达, 对缺血再灌注肝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TONIN 大鼠 肝再灌注损伤 肝组织 肝病 排斥反应
下载PDF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5期52-55,共4页
目的探究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单纯腹腔镜胆囊切术除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方法98例胆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以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以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 目的探究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单纯腹腔镜胆囊切术除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方法98例胆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以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以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52.33±4.19)min短于对照组的(95.29±9.41)min,术中出血量(40.23±10.11)ml少于对照组的(69.60±13.2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胃泌素水平(90.43±8.20)ng/L低于对照组的(102.17±10.31)ng/L,胃动素水平(132.33±8.17)ng/L高于对照组的(113.20±6.0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较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加符合微创理念,可提高胆结石手术效果,保护胃肠正常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胆结石 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 术后恢复 并发症
下载PDF
外剥内扎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究外剥内扎术(MMH)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混合痔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MMH治疗,观察组采用PPH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康复相关指标、术... 目的 探究外剥内扎术(MMH)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混合痔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MMH治疗,观察组采用PPH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康复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比较两组复发情况及肛门功能。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32.00±7.48)min、术后持续疼痛时间(1.85±0.37)d、住院时间(3.59±1.04)d均短于对照组的(37.12±6.35)min、(2.84±0.49)d、(4.90±1.15)d,术中出血量(7.33±2.11)ml少于对照组的(15.21±4.9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63%低于对照组的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2.33%低于对照组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肛管高压带长度长于对照组,肛管静息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混合痔患者手术治疗中,与MMH相比, PPH可显著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远期肛门功能理想,复发率更低,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下载PDF
低位切开联合引流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鑫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17期12-13,16,共3页
目的:观察低位切开联合引流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高位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联合高位挂线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低位切开联合引流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低位切开联合引流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高位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联合高位挂线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低位切开联合引流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出院时、术后3个月括约肌功能指标[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肛门最大缩榨压(MSP)及肛管静息压(ARP)]水平。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3 d和术后1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ESP水平均高于出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MSP、ARP水平均低于出院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切开联合引流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患者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降低VAS评分,以及改善括约肌功能指标水平,优于低位切开联合高位挂线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瘘 低位切开 引流挂线 括约肌功能 疼痛
下载PDF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超声刀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聪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4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超声刀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97例)和试验组(103例)。给予对照组传统甲状腺手术... 目的探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超声刀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97例)和试验组(103例)。给予对照组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给予试验组超声刀开放甲状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超声刀开放甲状腺手术能够帮助患者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同时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各方面优于传统的甲状腺手术,值得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甲状腺手术 超声刀开放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手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小切口手术和开腹手术在阑尾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4期25-26,2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和开腹手术在阑尾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阑尾炎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以开腹手术为治疗方案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以小切口手...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和开腹手术在阑尾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阑尾炎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以开腹手术为治疗方案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以小切口手术为治疗方案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状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应激反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CRP、PCT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小切口手术对患者的伤害较小,有助于减少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开腹手术 阑尾炎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下载PDF
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临床效果对比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聪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期123-124,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80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80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手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止痛药使用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1.55±5.26)min、术中出血量(30.64±6.35)mL、手术切口长度(1.12±0.17)cm优于对照组[(56.52±7.24)min,(80.53±7.35)mL,(12.02±2.2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5.33±2.78)h、住院时间(5.27±0.85)d、并发症发生率(0.91%)、止痛药使用率(6.36%)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26.57±4.40)h,(8.19±1.35)d,7.14%,3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 腹腔镜 开腹手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聪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5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改良根治手术治疗)和研究组(80例,保乳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目的分析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改良根治手术治疗)和研究组(80例,保乳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表中躯体功能和生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保乳手术 临床效果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在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3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在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于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胆囊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列入对照组,将行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的40例患者列...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在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于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胆囊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列入对照组,将行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的40例患者列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MG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胆囊炎患者的安全性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安全性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0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80例在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80例在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列入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列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和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脂肪酶、白细胞介素、血清淀粉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抗胰岛素蛋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脂肪酶、白细胞介素、血清淀粉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抗胰岛素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显著,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肛门排气、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血清炎性因子 临床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