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78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虹 徐文祥 袁亚娜 《当代医学》 2022年第6期10-13,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478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病理诊断中遇到的问题。结果478例活检组织明确诊断357例,占74.69%;357... 目的分析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478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病理诊断中遇到的问题。结果478例活检组织明确诊断357例,占74.69%;357例明确诊断患者中,良性病变61例,占17.09%,主要包括肺结核病、肺曲霉病、尘肺、慢性炎症、炎性假瘤、肺囊性病变、硬化性肺细胞瘤;恶性病变296例,占82.91%,主要包括原发性肺癌、转移癌、恶性间皮瘤;478例患者出现8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准确性高、并发症少,可为临床鉴别区分肺部良恶性病变、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病理学依据。但由于组织材料所限,在病理诊断中需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资料、免疫组化标记,以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穿刺活检 病理诊断 肺部占位性病变
下载PDF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与CT表现及临床特征
2
作者 袁亚娜 杨虹 徐文祥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1期155-157,共3页
目的分析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CT表现及病理特征,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方法以回顾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整理概括其病理、临床特征,同时... 目的分析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CT表现及病理特征,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方法以回顾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整理概括其病理、临床特征,同时依据国际胸腺肿瘤标准术语、癌症联合会及胸腺上皮肿瘤TNM分期体系,对18例患者CT资料进行全方位分析,实施分期。结果18例患者中未见并发内分泌表现者。病理结果:肿瘤均位于前纵膈,肿瘤直径4.5~14.0 cm,平均直径8.8 cm;病灶主要包括分叶状14例,类圆形4例,囊变坏死13例,钙化4例;切面灰白色或暗红色:对其中14例采取增强扫描,结果发现轻度强化3例、中高度强化11例,伴瘤内血管10例;纵膈结构波及数量达17例,肿瘤累及毗邻肺组织10例;胸内外转移数目之比10∶8;分期:Ⅰ期2例(占比11.11%)、ⅢA期5例(占比为27.78%)、ⅣB期11例(占比为61.11%);组织病理亚型:包括不典型类癌14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例,小细胞癌2例;6例术后随访,仅有1例转移。结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类癌和不典型类癌可无症状或局部症状,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小细胞癌有局部症状,易侵犯邻近器官及转移,CT特征主要有纵膈区存有较大肿块,钙化不多见,常有坏死囊表现,极易累及周边,与其病理、临床特征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病理特征 CT表现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于淼 陈晓玲 +4 位作者 张瀛丹 李孝琪 乌兰图雅 张彬彬 门桐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期92-95,111,共5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就诊的161例NSCLC患者,均接受一线EGFR-TKIs治疗,按照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就诊的161例NSCLC患者,均接受一线EGFR-TKIs治疗,按照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32例)和预后良好组(129例)。收集并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白蛋白、呼吸双相平均肺密度比值(MLD E/I)、呼吸双相体素指数介于-850 HU到-950 HU肺容积占总肺容积百分比的变化量(VI_(-850/-950)E-I)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D-L1、血清CEA、血清白蛋白是EGFR-TKIs治疗后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D-L1、血清CEA、血清白蛋白与EGFR-TKIs治疗后NSCLC患者的预后情况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宫颈液基薄片细胞检测诊断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宁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21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薄片细胞检测诊断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90例门诊行宫颈病变检查患者,同时行宫颈液基薄片细胞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细胞组织学检查。以阴道镜下宫颈细胞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宫颈液基薄片细胞检测的诊断结果。...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薄片细胞检测诊断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90例门诊行宫颈病变检查患者,同时行宫颈液基薄片细胞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细胞组织学检查。以阴道镜下宫颈细胞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宫颈液基薄片细胞检测的诊断结果。结果按照两种检测病变分级的准确性,宫颈液基薄片细胞检测与组织学检测诊断允许相差一级的原则,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符合率为90.24%,高度鳞状上皮细胞符合率为53.57%,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符合率为56.86%,鳞状细胞癌符合率为100.00%。结论宫颈液基薄片细胞检测对宫颈癌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液基薄片细胞检测 宫颈癌 阴道镜下宫颈细胞组织学检查 临床意义
下载PDF
18例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虹 蒋冰 +4 位作者 刘骞 石玲玲 黄波 张清富 高小卓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28-234,共7页
目的提高对垂体细胞瘤的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病理、临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位于鞍内或鞍上的18例垂体细胞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其中男女各9例,年龄11~69岁,中位年龄44岁。免疫组化观察CK、EMA、Vim、S-100... 目的提高对垂体细胞瘤的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病理、临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位于鞍内或鞍上的18例垂体细胞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其中男女各9例,年龄11~69岁,中位年龄44岁。免疫组化观察CK、EMA、Vim、S-100、GFAP、TTF-1、CD56、Syn、CgA、Ki-67表达情况。结果肿瘤细胞呈双极性梭形或纺锤状,弥漫性纤维束状、漩涡状或席纹状排列,肿瘤细胞界限不清,小核仁或未见核仁,未见核分裂。肿瘤细胞核弥漫性强阳性表达TTF-1、Vim、S-100,灶状胞浆表达EMA,弱表达GFAP,阴性表达CK、CD56、Syn、CgA;Ki-67增殖指数1%~5%。结论垂体细胞瘤是鞍区低级别胶质细胞瘤,发病年龄广泛,病理组织形态学包括梭形和上皮样两种亚型,双极性梭形为主,瘤细胞核弥漫性强表达基底前脑相关肿瘤标记TTF-1,首选手术治疗,不完全切除有复发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细胞瘤 TTF-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TCT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丁宁宁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3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究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在宫颈癌前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妇科接受宫颈癌筛查检查及治疗的女性病例资料3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受检者均进行HPV-DNA、TCT检测,... 目的:探究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在宫颈癌前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妇科接受宫颈癌筛查检查及治疗的女性病例资料3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受检者均进行HPV-DNA、TCT检测,若一项结果为阳性则该名患者进行阴道镜下病理组织活检。结果: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项目检测结果,TCT检测灵敏度(73.96%)、特异度(70.23%),HPV-DNA检测灵敏度(81.25%)、特异度(55.77%),联合检测对比TCT检测灵敏度、HPV-DNA检测特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及HPV-DNA检测均有一定局限性,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将大大提高检出率,是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一种更有效的临床检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T HPV-DNA 宫颈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计算机图像分析与人工计数方法在肺癌EGFR免疫组化中的对比研究
7
作者 丁宁宁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第21期98-99,133,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图像分析取代人工计数方法在肺癌EGFR免疫组化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7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行EGFR免疫组化检查的101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47例,女54例,年龄39~79岁,平均(61.51±5.53)岁... 目的:探讨计算机图像分析取代人工计数方法在肺癌EGFR免疫组化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7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行EGFR免疫组化检查的101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47例,女54例,年龄39~79岁,平均(61.51±5.53)岁,根据EGFR蛋白表达情况,比较计算机图像分析与人工计数方法的差异性。结果:在高倍镜(×400)下,人工计数的染色程度平均比值(43.61)较图像采集分析计算的染色程度的平均比值(0.137)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方法的一致率为87.93%,Kappa值为0.71,处于0.4~0.7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癌EGFR蛋白表达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检测所得结果和人工计数方法的结果一致性较好,但计算机图像分析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图像分析 人工计数方法 肺癌 EGFR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