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何欣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7期77-79,共3页
目的探究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我院诊治的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4例。对... 目的探究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我院诊治的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巴氯芬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中,采用巴氯芬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巴氯芬 卡马西平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脑卒中后癫痫5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慧婕 王林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0期151-151,154,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本院从2006年1月~2008年12月所收治脑卒中后首次发作癫痫患者51例,分别对其卒中性质、卒中部位、发作类型、发作时间进行分析。结果:癫痫发生与卒中性质、部位及其发作类型、部位...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本院从2006年1月~2008年12月所收治脑卒中后首次发作癫痫患者51例,分别对其卒中性质、卒中部位、发作类型、发作时间进行分析。结果:癫痫发生与卒中性质、部位及其发作类型、部位均有关。全面性发作多见于皮层病灶,而皮层下多为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多见于出血性病灶而部分性发作多见于缺血性病灶;迟发型癫痫中缺血性病灶多见,迟发型癫痫中全面性发作多于部分性。结论:提高对脑卒中后癫痫的认识,对脑卒中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困难,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癫痫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欣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5期80-82,共3页
目的评估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诊治的8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 目的评估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诊治的8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试验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MSE评分、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9.30%vs.4.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中,采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用药方案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认知状态,提高其生活能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盐酸多奈哌齐 尼莫地平 认知水平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苑园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Hcy,及脑梗死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三酰甘油(TG)、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Hcy,及脑梗死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糖等。结果研究组患者的Hcy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患者中正常组、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的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TG、TC、LDL、血糖等指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升高与急性脑梗死发病有关,时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0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苑园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7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并观察其对血小板以及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自2008年1月~12月收集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用奥扎格雷钠,对照组36例用...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并观察其对血小板以及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自2008年1月~12月收集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用奥扎格雷钠,对照组36例用灯盏花素注射液,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并于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平均体积。结果:治疗组起效快、疗效高,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均减少,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起效快、疗效好,并有降低血小板及平均血小板体积的作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奥扎格雷钠
下载PDF
无症状脑梗死65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苑园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无症状脑梗死 临床分析 急性脑卒中 CT扫描检查 临床表现 临床资料 梗死灶 陈旧性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渗性昏迷58例分析
7
作者 王慧婕 王林 《中外医疗》 2010年第10期70-70,共1页
我们分析了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于我科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渗性昏迷58例,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高渗昏迷
下载PDF
脑梗死后不同类型失语与局部脑血流的相关研究
8
作者 苑园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5期53-54,共2页
目的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脑血流显像可间接反应大脑的动能活动,对研究失语的中枢定位及鉴别诊断有意义,并可能帮助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本研究探讨卒中后不同类型的失语与局部脑血流(rCBF)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1例经CT或... 目的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脑血流显像可间接反应大脑的动能活动,对研究失语的中枢定位及鉴别诊断有意义,并可能帮助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本研究探讨卒中后不同类型的失语与局部脑血流(rCBF)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1例经CT或MRI确诊的左侧半球单一病灶的脑梗死患者行SPECT检查,观察局部脑血流(rCBF)改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并按北京大学高素荣汉语成套检测法(ABC)进行失语检测,记录失语评分,并进行分类,分析局部脑血流与失语类型及语言功能评分的关系。结果 51例患者均有左侧大脑皮质灌注不足的表现,不同的语言功能障碍与相应区域的脑血流低灌注有关,与颞叶的关系尤为密切;失语严重程度与受累及的低灌注区范围及低灌注的程度关系密切。结论以ABC所得的失语评分作为失语患者评价失语程度的标准,进行不同语言功能和局部脑血流的比较,语言功能各个项目的分值与不同区域的脑血流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失语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局部脑血流
下载PDF
脑梗死后失语与局部脑血流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苑园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5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失语与局部脑血流(rCBF)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1例经CT或MRI确诊的左侧半球单一病灶的脑梗死患者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检查,观察rCBF改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并按北京大学高素荣汉语成套检测法(ABC)进... 目的探讨卒中后失语与局部脑血流(rCBF)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1例经CT或MRI确诊的左侧半球单一病灶的脑梗死患者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检查,观察rCBF改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并按北京大学高素荣汉语成套检测法(ABC)进行失语检测,记录失语评分,并进行分类,分析rCBF与失语的关系。结果 51例患者均有左侧大脑皮质灌注不足的表现;失语组与非失语组对比,失语组SPECT显示缺血脑叶的数量明显多于非失语组(P<0.05);脑梗死后失语组各部位的rCBF比值均低于非失语组,其中,两组病例的Broca区、Wernicke区及颞叶rCBF比值,失语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失语与病灶部位有关,但与脑皮质语言区脑血流灌注量降低及降低程度的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失语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局部脑血流
下载PDF
盐酸美金刚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薇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6期78-80,84,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美金刚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7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盐酸美金刚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7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美金刚治疗,观察组实施盐酸美金刚与盐酸多奈哌齐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精神行为症状、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精神行为症状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用盐酸美金刚治疗的过程中,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药物不仅可以改善精神行为症状,还可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故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行为症状 盐酸美金刚 盐酸多奈哌齐 联合用药 临床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
下载PDF
阿替普酶与丁苯酞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6期1-3,共3页
目的探析阿替普酶与丁苯酞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 目的探析阿替普酶与丁苯酞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与丁苯酞联合用药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脑血管外周阻力(R)、特性阻抗(Zc)],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NIHSS评分(7.4±1.3)分低于对照组的(9.8±1.3)分,且Qmean(9.5±2.2)ml/s、R(1.5±0.2)kPa·s/L、Zc(0.3±0.1)kPa·s/L、Vmean(18.5±3.5)cm/s均优于对照组的(8.3±2.0)ml/s、(1.7±0.2)kPa·s/L、(0.4±0.1)kPa·s/L、(16.1±3.6)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7.3±1.1)mg/L、降钙素原(4.0±1.7)μg/L、白细胞介素-8(24.5±1.1)ng/L、白细胞介素-10(9.2±0.9)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3.9±1.5)mg/L、(5.5±2.2)μg/L、(30.9±1.6)ng/L、(10.8±1.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与丁苯酞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丁苯酞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不同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5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究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实验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癫痫发作频率、认知功能评分、免... 目的探究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实验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癫痫发作频率、认知功能评分、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癫痫发作频率(4.11±1.24)次/月低于对照组的(7.01±1.61)次/月,语言智商评分(106.44±10.40)分、操作智商评分(119.76±13.70)分、全量表智商评分(119.79±12.61)分高于对照组的(100.09±10.75)、(111.21±12.61)、(111.88±10.4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gA、IgM、IgG水平分别为(1.69±0.51)、(1.30±0.56)、(11.31±1.41)g/L,高于对照组的(1.33±0.41)、(1.00±0.42)、(9.46±1.20)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对癫痫均有一定疗效,特别是左乙拉西坦,不仅可以减少癫痫发作频率、改善认知功能,还可改善免疫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卡马西平 左乙拉西坦 认知功能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维拉帕米联合泼尼松预防性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门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维拉帕米联合泼尼松预防性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43例丛集性头痛患者分成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男17例,女5例,年龄(42.26±12.75)... 目的探讨盐酸维拉帕米联合泼尼松预防性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43例丛集性头痛患者分成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男17例,女5例,年龄(42.26±12.75)岁;对照组男14例,女7例,年龄(39.26±11.38)岁。观察组选用维拉帕米联合泼尼松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维拉帕米进行治疗,治疗两周后记录两组患者丛集期持续时间、头痛发作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均得到缓解,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20/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90%(11/21),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和丛集期持续时间均有下降,两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维拉帕米联合泼尼松能够预防性治疗丛集性头痛,并且能够明显降低丛集期持续时间及疼痛发作频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安全性良好,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维拉帕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集性头痛 维拉帕米 泼尼松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欣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1年第6期1012-101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C)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yst-C和β2-MG水平差异。结果...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C)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yst-C和β2-MG水平差异。结果对照组血清Cyst-C、β2-MG水平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亚型间Cyst-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E型最高、LAA型次之、SAO型最低。不同亚型间β2-MG水平比较差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yst-C和β2-MG水平升高可能是诱发脑梗死的因素,不同亚型脑梗死Cyst-C浓度不同,对诊断脑梗死亚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清胱抑素C Β2-微球蛋白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