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文化现象与时代精神走向
1
作者 杨晶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伴随着经济体制和文化系统的转型,1990年代的中国文学依旧与时代保持着互动发展的演进状态中,处于与世界的交往对话中,处于与中国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技术变革的同频共振之中。各种文学成分、文学力量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伴随着经济体制和文化系统的转型,1990年代的中国文学依旧与时代保持着互动发展的演进状态中,处于与世界的交往对话中,处于与中国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技术变革的同频共振之中。各种文学成分、文学力量的分化、抗衡以及重组,文学形态的重建、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语境下文学空间的扩容与转换,以及文学接受与传播方式发生的整体性、全方位的转型等等,构成了1990年代文学发展的曲折历程,生成了文学的种种复杂形态。在这当中,作为具有时代标志性质并折射出时代精神走向的重要文化现象——“文学畅销书”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起来。但比照实践状况,关于文学畅销书的理论研究却远远滞后于现实发展的需要。在研究构成上,一直呈现出“业界热、学界冷”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走向 文学畅销书 文学形态 文学空间 同频共振 沈阳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历史 实践状况
下载PDF
文学的信念和批评家的坚持——孟繁华先生的当下文学现场研究
2
作者 张维阳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9,共6页
孟繁华先生始终矗立于“新世纪文学”研究的前沿,以批评的方式为“新世纪文学”的发展排查问题,探寻方向。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他强调通过总结“新世纪文学”中国经验的方式,凸显中国文学的“新人民性”和“民族性”,借以建构中国文学... 孟繁华先生始终矗立于“新世纪文学”研究的前沿,以批评的方式为“新世纪文学”的发展排查问题,探寻方向。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他强调通过总结“新世纪文学”中国经验的方式,凸显中国文学的“新人民性”和“民族性”,借以建构中国文学的主体性,与西方强势文化形成对话而非从属的关系。孟繁华先生坚守批评家的责任与情怀,为“新世纪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文化霸权 “中国经验”
下载PDF
一腔热血 一座丰碑——评李发锁长篇纪实文学《热血:东北抗联》
3
作者 孟繁华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173,共4页
《热血:东北抗联》是作家李发锁发表在2024年的作品。这部作品以全景的视野、详实的资料和秉笔直书的史家笔法,讲述了东北抗联的萌芽、发展和壮大,以走进历史细部的方式,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并记述了杨靖宇、... 《热血:东北抗联》是作家李发锁发表在2024年的作品。这部作品以全景的视野、详实的资料和秉笔直书的史家笔法,讲述了东北抗联的萌芽、发展和壮大,以走进历史细部的方式,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并记述了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李兆麟等东北抗联领袖和众多普通抗联战士英勇无畏和不惧牺牲的民族大义。这是一曲感天撼地的抗联壮歌,是一首抛洒热血的英雄颂词。是第一次将东北抗联的英雄历史全面讲述的大型纪实文学作品。东北抗联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一座丰碑,《热血:东北抗联》是用文字建构起来的另一座丰碑。《热血:东北抗联》能够成为书写东北抗联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有这样四个特点:全景式、真实性、丰富性和残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血:东北抗联》 李发锁 东北抗联 全景式书写
下载PDF
前现代的趣味、想象和遗风流韵——关于“慢的美学”一个文学史视角的札记
4
作者 孟繁华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共10页
“慢的生活”是“慢的美学”的基础。中国古代美学中对“慢的美学”有具体的阐释。特别是宋代以降至明清,文人阶层的生活方式越发美学化,形成了精致或仪式化的生活程式。这种方式又为“慢的美学”提供生活支撑。现代文学的某些方面延续... “慢的生活”是“慢的美学”的基础。中国古代美学中对“慢的美学”有具体的阐释。特别是宋代以降至明清,文人阶层的生活方式越发美学化,形成了精致或仪式化的生活程式。这种方式又为“慢的美学”提供生活支撑。现代文学的某些方面延续了“慢的美学”传统,成为一种遗风流韵;进入当代,乡村中国的前现代叙事,既是一种写实,同时也是“风景的政治”;“慢的美学”传统越发稀薄,在当下的文学表述中,越发具有挽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的生活” “慢的美学” 前现代 现代
下载PDF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 被引量:21
5
作者 贺绍俊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7,共7页
本文认为,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当代文学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文学生 产的明星化、类型化、符号化和时尚化成为当下文学的基本特点。如今,大众文化具备了一种经 济—文化的意识形态性,成为一种社会的强势话语,它... 本文认为,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当代文学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文学生 产的明星化、类型化、符号化和时尚化成为当下文学的基本特点。如今,大众文化具备了一种经 济—文化的意识形态性,成为一种社会的强势话语,它对文学的影响和渗透已经不可避免。因此, 与大众文化的纠结,构成了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条件;影响与反影响,渗透与反渗透,成为当代文 学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文学生产 大众文化 类型化 话语 意识形态性 对文 符号化 明星 基本条件
下载PDF
城市的乡愁——谈双雪涛的沈阳故事兼及一种城市文学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雪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166,共5页
一、当城市成为故乡 很多时候,当我们谈起城市文学,往往有种潜在的乡村视角参与其中,并极易生产二元对立的且带有批判性的话题。可是对于生长在城市的年轻作家来说,这种对照不过是观念的灌输,而鲜有经验的支持。
关键词 城市文学 故事 沈阳 乡愁 二元对立 批判性 故乡
下载PDF
程光炜与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 被引量:3
7
作者 孟繁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33,共3页
在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批评家当中,程光炜教授应该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学者和批评家。他在诗歌、小说、文学史以及80年代文学诸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是当代文学研究会的副会长,理所当然地成为全国性的该学科学术带头... 在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批评家当中,程光炜教授应该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学者和批评家。他在诗歌、小说、文学史以及80年代文学诸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是当代文学研究会的副会长,理所当然地成为全国性的该学科学术带头人;他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杰出人文学者”,在优秀人文学者荟萃的中国人民大学,他仍跻身于“杰出人文学者”行列,足见程光炜教授学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程光炜 中国人民大学 人文学者 范式 80年代文学 学术成就 文学研究会
下载PDF
“守正纳新”的方法论价值和文化意义——评《刘中树文学论集》 被引量:2
8
作者 孟繁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3,共3页
"守正纳新"是刘中树教授坚持的学术观念。如今,社会生活完全被"新"所覆盖,"新"已经构成了新的同质化的时候,"守正纳新"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值得参照的学术观念。在"新"的意识形态... "守正纳新"是刘中树教授坚持的学术观念。如今,社会生活完全被"新"所覆盖,"新"已经构成了新的同质化的时候,"守正纳新"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值得参照的学术观念。在"新"的意识形态统领一切的时候,要挽救的恰恰是那些即将消失的事物,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文学研究方面,事情的发展与"新"这个神话也相似到这样的程度:80年代到现在,欧风美雨遍及文学研究的各个角落,从存在主义一直到后现代、后结构,我们一直跟着西方走,但我们自己差不多已经迷失了方向感。我们的文学研究将要走向哪里,大概已经没有人能够回答。也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中,《刘中树文学论集》的出版,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正纳新 刘中树文学论集 方法论 文化意义
下载PDF
当下中国的文学状况——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演讲 被引量:3
9
作者 孟繁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6,共6页
9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长篇小说构成了中国当下"新乡土文学"崭新图影,使中国主流文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下中国的都市文学虽开始兴起,却仍在建构之中。"官场"、"市民"、"知识分子"等都... 9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长篇小说构成了中国当下"新乡土文学"崭新图影,使中国主流文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下中国的都市文学虽开始兴起,却仍在建构之中。"官场"、"市民"、"知识分子"等都成为都市小说创作重要的取材资源。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随着大批农村人口的进城,城市生活和它的文化环境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一种有别于乡村文明,以城市文化为核心的"新文明"正在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都市文学 官场 市民 知识分子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蒋寅先生的对话 被引量:5
10
作者 蒋寅 孟繁华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1期31-38,共8页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一直是当代文学批评家和研究者普遍关心和焦虑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西方构建的文学理论之塔倒塌之后,文学批评和研究的理论支撑和依据从哪里获得,也是近些年来当代文学的迷惑所在。这时,很多朋友希望回过...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一直是当代文学批评家和研究者普遍关心和焦虑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西方构建的文学理论之塔倒塌之后,文学批评和研究的理论支撑和依据从哪里获得,也是近些年来当代文学的迷惑所在。这时,很多朋友希望回过头来,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中寻找本土资源,通过对本土资源的整理和提炼,进行'现代转换',然后应用于当代文学批评和研究。这一想法的提出有多年,但从效果看并不显著。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批评 现代性 文学概论 王德威 现代转换 价值与意义
下载PDF
当代文学史研究述评(1985-1988)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繁华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6,共6页
对于文学史的研究一直是整个文学研究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富有学术意义的话题。本文是一篇史料述评性的文章,主要集中评述1985-1988年间关于当代文学史研究的诸种观点。那既是一个对当代文学史讨论相对集中的年代,又是提出了许多重... 对于文学史的研究一直是整个文学研究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富有学术意义的话题。本文是一篇史料述评性的文章,主要集中评述1985-1988年间关于当代文学史研究的诸种观点。那既是一个对当代文学史讨论相对集中的年代,又是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至今对我们仍有重要参照价值的观点的时代。将这些观点在这里集中评述,可以使我们重回那个时代的语境,或许会激起我们关于文学史写作新的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当代文学 述评 1985—1988
下载PDF
在批评前沿的发现、批判与守护——关于孟繁华的“新世纪文学”研究
12
作者 张维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4,共7页
新的世纪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关于"新世纪文学"的争论和研究也悄然间经历了十年的时间。一直站在批评最前沿的孟繁华先生,十余年来始终致力于与"新世纪文学"相关的研究。他投身于新世纪文学现场,关注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想象和... 新的世纪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关于"新世纪文学"的争论和研究也悄然间经历了十年的时间。一直站在批评最前沿的孟繁华先生,十余年来始终致力于与"新世纪文学"相关的研究。他投身于新世纪文学现场,关注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想象和思潮的研究与评价。迄今为止,他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他三本关于"新世纪文学"的论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孟繁华 城市文学 文学想象 文学启蒙 秦帝国 文化景观 问题小说 中国文学 现代性
下载PDF
治史传统与当代经验——谢冕、洪子诚的文学史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繁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共5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是当代文学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当代文学史研究的话题又一次成为“显学”,特别是关于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的讨论。北京大学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的重镇,从1904年起至今,文学史研究的学术传统一直在延续。... 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是当代文学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当代文学史研究的话题又一次成为“显学”,特别是关于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的讨论。北京大学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的重镇,从1904年起至今,文学史研究的学术传统一直在延续。谢冕、洪子诚是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他们相继编写了多部当代文学史的教材或专著,但其文学史书写风格却完全不同:一如大江东去气势夺人,以主体性见长;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客观性见长。他们的文学史写作,在继承北大文学史写作传统的同时,亦为治中国当代文学史构建和积累了重要的当代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文学史传统 谢冕 洪子诚 当代文学史
下载PDF
大众文化与文艺的互渗——关于“东北文艺复兴”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维阳 汪奕蒙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97,共6页
“东北文艺复兴”这个概念来源于说唱歌手董宝石的调侃,经由网友的热议、媒体的炒作和学者的辨析,逐渐成为继赵本山喜剧小品之后东北文艺具有标识性的词汇。其当然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董宝石提出这一概念,是基于近年来一些东北背景... “东北文艺复兴”这个概念来源于说唱歌手董宝石的调侃,经由网友的热议、媒体的炒作和学者的辨析,逐渐成为继赵本山喜剧小品之后东北文艺具有标识性的词汇。其当然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董宝石提出这一概念,是基于近年来一些东北背景的短视频、歌曲、脱口秀、小说、电影和电视剧作品风靡全国的事实,比如老四和张同学等人的短视频作品,李雪琴、王建国、呼兰和周奇墨等人的脱口秀,《漠河舞厅》与《野狼disco》等歌曲,“铁西三剑客”的小说创作,以及《钢的琴》《白日焰火》《暴雪将至》《轻松+愉快》《无证之罪》《双探》等影视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 电视剧作品 文艺复兴 学术概念 短视频 大众文化 脱口秀 三剑客
下载PDF
重建文学性先从语言性做起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绍俊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31,共5页
重建文学性应该先从确立起文学的语言性做起,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完全的文学语言体系,没有以清晰和坚定的语言意识去运用这一文学语言体系,要去获取文学性将是困难重重,事倍功半。文学的语言性至少包含着以下三个方面的作为:其一是指文学... 重建文学性应该先从确立起文学的语言性做起,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完全的文学语言体系,没有以清晰和坚定的语言意识去运用这一文学语言体系,要去获取文学性将是困难重重,事倍功半。文学的语言性至少包含着以下三个方面的作为:其一是指文学要在语言的基础上创造文学语境;其二是文学要突出语言的感觉力,在通感上下功夫;其三是文学要追求语言的个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文学性 文学语言 语言性 语言意识
下载PDF
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文学里——近期长篇小说创作中的“现实题材”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繁华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3年第4期77-88,共12页
现实生活题材一直是我们文学创作的主流,近期依旧是特别引人瞩目的领域。这个领域既表现了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重视,也传达了作家对来自现实生活感受的敏锐反映。总的来说,近期长篇小说现实题材的写作内容与写作倾向主要表现在五个方... 现实生活题材一直是我们文学创作的主流,近期依旧是特别引人瞩目的领域。这个领域既表现了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重视,也传达了作家对来自现实生活感受的敏锐反映。总的来说,近期长篇小说现实题材的写作内容与写作倾向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逝水年华和“创伤”记忆,二、乡村叙事的“逆行者”,三、婚姻、风月的一咏三叹,四、历史还活在现实中,五、新生活和新世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现实题材 创造性
下载PDF
万丈红尘起 来演丽人行——评张惠雯的“美人书”
17
作者 孟繁华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1,共6页
张惠雯的这几篇小说,写的是1980年代中后期县城里三个出名的美人:何丽、丽娜和红霞。因此,这几篇小说也可以叫作“美人书”。如果按照图书生产的市场逻辑来看,除了凶杀、谍战、政治、暴力等题材或元素,“美人”大概是最吸引眼球的。一... 张惠雯的这几篇小说,写的是1980年代中后期县城里三个出名的美人:何丽、丽娜和红霞。因此,这几篇小说也可以叫作“美人书”。如果按照图书生产的市场逻辑来看,除了凶杀、谍战、政治、暴力等题材或元素,“美人”大概是最吸引眼球的。一想到“美人”,一定和欲望有关,和色情有关。美人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男性的欲望想象,美人是战无不胜的。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来理解这部“美人书”,那就自惭形秽了。事实是,张惠雯在时代环境变迁的背景下,或残酷惨烈或云淡风轻地写出了三个美人各自的命运,在故事的背后,在作家对世风世情和世道人心的描摹中,隐含了她对万丈红尘中价值观变化和人的欲望极端膨胀的隐忧。因此,这既是美人书,同时也是批判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淡风轻 世道人心 图书生产 美人 市场逻辑 丽人行 最大限度
下载PDF
文学人物走过的历史——2013年中篇小说现场片段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丽艳 孟繁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72,共6页
对2013年中篇小说的评论,这里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即通过同类文学人物的历史比较,观其发展变化。30多年只是历史的瞬间,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现代性仍在过程之中,不确定因素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加凸显。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但文学... 对2013年中篇小说的评论,这里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即通过同类文学人物的历史比较,观其发展变化。30多年只是历史的瞬间,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现代性仍在过程之中,不确定因素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加凸显。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但文学终是虚构的领域。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无论是当代青年、农民还是知识分子形象,不仅人物性格日趋复杂,其命运也更加难以把握。这种现象使当代文学更加丰富和有声有色的同时,也不免让我们喜忧参半。但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中篇小说作为这个时代文学的高端成就,确实代表了这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3年中篇小说 涂自强 姚高潮 史彦 吉莲娜
下载PDF
文明的积淀与历史的风情——评津子围长篇小说《大辽河》
19
作者 李耀鹏 孟繁华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津子围是一位有着鲜明个人风格的作家,他的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先后发表的《童年书》《口袋里的美国》《十月的土地》等作品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长篇新作《大辽河》是一部以辽河为题材的小说,是一部地方志,也是一部边地书,它和其... 津子围是一位有着鲜明个人风格的作家,他的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先后发表的《童年书》《口袋里的美国》《十月的土地》等作品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长篇新作《大辽河》是一部以辽河为题材的小说,是一部地方志,也是一部边地书,它和其他小说共同构建了津子围的小说美学和文学理想。津子围在历史和文学的经纬中再现了古老东方文明的面影,光阴荏苒沧海桑田,那些逝者如斯的千年往事如此愉悦曼妙却不失悲伤惆怅地熙熙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美学 文学理想 东方文明 大辽河 地方志 个人风格 惆怅 长篇小说
下载PDF
重新发现的乡村历史——本世纪初长篇小说中乡村文化的多重性 被引量:15
20
作者 孟繁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2,共9页
本文认为 ,在本世纪初的长篇小说中 ,城市和乡村的巨大反差被显在地表现出来。这种反差不只是指城乡之间空间上的物理距离 ,也不是指城乡现代化水平和物质生活的天然差距 ,而是在整体上指欠发达的中国乡村潜隐的文化问题可能仍然是中国... 本文认为 ,在本世纪初的长篇小说中 ,城市和乡村的巨大反差被显在地表现出来。这种反差不只是指城乡之间空间上的物理距离 ,也不是指城乡现代化水平和物质生活的天然差距 ,而是在整体上指欠发达的中国乡村潜隐的文化问题可能仍然是中国最本质、最具文化意义的问题。在当代中国 ,存在着两种文化时间 :一种是都市快速奔涌的现代时间 ,一种是乡村相对稳定和变化缓慢的传统时间。这两种文化时间在近期的小说创作中被充分地表达为“前现代”与“现代”的矛盾和冲突。中国乡村在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危机、矛盾也从一个方面表达了现代社会发展过程的曲折和艰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初 长篇小说 乡村文化 多重性 乡村历史 精神危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