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英译的前前后后——北京外国语大学陈琳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4
1
作者 潘佳宁 《东方翻译》 2016年第2期57-62,共6页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对外传播史上的经典之作,《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的翻译工作因其文本地位之特殊,持续时间之长久,涉及语种之广泛,参与人员之众多,以及译文影响之深远等诸多因素,在世界翻译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对外传播史上的经典之作,《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的翻译工作因其文本地位之特殊,持续时间之长久,涉及语种之广泛,参与人员之众多,以及译文影响之深远等诸多因素,在世界翻译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成为译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经典案例(巫和雄,2008:22)。2014年11月26日,笔者就《毛选》第五卷翻译的相关问题向当年亲身参与英文翻译工作的陈琳①教授请教。下文根据访谈内容整理,经陈琳教授改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选集》 北京外国语大学 第五卷 教授 陈琳 访谈录 英译 翻译工作
原文传递
沈阳是我实现梦想的地方——亚历克斯·摩根的创业故事
2
作者 潘佳宁 耿艺瑄 《今日辽宁》 2018年第2期48-53,共6页
亚历克斯·摩根(AlexMorgan),来自德国北部城市奥登堡。2008年,亚历克斯受大学同学的邀请来北京观看奥运比赛。在北京期间,他被遍地商机吸引,希望能在中国实现儿时的创业梦想.于是辞去伦敦的工作来中国发展。
关键词 创业故事 摩根 梦想 沈阳 2008年 北京 中国 城市
原文传递
索菲亚“东游记”——英国画家眼中的辽宁
3
作者 潘佳宁 丁宁 《今日辽宁》 2017年第2期48-51,共4页
索菲亚·赫斯特,英国画家,生于牛津郡(Oxfordshire)的一个艺术世家。1994年,正在读大学三年级的索菲亚在一次介绍中国的讲座中,被中国文化所深深吸引,并于1995年夏天,来到中国北京。1999年,索菲亚与丈夫刘伟结婚,常年在... 索菲亚·赫斯特,英国画家,生于牛津郡(Oxfordshire)的一个艺术世家。1994年,正在读大学三年级的索菲亚在一次介绍中国的讲座中,被中国文化所深深吸引,并于1995年夏天,来到中国北京。1999年,索菲亚与丈夫刘伟结婚,常年在沈阳生活,至今已有1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画家 辽宁 游记 中国文化 中国北京 三年级 艺术
原文传递
请叫我王梦瑶——佛罗里达女孩汉娜在辽宁
4
作者 潘佳宁 何诗纯 《今日辽宁》 2018年第4期62-67,共6页
汉娜·约瑟芬·克劳斯(Hannah Josephine Krause),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卡拉。汉娜自幼酷爱马术运动,10岁开始接受系统马术训练,21岁参加佛罗里达州马术综合比赛并斩获2014年度"(青年组)最佳骑手"殊荣。2015年3月,刚刚... 汉娜·约瑟芬·克劳斯(Hannah Josephine Krause),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卡拉。汉娜自幼酷爱马术运动,10岁开始接受系统马术训练,21岁参加佛罗里达州马术综合比赛并斩获2014年度"(青年组)最佳骑手"殊荣。2015年3月,刚刚大学毕业的汉娜受朋友邀请,来到沈阳浑南区一家双语幼儿园应聘,成为了一名外籍英语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罗里达州 辽宁 女孩 马术运动 外籍英语教师 大学毕业 克劳斯 幼儿园
原文传递
勿以善小而不为——中国红十字会志愿者彼得·法拉第谈公益
5
作者 潘佳宁 张一楠 《今日辽宁》 2018年第5期46-51,共6页
来自英国林肯郡的帔得·法拉第(Peter Farraday)2008年携妻子来到中国,至今在中国已经生活十年,目前在沈阳师范大学副琢教育学院和外国语学院任教。彼得热衷于公益事事业,坚持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孤儿院、敬老院做义工。他先后... 来自英国林肯郡的帔得·法拉第(Peter Farraday)2008年携妻子来到中国,至今在中国已经生活十年,目前在沈阳师范大学副琢教育学院和外国语学院任教。彼得热衷于公益事事业,坚持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孤儿院、敬老院做义工。他先后在江西省的九江和辽宁省的丹东、沈阳等城市组织多次慈善募捐和个人图书义卖活动,并将善款全部捐给中围红十字会和当地慈善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红十字会 法拉第 公益 彼得 志愿者 沈阳师范大学 慈善机构 2008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