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2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邹惠芬 王素君 叶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628-632,共5页
高等流体力学是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研究生课程。该课程基础理论抽象,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有一定难度,整体教学效果不好。结合高等流体力学教改项目,在课程结构调整、教学方式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提出了基... 高等流体力学是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研究生课程。该课程基础理论抽象,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有一定难度,整体教学效果不好。结合高等流体力学教改项目,在课程结构调整、教学方式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提出了基于"项目化"的研讨式教学方法,并加强实践环节,建立了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教学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流体力学 课程结构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下载PDF
沈阳地区典型办公建筑运行阶段碳减排潜力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水 安瑞 +1 位作者 于川淇 韩府宏 《建筑技术》 2024年第4期483-487,共5页
以沈阳某办公建筑为例,将GB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作为节能基准,对比分析多种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情形对建筑碳排放的影响,并对其碳减排潜力进行评估测算。利用模拟软件Design Builder对沈阳市某办公建筑建立典型模型,通过... 以沈阳某办公建筑为例,将GB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作为节能基准,对比分析多种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情形对建筑碳排放的影响,并对其碳减排潜力进行评估测算。利用模拟软件Design Builder对沈阳市某办公建筑建立典型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到几种不同技术情形下的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由不同类型能源碳排放因子与能耗强度计算得出。结果表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和暖通空调设备能效提升技术可明显减少碳排放,碳减排率分别可达到44.88%和39.99%;另外,建筑围护结构改造以及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结合技术,减排率分别为8.18%、7.22%。按照近零能耗建筑技术要求,综合6种技术情形,办公建筑运行阶段的减排率可达5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零能耗建筑 碳减排 建筑碳排放
下载PDF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尚少文 郭海丰 马兴冠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49-252,共4页
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地方院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实践指导和团队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教学... 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地方院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实践指导和团队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高铁噪声对校园声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研究——以沈阳药科大学南校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伦小文 福原博笃 +4 位作者 侯晓虹 张聪璐 胡奇 蔡馨逸 梁宁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27-1132,1144,共7页
目的通过实例对高铁噪声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不足进行探讨,提出适宜的高铁噪声评价方法和标准,并呼吁国家尽快制定高铁噪声评价方法和执行标准。方法以沈丹高铁对沈阳药科大学南校区影响为例,分别以连续等效声级Leq和最大声级Lmax为指... 目的通过实例对高铁噪声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不足进行探讨,提出适宜的高铁噪声评价方法和标准,并呼吁国家尽快制定高铁噪声评价方法和执行标准。方法以沈丹高铁对沈阳药科大学南校区影响为例,分别以连续等效声级Leq和最大声级Lmax为指标,评价邻近高铁的沈阳药科大学南校区的教师公寓楼(A)、第一教学楼(B)和学生宿舍楼(C)楼内外的声环境现状。结果以Leq指标进行评价,室内Leq,d(昼间等效声级)为C>A>B,除C点六楼外,其他监测点均符合标准(1类区域(室内,开窗)昼间标准值为45 dB(A))。以Lmax指标进行评价,71.4%的监测点超过标准(借鉴日本新干线(高铁)居民区(室外)70 dB(A),对应的室内标准值为60 dB(A))。采用Leq评价结论与邻近高铁的师生对高铁噪声感觉不符,Lmax评价结论可能更贴近公众的感觉。沈丹高铁可能对我校距离高铁较近的宿舍楼、办公楼和教学楼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受影响最大的是教学楼。结论采用Lmax法比Leq法能够更加全面反映高铁列车运行时段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建议高铁噪声评价方法为Lmax法,评价标准为高铁沿线居民区昼间70 dB(A),夜间60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噪声污染 校园 连续等效声级 最大声级 评价
下载PDF
墙体裂缝对建筑热湿环境及能耗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于水 安建宇 韩广达 《建筑技术》 2024年第9期1126-1132,共7页
建筑表面及内部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结构的受损则会影响内部温湿度场的分布,对建筑总能耗也会产生影响。通过实验测试了混凝土及抹面胶无裂缝、1 mm和2 mm预制裂缝宽度试件的等效热湿物性参数,并使用WUFI-Plus仿真软件模... 建筑表面及内部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结构的受损则会影响内部温湿度场的分布,对建筑总能耗也会产生影响。通过实验测试了混凝土及抹面胶无裂缝、1 mm和2 mm预制裂缝宽度试件的等效热湿物性参数,并使用WUFI-Plus仿真软件模拟建筑裂缝出现前后沈阳市室内热湿环境及能耗的变化情况。在裂缝密度为9.04×10^(-3)m^(-1)时,房间每月相对湿度增幅最大。墙体裂缝将导致房间的能耗降低,且随着裂缝宽度及裂缝密度的增大,建筑能耗下降幅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体裂缝 热湿物性参数 WUFI-Plus 热湿环境 建筑能耗
下载PDF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6
作者 王宏伟 敖永安 王晓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90-292,共3页
针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将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引入必修课行列;采用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试形式;重视人才个性品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加强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的实践活... 针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将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引入必修课行列;采用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试形式;重视人才个性品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加强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的实践活动。通过课程体系的调整,培养出高素质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课程体系改革 素质教育 实践教学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曹雨 《建筑与预算》 2020年第3期68-70,共3页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水质愈加复杂,处理难度也不断加大。传统的处理工艺难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为了进一步增强处理效果,将膜分离技术应用到处理过程中。因其所具有的可多次重复利用、处理后的水质良好、自动化控制便于运行等优点,使得...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水质愈加复杂,处理难度也不断加大。传统的处理工艺难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为了进一步增强处理效果,将膜分离技术应用到处理过程中。因其所具有的可多次重复利用、处理后的水质良好、自动化控制便于运行等优点,使得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领域广泛应用。膜分离技术主要包含微滤技术、超滤技术、纳滤技术以及反渗透技术等,它们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从而将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去除,广泛应用于生活饮用水的处理以及苦咸水淡化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技术 环境工程 水处理
下载PDF
非对称建筑外形对周围风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冯国会 梁传志 +1 位作者 徐硕 李威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6期945-950,共6页
目的分析非对称外形建筑周围风环境的风场分布及非对称建筑外形对周围风场分布的影响.方法以计算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有限容积法对非对称几何体建筑风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宽度和高度相同的对称外形建筑周围风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非对称外形建筑周围风环境的风场分布及非对称建筑外形对周围风场分布的影响.方法以计算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有限容积法对非对称几何体建筑风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宽度和高度相同的对称外形建筑周围风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得到了非对称几何体建筑周围速度场、压力场、迹线图的分布,说明建筑的几何外形对其周围风场影响非常大,非对称几何体建筑与相对应的对称几何体建筑周围风场有很大不同.结论该建筑迎风面静压与建筑物后侧的负压相互间存在较大压差,有利于自然通风;hz=1.5(人行高度)风速低于5 m/s,满足舒适性标准.建筑背面存在的负压和大的涡旋不利于污染物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风环境 非对称几何体建筑 标准 κ—ε湍流模型
下载PDF
夏季沈阳地区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与热舒适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智超 李剑东 +2 位作者 袁涛 徐昭炜 冯国会 《建筑节能》 CAS 2009年第12期11-14,共4页
通过2008年夏季以现场实测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地区13栋公共建筑内空调系统和热湿环境状况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沈阳公共建筑内空调冷源方式以水冷式螺杆机组和溴化锂机组为主,水源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比较多。各种节能技术... 通过2008年夏季以现场实测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地区13栋公共建筑内空调系统和热湿环境状况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沈阳公共建筑内空调冷源方式以水冷式螺杆机组和溴化锂机组为主,水源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比较多。各种节能技术如变频技术、热回收和冰蓄冷使用较少,只有部分建筑内采用了节能运行管理办法。夏季各公共建筑内空气温度变化范围在22.9~27.6℃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变化范围在40%~67%之间,大部分建筑内空气温度都要低于26℃。问卷调查分析表明除图书馆外其他建筑内人员热感觉都偏冷,但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对所处建筑内的整体热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建筑 冷源 节能 热感觉 热舒适
下载PDF
沈阳周边农村地区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实测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睿阳 刘昱 李慧星 《建筑节能》 CAS 2016年第3期95-98,共4页
为了解决沈阳周边农村地区住宅建筑能耗较大的问题,研究了传统非节能建筑的特征,以及新建节能建筑的节能措施。选取该地区节能住宅和非节能住宅各一例,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建筑环境参数进行检测分析,确定出采暖供回水温度、室内... 为了解决沈阳周边农村地区住宅建筑能耗较大的问题,研究了传统非节能建筑的特征,以及新建节能建筑的节能措施。选取该地区节能住宅和非节能住宅各一例,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建筑环境参数进行检测分析,确定出采暖供回水温度、室内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的数值,通过现场调研和仪器检测确定出PMV-PPD室内环境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节能建筑与非节能建筑相比,采用围护结构节能等措施的建筑的节能率提升了17.7%,同时,室内环境舒适度也有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建筑节能 室内环境
下载PDF
建筑环境学课程改革实践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思平 王培 郭海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结合沈阳建筑大学教学、实验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和教学实验等方面论述了建筑环境学课程改革实践的方法和成果。指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校现有教学条件的潜... 结合沈阳建筑大学教学、实验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和教学实验等方面论述了建筑环境学课程改革实践的方法和成果。指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校现有教学条件的潜力为教学服务是课程改革的原则;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应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下载PDF
大空间辐射采暖的数值模拟——以沈阳体育学院排球馆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思平 陈健 +1 位作者 钱建华 韩永亮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分析燃气辐射采暖系统在高大空间建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Airpak2.1软件,选用DO辐射模型,k-ε模型,对某高大空间的辐射采暖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模拟研究.结果得到了地面、空间温度场分布,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靠近南窗的一个温... 目的分析燃气辐射采暖系统在高大空间建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Airpak2.1软件,选用DO辐射模型,k-ε模型,对某高大空间的辐射采暖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模拟研究.结果得到了地面、空间温度场分布,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靠近南窗的一个温度分布断面,窗户的传热系数要大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室外冷空气会渗透窗户的缝隙进入室内.结论采暖空间的温度在18℃左右,地面温度比室内空气温度略高,空间内温度梯度较小,模拟证明燃气辐射采暖满足室内温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辐射采暖 CFD模拟 DO辐射模型 k-ε模型
下载PDF
沈阳某小区室外气流场模拟及室内环境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宏伟 陈巧玲 赵思聪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3-960,共8页
目的研究建筑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的相关性,以期通过室外环境的优劣来分析建筑室内环境,使人们有一个较良好的室内生活环境.方法运用数值模拟Fluent软件模拟建筑室外气流场,得出在不同高度处小区风速及风压分布,通过分析不同高度处小区... 目的研究建筑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的相关性,以期通过室外环境的优劣来分析建筑室内环境,使人们有一个较良好的室内生活环境.方法运用数值模拟Fluent软件模拟建筑室外气流场,得出在不同高度处小区风速及风压分布,通过分析不同高度处小区风速和风压的变化来研究建筑小区室外环境.结果建筑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有较大关联,建筑室外气流场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建筑室内环境.结论模拟建筑室外气流场不仅可以评价建筑室外环境,而且对行人的日常出行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环境 室内环境 数值模拟 气流场 行人日常出行
下载PDF
基于Bossel框架沈阳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军 杨庆元 +3 位作者 廖黎燕 郭亚琼 陈东宁 李万彬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建立沈阳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沈阳市水环境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基于复合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以《沈阳市统计年鉴》(2002~2008)和《沈阳市水资源公报》(2002~2008)上的数据为核心数据,结合沈阳市自然、社会... 目的建立沈阳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沈阳市水环境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基于复合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以《沈阳市统计年鉴》(2002~2008)和《沈阳市水资源公报》(2002~2008)上的数据为核心数据,结合沈阳市自然、社会经济、水环境资料,应用Bossel基本类定向指标评分标准,建立沈阳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沈阳市水环境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包括发展态势、协调性、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综合评价.结果沈阳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可持续性程度具有一定的波动,且处于弱可持续的边缘.结论该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和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可持续发展 Bossel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下载PDF
沈阳超低能耗建筑夏季夜间通风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国会 岳明靓 黄凯良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1年第7期32-37,共6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节能、环保、健康、舒适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近年来"超低能耗建筑"代表着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成为了建筑未来的趋势。夜间通风作为进一步节能的手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GB50785—2012《民...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节能、环保、健康、舒适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近年来"超低能耗建筑"代表着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成为了建筑未来的趋势。夜间通风作为进一步节能的手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GB50785—2012《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以沈阳地区某超低能耗示范建筑为例,分别进行了全日封闭和夜间通风状态下室内外全天温湿度实验测试,并对室内热舒适性进行了研究。测试数据结果表明:全日封闭状态下,室内热湿环境能达到Ⅱ级舒适区,通过夏季夜间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均能使建筑室内达到Ⅰ级舒适区的标准。同时室内温度最高值出现时刻较室外高温峰值时刻分别推迟了1.5 h、2 h,延长了低温舒适的时间。室内温度最高值较室外温度最高值分别降低9.3℃、9.7℃,建筑室内因日间生活所积累的湿度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夏季夜间通风对提升室内温湿度品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通过夏季夜间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均能使该超低能耗建筑完全达到Ⅰ级舒适区的标准,并且室内温度峰值差别较小,考虑到机械通风比自然通风耗能,也会增加投资费用,因此从综合角度出发在北方地区的超低能耗建筑中,选用夏季夜间自然通风为最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能耗建筑 夜间通风 热环境
下载PDF
水源热泵技术在沈阳地区供热空调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俊生 石莹 +2 位作者 李慧星 谷海玲 王春海 《节能》 2007年第9期25-28,共4页
介绍了沈阳地区的气候及水资源情况,水源热泵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在供热空调工程应用中应具备的条件,对比分析了水源热泵、热力网、空调冷暖家用机、燃油锅炉、溴化锂直燃机、电锅炉、燃气锅炉及燃煤锅炉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并探讨... 介绍了沈阳地区的气候及水资源情况,水源热泵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在供热空调工程应用中应具备的条件,对比分析了水源热泵、热力网、空调冷暖家用机、燃油锅炉、溴化锂直燃机、电锅炉、燃气锅炉及燃煤锅炉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并探讨了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热泵 节能 环保 供热空调 应用
下载PDF
城市景观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以沈阳城区南运河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康然然 潘俊 +1 位作者 韩春阳 刘畅 《环境与发展》 2011年第8期59-60,共2页
以沈阳城区南运河为例,从生态学理论和水水功能区划分的角度出发,结合南运河水质现状,通过所建立的水质模型模拟提出了南运河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水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景观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以沈阳城区南运河为例,从生态学理论和水水功能区划分的角度出发,结合南运河水质现状,通过所建立的水质模型模拟提出了南运河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水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景观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从而为城市景观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河流 南运河 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模拟预测
下载PDF
对沈阳居住建筑自然通风潜力的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惠芬 杨春 +1 位作者 刘辉 李丽云 《低温建筑技术》 2011年第5期106-108,共3页
采用多标准评估方法对沈阳地区居住建筑自然通风潜力进行评估,并把评估结果与其它三个城市哈尔滨,乌鲁木齐和上海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得出沈阳地区在四个城市中的自然通风潜力最大。与其它评估方法相比,采用多标准评估方法的结果... 采用多标准评估方法对沈阳地区居住建筑自然通风潜力进行评估,并把评估结果与其它三个城市哈尔滨,乌鲁木齐和上海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得出沈阳地区在四个城市中的自然通风潜力最大。与其它评估方法相比,采用多标准评估方法的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潜力 Qualiflex矩阵
下载PDF
基于DeST的超低能耗建筑负荷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馨 曹慧虹 +3 位作者 冯国会 张磊 何嘉宁 王晓彤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为实现节能减排,进一步降低建筑的能耗,通过DeST软件对严寒地区SJZU超低能耗示范中心建筑的负荷进行模拟计算,对比超低能耗建筑和不同节能水平的建筑负荷特性,分析新风量和内扰对建筑负荷的影响规律,利用数学分析方法研究内扰因素对建... 为实现节能减排,进一步降低建筑的能耗,通过DeST软件对严寒地区SJZU超低能耗示范中心建筑的负荷进行模拟计算,对比超低能耗建筑和不同节能水平的建筑负荷特性,分析新风量和内扰对建筑负荷的影响规律,利用数学分析方法研究内扰因素对建筑负荷的显著性。结果表明:典型超低能耗建筑的全年最大热负荷为14.74 kW,全年最大冷负荷为13.23 kW;全年累计负荷较不同节能水平下的节能建筑显著降低;人均新风量增加5 m^(3)/(h·人),全年累计热负荷平均增幅为4.73%,而全年累计冷负荷几乎不变;超低能耗建筑全年累计负荷的影响最显著的内扰因素是人员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能耗建筑 负荷特性 内扰因素 方差分析
下载PDF
基于室外风场环境数值模拟的建筑设计分析
20
作者 王宏伟 鲁小松 +2 位作者 王宝令 张峻 郭哲良 《建筑技术》 2014年第S1期114-117,共4页
以某地区实际建筑物为例,利用CFD软件PHOENICS对其室外风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通过模拟2种不同的模型,从建筑物表面相对压强、建筑物周围速度场分布和测点压强定性对比3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出建筑物的构造对室外风场和... 以某地区实际建筑物为例,利用CFD软件PHOENICS对其室外风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通过模拟2种不同的模型,从建筑物表面相对压强、建筑物周围速度场分布和测点压强定性对比3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出建筑物的构造对室外风场和速度场的影响,并从从科学建筑设计、人文环境和建筑节能方面对建筑物的外形构造、位置分布以及建筑室内通风效果预测得出结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风环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