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城市空间碳固存与增汇路径研究
1
作者 石铁矛 高杨 王迪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目的 以城市空间碳增汇为目标,探索城市复合碳汇空间综合固碳机制,提出相应的空间优化方法,构建低碳城市空间规划方法体系。方法 依托多源数据,构建城市碳源碳汇时空数据库,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当前城市空间固碳效能进行评价,揭示城... 目的 以城市空间碳增汇为目标,探索城市复合碳汇空间综合固碳机制,提出相应的空间优化方法,构建低碳城市空间规划方法体系。方法 依托多源数据,构建城市碳源碳汇时空数据库,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当前城市空间固碳效能进行评价,揭示城市复合碳汇空间固碳效能格局;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结合回归分析,识别人工-自然碳汇空间固碳效能耦合协调关键空间驱动因子,探明城市复合碳汇空间固碳效能空间影响机制;利用OLS-GWR模型,明确各环境因素影响程度的空间差异,探明城市复合碳汇空间固碳效能环境影响机制。结果 最终根据机制研究结果,探讨增汇目标下的多尺度空间优化方法,从而引导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结论 研究能够形成空间评价-机制研究-空间优化的系统规划方法,为城市低碳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固碳机制 低碳规划 城市空间 碳中和
下载PDF
基于形态基因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以沈阳市铁西工人村为例
2
作者 杜柏莹 李殿生 +1 位作者 李振兴 白千可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5期89-91,共3页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背景下,工人村逐渐失去工人文化的历史色彩,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文化需求。以沈阳市铁西工人村为例,总结交通空间、居住空间及游憩空间方面现存问题,提取铁西工业区空间形态基因,利用其生成肌理和构建规则剖析铁西...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背景下,工人村逐渐失去工人文化的历史色彩,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文化需求。以沈阳市铁西工人村为例,总结交通空间、居住空间及游憩空间方面现存问题,提取铁西工业区空间形态基因,利用其生成肌理和构建规则剖析铁西工业区空间形态基因的表达与传承,并应用于铁西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形态基因 历史文化街区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沈阳城市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汤煜 石铁矛 +1 位作者 卜英杰 石羽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8-73,共6页
城市绿地土壤是城市绿色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质量关键因素。在沈阳三环区域内对城市绿地土壤(0~20cm)取样269份,分析了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城市绿地SOC浓度与碳密度为24.82g/kg和3.98kg/... 城市绿地土壤是城市绿色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质量关键因素。在沈阳三环区域内对城市绿地土壤(0~20cm)取样269份,分析了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城市绿地SOC浓度与碳密度为24.82g/kg和3.98kg/m2,高于研究区周边的郊区和农村表层土壤;SOC浓度和碳密度具有较大的变异范围,CV值达到40%以上;SOC密度与离城市核心距离呈弱的负相关性;SOC密度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表现差异显著,工业用地SOC密度最高,达到4.99kg/m2,居住用地最低,为2.91kg/m2;城市绿地SOC储量随土壤形成时间推移而不断累积,年代越早,SOC密度越高,20世纪80年代最高,达到5.47kg/m2,21世纪10年代最低,为3.18kg/m2。沈阳城市绿地SOC储存的空间分布有以下特点:城市绿地SOC相较于郊区和农村具有一定富集性;其分布不均匀,具有镶嵌性;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分布差异性大;碳储量由城市核心向城市边缘递减。沈阳三环内绿地SOC储量为6.438×105t,获得沈阳三环内城市SOC储量空间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城市土壤 土壤有机碳储量 土地利用 空间分布 沈阳
下载PDF
基于社区生活圈的公共健康单元空间优化研究——以上海市嘉定南四块片区为例
4
作者 宫铭泽 李殿生 +2 位作者 吕丽杰 李振兴 王馨淳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第S01期189-193,共5页
社区生活圈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单元,与社区生活圈适配的公共健康单元能促进居民的健康,从最基础的生活层级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以上海市嘉定南四块片区为例,分析社区公共健康单元的设计原则及运行机制,从健康活动空间、健康交通网络... 社区生活圈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单元,与社区生活圈适配的公共健康单元能促进居民的健康,从最基础的生活层级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以上海市嘉定南四块片区为例,分析社区公共健康单元的设计原则及运行机制,从健康活动空间、健康交通网络、健康卫生环境、健康场所文化4个方面对片区空间进行优化设计,实现其良好运行和长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生活圈 公共健康单元 健康 空间设计
下载PDF
基于核心生态要素优化导向的城市新区规划设计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诗文 石铁矛 +1 位作者 李殿生 李绥 《华中建筑》 2021年第4期92-96,共5页
在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新区的规划与建设应该在生态优先的目标下,建立起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新的技术方法与管控体系。该文分析了生态文明导向、数字化技术发展对城市新区规划方法创新带来的推动作用,采用CiteSpace对城市新区... 在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新区的规划与建设应该在生态优先的目标下,建立起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新的技术方法与管控体系。该文分析了生态文明导向、数字化技术发展对城市新区规划方法创新带来的推动作用,采用CiteSpace对城市新区绿色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检索分析,系统梳理了城市新区绿色发展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提出新区规划设计应以核心生态要素为切入点,加强生态系统性和空间关联性的关注,多学科技术的跨尺度融合将是构建新方法的关键。最后,提出了基于核心生态要素优化下的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的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以核心生态要素识.别、生态要素与空间规划指标的关联性分析为主要研究内容,形成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的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优先 核心生态要素 城市新区 规划设计
下载PDF
呼吸系统健康的城市空间影响因素及规划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振兴 石羽 +1 位作者 黄娜 石铁矛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1年第5期40-49,共10页
"健康中国"背景下,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为城市规划的方式与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受到所属地域空间环境的多方层面影响,传统规划一方面在城市发展建设的实际过程中缺乏对呼吸健康的防控,另... "健康中国"背景下,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为城市规划的方式与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受到所属地域空间环境的多方层面影响,传统规划一方面在城市发展建设的实际过程中缺乏对呼吸健康的防控,另一方面面临着缺少相关指导理论的困境;对呼吸系统的健康防护,形成空间环境致病防控的系统方法,对建设健康城市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特征为出发点,分析总结呼吸系统疾病致病的主要环境诱因,梳理呼吸系统疾病与气候环境、生态环境和空间环境之间的潜在关系,总结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空间环境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风险评估、动态监测和规划控制构成的城市规划应对呼吸系统疾病管控策略,并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最终形成了"防控致病源—阻断致病途径—保护易病人群"的综合防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环境 呼吸系统疾病 致病诱因 规划对策
下载PDF
城市内涝风险模拟与预警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初亚奇 王曦 +1 位作者 曹晓妍 石铁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80-185,共6页
城市内涝风险模拟与预警是指导城市减灾工作的重要依据。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发现在城市内涝风险模拟中技术模型需要从二维平面模型转换为三维空间模型,研究关注点需要从暴雨预报、灾损评估转化到内涝风险预警层面。在未来发展... 城市内涝风险模拟与预警是指导城市减灾工作的重要依据。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发现在城市内涝风险模拟中技术模型需要从二维平面模型转换为三维空间模型,研究关注点需要从暴雨预报、灾损评估转化到内涝风险预警层面。在未来发展趋势中,要建立“多源数据-精准分析-动态预警”的研究体系,进一步针对研究区域的地域化特征,提取并叠加多种影响因子,融合城市地理、水文、气象、交通、规划等学科多源数据进行耦合分析,在多尺度系统中利用空间三维模型进行多情景内涝风险模拟,实现内涝风险动态预警,为韧性城市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风险模拟 预警技术 韧性城市
下载PDF
多尺度绿地景观格局对滞蓄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石铁矛 卜英杰 《风景园林》 2021年第3期88-94,共7页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构建城市海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通过优化绿地景观格局以提升城市整体滞蓄能力的方式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沈阳市三环内建成区为研究范围,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城区、场地2个研究尺度的绿地景观格局进行评...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构建城市海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通过优化绿地景观格局以提升城市整体滞蓄能力的方式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沈阳市三环内建成区为研究范围,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城区、场地2个研究尺度的绿地景观格局进行评价,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2个研究尺度的绿地景观格局与内涝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在城区尺度上,各类绿地景观格局指数对于绿地滞蓄能力影响大小依次为绿地规模特征指数>绿地形态特征指数>绿地分布特征指数;在场地尺度上,各类绿地景观格局指数对于绿地滞蓄能力影响程度依次为绿地分布特征指数>绿地规模特征指数>绿地形态特征指数。通过量化研究得到了不同尺度绿地景观格局对于滞蓄能力的影响规律,可在未来的海绵城市规划中,为不同层次绿地系统布局的规划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景观格局 滞蓄能力 城市内涝 沈阳市
下载PDF
EOD导向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再开发模式研究——以阜新市新邱区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殿生 刘蕊 高杨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17-124,共8页
在充分分析研究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赛事触媒效应+产业”的联合开发的“新邱模式”,将废弃矿坑生态环境修复规划、建设、运营与引入的赛事经济共同带动的环保、文旅、教育等产业的规划、建设、市场运作紧密... 在充分分析研究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赛事触媒效应+产业”的联合开发的“新邱模式”,将废弃矿坑生态环境修复规划、建设、运营与引入的赛事经济共同带动的环保、文旅、教育等产业的规划、建设、市场运作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生态+”“赛事+”“旅游+”“教育+”“智慧+”等科创、环保、文旅产业落地,从而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关联和空间优化的一体化运行。研究区土地价值因赛事触媒效应而提升,以赛道运营引入的相关联产业升值所回收的利润反哺矿坑生态环境修复、运营和维护,从而构建出EOD(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导向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再开发模式,引导新邱区转型发展和城市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转型发展 EOD模式 空间优化 生态修复
下载PDF
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及社会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娜 石铁矛 +2 位作者 石羽 李春林 胡远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7946-7954,共9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硬化地表不断挤占透水表面,使得绿色基础设施规模不断下降、破碎化程度逐渐加大,严重影响了绿色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经历了早期萌芽、初步形成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主要在宏观尺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硬化地表不断挤占透水表面,使得绿色基础设施规模不断下降、破碎化程度逐渐加大,严重影响了绿色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经历了早期萌芽、初步形成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主要在宏观尺度研究区域生态安全,中观尺度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微观尺度解决社区生态环境问题。目前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内容集中在其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方面,主要关注调蓄降雨径流、消减非点源污染、调节区域微气候、居民健康与福祉和空间布局公平性。而供需结构的合理配置也是决定绿色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未来的研究应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完善绿色基础设施功能的测度与评估方法,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实际规划相结合,以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降雨径流 非点源污染 城市热岛 健康与福祉 供需结构
下载PDF
面向大气防疫的城市公共空间呼吸暴露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绥 陈雨萌 +2 位作者 石铁矛 周诗文 吴尚遇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32,共12页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公共安全与人类健康,如何对人群在公共空间的呼吸暴露风险进行科学评价,是加强城市风险预警与提高大气防疫能力的基础。本文以城市环境要素对呼吸暴露风险的影响为切入点,耦合呼吸传染概率模型与...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公共安全与人类健康,如何对人群在公共空间的呼吸暴露风险进行科学评价,是加强城市风险预警与提高大气防疫能力的基础。本文以城市环境要素对呼吸暴露风险的影响为切入点,耦合呼吸传染概率模型与城市通风环境评估模型,构建了面向空气传播途径的呼吸暴露风险评价方法。在研究区的实证研究中,计算了基于4个变量(暴露时间、人口数量、背景平均风速、人体间距)的多情形下的呼吸暴露风险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个体行为模式、空间形态与风环境参数与评价结果的相关性显著,根据关键参数的空间分异特征分析,提出了针对多种风险要素的规划防疫策略。研究结果能够为保障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的公共活动安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传染 公共空间 环境要素 通风能力 暴露风险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化及空间自相关特征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蒋明卓 李殿生 苏欢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1-61,共11页
如何厘清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空间演化及其动力机制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文章以河南省洛阳市为研究对象,采用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9年4个时期的洛阳市土地利用解译数据,利用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法和GIS... 如何厘清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空间演化及其动力机制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文章以河南省洛阳市为研究对象,采用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9年4个时期的洛阳市土地利用解译数据,利用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法和GIS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定量探讨了1990~2019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化过程及其空间自相关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洛阳市土地类型主要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其次为草地。受城镇扩张影响,草地面积持续减少,尤以1990~2000年降幅明显。近年来洛阳市经济和人口持续增长,区域建设用地持续增长,且在2019年首次突破1000km2。(2)受益于河流水系治理成效,洛阳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整体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在2010年以后出现小幅下跌。各生态系统类型的贡献率总体较为平稳,其中林地贡献率最高,达到56%以上。从单项功能ESV来看,水文和气候调节功能贡献率最高,其次为土壤保持和气体调节功能。(3)洛阳市ESV主要呈现出由南部伏牛山-白云山区向北部平原城镇密集区逐渐递减的空间特征。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较显著的空间正相关,ESV高-高值集聚区集中在河流水系沿线,而FSV低-低值集聚区则多分布在北部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且建设用地相对集中的各县区。土地利用类型演化将直接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布格局,通过合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将显著提升区域生态价值并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化 空间自相关 洛阳市
下载PDF
国内健康城市研究领域的计量分析与评价--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羽 李振兴 石铁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9-27,共9页
健康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聚焦点,是当今普遍性的城市问题。以"客观文献追踪"为研究视角,将"CNKI"数据库中1999-2019年的国内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依托科学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的知识图谱绘制功能,分析国内... 健康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聚焦点,是当今普遍性的城市问题。以"客观文献追踪"为研究视角,将"CNKI"数据库中1999-2019年的国内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依托科学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的知识图谱绘制功能,分析国内健康城市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特征、理论基础与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国内健康城市研究以城市功能健康和人体健康作为研究核心,围绕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展开,内容涵盖多个年龄群体和人体疾病,涉及多种学科领域,研究系统梳理了健康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动态,探寻中国健康城市未来研究的发展脉络,并通过系统评述健康城市国内研究指向与成果,引导学界关注,为中国健康城市系统理论的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关键词共现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城市生态系统碳汇固碳能力计算方法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石铁矛 王迪 +2 位作者 汤煜 李沛颖 初亚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5-565,共11页
实现碳中和目标是当前我国一项紧迫、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如何有效发挥城市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碳汇的固碳能力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相比,频繁的人为活动导致城市生态系统碳汇要素更加丰富,... 实现碳中和目标是当前我国一项紧迫、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如何有效发挥城市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碳汇的固碳能力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相比,频繁的人为活动导致城市生态系统碳汇要素更加丰富,影响其固碳能力的因素也更加复杂。目前,基于多个时空尺度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碳汇固碳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阐述了城市生态系统碳汇的构成与特征,总结了城市生态系统碳汇固碳能力核算的方法及其特点,揭示了不同碳汇要素固碳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人为活动影响下城市生态系统碳汇的综合影响因素。随着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碳汇认识的不断提高,应当进一步完善人工碳汇系统固碳能力核算方法,探寻综合碳汇固碳关键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由全局向空间加权转变,探明人工与自然碳汇系统的空间耦合关系,找到实现固碳能力提升的最优人工-自然空间配置,从而突破城市生态系统碳增汇的瓶颈,助力城市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统碳汇 计算方法 影响因素 人为活动
原文传递
基于城市形态参数的沈阳地表热环境评估方法及规划响应
15
作者 周诗文 石铁矛 +1 位作者 李绥 李殿生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50,共9页
掌握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对热环境的影响机理是提升城市气候适应性的关键,构建科学的热环境效应预测模型是改善城市气候环境的有效途径。以沈阳市为研究对象,建立表征空间容量和形态特征的参数集,通过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分析识别了关键参数... 掌握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对热环境的影响机理是提升城市气候适应性的关键,构建科学的热环境效应预测模型是改善城市气候环境的有效途径。以沈阳市为研究对象,建立表征空间容量和形态特征的参数集,通过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分析识别了关键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面向城市规划的热环境指数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形态参数中,分别以叶面积指数、建筑容积率、天空开阔度与城市热环境的相关显著性更高,由热环境指数评估模型形成的沈阳市热环境空间分布图,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热环境效应分布现状。由此划分了沈阳市热环境空间单元,根据模型的参数构成及空间单元分布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城市尺度的热环境格局优化和场地尺度的形态量化导控策略,为改善城市热环境效应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热环境 评估模型 导控策略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风险路径识别与风险过程干预的矿业城市生态格局优化
16
作者 李绥 吴尚遇 +2 位作者 石铁矛 周诗文 周雪轲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87,共6页
矿业开采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化学物质迁移等生态风险过程受到景观格局的显著影响,准确识别源汇景观之间生态流所形成的风险路径,是科学干预生态风险、精准实施生态治理的前提。以中国最重要的镁矿基地大石桥市为研究区,在实地样本检测... 矿业开采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化学物质迁移等生态风险过程受到景观格局的显著影响,准确识别源汇景观之间生态流所形成的风险路径,是科学干预生态风险、精准实施生态治理的前提。以中国最重要的镁矿基地大石桥市为研究区,在实地样本检测的基础上,考虑地形、土壤、水文等外部条件对镁离子非点源污染过程的影响,在改进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中,引入了包括地形湿度指数、CN值、特征污染物浓度等影响因子构建阻力面,识别镁离子输出风险区与空间迁移的风险路径。针对风险路径的空间分布,提出了加强景观连通度与降低风险暴露度的修复策略,调整风险路径密集区域用地的结构与组分,提升景观结构对风险扩散的阻断能力,构建了"三区两源、一轴五带、多廊多点多组团"的生态格局,从格局优化的途径实现对风险过程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风险 路径 景观格局 生态过程 矿业城市
下载PDF
国外低碳交通发展经验及对济南的启示
17
作者 黄娜 石羽 +1 位作者 石铁矛 周勇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263-269,共7页
随着低碳环保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低碳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碳排放的优良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介绍了伦敦和芝加哥低碳交通发展的先进经验,总结了伦敦和芝加哥低碳交通减排的主要措施和实施效果,并结合济南市推行低碳交通的实践经验,指... 随着低碳环保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低碳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碳排放的优良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介绍了伦敦和芝加哥低碳交通发展的先进经验,总结了伦敦和芝加哥低碳交通减排的主要措施和实施效果,并结合济南市推行低碳交通的实践经验,指出济南市低碳交通发展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快速公交、推动空间交通规划、健全市场机制和倡导低碳出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节能减排 低碳交通 济南
下载PDF
城市绿地碳储量估算及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0
18
作者 汤煜 石铁矛 +1 位作者 卜英杰 石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87-1398,共12页
提高城市绿地碳储存能力对于降低城市CO2、缓解气候变化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样地实测调查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沈阳城市绿地地上碳储量(aboveground carbon,AGC)估算模型,估算了沈阳三环内城市建成区的绿地AGC储量,... 提高城市绿地碳储存能力对于降低城市CO2、缓解气候变化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样地实测调查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沈阳城市绿地地上碳储量(aboveground carbon,AGC)估算模型,估算了沈阳三环内城市建成区的绿地AGC储量,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并提出城市绿地碳储量提升策略。结果表明:沈阳城市绿地AGC总量为1.437 Tg,碳密度为31.73 t·hm^-2;其空间分布呈现城市东部高于城市西部,从三环区域向城市中心递减的趋势;沈阳市各用地类型中绿地AGC和碳密度差异显著,AGC分布最高和最低的用地分别为居住用地和区域交通用地(34.2×10^4t,2.57×10^4t);碳密度最高和最低的用地分别为农林用地和居住用地(75.40 t·hm^-2,21.54 t·hm^-2);提升沈阳城市绿地覆盖度和增大乔木胸径能有效提高城市植被碳储存能力,对沈阳整个城市绿地的低覆盖区域和居住用地绿地的低中覆盖区域进行覆盖等级提升,分别能够提高沈阳城市AGC 7.21×10^4和49.7×10^4t,占城市绿地AGC总量的5%和3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碳储量 碳储存能力 植被覆盖度 空间格局 沈阳
原文传递
GIS遥感技术在建筑选址环节中的教学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汤煜 石铁矛 石羽 《中国建筑教育》 2019年第2期-,共7页
本文探讨了在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中引入GIS遥感技术,作为建筑选址的辅助手段,能够促使学生科学客观地进行场地分析与选择,同时学习理性分析的思维方法,减少主观臆断。本文提出了教学过程中运用GIS遥感技术对选址的具体分析过程:结合遥感影... 本文探讨了在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中引入GIS遥感技术,作为建筑选址的辅助手段,能够促使学生科学客观地进行场地分析与选择,同时学习理性分析的思维方法,减少主观臆断。本文提出了教学过程中运用GIS遥感技术对选址的具体分析过程:结合遥感影像,提取城市的地表热环境、绿地环境及地形地貌等信息,先进行场地的单因素分析,再进行综合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选择适宜及较适宜场地作为建筑基地。学生根据GIS的技术分析及现场调研形成建筑基地调研报告,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以GIS遥感技术为建筑选址的辅助分析手段,能够科学地推动建筑学专业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遥感技术 建筑选址 教学实践 遥感影像 场地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