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气囊反搏术支持下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的直接介入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斌 李淑梅 +2 位作者 尚士芹 刘永生 鲁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5-777,共3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气囊反搏术 (IABP)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30例 AMI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 (平均年龄6 3.5岁 )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15... 目的 :探讨主动脉气囊反搏术 (IABP)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30例 AMI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 (平均年龄6 3.5岁 )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15例行股动脉 IABP支持 ,对照组 15例未行股动脉 IABP支持 ,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 (L VEF)、左室收缩末容积 (L 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 (L VEDV)无统计学意义 ,采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合彩色室壁运动技术评价 PCI术后 7d存活心肌面积 ,应用多巴酚丁胺后梗塞区运动异常的节段的积分减少≥ 1,梗塞区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减少 (IWMSI) >0 .2 2作为存活心肌的诊断标准。对 30例 AMI患者采用 Wagner心电图记分法 ,进行 QRS记分判定心肌梗塞面积。结果 :15例在 IABP支持下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 ,存活心肌面积及 QRS记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IABP组 L VEF于 (6 7± 2 6 ) d有明显改善。结论 :IABP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和降低左心室收缩期后负荷 ,从而提高了 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围手术期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治疗 泵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下载PDF
柔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31例胃癌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宋爽 李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1期148-150,共3页
目的分析胃癌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柔性护理管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62例胃癌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肿瘤疾病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柔性护理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的... 目的分析胃癌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柔性护理管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62例胃癌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肿瘤疾病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柔性护理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胃癌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为93.5%,对照组为77.4%(P<0.05)。结论胃癌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柔性护理管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柔性护理管理 生活质量 效果
下载PDF
路径式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3
作者 宋爽 姜彩莲 李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3期250-251,共2页
目的分析路径式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效果。方法将医院60名护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路径式管理模式。观察护理质量合格率、医生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合格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00%... 目的分析路径式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效果。方法将医院60名护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路径式管理模式。观察护理质量合格率、医生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合格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配合和服务的医生与患者总满意度(96.67%和100.00%)均高于对照组(83.33%和85.00%)(P<0.05)。结论路径式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式管理 护理质量控制 满意度
下载PDF
紫黑米色素提取物对照射小鼠造血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方军捷 张明华 +1 位作者 孟沛霖 易杨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12-313,共2页
放射损伤的造血恢复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观察了天然植物紫黑米色素(Oryza sativa pigment,OSP)提取物对照射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期望寻找出一种能减轻放射损伤促进早期造血恢复的新药。
关键词 早期造血恢复 紫黑米 色素提取 放射损伤 脾结节 小鼠 单个核细胞 造血干细胞 黑米色素 CFU—GM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分析人正常骨髓巨核细胞DNA含量和倍体性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马东初 孙英慧 +2 位作者 常奎忠 初俊杰 刘亚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71-76,共6页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经血小板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和碘化丙啶(PI)双标染色的人正常骨髓巨核细胞DNA倍体性进行了分折。经Percoll(≤1.050g/ml)分离后,骨髓中血小板GPⅨ阳性巨核细胞明显升高,而在去除巨核细胞骨髓中(>1.050g/ml)血小板GPⅨ...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经血小板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和碘化丙啶(PI)双标染色的人正常骨髓巨核细胞DNA倍体性进行了分折。经Percoll(≤1.050g/ml)分离后,骨髓中血小板GPⅨ阳性巨核细胞明显升高,而在去除巨核细胞骨髓中(>1.050g/ml)血小板GPⅨ阳性巨核细胞的含量极少。未分离骨髓中和经Percoll分离骨髓中血小板GPⅨ阳性巨核细胞DNA倍体分布无明显差异,其DNA主次峰依次为16N(36%)和32N(24%),2N和4N巨核细胞占23%左右,有趣的是在经Percoll分离骨髓中2N和4N血小板GPⅨ阳性巨核细胞却低于血小板GPⅡb/Ⅲa和血小板GPⅢa阳性巨核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血小板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巨核细胞 DNA倍体性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Percheron动脉梗塞的MR特征和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侯洁 段阳 +3 位作者 孙玉 徐志华 马向宏 杨本强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7年第1期1127-1132,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Percheron动脉梗塞的MRI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沈阳总医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间诊治的1000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21例经临床及MRI(常规平扫、DWI和MRA)诊断为Percheron动脉梗塞,总结其影像及... 目的总结分析Percheron动脉梗塞的MRI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沈阳总医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间诊治的1000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21例经临床及MRI(常规平扫、DWI和MRA)诊断为Percheron动脉梗塞,总结其影像及临床特点。结果 21例中,男18例,女3例,年龄54~72岁,均急性起病,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MRI显示单纯双侧丘脑对称性梗塞者5例(23.8﹪,5/21),双侧丘脑梗塞,合并其他部位梗塞者16例(76.2﹪,16/21),其中3例单侧或双侧丘脑出血性梗塞。8例出现中脑"V字征"。MRA显示脑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大脑中动脉11例,大脑后动脉10例,颈内动脉7例,椎基底动脉6例,1例右侧椎动脉变异,1例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3例未见明显异常。经治疗后有神经功能障碍后遗症者17例(80.9﹪,17/21)。结论 Percheron动脉梗塞MR显示双侧丘脑对称性梗塞或存在多部位梗塞,中脑出现"V字征"。MRA可显示脑内相应血管狭窄或闭塞。临床上具有起病急,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预后差,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丘脑梗塞 弥散加权成像 Percheron
下载PDF
针刀结合雷火灸治疗跟痛症165例(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宝佳 王春生 马嘉颖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8年第2期61-63,85,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雷火灸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5例单足跟痛症患者采用针刀配合雷火灸的治疗。在足跟部局部压痛点采用针刀进行松解和剥离,之后在刀口周围进行雷火灸治疗。治疗1次后,嘱患者1周后复诊观察疗效,若达到痊愈标...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雷火灸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5例单足跟痛症患者采用针刀配合雷火灸的治疗。在足跟部局部压痛点采用针刀进行松解和剥离,之后在刀口周围进行雷火灸治疗。治疗1次后,嘱患者1周后复诊观察疗效,若达到痊愈标准,则停止治疗,若未痊愈,则继续治疗1次,治疗最多不超过3次。结果:经过1次治疗而痊愈的患者25例,占整体的15.2%(25/165);经过2次治疗而痊愈的患者105例,占整体的63.6%(105/165);经过3次治疗而痊愈的20例,占整体的12.1%(20/165);经过3次治疗无效的15例,占整体的9.1%%(15/165);总痊愈率90.9%。结论:运用针刀结合雷火灸治疗跟痛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痛症 针刀 雷火灸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围术期影像学评估体会(附283例病例报道)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创忠 王晓刚 +3 位作者 梁国标 雷伟 吴东阳 盛建春 《辽宁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剥脱术(CEA)围手术期各种影像学评估手段对手术安全性的作用。方法总结了283例患者、307次CEA的围手术期彩超、CTA、MRA、DSA等检查监测手段的使用情况,术前评估中,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212例行头颈部CTA(75%),7... 目的探讨颈动脉剥脱术(CEA)围手术期各种影像学评估手段对手术安全性的作用。方法总结了283例患者、307次CEA的围手术期彩超、CTA、MRA、DSA等检查监测手段的使用情况,术前评估中,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212例行头颈部CTA(75%),71例行MRA(25%),120例行DSA(42. 4%),所有患者均行脑血管灌注成像及MRI/DWI检查,术中评估时均采用脑诱发电位及脑氧监测脑缺血耐受情况,颈动脉切开后测远端残端压评价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血管缝合后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血管通畅情况。术后评估均复查颈部CTA,明确狭窄血管开放情况,20例复查了脑血管灌注成像。结果 307例次手术患者中,共发生围术期并发症者14例(4. 56%),30天卒中及死亡7例(2. 28%)。结论 CEA围手术期慎重而全面的影像学评估,对于减少并发症,降低残死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颈动脉狭窄 内膜剥脱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