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沙参中的新8-O-4′型异木脂素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丽莉 孔维雪 原忠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36-1039,共4页
为了研究北沙参的化学成分,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反相ODS柱色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利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醇提物的乙酸乙酯溶部分,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可来灵素D(glehlinoside D,1),以及5个已... 为了研究北沙参的化学成分,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反相ODS柱色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利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醇提物的乙酸乙酯溶部分,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可来灵素D(glehlinoside D,1),以及5个已知化合物:裂异落叶松脂醇(2)、阿魏酸(3)、咖啡酸(4)、香草酸(5)和丁香苷(6)。化合物1为一新的8-O-4′型异木脂素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参 8-O-4’型异木脂素 可来灵素D
下载PDF
北沙参中一个新香豆素苷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亚 原忠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0-1073,共4页
为了研究北沙参的化学成分,本文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开放反相ODS柱色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利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鉴定为:bergaptol 5-O-β-D-gentiobioside(1)、(7R,8S)-dehydrodicon... 为了研究北沙参的化学成分,本文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开放反相ODS柱色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利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鉴定为:bergaptol 5-O-β-D-gentiobioside(1)、(7R,8S)-dehydrodiconiferylalcohol-4,9-di-O-β-D-glucoside(2)、橙皮素A(3)、(-)-seco-isolarici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4)、白花前胡苷(5)、花椒毒酚8-O-β-D-吡喃葡糖苷(6)、5′-硫甲基腺苷(7)、腺苷(8)、色氨酸(9)。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参 香豆素苷 bergaptol 5-O-β-D-gentiobioside
下载PDF
轮叶党参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梁志敏 林喆 原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363-1364,共2页
关键词 轮叶党参 化学成分 药食两用植物 现代药理研究 草本植物 民间草药 补气养阴 传统医学
下载PDF
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李丽红 原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337-1340,共4页
目的:对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复的聚酰胺柱色谱分离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6个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1),山柰酚(2),山柰酚-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 目的:对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复的聚酰胺柱色谱分离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6个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1),山柰酚(2),山柰酚-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3-O-(6″-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5),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6)。结论: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黄酮 乙酰化黄酮
下载PDF
地榆中三萜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寒 原忠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2-54,62,共4页
目的研究地榆中的三萜类成分。方法利用聚酰胺、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1H-NMR和13C-NMR)确定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鉴定了8个三萜类成分,分别为arj... 目的研究地榆中的三萜类成分。方法利用聚酰胺、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1H-NMR和13C-NMR)确定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鉴定了8个三萜类成分,分别为arjunic acid(1)、rosamultic acid(2)、haptadienic acid(3)、1β-羟基蔷薇酸(4)、蔷薇酸(5)、tormentic acid(6)、坡模酸(7)和乌苏酸(8)。结论化合物1、2、3为首次从地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三萜类成分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人参皂苷Rb1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通路减轻川崎病小鼠心肌损伤 被引量:9
6
作者 齐双辉 张敬莹 +3 位作者 肖锋 魏兵 马俊 刘宁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川崎病小鼠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信号通路。方法将5-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人参皂苷Rb1低剂量组(50 mg/kg)和高剂量组(100 mg/kg),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间断性腹腔注...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川崎病小鼠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信号通路。方法将5-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人参皂苷Rb1低剂量组(50 mg/kg)和高剂量组(100 mg/kg),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间断性腹腔注射10%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以诱发川崎病心肌损伤病理模型,共计6 d,每天2次;阿司匹林组、Rb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在造模后给予相应药物灌胃20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及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酶偶联法检测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酶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STAT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Rb1高剂量显著改善了模型组的心肌纤维断裂和撕裂,以及细胞炎性浸润和坏死等症状。ELISA结果显示,和模型组相比,Rb1高剂量可以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1β的高表达,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且低、高剂量组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0.05)。Rb1高剂量组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五种酶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且低、高剂量组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0.05)。同时,和模型组相比,Rb1高剂量组显著下调了肌钙蛋白I的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和模型组相比,Rb1高剂量显著上调了p-JAK2/JAK2、p-STAT3/STAT3和B淋巴细胞瘤蛋白-2/β-肌动蛋白(B-cell lymphoma-2/β-actin,Bcl-2/β-actin)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显著下调了裂解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β-肌动蛋白(Cleaved caspase-3/β-actin)的表达水平,而且低、高两个剂量组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人参皂苷Rb1可有效减轻川崎病小鼠的心肌损伤,Rb1高剂量组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且疗效与Rb1使用剂量有关。作用机制可能是人参皂苷Rb1激活JAK2/STAT3/Bcl-2信号通路,下调促凋亡相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川崎病 心肌损伤 抗炎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