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性指标与免疫学指标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孟繁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7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炎性指标与免疫学指标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实际意义。方法100例已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肾病分为观察组(合并,38例)和对照组(未合并,62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指标与免疫学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 目的分析血清炎性指标与免疫学指标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实际意义。方法100例已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肾病分为观察组(合并,38例)和对照组(未合并,62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指标与免疫学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CD3+、CD4+、CD8+、B细胞百分比和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百分比(14.37±2.84)%低于对照组的(15.71±2.46)%,免疫球蛋白A(IgA)(1.97±0.24)g/L、免疫球蛋白M(IgM)(1.72±0.41)g/L高于对照组的(1.74±0.31)、(1.49±0.37)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6.40±1.07)m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24±1.05)μg/L、白细胞介素-1(IL-1)(25.74±3.28)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1±3.82)mg/L、(1.47±0.27)μg/L、(21.07±5.27)ng/L,白细胞介素-6(IL-6)(1.08±0.62)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0.31)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NK细胞百分比、IgA、IgM和hs-CRP、TNF-α、IL-1、IL-6水平,可以及早诊断患者是否合并肾病,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指标 免疫指标 2型糖尿病 肾病 诊断
下载PDF
血清蛋白电泳联合24 h尿蛋白定量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董艳 祝蕊 张鑫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9期64-66,共3页
目的 通过比较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蛋白电泳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0例明确诊断的DN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及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 目的 通过比较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蛋白电泳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0例明确诊断的DN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及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比较两组的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ALB)、β_(1)-球蛋白、β_(2)-球蛋白、α_(1)-球蛋白、α_(2)-球蛋白、γ-球蛋白]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的α_(1)-球蛋白(6.0±1.9)%、α_(2)-球蛋白(13.1±3.7)%、β_(2)-球蛋白(6.5±1.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0.6)%、(9.3±2.0)%、(4.6±1.0)%,ALB(46.1±1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β_(1)-球蛋白与γ-球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蛋白成分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改变能够辅助诊断DN,可以有效评估DN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预测远期效果意义重大,而且此方法简单可靠,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蛋白电泳 24 h尿蛋白定量 糖尿病肾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炎性指标与血脂指标水平变化及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董艳 周文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5期44-46,共3页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清炎性指标和血脂指标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中的联系意义。方法 80例已明确诊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SYNTAX评分分为高危组(32例)和低危组(48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清炎性指标和血脂指标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中的联系意义。方法 80例已明确诊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SYNTAX评分分为高危组(32例)和低危组(48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指标[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T细胞激活性低分泌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血脂指标[脂蛋白(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结果 高危组患者的血清MCP-1、RANTES、CTRP1分别为(66.91±8.26)pg/ml、(64.96±9.28)pg/ml、(20.26±4.49)ng/ml,均明显高于低危组的(50.32±4.56)pg/ml、(45.67±5.26)pg/ml、(12.26±2.3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血清Lp(α)、Hcy、Ox-LDL分别为(687.1±75.7)mg/L、(29.87±6.12)μmol/L、(759.6±96.8)μg/L,均明显高于低危组的(416.3±54.2)mg/L、(15.24±4.37)μmol/L、(564.3±69.8)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清炎性指标和血脂指标的变化,其与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关系密切,因此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情情况,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炎性指标 血脂指标
下载PDF
HbA1c、AST、Hcy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分析
4
作者 孟繁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3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冠脉SYNTAX评分分成高危组(25例)和低危组(45例)。比...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冠脉SYNTAX评分分成高危组(25例)和低危组(45例)。比较两组HbA1c、AST、Hcy水平及其阳性检出率。结果高危组HbA1c水平(6.70±1.73)%、AST水平(59.10±41.79)U/L、Hcy水平(28.29±15.94)μmol/L明显高于低危组的(6.09±0.79)%、(42.20±7.74)U/L、(18.72±6.1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HbA1c、AST、Hcy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0%、96.0%、88.0%,明显高于低危组的60.0%、57.8%、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比较不同病变程度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HbA1c、AST、Hcy浓度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情进展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糖化血红蛋白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和血脂水平的检测意义探讨
5
作者 孟繁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6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和血脂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50例已明确诊断的老年TI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血脂...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和血脂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50例已明确诊断的老年TI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cy(16.26±5.31)μmol/L、hs-CRP(26.97±7.99)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6±1.62)μmol/L、(2.20±0.4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5.11±1.40)mmol/L、TG(2.56±0.83)mmol/L、LDL-C(3.37±1.19)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4.09±1.25)、(1.71±0.41)、(2.50±0.88)mmol/L,HDL-C(0.92±0.43)mmol/L低于对照组的(1.40±0.38)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老年TIA患者血清Hcy、hs-CRP和血脂水平变化,可以评估其脑卒中风险和预后进展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胆固醇 老年
下载PDF
(1,3)-β-D葡聚糖检测与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
6
作者 王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4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价值,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84例怀疑患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病理学检查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37例(44.05%),非侵袭性真菌感染47例(55... 目的研究(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价值,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84例怀疑患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病理学检查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37例(44.05%),非侵袭性真菌感染47例(55.95%)。所有患者均进行GM试验、G试验检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侵袭性真菌感染和非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G试验、GM试验的检测值,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G试验、GM试验的检测值分别为(243.68±68.26)pg/ml、(0.55±0.21),均高于非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23.10±8.65)pg/ml、(0.25±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试验单一检测的准确度和敏感度分别为70.27%(26/37)、78.57%(66/84),GM试验单一检测的准确度和敏感度分别为56.76%(21/37)、75.00%(63/84),G试验与GM试验串联检测的准确度和敏感度分别为51.35%(19/37)、66.67%(56/84),G试验与GM试验并联检测的准确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7.30%(36/37)、97.62%(82/84);G试验与GM试验并联检测的准确度和敏感度均高于G试验、GM试验单一检测和串联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试验与GM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均较准确,但是将两种方法进行并联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和敏感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β-D葡聚糖检测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状腺功能与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分析
7
作者 董艳 刘爽 刘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3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状腺功能与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已明确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脂指标和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甘油三酯水平比较差异...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状腺功能与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已明确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脂指标和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甘油三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5±0.68)mmol/L低于对照组的(1.50±1.0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2±1.50)mmol/L高于对照组的(2.44±0.9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30±1.00)pmol/L、游离甲状腺素(6.96±1.62)p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4.36±1.28)、(15.63±3.77)pmol/L,促甲状腺激素(16.30±4.99)μIU/ml高于对照组的(2.16±0.91)μ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血脂明显异常,证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作为评估甲状腺功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 血脂
下载PDF
Occlud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白璐 王涛 +3 位作者 张喆 贡雪 朱秀坤 姜彦多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7期1-2,共2页
目的闭合蛋白(Occludin)是一种紧密连接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缺失。本实验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中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探究其对乳腺癌瘤进展的影响。方法收集118例乳腺癌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 目的闭合蛋白(Occludin)是一种紧密连接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缺失。本实验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中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探究其对乳腺癌瘤进展的影响。方法收集118例乳腺癌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Occludin蛋白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Occlud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50.84%)显著低于癌旁组织(90.00%),且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ER状态、N分期及脉管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Occludin蛋白表达下调,且与肿瘤的转移显著相关,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CLUDIN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肝纤维四项检测在诊断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贡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8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纤维四项检测在诊断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肝纤维化患者的血液样本作为试验组,4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肝纤维四项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比较试验组... 目的探讨肝纤维四项检测在诊断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肝纤维化患者的血液样本作为试验组,4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肝纤维四项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比较试验组不同病情患者肝纤维四项指标水平。结果试验组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分别为(358.92±20.51)ng/ml、(15.86±1.99)ng/L、(225.37±22.59)ng/L、(165.28±9.51)ng/L,均高于对照组的(122.26±21.41)ng/ml、(7.92±1.32)ng/L、(71.25±10.52)ng/L、(81.28±9.32)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重度肝炎患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高于轻度肝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肝纤维四项检测可以对肝纤维化患者进行辅助检测筛查,也可以判断肝纤维化疾病的严重程度,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透明质酸浓度 Ⅲ型前胶原浓度 Ⅳ型胶原浓度 层粘连蛋白浓度
下载PDF
阴道微生态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21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阴道微生态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消除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并防止宫颈病变的可靠依据。方法选取7386例HPV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7820例HPV阴性妇女作为对... 目的研究阴道微生态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消除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并防止宫颈病变的可靠依据。方法选取7386例HPV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7820例HPV阴性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阴道微生态、HPV及宫颈病原体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观察组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类型HR-HPV感染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相关指标[pH值>4.5、乳酸杆菌异常、非特异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BV)、霉菌性阴道炎(VVC)、滴虫性阴道炎(TV)]及宫颈病原体[解脲支原体(UU)、衣原体(CT)、淋球菌(NG)]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pH值>4.5、乳酸杆菌异常、非特异性阴道炎、BV、VVC、TV及宫颈UU感染、CT感染、NG感染、混合感染占比分别为70.079%、87.002%、41.877%、22.570%、16.924%、5.632%、45.613%、12.280%、2.153%、31.560%,均高于对照组的29.373%、39.258%、15.985%、12.148%、9.885%、1.240%、14.284%、4.578%、0.128%、4.6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炎中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非特异性阴道炎、BV、VVC、TV;宫颈管病原体感染中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UU感染、混合感染、CT感染、NG感染。观察组年龄≥30岁患者的阴道BV及宫颈UU感染占比均高于年龄<30岁患者,阴道TV及宫颈CT感染、NG感染、混合感染均低于年龄<30岁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30岁与<30岁患者的阴道pH值>4.5、乳酸杆菌异常、非特异性阴道炎、VVC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30例HR-HPV感染患者经随访后,发现一过性HR-HPV感染1920例,持续性HR-HPV感染1310例。持续性HR-HPV感染患者的阴道pH值>4.5、乳酸杆菌异常、非特异性阴道炎、BV、VVC、TV及宫颈UU感染、CT感染、NG感染、混合感染占比均高于一过性HR-HPV感染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失衡和阴道中乳酸杆菌下降的女性更容易感染HPV,所以对于已感染HPV的女性来说,及早改善阴道微生态可以更显著地减少持续感染HPV的风险,从根本上防止出现宫颈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细菌性阴道病 滴虫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法影响乙型肝炎五项检测结果的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潇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4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影响乙型肝炎五项临床检测结果的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沈阳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实验室诊断部的200例乙型肝炎五项临床检测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HBsAg浓度、HBsAb浓度、...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影响乙型肝炎五项临床检测结果的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沈阳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实验室诊断部的200例乙型肝炎五项临床检测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HBsAg浓度、HBsAb浓度、HBeAg浓度、HBeAb浓度和HBcAb浓度五项标志物临床浓度。结果抗凝剂处理过的标本阳性率与未经抗凝剂处理过的标本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水浴加热20 min的阳性率检测结果与标本水浴加热30 min的阳性率及标本水浴加热40 min的阳性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血清状态和水浴加热时间可影响ELISA检测五项乙型肝炎的结果,但在ELISA检测过程中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临床实验单位应分析ELISA检测乙型肝炎五项指标的临床影响因素,以提高临床检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学检验 酶联免疫吸附法 乙型肝炎五项 血清状态 水浴加热时间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技术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病理诊断中的运用探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尹彦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5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技术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病理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细胞标本,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细胞学制片,研究组采用液基细胞学技术制片。对比两组诊断率,诊断准确率,良性符合...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技术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病理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细胞标本,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细胞学制片,研究组采用液基细胞学技术制片。对比两组诊断率,诊断准确率,良性符合率及恶性符合率。结果研究组诊断率为96.00%(24/25),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6.00%、良性符合率100.00%、恶性符合率71.43%均高于对照组的76.00%、77.76%、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技术有利于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标本镜下观察,大大提高了标本的诊断符合率和准确率,是提高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细胞学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 病理诊断
下载PDF
β-连接蛋白在浸润性小叶癌和浸润性导管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2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β-连接蛋白在浸润性小叶癌(ILC)与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60例行手术切除术的乳腺癌患者,结合浸润性不同分为IDC组(35例)、ILC组(16例)和IDC+ILC组(9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三组的β-连接蛋白表达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β-连接蛋白在浸润性小叶癌(ILC)与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60例行手术切除术的乳腺癌患者,结合浸润性不同分为IDC组(35例)、ILC组(16例)和IDC+ILC组(9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三组的β-连接蛋白表达情况。分析比较β-连接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与IDC内的表达情况,β-连接蛋白于ILC内的表达情况,并分析β-连接蛋白与E-cadherin及P120表达情况的相关性。结果IDC组和IDC+ILC组的β-连接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C组与IDC+ILC组ILC成分内β-连接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C组细胞质/核异常表达率为37.1%(13/35),IDC组和ILC的β-连接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乳腺癌癌旁与残存的健康乳腺组织上皮内,E-cadherin与P120均呈现出连贯的细胞膜染色强阳性,阳性率均为100.0%(60/60);在IDC组35例与IDC+ILC组9例患者IDC成分内,E-cadherin与P120都表现为连续性的细胞膜染色强阳性,阳性率均为100.0%。经分析发现,E-cadherin、P120与β-连接蛋白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994、0.872,P<0.05)。但是在ILC组16例与IDC+ILC组9例患者ILC成分内,E-cadherin的表达程度均有不断弱化趋势,甚至出现缺失,和β-连接蛋白缺失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987、0.925,P<0.05)。但是与在IDC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上的表达形式不同,在ILD与混合型癌并发的病例内P120均呈现为细胞质棕黄色染色,β-连接蛋白表达缺失,两种标记物的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IDC、ILC内β-连接蛋白表达水平有别,可以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导管癌 Β-连接蛋白 E-CADHERIN P120
下载PDF
血清免疫球蛋白对乙型肝炎患者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贡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9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对乙型肝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液样本作为试验组,另选取4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液样本进行免疫球蛋白G浓度、免疫球蛋白A浓度和免疫球蛋白M浓度定量检测;对...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对乙型肝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液样本作为试验组,另选取4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液样本进行免疫球蛋白G浓度、免疫球蛋白A浓度和免疫球蛋白M浓度定量检测;对试验组患者中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浓度,免疫球蛋白A浓度和免疫球蛋白M浓度。结果试验组免疫球蛋白G浓度(17.62±2.52)g/L、免疫球蛋白A浓度(3.56±0.62)g/L和免疫球蛋白M浓度(1.75±0.23)g/L均低于对照组的(11.11±1.23)、(2.58±0.34)、(1.55±0.2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浓度均高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与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可以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辅助检测筛查,来区分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情况,故临床可以推广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 检测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检测方法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潇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11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间接免疫荧光法和临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临床检测方法的结果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沈阳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实验室诊断部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临床检测样本200例,并进行临床间接... 目的探讨临床间接免疫荧光法和临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临床检测方法的结果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沈阳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实验室诊断部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临床检测样本200例,并进行临床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临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的临床一致性比较。结果两种临床方法的一致性较好且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间接免疫荧光法和临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单独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均有漏检,临床联合检测的效果最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检测
下载PDF
ANO1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白璐 王涛 +1 位作者 张喆 姜彦多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4期8-11,F0004,共5页
目的分析胃腺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切片中Anoamin1(ANO1)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ANO1蛋白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16年1月~2018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78例胃腺癌、沈阳金域医学检验所21例正常胃黏... 目的分析胃腺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切片中Anoamin1(ANO1)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ANO1蛋白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16年1月~2018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78例胃腺癌、沈阳金域医学检验所21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ANO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对比ANO1蛋白在胃腺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ANO1蛋白与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腺癌组织中ANO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3.59%(34/78),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14.29%(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0,P=0.014)。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长期饮酒情况下的ANO1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及HER2情况下的ANO1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胃腺癌ANO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长期饮酒情况无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HER2均成负相关(r=-0.276、-0.315,P=0.015、0.005)。结论 ANO1蛋白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升高,ANO1蛋白阳性更多出现在肿瘤分化程度低、HER2蛋白阴性的患者中,ANO1蛋白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1 胃腺癌 HER2
下载PDF
病原微生物检测与药敏测试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胜兵 王莹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病原微生物检测与药敏测试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96例,为沈阳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接收的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标本,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5月-2020年3月。运用试剂盒进行支原体... 目的探讨病原微生物检测与药敏测试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96例,为沈阳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接收的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标本,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5月-2020年3月。运用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测试,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例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者支原体检测结果示:女性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61.46%vs 38.54%),96例阳性标本中,解脲支原体感染率、人型支原体感染率和混合型感染率分别为85.42%,2.08%和12.50%。药敏测试示:与其他抗菌药物相比,泌尿道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者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米诺环素耐药性低,敏感度高。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多以解脲支原体感染为主,治疗上首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米诺环素药物,耐药率低,疗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感染 解脲支原体 药敏测试 临床治疗
下载PDF
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准则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洋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 2013年第10期184-184,176,共2页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公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已于2007年1月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这是自1992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以来所做的最全面的一次修订,这次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以国际上通行的国际...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公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已于2007年1月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这是自1992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以来所做的最全面的一次修订,这次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以国际上通行的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立足我国国情编制的,它涵盖了我国的所有企业,以后,我国的企业将不分行业、不分内外资企业,统一执行这一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形资产准则 新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 2007年 内外资企业 上市公司 财政部
下载PDF
金纳米粒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效果
19
作者 魏胜兵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6期22-23,共2页
革兰阴性菌比革兰阳性菌更具耐药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严重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纳米技术为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多种材料,尤其在抗菌领域。金纳米粒(AuNPs)具有无毒、功能化能力强、多价效应、易检测、光热活性高等优点,在抗菌药物的研发... 革兰阴性菌比革兰阳性菌更具耐药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严重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纳米技术为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多种材料,尤其在抗菌领域。金纳米粒(AuNPs)具有无毒、功能化能力强、多价效应、易检测、光热活性高等优点,在抗菌药物的研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金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作用机制及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效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 革兰阴性菌 抗菌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和ELISA检测过敏原结果比较
20
作者 于潇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0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和ELISA检测过敏原结果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沈阳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实验室诊断部的80例样本,对血清样本进行检测,血清样本为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原且另外之后用ELISA再检测过敏原结果,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和ELISA检测过敏原结果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沈阳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实验室诊断部的80例样本,对血清样本进行检测,血清样本为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原且另外之后用ELISA再检测过敏原结果,比较两组检查方法检验差异。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的区别在于,家尘和肉制品中的过敏原有一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过敏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各有优缺点,但由于缺乏针对特异性IgE抗体和过敏原国际标准,不同方法获得的结果不一定相同,故应注意不同方法差异及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印迹法 ELISA 过敏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