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患者便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孙爱静 《中外医疗》 2015年第6期136-138,共3页
目的分析进行护理干预后骨科手术患者便秘发生情况。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136例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为分为两组,采用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分析不同护理方式便秘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 目的分析进行护理干预后骨科手术患者便秘发生情况。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136例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为分为两组,采用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分析不同护理方式便秘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采取综合护理可使患者4 d内排便人数为58人,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患者应在护理时,进行综合护理,防治便秘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患者 便秘 综合护理
下载PDF
颈枕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雷 姜红堃 +3 位作者 王刚 段景柱 金国鑫 王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049-3056,共8页
背景:人体组织属性主要表现为非线性,颈枕部的生物力学特点更易受软组织材料属性变化的影响,因此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与人体真实属性更接近。目的:构建正常成人颈枕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利用MarConi MX8000多... 背景:人体组织属性主要表现为非线性,颈枕部的生物力学特点更易受软组织材料属性变化的影响,因此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与人体真实属性更接近。目的:构建正常成人颈枕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利用MarConi MX8000多层螺旋CT对健康成人进行颅底-C3段扫描,获取二维图像。直接读入Dicom格式原始图像,图像分割,数据光顺,三维重建后生成颅底-C3节段脊柱三维实体模型;将此模型导入ScanFE模块,进行体网格划分;在ANSYS10.0软件中直接导入以上三维模型,构建颅底-C3段内韧带单元,模拟韧带力-位移曲线,建立完成颅底-C3段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垂直向下方向施加40N预载荷,1.5Nm力矩模拟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运动,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判断模型应力分布与临床相符度。结果与结论:构建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包括663551个单元,178247个节点。施加预载荷及1.5N*m力矩后,寰枕关节运动范围为前屈13.3°、后伸11.9°、侧屈4.3°、旋转8.7°;寰枢关节运动范围为前屈15.5°、后伸12.6°,侧屈6.4°、旋转30.8°,与尸体标本实验结果相符。从整个模型的纵向应力分布看,在任何相对位置状态下,枢椎齿状突后方的应力均较高,后伸位时应力增高区域加大。上颈椎的应力主要集中于椎管周围,寰椎侧块两端及枢椎横突的应力则较小。对比研究发现,在不同相对工况下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时C2-C3小关节应力均大于钩椎关节,颈枕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应力分布特点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结果提示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得到的二维图像及simpleware、Ansys10.0软件,建立的颈枕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符合人体真实的运动规律,可以很好地模拟颈枕部的生物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颈椎 生物力学 有限元法 寰枕关节 寰枢关节 省级基金
下载PDF
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倒“L”形切口治疗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2
3
作者 智春升 邬波 +2 位作者 金冶华 刘军 邢犇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4期339-343,共5页
背景:关于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骨折的手术治疗还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应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双接骨板固定治疗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 背景:关于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骨折的手术治疗还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应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双接骨板固定治疗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双接骨板固定治疗的36例前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男30例,女6例;年龄33~51岁,平均36.4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内固定手术时间为7~12 d,平均9.2 d。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在术后第12个月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5.6个月;手术时间110~160 min,平均130 min。术后完全负重时间12~16周,平均13.5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3.6周。术后即刻和12个月患肢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8~96分,平均94.3分,均为优。3例患者后内侧切口转角处出现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未发生深部感染。2例小腿后下部麻木,为腓肠内侧皮神经损伤所致,术后1年无恢复。末次随访无1例发生感染、骨折不愈合、复位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膝关节不稳及医源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双接骨板固定治疗前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可直视下完成骨折的复位、固定,无需腓骨小头截骨及显露神经血管,固定牢固,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振华 邵壮 王景续 《解剖学研究》 CAS 2015年第6期450-453,共4页
目的研究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72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M1组,每组各24只,脊髓损伤组和GM1治疗组依据... 目的研究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72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M1组,每组各24只,脊髓损伤组和GM1治疗组依据脊髓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点再细分为1、7和14d三个亚组。伤后第1、7和14天分别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三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Caspase-3的表达。结果术后7和14d,GMl治疗组BBB评分和斜板试验明显优于脊髓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假手术组大鼠脊髓仅有少量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在脊髓损伤后1d时,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7d表达开始减弱(P〈0.05)。与相同时间点的SCI组比较,GM1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Caspase-3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Westernblot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下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GM1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神经节苷脂 CASPASE-3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免疫印迹 大鼠
下载PDF
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爱静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期138-139,141,共3页
目的了解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该院2014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115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 115例病例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 目的了解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该院2014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115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 115例病例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发生率5.2%,常规护理加下肢气压泵护理可有效的减少骨折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长期卧床患者,应采取常规护理加下肢气压泵护理,以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减轻病人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文斐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3期26-27,共2页
目的:探究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96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于2016年11月1日-2018年3月8日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 目的:探究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96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于2016年11月1日-2018年3月8日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各48例;且对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引流量、负重开始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4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3.75%(45/48),高于对照组数据66.67%(32/48),P<0.05。观察组4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2.08%(1/48),低于对照组数据18.75%(9/48),P<0.05。观察组4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引流量多于对照组,负重开始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促进髋关节恢复的前提下降低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术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 高龄 不稳定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8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岳丽萍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76-76,共1页
自2000年9月至2005年9月,我科运用透视下经皮多根空心钉内固定治疗Garden分型中的Ⅱ、Ⅲ、Ⅳ型股骨颈骨折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36~70岁,平均46岁,右侧22例。Garden分型分析:Ⅱ型7例,Ⅲ... 自2000年9月至2005年9月,我科运用透视下经皮多根空心钉内固定治疗Garden分型中的Ⅱ、Ⅲ、Ⅳ型股骨颈骨折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36~70岁,平均46岁,右侧22例。Garden分型分析:Ⅱ型7例,Ⅲ型28例,Ⅳ型13例,均为新鲜股骨颈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治疗 空心钉 经皮 GARDEN分型 床体 临床资料 分型分析
下载PDF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29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岳丽萍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61-261,共1页
关键词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高能量创伤 胫骨平台 分离移位 解剖复位 骨折患者
下载PDF
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张祖光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第20期37-39,共3页
目的探究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90例,应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外固定架治疗方法... 目的探究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90例,应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外固定架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环境领域以及社会关系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治疗与恢复的时间,改善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状态,使其早日恢复正常的社会角色,可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四肢骨折 临床效果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三柱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智春升 邬波 +2 位作者 金冶华 刘军 邢犇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73-477,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三柱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三柱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的8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男58例,女24例;年龄27~58岁,平均35.6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按照三柱分型其中... 目的探讨在三柱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三柱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的8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男58例,女24例;年龄27~58岁,平均35.6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按照三柱分型其中双柱骨折48例,三柱骨折3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受伤至内固定手术时间为5~16天,平均9.6天。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在术后第12个月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8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4个月;手术时间90~160 min,平均110 min。术后完全负重时间12~16周,平均13.2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3.2周。术后即刻和12个月在X线片上测量的患肢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为66~94分,平均83.6分,优良率为86.6%;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5°~115°。6例延迟愈合,4例切口浅表感染,7例因后内侧切口转角处出现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未发生深部感染。4例深部感染经清创及移除内置物后治愈,2例小腿后内部麻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21例,其中12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论三柱理论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可直视下完成骨折的复位、固定确实,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 C型桡骨远端双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智春升 邬波 +2 位作者 金冶华 刘军 邢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 探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分型中C型桡骨远端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3—2013-03采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AO C型桡骨远端双柱骨折56例。结果 56例术后获得平均1.5(1~2)年随访,均未发生感染、内固定松... 目的 探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分型中C型桡骨远端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3—2013-03采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AO C型桡骨远端双柱骨折56例。结果 56例术后获得平均1.5(1~2)年随访,均未发生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未见骨折延迟愈合和骨折不愈合。术后12个月随访X线片示桡骨远端高度短缩均〈1 mm,关节面平整,掌倾角为(11.6±1.2)°,尺偏角为(21.2±3.1)°。疗效按照改良Mc Bride评分标准评定:优39例,良15例,可2例,优良率96.4%。结论 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 C型桡骨远端双柱骨折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 双柱骨折 双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12
作者 娄德全 《中国综合临床》 2016年第9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观察并记录...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下尺桡关节稳定性、术后6个月的腕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42.3±1.4)、(63.4±2.1) min,(21.4±11.2)、(63.3±12.4)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874、15.859,P均<0.05),而两组患者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掌曲、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等腕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观察组Gartland-Werleyde疗效判定总优良率、下尺桡关节稳定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3/40),总满意度为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27.5%(11/40),75.0%(3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54、4.50,P均<0.05)。结论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Gartland-Werleyde疗效和下尺桡关节稳定性均有一定的效果,&amp;nbsp;但是闭合复位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腕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振华 吴东梅 +1 位作者 王景续 邵壮 《解剖科学进展》 2015年第6期632-634,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Bcl-2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72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24只、脊髓损伤组24只、GM1组24只,脊髓损伤组和GM1治疗组依据脊髓损伤后的不同...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Bcl-2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72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24只、脊髓损伤组24只、GM1组24只,脊髓损伤组和GM1治疗组依据脊髓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点再细分为1d、7d和14d三个亚组。伤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分别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Bcl-2的表达。结果术后7d和14d,GM1治疗组BBB评分和斜板试验明显优于脊髓损伤组(<0.05)。假手术组大鼠脊髓有大量Bcl-2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后1d时,损伤部位Bcl-2阳性细胞数及表达水平明显减少,7 d时略有上升,14d时仍明显低于假手术组(<0.05),与相同时间点的SCI组比较,GM1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Bcl-2阳性细胞数及表达水平明显上升(<0.05)。结论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可能是GM1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GM1 Bcl-2 免疫组化 蛋白免疫印迹 SD大鼠
原文传递
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Fas和Caspase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振华 邵壮 王景续 《解剖科学进展》 2016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Fas和Caspase1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72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24只、脊髓损伤组24只、GM1组24只,脊髓损伤组和GM1治疗组依据脊髓损伤...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Fas和Caspase1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72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24只、脊髓损伤组24只、GM1组24只,脊髓损伤组和GM1治疗组依据脊髓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点再细分为1d、7d和14d三个亚组。伤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分别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Fas和Caspase1的表达。结果术后7d和14d,GM1治疗组BBB评分和斜板试验明显优于脊髓损伤组(<0.05)。假手术组大鼠脊髓仅有少量Fas和Caspase1阳性表达和阳性细胞,脊髓损伤后1d时则明显增多,7 d开始减弱,但仍多于假手术组(<0.05)。与相同时间点的SCI组比较,GM1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Fas和Caspase1阳性表达和阳性细胞明显减少(<0.05)。结论 GM1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可能与下调Fas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GM1 FAS Caspase1 大鼠
原文传递
体外冲击波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文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第8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采取体外冲击波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取2016年5月~2017年9月本院66例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予以观察组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采取体外冲击波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取2016年5月~2017年9月本院66例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予以观察组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两组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13、疼痛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13分别为(11.50±0.76)pg/mL、(20.28±1.90)pg/mL、(110.45±3.88)ng/mL,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为(2.09±0.54)分,患者总能满意概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 体外冲击波 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